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声声慢》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法设计】
诵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及教学媒体的运用
【学法指导】
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探究法
意象 意境 感情 读-----品-----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首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学案的形式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探究体悟情思,陶冶自身情操。
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
【学案设计】
1、 利用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完成《名师伴你行》预习部分的内容。
2、 课前搜集整理作者李清照的相关资料。(知人论世)
【教学过程】
1、 导入:
欣赏《月满西楼》歌曲,欣赏歌曲可以拉近同李清照的距离。这是李清照作词,苏越作曲,安雯演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可见她词的影响力之大,而更能够代表她"千古才、万古愁心"地位的作品应该是今天要学习的《声声慢》。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知:
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可以尝试让同学们概括词写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
时间:“雁过”,秋天南飞。“晚来风急”,傍晚。
地点:“最难将息”,“守着窗儿”,家中。
环境:秋天的傍晚,天气忽冷忽暖,秋风萧萧,北雁南飞,黄花满地,梧桐滴雨,满目冷清凄凉景象。
事件:找动词。寻觅,难将息,淡酒,见雁过,看黄花,独守寒窗,听梧桐滴雨。
情绪:凄凄惨惨戚戚,伤心,孤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再次品读,把握词眼,品味语言,赏析词作。(炼字)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四、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用了哪些意象?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品读意象)
【意象】淡酒、急风、秋雁、黄花、梧桐、雨、黄昏。
这些意象都具有凄凉、哀伤、愁苦的象征意义,每一个都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愁思,更何况这么多组合在一起呢,再加上作者又是一位多愁善感、命运多舛的女词人呢,这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表现手法)
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五、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六、点击高考,学习并积累鉴赏词的方法。
板书设计:
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品味语言
词的赏析
品读意象
领悟主旨
表现手法
七、课堂小结
通过词作,我们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晚年的“愁”则是在经历了孤独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本词。
2、 课外拓展,比较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