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法不可违》一、教材解析 《法不可违》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围绕违法无小事和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的内容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只看到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对法律、犯罪等内容了解不多,法制观念淡薄;在认识和态度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想表现自己,又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极易产生某些不良行为。所以,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就非常重要,教师要教会学生,谨遵法律要求,积极预防违法犯罪,运用法律维护权益,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三、教学目标 1.道德修养:践行以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2.法治观念: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学会辨别身边的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七、教学内容设计导入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设置活动:《孤注一掷》 展示电影《孤注一掷》内容梗概 播放视频片段 言语引导提出主题 1.仔细阅读材料。 2.认真观看视频,跟随教师引导。第一目:违法无小事教学内容: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剧情回顾:诈骗集团窝点被铲除,涉案人员获刑 展示事件的详细背景 提问:法律为什么要对电信诈骗进行处罚?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法律的作用。 剧情回顾:“美女荷官,在线发牌就能赚大钱!” 展示事件的详细背景 提问:梁安娜“美女荷官”是一种什么行为? 梁安娜为什么落入诈骗集团的陷阱? 言语引导解释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 剧情回顾:《孤注一掷》中的法律知识 展示电影中出现的违法行为 提问;你知道以上行为触犯了那一部法律吗?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言语引导解释违法行为的分类 小试牛刀 展示几种违法行为,让学生判断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 合作探究 设置表格,要求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结合课本48-50) 言语引导解释违法行为的分类,并设置判断正误题。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 介绍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仔细阅读材料,结合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法律的作用。 跟随老师引导,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学以致用辨析不同的违法行为。 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积极讨论,共同完成表格。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识记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掌握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第二目: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教学内容: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预设过程(15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展示案例:高校学生2年诈骗自己老师400余万,诈骗同学100余万获刑11年 播放视频。 提问: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 列举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梳理本课逻辑,总结知识提纲 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认真思考问题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老师引导,辨别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在老师的点拨下,理解违法行为的表现,能够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并在课本对应位置做好知识点勾画和笔记整理。 在老师的点拨下,学会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跟随教师引导,梳理本课逻辑,做好知识提纲总结。七、板书设计八、作业设计 1.关于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犯罪,如图示正确的有( C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下列案例与其违法行为类别相一致的是( C ) 序号案例违法行为类别①市民管某某散布疫情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7日民事违法行为②仇某明诋毁、贬损卫国戍边官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刑事违法行为③某工厂违规排放污染物,被环保部门处5000元罚款,并勒令其整改行政违法行为④某出版社未经小王同意出版了小王写的书,法院判赔小王3万元,并向其赔礼道歉民事违法行为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列四个案件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B ) A.小林故意高空抛物导致邻居死亡——承担民事责任 B.小李捡到一个钱包拒不返还失主——承担民事责任 C.小杨在电影院大声喧哗影响观影——承担刑事责任 D.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承担行政责任 4.小明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的罚款。小明爸爸的行为( B ) A.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B.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 C.属于刑事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D.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 5.下列案例与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B ) 案例承担的法律责任A.张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民事法律责任B.“键盘侠”罗某多次网上辱骂英雄,被警方拘留5日并处罚款行政法律责任C.王某因散播疫情谣言被有关部门拘留十天并罚款1000元刑事法律责任D.某影楼擅用中学生李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行政法律责任A.A B.B C.C D.D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导入孤注一掷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例,讲述程序员潘生、模特梁安娜等人被海外高薪职位所吸引,却被骗进境外网络赌博诈骗团伙,在犯罪团伙的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虐待下不得不为之卖命,害得许多家庭家破人亡,最终被警方跨国救援,犯罪团伙也被警方抓捕的故事。这部电影揭秘了境外电信网络诈骗全产业链内幕,旨在提醒广大观众警惕电信网络诈骗。电影《孤注一掷》在各大院线火热上映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1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01021、法律的作用?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3、违法行为的种类及区分?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4、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5、如何遵章守法?自学导航违法无小事第一目:法律为什么要对电信诈骗进行处罚?电影《孤注一掷》中,女主角安娜偶然逃出魔窟回国后,向公安交代了整个经过,并协助公安前往境外追捕“陆经理”,在缅甸警方的帮助下,将该网络诈骗集团一网打尽,并解救了潘生等人,获得了轻判,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一年。诈骗集团小头目陆秉坤被判处死刑。剧情回顾:诈骗集团窝点被铲除,涉案人员获刑5.1-1 违法无小事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指引作用评价作用违法行为不应当做而做了①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P465.1-1 违法无小事法律为什么要对电信诈骗进行处罚?必须做而未做课堂笔记—1.法律的作用?P46①②③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②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5.1-1 违法无小事剧情回顾:“美女荷官,在线发牌就能赚大钱!”《孤注一掷》中梁安娜为了赚大钱,偷越边境来到缅北工作。配合电信诈骗团伙,以“美女荷官”的形象向受骗者透露“内幕消息”,诱骗他们转账下注,造成许多家庭支离破碎。结果却落入诈骗团伙设好的陷阱,想要拿到护照回国必须做满500万至2000万的业绩,就这样回国日遥遥无期……梁安娜“美女荷官”是一种什么行为?梁安娜为什么落入诈骗集团的陷阱?5.1-1 违法无小事2.违法行为的含义A、产生原因B、分类C?P48A含义:B产生原因:梁安娜配合电信诈骗团伙,以“美女荷官”的形象向受骗者透露“内幕消息”,诱骗他们转账下注,触犯了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诈骗罪。其中“电信诈骗”是属于诈骗罪中的一种,目前是我国重点打击的犯罪行为之一。梁安娜本是光鲜亮丽的模特,却被“高薪”诱惑,被骗至境外加入诈骗工厂,一方面是贪心大,另一方面更是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5.1-1 违法无小事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剧情一:程序员潘生、模特安娜等受害者进入诈骗工厂,随身携带手机被第一时间没收扣留。你知道以上行为触犯了那一部法律吗?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剧情三:电影中诈骗工厂头目陆经理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通过实施网络诈骗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剧情二:剧中模特安娜的照片被他人盗用,被公司开除,导致安娜失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七条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平等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剧情回顾: 《孤注一掷》中的法律知识5.1-1 违法无小事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捡手机不归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法律:《民法典》、《 物权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责任5.1-1 违法无小事谎报险情违法上访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受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全体):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营业执照、行政拘留法律:《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5.1-1 违法无小事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责任抢劫蓄意投毒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责任5.1-1 违法无小事行政违法行为(轻微)民事违法行为(轻微)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严重违法行为,又叫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违法行为的类型—根据违法的社会危害性小试牛刀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结合课本48-50)违法行为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按社会危害轻重分: 按违反法律分: 社会危害性 违反法律 承担法律责任 实例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相对轻微相对轻微严重民法行政法刑法民事责任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罚处罚欠债不还、违反合同、侵犯肖像权殴打他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网故意杀人、抢劫、蓄意投毒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合作探究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但是犯罪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2.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3.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4.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判断正误课堂笔记— 2.违法行为的含义A、产生原因B、分类C?P48A含义:B产生原因:C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5.1-1 违法无小事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2)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3)刑事违法行为:拘役、罚金、有期徒刑、死刑······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5.1-1 违法无小事小试牛刀持刀抢劫他人财物。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第二目:我们如何远离这些违法行为?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高校学生2年诈骗自己老师400余万,诈骗同学100余万获刑11年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谎报险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不履行合同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或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侵犯肖像权侵犯著作权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民事活动常见行为法律民事权利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购置房产、签订合同、结婚等《民法》财产权人身权物权、债权、继承权等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P51相关链接下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堂笔记— 3.警惕身边哪些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①②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针对行政违法行为针对一般违法行为课堂笔记—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①②③5.1-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课堂小结思维导图法不可违违法无小事2.违法行为的含义、产生原因、分类?P48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法律的作用?P463.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P49-50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P511.关于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以及犯罪,如图示正确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C课堂训练2.下列案例与其违法行为类别相一致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序号 案例 违法行为类别① 市民管某某散布疫情谣言,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7日 民事违法行为② 仇某明诋毁、贬损卫国戍边官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 刑事违法行为③ 某工厂违规排放污染物,被环保部门处5000元罚款,并勒令其整改 行政违法行为④ 某出版社未经小王同意出版了小王写的书,法院判赔小王3万元,并向其赔礼道歉 民事违法行为课堂训练C3.下列四个案件及其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A.小林故意高空抛物导致邻居死亡——承担民事责任B.小李捡到一个钱包拒不返还失主——承担民事责任C.小杨在电影院大声喧哗影响观影——承担刑事责任D.李老板因生意亏本拒不履行合同——承担行政责任B课堂训练4.小明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的罚款。小明爸爸的行为( )A.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B.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C.属于刑事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D.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B课堂训练5.下列案例与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案例 承担的法律责任A.张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民事法律责任B.“键盘侠”罗某多次网上辱骂英雄,被警方拘留5日并处罚款 行政法律责任C.王某因散播疫情谣言被有关部门拘留十天并罚款1000元 刑事法律责任D.某影楼擅用中学生李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行政法律责任课堂训练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5.1 法不可违.pptx 5.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docx media2.mp4 大学生网络诈骗获刑.mp4 孤注一掷.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