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01课 消息二则 同步讲义第01课 消息二则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把握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内容。2.了解消息结构。 3.把握消息的语言特点,了解消息的写作手法。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2.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知识点01 新闻文体知识1.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2.特点基本特点:(1)内容真实;(2)反应迅速;(3)语言简洁明确。最主要特点:用事实说话。3.新闻的六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Who(何人)、Why(何故)、How(如何)。4.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即学即练1】说说下面加点词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大约”两个字体现了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2.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知识点02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诗人、书法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2、文题解读“我三十万大军”点明了人物,“南渡长江”点明了事件,“胜利”点明了事件的结局。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3、主旨点睛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大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气概,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微点拨】文章结语部分说:“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朱总司令的命令”,结合消息主体部分,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的。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人民解放军“英雄式的战斗”。作者先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从侧面反衬我军的英勇善战;接着又用“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从正面表现我军的锐不可当。【即学即练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它们分别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有何作用?(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记叙;属于这则新闻的导语;作用:概括介绍事件的主要内容。(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描写;属于这则新闻的主体部分;作用:突出我军军威壮观,渡江战斗如有天助,进展顺利。(3)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议论;属于这则新闻的结语;作用:发出号召,激发全军斗志。知识点03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文题解读“百万大军”是实指,体现了消息的准确性;“横渡”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标题交代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语言简洁,概括性强。2、主旨点睛这则消息通过全面、及时、客观地报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战况等,宣告了解放战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即将彻底崩溃。【知识拓展】相关背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微点拨】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即学即练3】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1.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②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第2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2.①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彩。)第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知识点04 字词积累字音。芜(wú)湖 击溃(kuì) 督(dū)战 绥靖(suí jìng) 阻遏(è) 荻(dí) 港 摧枯拉朽(xiǔ) 歼(jiān)灭 要塞(sài) 锐不可当(dāng)2.词义。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击溃:打垮,打散。歼灭:消灭(敌人)。业已:已经。考点01 拟写新闻标题一、考点解说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毛泽东《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标题就高度概括了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综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拟写新闻标题是新闻类试题的重要考查点。二、主要设问方式①请给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拟写标题。②阅读新闻,为其拟写标题。注意:拟写新闻标题通常有字数限制。三、真题在线(2022 安徽)请你以下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20字。校报记者10月25日报道在刚刚结束的女子甲组100米比赛中,九年级五班王英同学勇夺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保持了二十年的校运会记录。铿锵玫瑰,绽放芳华,比赛中她不畏强手,奋力争先,展现出顽强拼搏的精神,给现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标题:王英同学在女子甲组100米比赛中勇夺冠军。【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新闻的标题拟写。要仔细读懂材料,采用“人物(或对象)+事件”的方法,结合新闻材料的导语和主体进行概括作答。新闻的“导语”就是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概括,可适当调整词句,增减些记叙的要素;新闻的主体部分是内容的详细记叙,需提炼才能得出最主要内容。同时注意20字以内的限制。结合导语“在刚刚结束的女子甲组100米比赛中,九年级五班王英同学勇夺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保持了二十年的校运会记录”可知,人物是:王英同学,主要事件是:在女子甲组100米比赛中勇夺冠军。据此可拟标题,如王英同学勇夺女子甲组100米冠军。四、技法攻略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1.仔细审读要求,明确答题要求。拟写新闻标题一般都有字数限制,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2.找出新闻的导语。新闻导语是对事件的概括性报道,一般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拟写标题可以在导语的基础上再浓缩。3.提取关键词,根据要点规范表述。找出关键句后,需要提取其中的主要信息,找出新闻事件的主体,然后根据要点规范表述。常见表述方式为“谁干了什么”“什么怎么样了”,时间、地点、等信息如不必要,一般可以省略。4.关注特殊词句,确保概括精准。有时,在叙述清楚事件的基础上,会用一些表时间、范围、程度的词句,如估计、可能、将等,做一些预测性分析,在拟写标题时,要将之融入进去。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南度 防线 摧枯拉朽(gū) B.芜湖 溃退(huì) 风平浪静C.既己 荻港(gǎng) 万船齐放 D.突破 占领 执行(xíng)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阻遏(è) 管辖(xiá)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ǎng)B.磅礴(bàng) 歼灭(qiān) 荻港(dí) 排山倒海(dǎo)C.绥靖(suí) 芜湖(wú) 逃窜(cuàn) 高屋建瓴(líng)D.阌乡(wén) 要塞(sè) 殷红(yīn) 负隅顽抗(yú)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阻遏(阻止) 歼灭(消灭)B.绥靖(安抚、平定) 殷切(深厚)C.管辖(管理) 锐不可当(抵挡)D.瑰宝(奇特、珍贵) 高屋建瓴(建立)4.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B.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D.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忠心爱国、坚韧不懈”的精神传承下去。B.我的启蒙老师对我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啊!C.一部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D.现在医学发达,移植记忆也许不是完全可能的事。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标题可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其中主标不可缺少。B.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C.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D.新闻的记叙要素与记叙文大致相同,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项。题组B 能力提升练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③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1)将占领、击溃、封锁、歼灭、控制五个词语填入文中□,按顺序是 。(2)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加点词的含义。不料:突破:(3)关于这一部分的分层,有四种意见,你认为选哪一种合适(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4)“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5)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题组C 培优拔尖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 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发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9.“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个标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个标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 。10.本则新闻的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11.文中导语部分是第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12.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第几句?其作用是什么?(2020 怀化)13.请为下面材料拟一个标题(20字以内)。【海外网2月21日电】2月20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届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收获了众多好评,各国运动员持续发文为北京冬奥会点赞。“感谢、祝福”成了高频词。20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带给人们一场视觉盛宴,折柳寄情、雪花变中国结、“双奥”相遇,烟花表演等环节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世人赞誉:“冬奥中国风,尽显东方美!”北京冬奥会期间,尽管天气寒冷,各国运动员依然感受到了中国志愿者满满的热情。日本运动员小平奈绪用中文感谢工作人员的热情款待,称“我想对中国说声谢谢,谢谢她这样接纳了我”。俄罗斯运动员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也多次表达了他对中国的喜爱和感谢。(2022 河南模拟)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 15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显示,本届茅盾文学奖参评作品征集工作已结束。经审核,初步认定共有234部作品符合参评条件。其中不乏知名作家作品,如冯骥才《单筒望远镜》、贾平凹《山本》、梁晓声《人世间》等。另外,今年也有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参评。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表示:“本届网络文学参评作品明显增多,且多为现实题材。这说明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在提升、社会影响力在逐步扩大,主流文坛对其的认可度也在提高。”【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但也深受盗版之害。业内调查显示, 2018年,网络文学盗版损失近60亿元,超过现有市场规模的一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新闻的内容。(25字左右)(2)请结合文字材料,描述材料二漫画的内容并揭示其寓意。(2022 长沙模拟)15.请给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价格20年不变。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顾客的自觉才让无人书屋得以长存,会继续做下去,不变初心。“我开这家无人书店的初衷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你付出一点,人家也付出一点,这个社会就可以良性循环。”店主李大姐告诉记者。16.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河南超前谋划,积极抢抓5G发展机遇,在5G建设上创下了多个业内“第一”。在郑大一附院远程医学中心,光山县槐店卫生所通过 5G网络实现了和该院专家的高清视频会诊,这是国内首个建成投用的5G医疗示范网,在郑州龙子湖智慧岛,宇通5G智能公交车在1.53公里的环道上已安全行驶一年,这是全球首条基于5G网络在开放道路上运行的无人驾驶公交线路。在郑州地铁5号线,乘客可以在站内自由畅享5G高速网络,地铁站厅台平均下载速率已超700Mbps,这是全国首个实现三家运营商5G信号同时覆盖的地铁线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5G产业发展。去年初,即在全国第一个出台了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要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5G产业发展先行区、创新应用示范区和集聚发展热点地区。试卷第6页,共9页试卷第5页,共9页参考答案:1.D【详解】A.南度——南渡,摧枯拉朽(gū)——(kū);B.溃退(huì)——(kuì);C.既己——既已。故选D。2.C【详解】A.锐不可当(dǎng)——(dāng);B.磅礴(bàng)——(páng),歼灭(qiān)——(jiān);D.要塞(sè)——(sài),殷红(yīn)——(yān);故选C。3.D【详解】D.“高屋建瓴”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为“倾倒”之意;故选D。4.C【详解】表达方式有五种:说明、记叙、议论、抒情、描写。A.交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概况。是记叙;B.交代东路大军发起渡江作战的时间、人数。是记叙;C.这句是作者对此种情况的看法和观点,属于议论的表达方式。这个句子一方面交待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突出了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也让读者感受到敌方政权必定失败的命运,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及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D.交代东路各军至发电时止的渡江情况。是记叙;故选C。5.B【详解】A.主语残缺,删掉“通过”;C.两面对一面,删掉“否”;D.成分赘余,删掉“不”;故选B。6.D【详解】D.新闻的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故选D。7.(1)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内容: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作用: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2)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3)“不能换。“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4)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对消息(新闻)的阅读能力。其中关于“电头”的知识应了解并注意积累。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本则新闻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新华社是“通讯名称”,“长江前线”是发电地点,“二十二日二时”是发电时间。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2)本题考查对新闻背景的了解与把握。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就是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所以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说明了这场战役是符合人民意愿的,我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所以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胜利,敌军才会惨败。(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不到二十四小时”,不到表示不足,少于。时间明确,暗含“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英勇无敌”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意思是指打开缺口、超过、打破。“突破”表明有“敌军严格防守,我军迅速打开缺口,击溃守敌,直取对岸”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的激烈与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斗志昂扬、毫不懈怠,摧枯拉朽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表示事情完成或时间过去,表现不出战斗的激烈。所以不能换。(4)本题考查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与信息筛选。可结合语句“同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筛选出“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作答第一问;可结合“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筛选出“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作答第二问。第三问:国民党反动派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直取对岸、锐不可当,作者高度赞扬了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8.(1)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2) 不料:“不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 突破:“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3)D(4)“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段防线”。(5)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特点。【解析】(1)歼灭,基本意思是全部消灭 (敌人)。但不一定是全部杀死。击溃,攻打使溃散,打垮。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某个地方,占领后地盘将属于自己。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封锁:指用强制力量使与外界断绝联系或往来。结合语境“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可知,这里应是“歼灭及击溃”;基本消灭敌人。“占领”和后面的“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更搭配,表示这些地区已经属于我军。结合“江阴要塞”可知应该选择控制。“长江”和“封锁”更搭配,使长江与外界断绝联系。故依次填: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2)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这个“不料”,用的很好,有点讽刺的意味,“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汤恩伯督战的确“不起丝毫作用”。表明国民党轻敌,共产党英勇善战,同时也表明国民党自以为“巩固”的布置了三个月的防线被我军攻破,过低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敌军的“不料”,凸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无敌、英勇善战。突破:突破,意思是指打开缺口、超过、打破。结合“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分析,“突破”表现了我军经过战斗,打开了缺口,并取得进展。(3)本题考查段落分层。①②③④⑤句是记叙,交代了我东路军的渡江时间、人数、区域以及战果。⑥⑦两句,总写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所以分层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故选D。(4)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结合文段第①②句“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可知,“东面防线”指的是“南京江阴段防线”。(5)本题考查语句作用。时效性、准确性都是是新闻的重要特点,“至发电时止”指“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这个信息仅仅是在发表这个新闻消息时的最新消息,之后会有变化,所以“至发电时止”它明确具体地交代了发稿时,人民解放军东路渡过长江的情况,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9. 示例:标题 人物 地点 事件 数量 气势 准确、简洁 10.示例:电头交代了发电单位(通讯社)、发电时间、地点。电头的价值是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11.示例:第①句,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12.示例:②③句,说明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详解】1.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和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两个题目中,“中原我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是人物,“南阳”“长江”是地点,“解放南阳”“横渡长江”是事件,故两篇文章的标题都交代了人物、地点、事件;另外“百万大军”还说明了数量,体现了气势。两篇文章的标题都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语言文字十分准确、简洁。2.考查对电头的把握。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又叫做“消息头”。文中“新华社”表明新闻稿发报的单位,“郑州”是地点,“1948年11月5日”是时间;电头用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材料是真实的,报道及时的。3.考查对导语的把握。新闻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新闻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或者是第一段,导语的作用一般扼要地揭示新闻的要旨,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本则新闻的导语是第①句,作用是简要地揭示了新闻的内容,即揭示了主要人物:南阳守敌王凌云;主要事件: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4.考查插叙及其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文中②句的“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③句的“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是在当前新闻叙述中插入过去的相关历史,补充交代了南阳的地理位置及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由此具体说明了南阳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兵家必争之地。13.“感谢中国”刷屏,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北京冬奥会。【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或段),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要点(或关键)信息,即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本题结合导语句“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这届冬奥会为世界留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记忆,收获了众多好评,各国运动员持续发文为北京冬奥会点赞。‘感谢、祝福’成了高频词”可拟写为:“感谢、祝福”刷屏,各国运动员纷纷点赞北京冬奥会。14.(1)示例: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其中网络文学作品明显增多。(2)示例:漫画内容:一个写有“网络文学”字样的电子屏幕上,赫然出现几个大洞;几只地鼠背着或抱着写有“盗版”字样的书籍,从洞中钻出欲逃;上方一只手握着写有“打击”字样的大锤砸向其中一只地鼠;图的左上方写有“一年‘盗’走60亿元”的字样。寓意: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打击难度较大。【解析】(1)考查概括材料内容。根据材料一中的“审核初步认定共有234部作品符合参评条件,其中不乏知名作家作品”可得: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根据材料一“另外,今年也有不少网络文学作品参评”可得:网络文学作品增多。可综合表述为:234部作品参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网络文学作品增多。意近即可。(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内容:看图可知,漫画的底部是一个电子显示屏,上面写着“网络文学”四字。电子显示屏上有几个洞,沿里钻出几只老鼠,它们有的背着,有的抱着写有“盗版”字样的书籍。它们面色惊慌,想要逃走的样子。在电子屏的上方,一只大手拿着一个锤子,锤子上写着“打击”,正狠狠地砸向一只钻出来的老鼠。漫画的左上方写有“一年‘盗’走60亿元”的字样。寓意:四只老鼠或背或抱着盗版书籍,四处逃窜,可知网络文学盗版现象严重。写有“打击”的锤子砸向一只老鼠,另外的三只却无暇顾及,可知打击网络文学的盗版现象难度较大。15.长沙河西闹市有家无人书店开了20年,书价20年不变。【详解】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拟写新闻标题要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根据导语“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价格20年不变”可知,对象是:长沙河西大学城一无人书店;事件是:书价20年没变化,据此可拟写新闻标题为“长沙河西大学城一无人书店开了20年,书价20年没变化”。16.示例:河南创下5G建设多个业内“第一”。【详解】此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给新闻拟写标题其实质就是对新闻导语的高度概括与归纳。因此,只要快速而准确地找出新闻话语材料中的导语句,筛选出有效的关键信息。本题结合导语段“河南超前谋划,积极抢抓5G发展机遇,在5G建设上创下了多个业内‘第一’”可拟写为:河南创下5G建设多个业内“第一”。答案第6页,共6页答案第5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