人教版 初中化学 九下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作业设计与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初中化学 九下 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作业设计与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人教版 年级及册次:九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不超过5个):
作业涉及单元、章节(或主题、任务)整体性作业设计思路说明: 一、本课题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酸碱中和反应,第二课时是溶液酸碱度。 二、本课题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明确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了解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本课题两课时作业设计主要从酸和碱的反应以及定量的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为出发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课题第2课时作业可以让学生从溶液的PH变化更好认识酸碱中和反应,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充分认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时 段 内容 作业设计(课时1) 设计 意图 对象 时长 系数
课 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酸的阳离子都是_____,碱的阴离子都是______。 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_______,遇碱_______,遇中性溶液________。 3.由____和_____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4.___________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结合前面学习的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分析教材p60的图10-14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_______和碱中的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的过程。 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充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知道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改) 1分钟 0.8
课 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下列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锌粒 B.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D.氧化铜 2.下列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Ca(OH)2+H2SO4CaSO4+2H2O C.Ba(OH)2+Na2SO4BaSO4↓+2NaOH D.2NaOH+CO2Na2CO3+H2O 作业二 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让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理解中和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变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形成迁移能力。 通过探究实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养成科学探究思维。 6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在做酸碱反应的实验时,小强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烧杯内相关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不正确的是(  ) 2.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新鲜山药在去皮时会出现一种汁液,汁液内含一种碱性物质,人不小心沾在皮肤上会奇痒难忍。下列厨房中的物质止痒效果最好的是( ) A.食醋 B.料酒 C.纯碱 D.食盐水 作业二 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为了证明这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某同学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张同学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 (1)你认为张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是 。 (2)请你设计另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课 后 基 础 性 作 业 作业一 1.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给化学学习与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下列各组物质中,按“氧化物—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 A.KClO3 HCl Mg(OH)2 MgCl2 B.CO2 H2CO3 CaCO3 Ca(OH)2 C.H2O HNO3 NH3·H2O NaNO3 D.SO3 Na2CO3 NaOH Na2SO4 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 C.SO2+2NaOH==Na2SO3+H2O D.Fe+CuSO4==FeSO4+Cu 作业二 1.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②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③用熟石灰改良硫酸型土壤 ④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泄漏的浓硫酸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如图所示是将盐酸加入氢氧化钠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盐酸中含有H+和Cl- 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Na+和OH- 两种溶液混合时,H+与OH-结合生成了H2O D.两种溶液混合时,Na+与Cl- 结合生成NaCl分子 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证明方法 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12分钟 0.8 0.7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江南一带端午节有吃松花蛋的风俗习惯,裹松花蛋用的泥灰配料中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含K2CO3),如果去皮后直接食用会有涩味感,要想除去涩味,食用时可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 ) A 、白糖 B 、食醋 C 、酱油 D 、调料酒 2.某同学设计的以下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稀硫酸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 C.用氢氧化钙溶液除去稀硝酸中混有的少量稀硫酸 D.用酸碱指示剂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作业二 【适应症】抗溃疡药,适用于胃溃疡 【主要成分】每片含有氢氧化铝250 mg 【注意事项】嚼碎后吞服
1.如图是小强家里存放的药品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叙述“咀嚼”后咽下的好处:____________。 (2)服用该药片后,在胃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 2:硫酸既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还是实验室重要的化学试剂。 (1)将浓硫酸滴到木条上,放置一会儿后,可以观察到木条变成______色。 (2)浓硫酸运输过程中出现泄漏通常用熟石灰进行处理,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2X+SO2↑,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H+ OH- 2.不变色 变红 不变色 3.金属(或铵根)离子 酸根离子 4.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H+ OH- H2O 2.C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 B 2.B 作业二 1. D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D 2.A 作业二 1.(1)不正确 硫酸过量,酚酞溶液也呈无色 (2)向盛有锌粒试管中滴入少量待测液 无气泡产生 说明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合理即可)
课 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C 2.B 作业二 1.B 2.D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 B 2. D 作业二 1.(1)使其与其他物质充分反应 (2)Al(OH)3+3HCl=AlCl3+3H2O 2.(1)黑 (2)Ca(OH)2+H2SO4CaSO4+2H2O (3)H2O
第2课时
使用时段 作业内容 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 使用者 预计时长 预估难度系数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pH的测定方法 1.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pH值的范围为 。 2.用干净的玻璃棒________待测溶液并________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比较,读出相同颜色的pH值。 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PH的测定方法 全体学生 2分钟 0.9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溶液的酸碱度 1.表示方法: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来表示。 2.酸碱性与pH的关系: (1)中性溶液的pH______7; (2)酸性溶液的pH_____7,pH越______,酸性越强; (3)碱性溶液的pH_____7,pH越_____ ,碱性越强。 作业二 1.了解了溶液的酸碱性,查阅资料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的酸碱度;如肥皂: 厕所清洁剂; 西瓜: ) 学生熟练掌握溶液酸碱度与PH之间的关系 全体学生 2分钟 0.9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如图所示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胃酸过多的人可多喝玉米粥 B.牙膏呈酸性 酱油呈碱性 D.西瓜汁的酸性要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作业二 1.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A.柠檬汁(2-3) B.牛奶(6-7) C.牙膏(8-9) D.炉具清洁剂(12-13)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aO溶于水后,溶液pH小于7 B.胃酸过多的病人多喝些柠檬汁 C.p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D.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让学生巩固认识酸碱性强弱与PH大小的关系 全体学生 3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测溶液的pH,不能把pH试纸先用水湿润,否则会导致降低待测液的浓度,测出的PH不准确。(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如果是酸性溶液,会导致所测的pH 。(2)如果是碱性溶液,会导致所测的pH 。(3)如果是中性溶液所测的pH 。 2.某同学取下列生活中的物质,测得其pH如下表所示: 物质肥皂水雨水糖水柠檬汁洗洁精pH10.25.27.02.512.2
由此判断: (1)酸性最强的物质是________。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物质是______(填一种物质即可)。 (3)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该同学生活的环境所降的雨水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酸雨。 作业二 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为减轻碱性洗发剂对头发的影响,可在洗发后使用酸性护发素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空腹食用橘子 C.西瓜适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长,用氨水进行喷灌 D.若被黄蜂蜇了(黄蜂毒液呈碱性),可以涂抹食醋减轻疼痛 让学生探究测定溶液PH时出现的错误操作导致的结果、掌握溶液酸碱性强弱问题 中等生优等生 3分钟 0.8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用pH试纸测定澄清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会(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2.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酚酞在中性溶液中呈无色,则使酚酞呈无色的溶液一定呈中性 D.用湿润的pH试纸测任何溶液的pH都会导致结果偏大 3.下列示意图能表示加水稀释pH=12的溶液的是( ) 作业二 1.如图表示的是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pH,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水显________性,在少量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 (2)正常雨水的酸性比酸雨的酸性________(填“强”或“弱”); (3)测量苹果汁的pH时,若事先用蒸馏水润湿了pH试纸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使学生巩固掌握PH大小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理解分析溶液酸碱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全体学生 5分钟 0.8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下表是人体内几种液体的正常pH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体液血浆胃液胆汁胰液pH7.35~7.450.9~1.57.1~7.37.5~8.0
A胃液和胆汁都是呈酸性 B.血浆呈弱碱性 C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碳酸饮料D胰液比血浆的碱性强 2.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滴入溶液体积为15 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 D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作业二 1.如图表示的是向盛有10 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后,溶液pH的变化曲线。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乙是________溶液(填名称);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忽略指示剂); (4)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 提升学生对溶液酸碱度的认识,会分析酸碱反应后溶液PH变化的原因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等生优等生 6分钟 0.8
参考答案
课前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PH试纸_ 0-14 2.__蘸取_ 滴在 标准比色卡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2.(1) = (2)__<__ ____小__ (3)___>__ ____大_ 作业二 1. 10 12-13 5-6
课中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 A 作业二 1. D 2. D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1) 偏大 (2) 偏小 (3) 无影响 2. __洗洁精____ __肥皂水/洗洁精__ (3)__属于______ 作业二 1. C
课后 基础性作业 作业一 1.B 2.B 3.D 作业二 1.(1)___碱___ ____红______ (2)___弱_____ (3)无影响
发展性作业 作业一 1. A 2. D 作业二 1.(1)___盐酸___ (2)__9____ (3)___Na+ 、Cl_ 、H2O_ (4)圆圈内分别为Na+ 、Cl_ 、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