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9-12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Bt;PmclU来累手齐公S1)31
1.下列关于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研究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B.计算火车通过一座小桥所用的时间,可以把运行的火车看做质点
C.观察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飞机起飞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D.在作战地图上确定航空母舰的准确位置时,可以把航空母舰看做质点
2.“礼让行人”规则大大提高了行人过马路的安全性。车辆行驶的初速度为,后来的速度为,这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为,下列能正确反映车辆减速的示意图为( )
A. B.
C. D.
3.CVT变速箱实现了无级变速,为测试某辆配备了CVT变速箱汽车的性能,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40m/s,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60m/s,则在全程范围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 )
A.50m/s B.48m/s C.52m/s D.45m/s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它意味着( )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任一秒的末初速度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s
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2m/s
D.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m/s
5.据中国海事局网站消息,葫芦岛海事局发布航行警告,12月19日至20日,每天2时至18时,渤海北部海域进行军事演习,禁止驶入。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像和速度(v)-时间(t)图像中甲、乙、丙、丁代表四艘船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船做直线运动,乙船做曲线运动
B.0~t1时间内,乙船通过的路程大于甲船通过的路程
C.0~t2时间内,丙、丁两船在t2时刻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丙、丁两船加速度可能相等
6.标准田径跑道周长是400m,在200m跑比赛中,不同跑道的甲、乙两运动员跑完全程的时间分别为19s和20s。请结合田径比赛的规则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运动员跑完全程的路程不相同 B.甲、乙两运动员跑完全程的位移相同
C.乙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D.某一瞬时甲、乙两运动员的速度可能相同
7.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B.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物体增加的速度就是加速度
D.物体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8.实验室用位移传感器测速度,如图所示。不动的小盒C在时间内向被测物体D发出两束超声波脉冲,被D反射后又被C接收,两次发射与接收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空气中的声速为v。则物体D的速度为( )
A. B. C. D.
9.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三条纸带,分别以间隔相同点迹的方式依次剪成短纸条,按先后顺序一端对齐粘贴在一起、然后用平滑线段将各段纸带顶端的中点连起来,如图甲、乙、丙所示,则根据纸带的特点即可研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处于静止
B.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乙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D.图丙表示物体的速度先随时间均匀增加,后保持不变
10.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v-t和s-t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它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有( )
A. B. C. D.
11.2022年11月,官渡区一中在标准体育场举行了校运动会,同学们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其中,有关此次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高一男子400米比赛中,某同学以87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则他的平均速度为0m/s
B.百米赛跑时,运动员耗时10秒,表示他撞线时的速度为10m/s
C.高一女子实心球年级记录为9.69m,其中9.69m为实心球出手后的位移大小
D.高一女子100米年级记录为11.5s,其中11.5s为时间间隔
12.甲、乙、丙三人各自乘一架直升机。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机匀速上升;丙看到乙机匀速下降;甲看到丙机匀速上升。那么甲、乙、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的是( )
A.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D.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
13.(每空2分,共10分)
(1)实验室提供如图甲、乙两种打点计时器,某实验小组决定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则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计时器。
(2)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3)一小车在重物牵引下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沿平直轨道加速运动。如图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
①图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___s;
②计算在打下C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稍有减小,频率从50Hz变成了4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仍按照50Hz进行数据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每空2分共6分).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一物体的几种运动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几条纸带,若物体从光滑斜面上滑下,则所打纸带是图中的__________(选填“A”“B”“C”),物体连接于该纸带的________(选填“左”“右”)端;图C中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共36分,写出必要的解题步骤)
15(10分).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3s,试估算:
(1)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2)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
(3)滑块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
16(12分).汽车原来以15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汽车匀减速前进,当车速减到3m/s时,交通灯转为绿色,司机当即松开刹车开始匀加速,当所用时间为减速过程的2倍时,汽车增加到原来的速度,已知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到原来的速度一共用了9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8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17(14分).如图所示,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最后停在C点。现每隔0.2s通过传感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率v,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设物体在AB段和BC段的运动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经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求:
t(s) 0.0 0.2 0.4 0.6 … 1.4 1.6 …
v(m/s) 0.0 0.0 1.0 2.0 … 1.1 0.7 …
(1)物体在AB段和BC段的加速度和;
(2)物体运动到B点时的速率;
(3)当t=0.8s时物体的速率。
河南省名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
物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A D D D B A CD BD AD ABC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13.乙,A,0.10,0.416,偏大
14.B,右,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三、计算题(共36分)
15.(10分)
【详解】(1)根据题意,遮光板通过单个光电门的短暂时间里视滑块为匀速运动,则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m/s=0.1m/s,(3分)
(2)滑块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m/s=0.3m/s,(3分)
(3)
m/s2≈0.067m/s2,(3分)
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1分)
16.(12分)
【详解】(1)依题意,设减速时间,加速时间,则=9s,,(1分)
解得=3s,=6s,(1分)
可知,减速过程加速度为
=-4m/s2,(2分)
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
加速过程加速度为=2m/s2,(2分)
(2)开始刹车后2s末速度为
=7m/s,(3分)
8s末的瞬时速度等于加速后5s末的速度,即
=13m/s.(3分)
17.(14分)
【详解】(1)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
m/s2=5m/s2,(1分)
方向沿斜面向下,(1分)
物体在BC段的加速度
m/s2=-2m/s2,(1分)
加速度大小为2m/s2,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1分)
(2)由表可知,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0.2s,设运动到B点的时刻为t,有
,(2分)
则,(2分)
解得t=0.7s,=2.5m/s,(2分)
(3)由(2)知t=0.7s时物体到达B点,速度达到最大,故t=0.8s时物体在BC上匀减速直线运动了0.1s,此时物体的速率
=2.5m/s-2×0.1m/s=2.3m/s.(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