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2.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学生理解这部宪法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和进步意义。【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作用。学习难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颁布的意义。【思维导学】【核心背记】一、中华民国的建立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2、建立: 年 月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 成立。3、纪年: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4、机构:选举 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5、意义: 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 下诏退位;2、窃取果实:2月13日,孙中山辞职;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3月,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3、结果: 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窃取。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 》。2、内容:内容民权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 、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三权分立 参议院行使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3、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性质的重要文件。4、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 制度和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易错易混】①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1949年10月1日。②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重难点突破】1.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②孙中山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通电声明拥护共和后,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④袁世凯在北京就职: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南下,迫使临时参议院同意他在北京就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⑤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 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①帝国主义支持;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③大耍两面派阴谋;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3.评价辛亥革命具体任务 完成情况 根本任务 完成情况 总体评价民族 推翻清王朝 ① 反帝 ② (需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⑦民权 建立民国 ③ 反封建 ④民生 平均地权 ⑤ 为现代化奠定基础 ⑥提示:①清王朝灭亡;②未实现民族独立;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④未彻底反封建;⑤未解决土地问题;⑥未改变社会性质;⑦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了社会进步,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次巨变;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仍然没有完成,仍需努力。【分层作业】(一)、夯实基础1.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义和团、八国联军、赔款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C.新文化、北洋政府、自强 D.革命、袁世凯、马克思主义2.小明爷爷生于1936年,用民国纪年应为( )A.民国23年 B.民国24年 C.民国25年 D.民国26年3.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从中看出,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政策是( )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反对门户开放C.奉行独立自主 D.集中力量对付袁世凯4.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A.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开始传播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C.促进了中国服饰的近代化 D.加剧了全民崇洋媚外的现象5.民国时期一位老人说:“从前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要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当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辛亥革命( )A.成就了袁世凯的皇帝梦 B.使维新变法的思想深入人心C.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D.使民主共和在近代中国真正实现6.每年我国都会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的庆典活动,许多城市也展开了对庆典落户权的争夺。其中,有人主张在武汉举行,也有不少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主张在南京举行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 D.二次革命7.它迷信“强人政治”,习惯了大权独揽,被国人骂作“窃国大盗”这里的“他”指的是( )A.李鸿章 B.黎元洪 C.段祺瑞 D.袁世凯(二)、巩固提升8.以下历史事件与其发生地点连接正确的是( )①黄花岗起义 ②辛亥革命 ③中华民国建立 ④袁世凯复辟帝制a.南京 b.武汉 c.广州 d.北京A.①-d ②-b ③-a ④-c B.①-b ②-d ③-c ④-aC.①-c ②-b ③-a ④-d D.①-b ②-a ③-d ④-c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明定国是诏》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民报》10.中华民国建立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权力,采取的措施包括有(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③发表《讨袁檄文》 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孙中山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和三民主义的内容。材料二:辛亥革命大事记时间 事件1911年10月10日 A1912年元旦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 宣统帝下诏退位……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材料三: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3)材料三中的条款出自哪一重要文件?该文件有何地位?(三)、冲刺中考12.(2023年江苏苏州)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13.(2023年湖北黄冈、孝感、咸宁)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 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 D.反映了驱除鞑虏的革命理想14.(2022·贵州贵阳·中考真题)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15.(2022·广东·中考真题)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16.(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核心背记】略【分层作业】1.B2.C3.A4.C5.C6.C7.D8.C9.C10.D11.(1)名称:中国同盟会。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或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2)事件:A:武昌起义。功绩: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3)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12.【答案】C13.【答案】A14.【答案】B15.【答案】D16.【答案】(1)由恐惧到支持,由反对到接受;人民对清政府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民族意识的觉醒。(2)持赞赏、支持的态度;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等。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