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请你为宣传片片头文案做修改工作。
1.(6分)阅读回答问题。
长江大海孕育出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她长江的气概,大海的情怀A 改革开放jī dàng着这方蓬勃的土地,赋予她改革的胸襟,开放的视野。这就是南通;一座依江傍海、如诗如画的灵秀名城。
淳厚的江淮文化和细腻的吴越文化在这里交融,yùn niàng出南通“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的方言格局和独具“淮风吴韵”的文化特色。一代代zhì pǔ的先民在这里B (①繁衍生息②呼朋引伴)、劳作创造,在与大江大海相伴相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一批批具有江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
(南通史志网,有删改)
(1)(3分)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2分)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
(3)(2分)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B处。
B处词语是    。
2.(4分)摄制组缺少补光设备,听说学校林老师有一台专业补光灯,请你去借用。见到林老师
你说:“   ”
3.(9分)结合自己所学的古诗文,请将下面的宣传片文案补充完整。
美丽南通,是你在长江边观得“   ,风正一帆悬”的壮阔(王湾《次北固山下》);是你在大海旁体会“   ,若出其里”的豁达(曹操《观沧海》);是你于濠河畔,感受“有朋自远方来,   ”的热情(《<论语>十二章》)。
福地南通,让你远离“   ,   ”战争的忧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让你消除“   ,   ”戍边的幽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让你忘却“   ,   ”远离家乡的孤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8分)南通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块高地,儿童教育问题也贯穿在《朝花夕拾》全书中。
(1)(4分)以上两幅图,分别能让你联想到《朝花夕拾》中作者童年读书的哪两个情节?
(2)(4分)你从中看出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什么看法,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二、宣传片进入拍摄阶段,摄制组准备了几个短片,请你协助他们完成拍摄任务
5.(20分)拍摄短片一:《教育之乡》
两个小演员坐在狼山脚下诵读古诗文。请你帮助小演员们理解两篇古诗文。
【甲】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①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昆仑:即昆仑山,长江的源头。②灵槎(chá):即星槎
【乙】
客有问陈季方:“A家君太丘①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B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④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⑤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世说新语》)
【注】①太丘:姓陈名太丘,有子陈元方、陈季方。②荷(hè):担负。③阿(ē),下句中的“下”指树根。
(1)(2分)请你为小演员给【乙】文句子断句。(用“/”断两处)
桂树焉知泰山之高
(2)(4分)请你给小演员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何功德    
②季方曰   
③泰山之阿    
④当斯之时    
(3)(4分)小演员未能读出【甲】诗中“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的气势。为帮助他们诵读,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将此联画面描绘出来。
(4)(4分)你觉得小演员在诵读【甲】诗时,应该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3分)中国人交往极重礼貌,对人的称呼不能有错。“客”与“陈季方”对话的A、B句中,有一处称呼不妥
选(    ),修改:   
(6)(3分)小演员读不懂【乙】中的画横线句,请你帮助他。
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6.(14分)拍摄短片二:《 》
材料一:
习近平: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摘自《二十大报告》)
(狼山森林公园新貌摄影:季新建)
材料二:
(数据来源南通广播电视台、新华网等)
材料三:
五山及沿江地区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包含14公里江岸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江岸被越来越多的码头、堆场、园区、企业填满。临江不见江,空气中一年到头飘着煤灰粉尘,长江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的相关问题后,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迅速启动,组织实施船舶污染、非法码头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20多项专项整治行动,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退出港口货运功能,新增超6平方公里森林绿地,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
经年砥砺,沧桑巨变。江还是那条江,但岸上已然换了风景。盛夏时节,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五山簇拥,江山对望,叠翠连绵,好一幅“青绿江山图”!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他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江水辽阔,水运繁忙。看到昔日脏乱差的地方变成公园的绿化带,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确实是沧桑巨变啊!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
如今,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观光胜地,生态江景频频亮相央视,真正成了南通的“城市名片”。
(摘自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日报》新媒体等)
材料四:
曾经的狼山港是南通沿江集装箱装卸运输主力港,但受限于岸线空间资源和集疏运能力不足,陷入发展瓶颈,被整体搬迁至下游通海港区。通海港2018年6月投产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刷新纪录,较搬迁前增长118.6%,跃升至全国江河港口集装箱码头第二位。
“生态好了,土地大幅增值,绿水青山化成了金山银山。”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展开规划图介绍:五山滨江接连增加南通植物园、滨江公园、滨江花海等公园绿地,上马国际街区、狼山国际邮轮港等多个大项目。崇川区正乘势而上加快打造面朝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摘自《新华日报》新媒体)
(1)(3分)短片需用一句话介绍材料二的图表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图表的主要信息。
(2)(4分)下图是摄制组准备拍摄的内容,请你根据材料三,按照时间线将内容补充完整。
七八十年代,长江岸线脏乱差。
A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滨江片区生态环境。
B    
(3)(4分)短片结尾得出“保护生态环境为南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结论。请你结合材料四的事例说出理由。
(4)(3分)结合四则材料及摄影图片,请你给要拍摄的“短片二”选择最适合的名称,来作为南通的城市名片    
A.生态之城
B.经济之城
C.港口之城
D.滨江之城
7.(18分)拍摄短片三:《文化之地》
狼山脚下(节选)
余秋雨
①狼山在南通县(注:现属南通市)境内,并不高,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
②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再贫陋的所在,只要想一个秀雅的名称出来
③早就这么想着,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这个名字,像故意要与江淮文明开一个玩笑。
④起这个名的由头,有人说是因为山形像狼,有人说是因为很早以前这里曾有白狼出没。不管什么原因吧,就在很早以前,人们已受不住这个名字。宋代淳化年间幸亏后来又被改了回来,如果仍叫琅山,那多没劲。
⑤狼山蹲在长江边上。长江走了那么远的路,到这里快走完了,即将入海。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长江一路上曾穿过多少崇山峻岭,在这里划一个小小的句点。狼山对于长江,是欢送,它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因而把自己的名字也喊得粗鲁非凡。
⑥狼山才100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朦的大海,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造物主在这里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样
⑦我想,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⑧游玩狼山不消很多时间,我倒是在山脚下盘桓长久。那里有一些文人的遗迹,使小小的狼山加重了分量
⑨狼山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那天,随着稀疏的几个游人,突然看到一座冷僻的坟去,墓碑上赫然刻着五字:“唐骆宾王墓”。历史名人的墓见过不少,我不由大吃一惊。
⑩略知唐代文事的人都能理解我的吃惊。骆宾王的归宿,历来是一个玄秘的谜。武则天统治时期,这位据说早在幼年就能赋诗的文学天才投笔从戎,雄文劲采,痛快淋漓。连武则天读了,骆宾王便不知去向。有人说他已经被杀,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引得人们长久地关注着他的去路。怎么,猜测了1000多年
狼山脚下还有另一座墓,气派大得多了,墓主是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中状元是1894年,离1905年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只有10年,因此,就像终结长江的狼山。……
张謇中状元时41岁,已经感受到大量与科举制度全然背道的历史信息。他实在不错,绝不做“状元”名号的殉葬品,他看到了大海的湛蓝。
只有在南通,在狼山,才望得到大海。只有在长江边上,但作为一个纯正的文人,他毕竟看到了世纪的暖风在远处吹拂,强胜弱灭。他正站在狼山山顶,山顶上,山鸣谷应;举目四顾
于是,他下得山来,着手办纱厂、油厂、冶铁厂、垦牧公司、轮埠公司,把狼山脚下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他这一宏伟实验的种种遗址。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昭示:真正的中国文人本来就蕴藏着科举之外的蓬勃生命。……
不管怎样,长江经过狼山,该入海了。
狼山离入海口还有一点距离,真正的入海口在上海。……
汽笛声声,海船来了又去了,来去都是满载。狼山脚下的江流,奔向上海,奔向大海。
汽笛声声,惊破了沿途无数坟地的宁静。
(选自《文化苦旅》,有删减)
(1)(4分)作者为什么以狼山“并不高,也并不美”为开头。
(2)(4分)文中第④节的划线句中说,作者庆幸改回了“狼山”的名字,否则“那多没劲”。结合上下文说出“狼山”这名字“有劲”的原因。
(3)(4分)摄制组根据第⑤节画线句拍摄了第一组镜头,请你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
(4)(6分)摄制组将本文作为短片三《文化之地》的配音文字,将狼山定为拍摄地点,你能从文中找到哪些原因?
三、宣传片终于拍摄完成,二十大也顺利召开,你为此次拍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有着巨大的收获
8. (作文 60分+书写分10分)作文。
你心中感慨万千,生活中值得我们付出的人和事有很多很多,青春岁月就是应该去奋斗、去奉献
要求:①结合亲身经历、感受,抒写真情实感;②有明确的中心;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请你为宣传片片头文案做修改工作。
1.(6分)阅读回答问题。
长江大海孕育出这片神奇的土地,赋予她长江的气概,大海的情怀A 改革开放jī dàng着这方蓬勃的土地,赋予她改革的胸襟,开放的视野。这就是南通;一座依江傍海、如诗如画的灵秀名城。
淳厚的江淮文化和细腻的吴越文化在这里交融,yùn niàng出南通“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调”的方言格局和独具“淮风吴韵”的文化特色。一代代zhì pǔ的先民在这里B (①繁衍生息②呼朋引伴)、劳作创造,在与大江大海相伴相生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一批批具有江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
(南通史志网,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A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处的标点符号是  分号 。
(3)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B处。
B处词语是  ① 。
【答案】见解答。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jī dàng”写作“激荡”;“yùn niàng”写作“酝酿”;“zhì pǔ”写作“质朴”。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仔细阅读文段,结合句子内容,可见这是一个排比句的分句,所以应该使用分号。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句子表达的应该是先民们在这里生活繁衍后代。
【解答】答案
(1)激荡 酝酿
(2)分号
(3)①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4分)摄制组缺少补光设备,听说学校林老师有一台专业补光灯,请你去借用。见到林老师
你说:“ 林老师,打扰一下,为了庆祝二十大召开,我们正在计划拍摄一部展现南通特色的宣传片,但是缺少补光灯,听闻您有专业补光灯,是否方便借给我们呢?我们一定会好好爱惜,准时归还! ”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这类题型需要语言表达清晰,阐明事情的缘由,注意说话的语气等。
【解答】答案:
示例:林老师,打扰一下,我们正在计划拍摄一部展现南通特色的宣传片,听闻您有专业补光灯?我们一定会好好爱惜!
【点评】作答语言表达类题目,一定要认真读题,由题意得出表达的对象是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据此确定表达时的语气和表达的主题。语意要合理,不能有语病。
3.(9分)结合自己所学的古诗文,请将下面的宣传片文案补充完整。
美丽南通,是你在长江边观得“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的壮阔(王湾《次北固山下》);是你在大海旁体会“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的豁达(曹操《观沧海》);是你于濠河畔,感受“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的热情(《<论语>十二章》)。
福地南通,让你远离“ 遥怜故园菊 , 应傍战场开 ”战争的忧患(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让你消除“ 不知何处吹芦管 , 一夜征人尽望乡 ”戍边的幽怨(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让你忘却“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远离家乡的孤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潮平两岸阔 星汉灿烂 遥怜故园菊 不知何处吹芦管 夕阳西下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4.(9分)南通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块高地,儿童教育问题也贯穿在《朝花夕拾》全书中。
(1)以上两幅图,分别能让你联想到《朝花夕拾》中作者童年读书的哪两个情节?
(2)你从中看出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什么看法,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1)《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2)《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于封建孝道进行了批判与斥责,认为像“老莱娱亲”“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类似事件非但不会教育好孩子,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在《五猖会》中,鲁迅看会的那种急切、兴奋的心情与被父亲强迫性地背诵《鉴略》后的扫兴、痛苦的感,两相对比中,体现了封建专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总结起来,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就是:不搞封建迷信,不学封建孝道,不被约束、限制,在自由天性中成长。
【分析】《朝花夕拾》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根据“在古代做孝子好难”。根据“给我背书去”。
(2)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把握。《二十四孝图》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控诉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
答案:
(1)《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2)《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对于封建孝道进行了批判与斥责,反而会起到反效果,鲁迅看会的那种急切、痛苦的感,体现了封建专制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就是:不搞封建迷信,不被约束,在自由天性中成长。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宣传片进入拍摄阶段,摄制组准备了几个短片,请你协助他们完成拍摄任务
5.(20分)拍摄短片一:《教育之乡》
两个小演员坐在狼山脚下诵读古诗文。请你帮助小演员们理解两篇古诗文。
【甲】
狼山观海
王安石
万里昆仑①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②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注】①昆仑:即昆仑山,长江的源头。②灵槎(chá):即星槎
【乙】
客有问陈季方:“A家君太丘①有何功德,而荷②天下重名?”季方曰:“B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③,上有万仞④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⑤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世说新语》)
【注】①太丘:姓陈名太丘,有子陈元方、陈季方。②荷(hè):担负。③阿(ē),下句中的“下”指树根。
(1)请你为小演员给【乙】文句子断句。(用“/”断两处)
桂树焉知泰山之高
(2)请你给小演员解释【乙】文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何功德  什么。 
②季方曰 说。 
③泰山之阿  的。 
④当斯之时  这。 
(3)小演员未能读出【甲】诗中“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的气势。为帮助他们诵读,请你用生动的语言将此联画面描绘出来。
(4)你觉得小演员在诵读【甲】诗时,应该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中国人交往极重礼貌,对人的称呼不能有错。“客”与“陈季方”对话的A、B句中,有一处称呼不妥
选(  A ),修改: 足下家君太丘 
(6)小演员读不懂【乙】中的画横线句,请你帮助他。
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答案】(1)桂树/焉知/泰山之高。
(2)①什么。
②说。
③的。
④这。
(3)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
(4)首联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颔联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颈联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尾联总绾全诗并发感慨,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由此可知,朗读时应读出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激昂、豪放、气势磅礴的情感。
(5)A 足下家君太丘。
(6)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分析】译文:
甲:
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江阔水大,波浪拍天。登临狼山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冬眠垫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灵槎使者什么时候回来呢?从前多半在江湖游览,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
乙:
有位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却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上有万丈高峰,下有深不可测的深渊;上受雨露浇灌,下受深泉滋润。在这种情况下,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解答】(1)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桂树怎么知道泰山有多高。故可断为:桂树/焉知/泰山之高。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有什么功德呢。何,什么。
②句意:季方说。曰,说。
③句意:泰山一角。之,的。
④句意:在这种情况下。斯,这。
(3)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无边波浪拍天来”,只见波浪滔天,无边波浪拍天而来,使大水冲决而出?用“谁凿破”的提问。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且有震撼力,西向而望,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奔腾而下?
(4)本题考查诗歌的朗诵。
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无边波浪拍天来”,只见波浪滔天,无边波浪拍天而来,使大水冲决而出?用“谁凿破”的提问。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且有震撼力,不仅起笔不凡。颈联写近景。“晓寒云雾连穷屿,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岛屿,春暖之后,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腹联宕开一笔。“阆苑仙人何处觅,到此转为虚写。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实景、写足。尾联总绾全诗并发感慨,始觉今朝眼界开,应试,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知、豪放。
(5)本题考查语言得体。
A处不妥,“家君太丘有何功德”句的意思是:令尊太丘长有哪些功勋和品德?句中客人问季方的父亲,而“家君”作为敬词时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称对方的敬词如贤,本句未加,不符语境。
(6)本题考查翻译。
重点词:有……与无,有没有!
答案:
(1)桂树/焉知/泰山之高。
(2)①什么。
②说。
③的。
④这。
(3)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奔腾而下?
(4)首联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尾联总绾全诗并发感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朗读时应读出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赞叹、豪放。
(5)A 足下家君太丘。
(6)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啊!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6.(14分)拍摄短片二:《 》
材料一:
习近平: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摘自《二十大报告》)
(狼山森林公园新貌摄影:季新建)
材料二:
(数据来源南通广播电视台、新华网等)
材料三:
五山及沿江地区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包含14公里江岸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江岸被越来越多的码头、堆场、园区、企业填满。临江不见江,空气中一年到头飘着煤灰粉尘,长江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
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的相关问题后,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迅速启动,组织实施船舶污染、非法码头和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等20多项专项整治行动,拆除河道周边各类违建6.5万平方米,退出港口货运功能,新增超6平方公里森林绿地,累计投入超过100亿元。
经年砥砺,沧桑巨变。江还是那条江,但岸上已然换了风景。盛夏时节,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黄泥山,五山簇拥,江山对望,叠翠连绵,好一幅“青绿江山图”!
2020年11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他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沿江边步行察看滨江生态环境保护情况。江水辽阔,水运繁忙。看到昔日脏乱差的地方变成公园的绿化带,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确实是沧桑巨变啊!这样的幸福生活是你们亲手建设出来的
如今,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观光胜地,生态江景频频亮相央视,真正成了南通的“城市名片”。
(摘自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日报》新媒体等)
材料四:
曾经的狼山港是南通沿江集装箱装卸运输主力港,但受限于岸线空间资源和集疏运能力不足,陷入发展瓶颈,被整体搬迁至下游通海港区。通海港2018年6月投产以来,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三年刷新纪录,较搬迁前增长118.6%,跃升至全国江河港口集装箱码头第二位。
“生态好了,土地大幅增值,绿水青山化成了金山银山。”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展开规划图介绍:五山滨江接连增加南通植物园、滨江公园、滨江花海等公园绿地,上马国际街区、狼山国际邮轮港等多个大项目。崇川区正乘势而上加快打造面朝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
(摘自《新华日报》新媒体)
(1)短片需用一句话介绍材料二的图表内容,请你简要概括出图表的主要信息。
(2)下图是摄制组准备拍摄的内容,请你根据材料三,按照时间线将内容补充完整。
七八十年代,长江岸线脏乱差。
A  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的相关问题后,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迅速启动。 
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滨江片区生态环境。
B  如今,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观光胜地。 
(3)短片结尾得出“保护生态环境为南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结论。请你结合材料四的事例说出理由。
(4)结合四则材料及摄影图片,请你给要拍摄的“短片二”选择最适合的名称,来作为南通的城市名片  A 
A.生态之城
B.经济之城
C.港口之城
D.滨江之城
【答案】(1)2017年到2021年南通市区园林绿化面积逐年增加;每年均达到或超过10000公顷,2021年更是达到了14000公顷以上。
(2)A.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的相关问题后,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迅速启动。
B.如今,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观光胜地。
(3)示例:曾经的狼山港陷入发展瓶颈,存在污染长江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被整体搬迁至下游通海港区;如今的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土地大幅增值,绿水青山化成了金山银山。
(4)A
【分析】这是关于绿水青山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第一、二、三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第四题考查拟写标题。
【解答】(1)根据材料二图表内容可知,2017年到2021年南通市区园林绿化面积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了14000公顷以上。
(2)A.根据提示“七八十年代,长江岸线脏乱差”和“2020年11月,结合关键句“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的相关问题后,组织实施船舶污染,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3家,退出港口货运功能,新增超6平方公里森林绿地,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迅速启动。
B.根据提示“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察看滨江片区生态环境”和关键句“如今,生态江景频频亮相央视,真正成了南通的‘城市名片’”,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观光胜地。
(3)根据中心“保护生态环境为南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和关键句“曾经的狼山港是南通沿江集装箱装卸运输主力港,但受限于岸线空间资源和集疏运能力不足,存在污染长江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通海港2018年6月投产以来,去年达145.4万标箱,跃升至全国江河港口集装箱码头第二位”“‘生态好了,绿水青山化成了金山银山、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邵文建展开规划图介绍:五山滨江接连增加南通植物园、滨江花海等公园绿地,上马国际街区。崇川区正乘势而上加快打造面朝长江,可概括为:曾经的狼山港陷入发展瓶颈,被整体搬迁至下游通海港区,土地大幅增值。
(4)解答本题,需注意标题的特点和四则材料的内容分析作答,材料二是2017年到2021年南通市区园林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的图表,材料四介绍了狼山港的今昔变化。据此可知,因此。
故选:A。
答案:
(1)2017年到2021年南通市区园林绿化面积逐年增加;每年均达到或超过10000公顷。
(2)A.2016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指出长江南通段的相关问题后,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迅速启动。
B.如今,五山及沿江地区成为让人流连忘返的休闲观光胜地。
(3)示例:曾经的狼山港陷入发展瓶颈,存在污染长江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如今的南通狼山旅游度假区,绿水青山化成了金山银山。
(4)A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7.(18分)拍摄短片三:《文化之地》
狼山脚下(节选)
余秋雨
①狼山在南通县(注:现属南通市)境内,并不高,是冲着它的名字去的。
②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再贫陋的所在,只要想一个秀雅的名称出来
③早就这么想着,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一座狼山,不禁精神一振。这个名字,像故意要与江淮文明开一个玩笑。
④起这个名的由头,有人说是因为山形像狼,有人说是因为很早以前这里曾有白狼出没。不管什么原因吧,就在很早以前,人们已受不住这个名字。宋代淳化年间幸亏后来又被改了回来,如果仍叫琅山,那多没劲。
⑤狼山蹲在长江边上。长江走了那么远的路,到这里快走完了,即将入海。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长江一路上曾穿过多少崇山峻岭,在这里划一个小小的句点。狼山对于长江,是欢送,它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因而把自己的名字也喊得粗鲁非凡。
⑥狼山才100多米高,实在是山中小弟,但人们一旦登上山顶,北边眼底是无垠平川,东边远处是迷朦的大海,没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只有开阔和实在。造物主在这里不再布置奇巧的花样
⑦我想,长江的流程也像人的一生,在起始阶段总是充满着奇瑰和险峻,怎么也得走向平缓和实在。
⑧游玩狼山不消很多时间,我倒是在山脚下盘桓长久。那里有一些文人的遗迹,使小小的狼山加重了分量
⑨狼山东麓有“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墓。恕我孤陋寡闻,我原先并不知道他的墓在这里。那天,随着稀疏的几个游人,突然看到一座冷僻的坟去,墓碑上赫然刻着五字:“唐骆宾王墓”。历史名人的墓见过不少,我不由大吃一惊。
⑩略知唐代文事的人都能理解我的吃惊。骆宾王的归宿,历来是一个玄秘的谜。武则天统治时期,这位据说早在幼年就能赋诗的文学天才投笔从戎,雄文劲采,痛快淋漓。连武则天读了,骆宾王便不知去向。有人说他已经被杀,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引得人们长久地关注着他的去路。怎么,猜测了1000多年
狼山脚下还有另一座墓,气派大得多了,墓主是清末状元张謇。
张謇中状元是1894年,离1905年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只有10年,因此,就像终结长江的狼山。……
张謇中状元时41岁,已经感受到大量与科举制度全然背道的历史信息。他实在不错,绝不做“状元”名号的殉葬品,他看到了大海的湛蓝。
只有在南通,在狼山,才望得到大海。只有在长江边上,但作为一个纯正的文人,他毕竟看到了世纪的暖风在远处吹拂,强胜弱灭。他正站在狼山山顶,山顶上,山鸣谷应;举目四顾
于是,他下得山来,着手办纱厂、油厂、冶铁厂、垦牧公司、轮埠公司,把狼山脚下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直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他这一宏伟实验的种种遗址。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昭示:真正的中国文人本来就蕴藏着科举之外的蓬勃生命。……
不管怎样,长江经过狼山,该入海了。
狼山离入海口还有一点距离,真正的入海口在上海。……
汽笛声声,海船来了又去了,来去都是满载。狼山脚下的江流,奔向上海,奔向大海。
汽笛声声,惊破了沿途无数坟地的宁静。
(选自《文化苦旅》,有删减)
(1)作者为什么以狼山“并不高,也并不美”为开头。
(2)文中第④节的划线句中说,作者庆幸改回了“狼山”的名字,否则“那多没劲”。结合上下文说出“狼山”这名字“有劲”的原因。
(3)摄制组根据第⑤节画线句拍摄了第一组镜头,请你从加点词语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
(4)摄制组将本文作为短片三《文化之地》的配音文字,将狼山定为拍摄地点,你能从文中找到哪些原因?
【答案】(1)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首先描写狼山的自然特点,与下文表现狼山野拙而狞厉、生机勃勃的精神作对比,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与各处风景文绉绉的名称形成对比,表现出野拙而狞厉的特点,名称有来历,能让人精神一振;它粗鲁非凡的名称能突出长江的不羁野性。
(3)“渺渺茫茫”是辽阔无边的意思,表现了狼山这里的长江江面宽广无边的样子,体现了长江的不羁野性,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狼山意蕴深厚、历史悠久;有一些文人的遗迹,“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长眠于此,清末状元张謇把狼山脚下搞成一块近代气息甚浓的绿洲,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蓬勃生命。
【分析】本文描写了狼山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记叙骆宾王、张謇的故事,突出了作者对狼山野拙而狞厉、生机勃勃精神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
本文描写了狼山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记叙骆宾王,突出了作者对狼山野拙而狞厉。根据文章的内容可知,也并不美”是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与下文表现狼山野拙而狞厉,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上文“在富庶平展的江淮平原上,各处风景大多都顶着一个文绉绉的名称”“早就这么想着,不禁精神一振,野拙而狞厉,有人说是因为山形像狼,“狼山”这名字“有劲”的原因是与各处风景文绉绉的名称形成对比,名称有来历;根据下文“狼山对于长江,是告别,因而把自己的名字也喊得粗鲁非凡”可知。
(3)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江面在这里变得非常宽阔,渺渺茫茫看不到对岸”一句中“渺渺茫茫”是辽阔无边的意思,联系下文“它要归结一下万里长江的不羁野性”可知,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根据短片三的片名“《文化之地》”可知,学生需根据文中体现狼山文化特色的关键句段分析作答,有人说是因为山形像狼。不管什么原因吧,就在很早以前。宋代淳化年间。幸亏后来又被改了回来”可知、历史悠久,使小小的狼山加重了分量,这位据说早在幼年就能赋诗的文学天才投笔从戎。他写过一篇著名的《讨武曌檄》,痛快淋漓,也惊叹不已,骆宾王便不知去向,有人说他出家做了和尚。他像一颗瞬息即逝的彗星,气派大得多了,离1905年中国正式废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只有10年,他也是终结性的人物之一,着手办纱厂、冶铁厂、轮埠公司、职业学校、博物馆、剧场、气象台。直到今天。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昭示:真正的中国文人本来就蕴藏着科举之外的蓬勃生命”可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长眠于此,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蓬勃生命。
答案:
(1)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方法,首先描写狼山的自然特点、生机勃勃的精神作对比,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2)与各处风景文绉绉的名称形成对比,表现出野拙而狞厉的特点,能让人精神一振。
(3)“渺渺茫茫”是辽阔无边的意思,表现了狼山这里的长江江面宽广无边的样子,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狼山意蕴深厚、历史悠久,“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长眠于此,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蓬勃生命。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三、宣传片终于拍摄完成,二十大也顺利召开,你为此次拍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有着巨大的收获
8.(70分)作文。
你心中感慨万千,生活中值得我们付出的人和事有很多很多,青春岁月就是应该去奋斗、去奉献
要求:①结合亲身经历、感受,抒写真情实感;②有明确的中心;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姓名。
【答案】见解答
【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我把青春献给你“直接给出了主题,即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某个人或事物。审题时应重点关注如何表达自己的奉献和承诺,以及献给谁和为什么选择献给他/她/它的内容。选材:在选材方面,可以选择以下内容:自己的梦想:描述自己追求的目标和为之努力奋斗的梦想,表达对梦想的执着和决心。对他人的影响:说明自己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影响他人,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青春的意义:阐述青春的宝贵和神圣,强调将青春投入到有意义的事物中的重要性。写法:首先,可以以对青春的细腻描写或者引用有关青春的名言开篇,吸引读者。然后,可以用自身经历或故事来阐述自己将青春献给的对象以及为什么选择献给他/她/它,可以结合个人的梦想和与他人的联系来深入探讨。接着,可以描述自己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的过程和所做的努力,以及对未来追求的宏伟设想。最后,可以从践行梦想、影响他人、为世界带来美好变化等方面进行总结,呼唤共同努力,共同见证青春的辉煌。在全文结构上要注意层次清晰,逻辑完整,过渡自然。同时,可以适度运用修辞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反问等,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解答】
我把青春献给你
当我回首青春的岁月。而我选择将我的青春献给了一个值得的人或事物,就是那为了梦想砥砺前行。
我把青春献给你、对未来的执着。青春是生命最美好的时光,不愿畏惧。
献给梦想的青春是经历汗水与泪水的。我努力学习知识,时刻保持内心的热情和激情。无论遇到什么困境。
献给梦想的青春是愿望和奉献的结合,为了心中的梦想而坚持不懈,将平凡的自己改造成一个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的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让自己的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献给梦想的青春是为了改变世界和影响他人而奋斗,不仅仅是实现自我。我努力学习,用我的才华和智慧去解决问题。我愿意用自己的青春去点燃别人的希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青春是神圣而宝贵的,也是献给世界的,只要青春的力量和梦想相结合,我也将成为最好的自己。
总结起来,是一种选择。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奋斗,影响他人。我愿意用青春的力量塑造出一个更加出色和精彩的未来,共同见证青春的辉煌!
【点评】这篇作文以题目“我把青春献给你”为出发点,表达了作者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梦想和自己的奋斗的决心和承诺。文章通过叙述青春的意义,表达了对梦想追求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执着。作者表示愿意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努力奉献,不怕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能够克服一切。同时,作者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成长来影响他人,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最后,作者总结了自己将青春献给梦想的选择,并向读者呼唤共同努力,见证青春的辉煌。整体而言,文章表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我价值的追求,但在逻辑和结构上稍显松散,可以更精准地展示自己献给梦想的具体行动和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