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思维的含义1.△人类与思维①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②思维具有普遍性2.△分类: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3.△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4.☆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5.☆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6.☆“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①思维具有间接性。(由已知获得未知)(根据/凭借/借助……推断……)原因: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含义: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思维具有概括性。(由个性到共性)(总结、综合、提炼)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思维具有能动性。(对已知进行加工改造)(加工改造、指导、主动反应)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表现:a.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联系: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是思维能动性的体现。思维的概括性内含着思维的间接性探究与分享两个分别以 3×10 5 千米 / 秒和 5×10 4 千米 / 秒的速度运动的物体,人们很难凭感官直接感知其速度上 的差别。然而,人们依据科学知识却能够理解这样的问题:假设有星际飞船以5×104 千米/ 秒的速度飞向某一遥远星球,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人们依据科学知识能理解光速,这反映了思维具有间接性。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树,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本植物。上述材料反映了思维具概括性。1.2思维形态及其特征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分类标准①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②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③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2.☆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含义: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含义: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5.☆☆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思维形式6.☆☆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7.△联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探究与分享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对比一百多年来,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和平力量的上升远远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 在《和平是一棵树》这首诗中,诗人写道:“和平是白天鹅的翅膀,是翅膀掠过宁静的湖水,是水底映出的云影;和平是开向四方的门,是门里圆桌上斟满的红酒,是酒上照耀的灯......”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2.1“逻辑”的多种含义一.“逻辑”的不同用法探究与分享 下属议论中的“逻辑”各是什么意思①毛主席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逻辑规律与规则)呢。②学逻辑(逻辑学)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规律),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③逻辑(思维方法)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1.☆逻辑的多种含义①规律 ②逻辑规律与规则 ③思维方法 ④逻辑学2.☆“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二.广义逻辑学与狭义逻辑学1.△狭义的逻辑学: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2.△广义的逻辑学: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3.△形式逻辑的特点及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4.△意义①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②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2.内容、公式:☆☆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4.☆☆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5.△条件: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原因: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2.☆☆内容、公式:通常用公式“A 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 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4.☆☆逻辑错误:“自相矛盾”。5.△条件: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探究与分享有同学说:“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三.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探究与分享在一次讨论会上,关于某部古典作品是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有人认为它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讨论结束时,会议主持人表态说:“我反 对第一种意见,也反对第二种意见。”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2.☆☆公式、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认“A”,又否认“非 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4.逻辑错误:“两不可”。四.△总结1.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 A”必有一假;2.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 A”必有一真。3.地位: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4.与实践的关系: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5.逻辑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领会科学思维 3.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科学思维的含义△1.含义:①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②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③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2.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二.科学思维的特征(内容客观,形式主观)☆☆☆☆☆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探究与分享《隋书·律历志》载:“宋末,南徐州从事史祖冲之,更开密法,以圆径一亿为一丈,圆周盈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数在盈朒二限之间。密率,圆径一百一十三,圆周三百五十五。约率,圆径七,周二十二。”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就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介于 3.141 592 6 和 3.141 592 7 之间,并提出圆周率的密率为355/113 ,约率为 22/7 。今天,人们仍然在使用圆周率这个数值。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为什么直到今天仍有适用性?3.2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①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②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③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①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②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综合探究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1.△含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3.☆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4.△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精神为向导的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要求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5.△关系:科学思维之所以需要逻辑,是因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这是任何正确思维都必须具备的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