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科学思维通过对大量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三、学情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观察实验、研究推理、分析归纳等能力,无论动脑还是动手,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速度,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这都为学习本节课奠定了基础。运动的相对性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学生感觉熟悉,对于运动和静止学生可以从物体有无速度进行分析,但物体是否运动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因而本节的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图片:九大行星运动,起飞的飞机,布朗运动,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运动与静止”的教学教师提问:根据图片辩题:汽车和飞机到底动还是不动 学生活动:通过对三幅图的对比感知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学生活动:分析得出辩论结果:要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首先要选定一个物体,即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学生活动:分析老师手中的笔有没运动 。接下来,总结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2.“运动的相对性”的教学指导学生判断书本的插图,火车究竟有没运动 以此引出运动的相对性。在分析“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此时得出正确结论也就顺理成章了。3.关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教学学生活动:回忆复习声能、光能;再列举一些物体在运动时会产生的作用。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得出运动的物体也会具有能量,类似于声能和光能,叫动能。接下来,请一些学生自己发挥举些简单的关于动能的例子即可。最后通过三道例题巩固所学知识。(3)课堂巩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环节四:小结作业思考: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 谈谈你的看法。(二)板书设计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二、参照物1、定义: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2、判断方法:3、参照物的选择:三、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