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两县一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临汾市两县一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春风拂面之际,青苔
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倚在高高的培头上,藏匿于苍老的树干中,
布满在瘦硬的岩右上,在青石板的夹缝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
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
们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培找垣,还是悬
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
蔓延着绿意,在荡谦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
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最齿印苍苔”,
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
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
生长着。
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
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
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
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
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
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
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不流俗、不谄媚、不张扬,却
志向远大,生机勃勃,寓微小于浩荡之中。青苔的生存环境是很恶劣的,虽然是“白
日不到处”,却是历尽千磨万难,凭着坚忍顽强,冲破困境,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她虽然看似弱不禁风,却凭着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力。春光因为她
们的点缀,显得如此明媚无比;百花有了她们的衬托,更为明艳动人;人世间因为
有了她们,更为生机盎然。
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
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
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
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禄、一把
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
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
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困。
我是江南人,我爱着家乡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
顶上。我爱着回乡路上青石板夹缝里的青苔,她们一点点,一丛丛,悄无声息地吐
着绿,伸展着,变幻着,味味地笑着,撑起满眼的绿意。
没有青苔的世界,是寂窦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有删减)
15.散文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赏读《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
(1)初读·学贵有疑:下面是自主探究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请把你对这个问
题的回答写下来。(不少于50字)(5分)
初一语文第6页(共8页)(能力训练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