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单元解读】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与主要观点本单元有导语,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每课各设两框。单元导语,教材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探索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道路的历史选程,阐述了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保障每个公民都能合法地参与民主生活。隐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愈加丰富,民主参与的直接性和有效性也在不断增强,年轻代公民要不断增强民主意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善治。教材通过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探索现代法治道路的历程、阐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依法行政,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坚持厉行法治,要求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德治与法治相得益彰。二、课标要求1.学习主题:法治教育、革命传统教育。2.内容要求:(1)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革命传统教育)(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法治教育)(3)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法治教育)(4)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法治教育)(5)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法治教育)(6)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教育)(7)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法治教育)三.核心素养解读本单元侧重体现的核心素养是责任意识素养和法治观念素养:本单元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通过讲述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历程、生活中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及实例,说明公民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主参与意识,正确行使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权利,不断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本单元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通过讲述法治中国和法治政府的建设,阐释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素养和责任意识素养。引导学生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教学目标①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主制度的探索,认同民主制度的建设是一个过程。感受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价值追求。认同民主是具体的,能够根据本国的国情看待民主实现的方式。 积极主动参与民主生活,培育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②体会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认同法治价值观。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③能够区分中国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的差异。能够通过分析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典型事件,概括新型民主的本质。能够尝试用协商民主的方式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②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法治现象,明辨社会生活中的法治行为。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④知道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知道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特点,知道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能够举例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确认平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守法负责是民主意识的表现。⑤了解法治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了解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五、学情分析进入九年级,学生感受、认识和参与公共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学生思维水平快速提升,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经过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思维导图七、课时划分本单元由导语、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组成。每课各设两框。共设四课时。八、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案例分析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