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素养导学:历史解释: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与雕塑等文化成就。唯物史观: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知识构建: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念 《齐民要术》的地位如何 (1)观念:农业生产要遵循 ,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 ,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 为本的务实精神,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思维导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而非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二、科学家祖冲之项目 概况数学 把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 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机械制造 设计制造出了 、水碓磨、千里船等思维导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但并非世界上最早的。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1)曹魏:锺繇(独创 ),胡昭。(2)西晋:设置书博士,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3)东晋:王羲之,被誉为“ ”,代表作《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北魏:碑刻书体。2.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 》。3.雕塑: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 和 的龙门石窟。史料研习: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时空观念: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史料研习: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魏晋士人……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继承和发展秦汉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熠熠生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务一】【领略农学著作】 贾思勰在某部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如图为该书内容节选。(1)这本书最有可能是哪本农书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生产经验并简述该书的影响。【任务二】【访谈书法名家】(王羲之)曾与人书云:“(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2)王羲之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他对哪些字体比较擅长 他的字有什么特点 (3)王羲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也曾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任务三】【游览名胜古迹】(4)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南北朝时期的雕刻艺术有何特点。A层 课堂达标:1.(2022·韶关模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道:“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像黄白色土壤该种‘禾’(谷子)之类。”这意在说明 ( )A.农业要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B.农业耕作应不误农时C.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D.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齿耙和无齿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贮藏、运输等细分,农具多达数十种,比西汉时增加了许多,使用方法也有改进。这反映了贾思勰 ( )A.强调生产因地制宜 B.强调种植不误农时C.重视介绍生产工具 D.提出多种经营思想3.(2022·郴州期末)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组成部分,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 )A.蔡伦 B.锺繇C.王羲之 D.祖冲之4.两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谁的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 )A.锺繇和胡昭 B.锺繇和王羲之C.王羲之和顾恺之 D.华佗和张仲景5.书法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形的图,无声的乐”。东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史实能够佐证东晋书法成就的是 ( )A.锺繇的《宣示表》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D.北魏的《张猛龙碑》6.(2022·德州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7.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与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在“面部特征和表情”的创作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张骞通西域 B.北击匈奴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8.(2022·信阳期中)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商业贸易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传播C.文明的交流融合 D.中华文明的起源9.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下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贾思勰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非信传疑”,他的实践观点非常鲜明。——摘编自李寿仁《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根据材料,概括贾思勰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某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了《中国的世界纪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如表)。类别 数学 天文 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数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2)根据表格分析,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请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成就。(3)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谈一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B层 思维进阶: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材料二 如果从艺术风格来说,云冈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其雕像的线条粗犷洗练,胡人的味道很重……后来北魏从大同南迁洛阳,北魏政权为了更好统治和减少民族冲突,全面汉化……这时候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开始圆滑细致,呈现汉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观。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素养导学:历史解释: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数学和天文等科技以及书法、绘画与雕塑等文化成就。唯物史观: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家国情怀:学习科学家和艺术家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知识构建: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顺天时,量地利”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念 《齐民要术》的地位如何 (1)观念: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2)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思维导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而非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二、科学家祖冲之项目 概况数学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 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机械制造 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思维导引: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但并非世界上最早的。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书法:(1)曹魏:锺繇(独创楷书),胡昭。(2)西晋:设置书博士,用锺、胡书法作为标准书体。(3)东晋: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4)北魏:碑刻书体。2.绘画: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3.雕塑: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史料研习: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时空观念: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史料研习: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魏晋士人……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在继承和发展秦汉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熠熠生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任务一】【领略农学著作】 贾思勰在某部农书中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如图为该书内容节选。(1)这本书最有可能是哪本农书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所反映的生产经验并简述该书的影响。答:《齐民要术》。生产经验: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影响:《齐民要术》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任务二】【访谈书法名家】(王羲之)曾与人书云:“(书法家)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晋书》(2)王羲之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他对哪些字体比较擅长 他的字有什么特点 答:字体:行书、楷书。特点:“飘若浮云,矫若惊龙”。(3)王羲之练习书法十分刻苦,也曾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要刻苦学习等(结合自身感悟,言之有理即可)。【任务三】【游览名胜古迹】(4)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南北朝时期的雕刻艺术有何特点。答: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A层 课堂达标:1.(2022·韶关模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道:“草人(古官名)掌管改良土壤、审视土地,针对作物的种类与土地,观察某地适宜种什么就决定种什么……针对作物与土地,决定地形土色与作物种类;像黄白色土壤该种‘禾’(谷子)之类。”这意在说明 (D)A.农业要根据节气来安排生产B.农业耕作应不误农时C.要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D.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碎土的耙分化出有齿耙和无齿耙;如果按照整地、播种、中耕、灌溉、收获、贮藏、运输等细分,农具多达数十种,比西汉时增加了许多,使用方法也有改进。这反映了贾思勰 (C)A.强调生产因地制宜 B.强调种植不误农时C.重视介绍生产工具 D.提出多种经营思想3.(2022·郴州期末)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的组成部分,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 (D)A.蔡伦 B.锺繇C.王羲之 D.祖冲之4.两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书法,规定用谁的书法作为标准书体 (A)A.锺繇和胡昭 B.锺繇和王羲之C.王羲之和顾恺之 D.华佗和张仲景5.书法是中国文化独特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形的图,无声的乐”。东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史实能够佐证东晋书法成就的是 (C)A.锺繇的《宣示表》B.顾恺之的《女史箴图》C.王羲之的《兰亭集序》D.北魏的《张猛龙碑》6.(2022·德州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C)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7.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与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在“面部特征和表情”的创作上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C)A.张骞通西域 B.北击匈奴C.汉化政策的影响 D.雕刻工匠技术水平8.(2022·信阳期中)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C)A.商业贸易的发展 B.佛教文化的传播C.文明的交流融合 D.中华文明的起源9.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星河中,有无数闪耀着民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物,谱写下一曲曲壮丽辉煌的时代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贾思勰总结写《齐民要术》的体会时曾说:“今采捃(收集)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皆余目所亲见,非信传疑”,他的实践观点非常鲜明。——摘编自李寿仁《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根据材料,概括贾思勰能够著成《齐民要术》的原因。答:总结古代人民生产实践经验;借鉴参考大量古代文献;虚心求教;注重实践。某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了《中国的世界纪录》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如表)。类别 数学 天文 历法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数目 22 25 25 9 25 7 7 8 8(2)根据表格分析,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请列举魏晋南北朝时期天文历法和数学方面的成就。答:领域:分布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技领域(或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领域)。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举例:祖冲之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3)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我们的文化自信要建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谈一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答: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内容,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B层 思维进阶: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材料二 如果从艺术风格来说,云冈石窟的造型反映北魏前期的生活,其雕像的线条粗犷洗练,胡人的味道很重……后来北魏从大同南迁洛阳,北魏政权为了更好统治和减少民族冲突,全面汉化……这时候龙门石窟的雕像造型开始圆滑细致,呈现汉族文化特有的审美观。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观点:艺术作品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现实。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阶段。北魏书法艺术有汉族的风格;云冈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刻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总结:艺术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 第四单元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