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案(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教案(表格式)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教师 班级 教学日期
课题名称 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理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教材分析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 1 课的第1 框,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知识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学习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构成、地付及作用,深刻认识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及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正确分析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透过现象看到经济本质。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政治课上对本部分知识虽有所接触,但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解还较少,初中更侧重于经济基本规律带来的影响。刚接触这一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必须结合重要经济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浅出的分析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相关内容,以便培养学生科学分析的精神,理性看待两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所在。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 掌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地位、内容,增强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同,增强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 正确看待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及相互关系,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法治意识 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
公共参与 关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参与经济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2.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教学难点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原因, 2.区分各种所有制经济。
教学策略 知识整合、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本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一、框架引领 展示整本书的知识框架 通过结构目录,使学生能够对整本书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导入新课 抛出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通过文件精神,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引导学生关注时政。
三、自主预习 出示预习目录、预习要求 要求:浏览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答案 1、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怎样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2、理解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3、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4、非公有制的范围、地位和作用?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学生自主预习问题,浏览课本,对本框知识有个初步印象,在讲解时理解能够更加深入。
四、讲授新课 三、背诵识记 四、习题练习 探 究 与 分 享 P2: 教师提出问题: 小华在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享受的产品和服务有哪些? 知识回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师对学生问题点评、总结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中的公有制范围。 展示公有制主体和国有经济主导的区别、联系 展示2023年世界五百强榜单。 探究与分享二: “小南瓜”的所有制经济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所有制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京东、阿里巴巴、华为、正威国际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呢?属于什么经济成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视频播放:关于民营经济贡献的“56789”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 1.物质资料的生产 阅读教材,思考物质资料的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生产? 知识回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生产资料所有制 (1)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作用: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3.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1) 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地位/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如何坚持: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4.以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范围: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拓展: (3)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①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P4-3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学生思考 5.国有企业的作用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误区提示 (1)主体 ≠ 主导。在我国所有制中,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体是一个比重概念,指的是事物的主要部分。而主导是一个权重概念,指的是关键的并能够领导事物发展方向的力量。 (2)公有资产 ≠ 国有资产。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公有资产包括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以及混合所有制当中的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 (3)社会主义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指的是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的是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 1.非公有制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 2.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①是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②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 ③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 ④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的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非公,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经济 3.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知识回顾,帮助理解本节课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了解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及原因。 明白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正确看待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地位及相互关系,比较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四、同步练习 设置有针对性的、新颖的练习题,指导学生练习。 易混易错点:1.限时练习,核对答案 2.订正错题后分组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派代表讲解错题 3.整理错题集,形成错题题库。 通过习题练习,掌握重点、难点,理清易错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