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课 盼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 初读课文,猜想文意。读了课题《盼》,我猜想:我的疑问:学习任务二: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不懂的字词可以画标记,并思考“我”盼着什么。(2)交流:读完课文,说说“我”盼着什么。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指名读词语,同学间相互注意纠正字音。斗篷 情况 袖子 瓦蓝 衣柜 预报 喧闹 嘟囔 痱子 瞟一眼 玛瑙遮盖 讲座 酱油 逗引 嘴唇 楼梯 腥味 焖米饭 窸窸窣窣(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预设】瞟:斜着眼睛看。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窸窸窣窣:形容细小微弱的摩擦声音。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围绕“盼”,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第3—17自然段,以“盼”为线索,梳理出“盼穿雨衣”部分,按顺序写了“盼什么”,填在方框里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学生自由发言)略学习任务二1. 盼穿新雨衣2.(1)瞟一眼:“瞟”读音piǎo焖米饭:“焖”读音“mèn”窸窸窣窣:读音“xīxīsūsū”(2)学生质疑,互相释疑: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哪位同学能帮他解决?瞟:斜着眼睛看。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窸窸窣窣:形容细小微弱的摩擦声音。3.学习任务三:第17课 盼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四:精读感悟,品味细节1.自主学习。(1)划出心理活动的句子,批注蕾蕾当时是什么心情。(2)找出你认为描写最生动的两处,批注一下这样写的好处。2.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学习任务五 初试身手,学习选材1.回顾文本:课文围绕“盼”依次写了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三个事例,作者把哪个事例写得最具体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个事例写得最具体呢?2.完成“初试身手”第一题:围绕“戏迷爷爷”,判断可选材料。3.出示“初试身手”第二题,练习选材和安排材料。(1)读题。(2)说说每个题目里的中心意思。(3)选择一个题目,想想可以选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4)根据老师提供的思维导图框架图,选择一个合适的,把选材的构思安排出来。不仅安排好一级材料,二级材料也罗列出来。参考答案:学习任务四:交流:1.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每天我都在盼望下雨穿上新雨衣。明确:细腻的心理描写比直接写出想法更生动,突出了“我”盼穿新雨衣的心情极为迫切。2.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明确:从一系列动作描写中,体会到“我”对新雨衣的喜爱和盼穿新雨衣的急切心情。3.A.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B.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通过“我”反常举动和想法,写出“我”迫切想穿新雨衣的心情。)4.从“我”和妈妈的对话中, “嚷”和“奔”表现了“我”兴奋的心情;“央求”体现了“我”的热切盼望;“瞟”可见“我”人在家里、心在窗外,“不声不响”体现了“我"未能如愿的失落。 这一部分,无论是动作、心理还是语言描写,所有的指向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盼”出门。5.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从这里的心理活动描写,感受到“我“担心今天雨下完了,明天没雨下了,实际上“我“是担心愿望又落空。作者通过写 “担心”,来表现“盼“这一心理。6.挂满雨滴的玻璃窗、雨后苍翠欲滴的小树、雨水冲刷过的马路。除了心理活动描写能表现“我”盼的心情,景物描写同样能很好地村托“我”盼穿新雨衣的急切心情7.描写雨滴是为了表达“我”如愿上雨衣的快乐,文中所写的这类事物,都是“我“赋予它们生命和情感,都寄托着“我”内心的盼望。学习任务五:1.“盼穿雨衣”部分的几个“小事件”——放学下雨、借故外出、窗前看雨、雨中看景,最能突出中心意思的重要部分。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