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熔化和凝固》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物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判断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3. 说明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4.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通过对比,记住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会查熔点表.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雪消融,炼钢时铁化为铁水等.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火山爆发时岩浆变为岩石等.【例1】 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发生变化时都________热.精析:水的三态变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识别它们是哪一种物态变化,要搞清它是由什么态变成什么态.本题中冰雪消融,春天气温较高,冰雪吸热熔化成水.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熔化和汽化均要吸热.解答:熔化 汽化 吸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物质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所有的金属、食盐、水晶、海波、冰等都是晶体,塑料、橡胶、玻璃、沥青、松香等都是非晶体.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不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同的,如:冰的熔点是0 ℃,海波的熔点是48 ℃,钨的熔点是3 410 ℃,钢的熔点是1 515 ℃,水银的凝固点是-39 ℃,水的凝固点是0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只有晶体才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如冰的熔点与水的凝固点都是0 ℃.3.晶体在一定温度(熔点)下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4.晶体溶液在一定的温度(凝固点)下凝固,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非晶体溶液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凝固时温度不断降低.5.会查熔点表.(1)哪种晶体熔点最高?熔点是多少? (2)哪种最低?最低是多少?(3)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查熔点表,比较两者的熔点)【例2】 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小明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到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如图甲、乙所示,海波的熔化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 分析图像甲可获得的信息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图像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条即可).精析: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根据图像获取信息是近年来常考的考点.解答:甲 图甲:①海波的熔点是48 ℃ ②熔化过程中海波的温度不变 ③海波的初温是20 ℃ 图乙:①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 ②石蜡没有固定的熔点 ③石蜡的初温是20 ℃.【例3】如图是“探究烛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晶体精析:A、烛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均匀受热,故A正确;B、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烛蜡内部,故B正确;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烛蜡受热均匀,故C正确;D、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烛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故选:D.解答: D.三、晶体的熔化的两个条件:达到熔点,同时吸热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一是要使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二者缺一不可.另外,晶体熔化时,不可能达到熔点就一下子全部变为液体,而是一个逐渐熔化的过程.【例4】 把盛有碎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C. 一点也没熔化 D. 下面的熔化,上面的不熔化精析:冰是晶体,冰的熔化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0 ℃,二是要吸热.用酒精灯加热时,烧杯里的冰块温度升高到0 ℃且吸收热量,烧杯中的冰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0 ℃不变,试管中的冰温度逐渐升高到 0 ℃,与烧杯中的温度相同,两者之间不发生热传递,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故不熔化.解答:C解后反思:当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时,可能是正准备熔化的固态,也有可能是正在熔化过程中的固液共存态或是刚熔化完的液体.四、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能量的变化1.熔化要吸热,如用0 ℃的冰冷藏食物比用0 ℃的水好,这是因为冰在熔化的过程中要吸热;2.凝固要放热,冬天定期在存放蔬菜的地窖里放上一盆水,蔬菜就不容易冻坏,这是因为水在结冰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例5】 北方冬天在地窖内贮存大白菜时,要在窖内放置几大缸水,其作用是( ).A. 利用水凝固时要吸热而保持低温B. 利用水凝固时要放热而使菜不致冻坏C. 利用冰熔化时要吸热而保持低温D. 利用冰熔化时要放热而使菜不致冻坏精析:当气温下降到0 ℃以下时,大缸内的水凝固成冰,放出大量的热量,菜因为吸热了,所以不会被冻坏.解答:B五、图像法首先弄清楚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其次再看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寻找出规律或者特殊点的坐标进行计算.【例6】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 ℃~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 ℃~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做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精析:本题考查探究影响盐水凝固点的因素的实验和应用.(1)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故应选用量程为-20 ℃~102 ℃的温度计;(2)晶体凝固时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物理学上把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做物质的凝固点,由图可知,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为-4 ℃;(3)由表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先降低后上升;(4)在盐水浓度为21 %时凝固点为-18 ℃,但其附近浓度的凝固点没有测出,如19%、20%、22%、23%都没有测出,有可能低于-18 ℃,即数据不全面,无法判断最低凝固点是多少度;(5)用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好,原因是其凝固点低,温度要升高,其吸收的热量更多.解答:(1)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 (2)-4 (3)先降低后上升(4)不准确 浓度在21%~24%之间的盐水的凝固点有可能低于-18 ℃ (5)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当堂训练1. 下列物质属于晶体的是( ).A. 沥青 B. 冰 C. 玻璃 D. 石蜡2.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A. 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B. 仲夏,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棍冒“白气”C. 深秋,学校操场的小草上有露水D. 严冬,湖水结成冰3. 萘的熔点是80 ℃,则80 ℃的萘一定处于( ).A. 固态 B. 液态 C. 固液共存状态 D. 以上都有可能4. 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冻坏,其重要原因是( ).A. 水蒸发吸热 B. 水凝固放热C. 水的凝固点较低 D. 水可以保持菜窖湿润5. 下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氧 纯铁 钨 铅熔点/℃ -38.8 -218 1 535 3 410 328根据上表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铅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40 ℃的气温C.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D. -210 ℃的氧处于固态6. 夏天用同样多的0 ℃的水和0 ℃的冰来冷却饮料,结果是( ).A.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 用水的效果好,因为水和饮料瓶容易接触C. 用冰的效果好,因为冰在熔化成水时要吸热D. 两者效果相同7. 下列实例中,发生了哪一种物态变化?(1)冰冻食品可以保鲜:____________________;(2)高烧病人利用冰袋降温:________________;(3)把塑料颗粒熔化后,注入钢模中,冷却后便制成塑料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熔化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__________.8. 小明想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把酒精分离出来.他想,水的凝固点是0 ℃,酒精的凝固点是-117 ℃.于是他把混合液放入温度为-5 ℃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水并没有凝固,酒精没能分离出来.水为什么在0 ℃以下还没凝固呢?请你就此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 ℃~15 ℃.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升高 B. 逐渐降低 C. 先升高后降低 D. 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 ℃,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 ).A. 30% B. 40% C. 60% D. 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4)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如图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2)锡在第 min 开始熔化,熔化过程用了 min,此过程中锡要 热,但是温度 .(3)在第5min时,锡处于 态;在第12min时,锡处于 态.(4) 段属于锡的凝固过程.《当堂训练》答案1. B 2. D 3. D 4. B 5. C 6. C7. (1)凝固 (2)熔化 (3)先熔化后凝固 (4)凝固8. 加入酒精后,水的凝固点降低了9. (1)D (2)B (3)描点作图如下图 120(4)升高 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10. (1)232 (2)3 3 吸 不变 (3)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或者固态 (4)D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