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问题导学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2.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的产生和国家的建立3.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手段、政治思想方面4.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什么基本条件?西方资产阶级是如何促使这两个条件形成的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7.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8.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来源、历史前提)9.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思想理论10.《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其意义1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13.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形势二、知识解读1.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原始社会生产力 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生产关系 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生活单位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解体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文明的门槛:奴隶社会确立原因 私有制的确立、阶级的出现生产关系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国家产生 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历史进步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3.阶级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生产力 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生产关系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经济剥削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主要方式:收取地租政治压迫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思想钳制 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主要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4.最后的阶级社会: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①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确立及积极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 特征 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必然 趋势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2.全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历史 条件 ①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②历史前提: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理论 基石 唯物 史观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剩余价 值学说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标志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3.正确看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中出现的严重曲折(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过程中遇到曲折、面临挑战,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尽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3)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取得的世人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尽管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遭遇严重曲折,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三、体系构建课堂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会说话的工具”,即奴隶;第二种是“有声的工具”或“哞哞叫的工具”,指耕牛一类;第三种是“无声的工具”,如大车等。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比较上述两段材料,说说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有什么异同。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实际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这个“脉”,就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到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状况,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指出:“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科学社会主义代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潮流,自此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必然性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能使自己从那个剥削它压迫它的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最终)代替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96年留居伦敦的孙中山是最早读到《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人。1899年上海《万国公报》介绍了“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1903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马君武撰写《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一文,列举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的著作目录,这是迄今所知中国人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书单。1919年李大钊在北京《晨报》和《新青年》上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栏,发表了众多文章,或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简单介绍,或评价,或摘译。同年,《广东中华新刊》《新潮》《觉悟》等期刊也为介绍马克思主义作了极大贡献。1920年第一本汉语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到1926年5月重印达17版之多。——摘编自陈彩利《<共产党宣言>在中国传播百年史研究述评》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1)结合材料一,写出《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间,并依据材料概括其内容。(2)阅读材料二,指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先进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重要成果,请分别说明其历史意义。五、易混辨析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3.私有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 )4.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 )5.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6.封建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7.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是经济危机的爆发。( )8.资本家雇佣工人,支付工人工资,所以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剥削。( )9.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一样的,都是没有剥削。( )10.在阶级社会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社会不同分工之间的对立。( )11.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依旧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2.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因而得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 )1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严重曲折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1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全面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5.空想社会主义是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16.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17.剩余价值学说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18.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19.《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0.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六、选择题训练1.关于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B.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C.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是( )①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 ②随着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弊端 ③随着阶级斗争的激化,资产阶级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④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生产资料会逐步向工人阶级转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美国正经历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尽管2022年美国GDP总量绝对增长高达2万亿美元,但考虑上通胀率,其GDP总量实际增速仅有2.1%。专家预测,伴随着美联储的持续加息,2023年美国或将正式进入衰退进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国家自身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私有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④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下图分别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工具:根据上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时代变迁的重要原因②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③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新石器时代④生产工具的进步能够促使原始社会解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恩格斯说:“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这段话表明( )①唯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②资本家的最大乐趣是创造社会财富③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动机④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在马克思看来,现代社会的根本矛盾就在于生活资料的有组织和劳动者的无组织,就在于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垄断和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而克服“生产资料的有组织”和“劳动者的一盘散沙”这种困境唯一办法…第一步就需要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这段话( )①透露着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②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③揭开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④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 对上述论断分析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的产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B.资本主义社会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就会导致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C.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绝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D.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但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8.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②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④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暴动,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在16和17世纪有了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而在18世纪已经有了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摩莱里和马布利)。”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①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③适应无产阶级渴望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的需要④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在这本2万多字的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用诗一般的语言,以气吞山河之势,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以下认识正确的有( )①思想是时代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②马克思主义是一座思想的富矿,它指导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③人类思想库中的各种“宣言”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武器④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共产党宣言》在系统论述无产阶级政党学说时特别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领导是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能实现的关键。由此可见( )①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②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④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组织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同古代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不同,空想社会主义者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以上事件在一定意义上都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④唯物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当地时间2023年1月19日,法国工会举行了为期一天的大规模罢工抗议,以反对法国总统马克龙推行的延迟退休政策。2022年以来,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掀起了此起彼伏的罢工潮,工人们主张权利、批判不公、反对剥削。这种声势浩大、冲突激烈的矛盾对抗,进一步撕开了资本主义虚伪的“面具”。14.罢工潮体现了( )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B.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愈发尖锐,弊端显露C.只有大力推进改革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的灾难与倒退15.受到通胀等因素影响,2022下半年美国罢工潮频出。12月2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了一项避免全国铁路工人罢工的法案,以解决铁路工人劳资纠纷问题。这说明( )①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纠纷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②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③资本家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D【详解】D: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私有制,出现了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维护统治秩序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便产生了,该选项传导正确,D符合题意。ABC:ABC三项排序均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A【详解】①②:社会主义最终会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是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随着生产的无限扩大,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的弊端,①②入选。③:资产阶级不会主动放弃统治地位,必须通过阶级斗争,③错误。④: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解决,生产资料不会逐步向工人阶级转移。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④错误。故本题选A。3.B【详解】①④:美国正经历疫情和经济危机的双重打击,专家预测,伴随着美联储的持续加息,2023年美国或将正式进入衰退进程中,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出现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①④符合题意。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说法错误。③: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B【详解】①:新时期时代磨制石器的出现说明生产工具得到了改进,这种改进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时代发展,①说法正确。②:材料只看出工具的改变,原始社会的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②不符合题意。③: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③说法错误。④: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这种进步最终促进了社会形态的更替。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5.B【详解】①③:“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表明了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生产的直接目的,唯利是图是资产阶级的本性,①③符合题意。②④:“资本家的最大乐趣是创造社会财富”、“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说法错误,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6.B【详解】①:第一步就需要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组织起来、联合起来,这说明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①符合题意。②:无产阶级和劳动者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强调的是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重要性,并不是强调无产阶级对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性,②不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③不符合题意。④:“现代社会的根本矛盾就在于生活资料的有组织和劳动者的无组织,就在于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垄断和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这句话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D【详解】A: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开始,A错误。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资产阶级会采取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B错误。C: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相对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C错误。D: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但要经历漫长曲折的过程,D正确。故本题选D。8.C【详解】①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①③符合题意。②:科学社会主义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并没有对未来社会进行细致的描绘,②错误。④: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该选项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④排除。故本题选C。9.C【详解】②:16和17世纪有了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有了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正确。③:“伴随着一个还没有成熟的阶级的这些革命暴动,产生了相应的理论表现”表明空想社会主义适应无产阶级渴望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的需要,③符合题意。①④:空想社会主义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0.C【详解】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①错误。②④:《共产党宣言》以气吞山河之势,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共产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座思想的富矿,它指导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②④正确。③:人类思想库中的各种“宣言”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宣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武器,③错误。故本题选C。11.A【详解】①③: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表明,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无产阶级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①③符合题意。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观点错误。④:共产党的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奠定了组织基础,④观点错误。故本题选A。12.B【详解】①③:空想社会主义者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大工人运动,这些事件都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③符合题意。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说法错误。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3.C【详解】②③: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③符合题意。①:《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①不符合题意。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B 15.B【解析】14.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A错误。B:美国和欧洲多个国家的罢工潮表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愈发尖锐,弊端显露,B正确。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改革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C错误。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虽存在固有的弊端,也具有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面,D错误。故本题选B。15.①③:受到通胀等因素影响,2022下半年美国罢工潮频出,因此美国总统签署法案以解决工人劳资纠纷问题,这表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纠纷问题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资本家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①③正确。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不能通过立法的方式解决,立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矛盾,②错误。④: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正确【详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故原命题正确。17.正确【详解】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该社会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要求。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 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故本题正确。18.正确【详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故题目观点正确。19.错误【详解】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了人类文明的摇篮,而人类文明的开端是奴隶社会。故题干观点错误。20.错误【详解】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故题中观点错误。21.错误【详解】本题是判断题,根据教材内容,封建制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农民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依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故本题观点错误。22.错误【详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故本题观点错误。23.错误【详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更为隐蔽,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的剩余价值,故本题观点错误。24.错误【详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原始社会生产关系都不存在人剥削人的制度,都是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都结成了互助合作关系。但是二者对应的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分配方式也不一样,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故题干说法错误。25.错误【详解】在阶级社会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体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故本题说法错误。26.错误【详解】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不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故本题错误。27.错误【详解】空想社会主义者未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因而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群众的支持。故本题观点错误。28.错误【详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故该观点说法错误。29.错误【详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本题说法错误。30.正确【详解】空想社会主义是适应早期无产阶级渴望改变现状的需要产生的。最初,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斗争是表面的,他们采取的斗争方式,多是本能的反抗和消极的抵制。在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下,不成熟的无产阶级渴望改变自身生存条件的需要,导致产生了空想社会主义。故原观点正确。31.错误【详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故题目观点错误。32.错误【详解】《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故观点错误。33.错误【详解】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故本题观点错误。34.错误【详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故题目观点错误。35.错误【详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题干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为错误。课堂探究:1.①生产关系的特点不同: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但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还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从事最繁重的劳动;奴隶劳动的成果全部被奴隶主占有,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掌握了绝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权,农民无地或少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农民把大部分劳动产品作为地租缴纳给地主,自己只剩少部分维持生存。2.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结果都失败了,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②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诉求,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③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合理成分,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1)时间:1848年。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物质生产是社会政治和精神的基础);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前进,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未来理想社会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2)事件:五四运动。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受到挫折;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引了新的出路;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无产阶级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意义:①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在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②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