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语言运用-总体把握,明确路径课件(共30张PPT)-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01 语言运用-总体把握,明确路径课件(共30张PPT)-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2024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总体把握,明确路径
从2021—2023三年高考真题
探究语言文字运用命题规律
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总体把握·明确路径
语言文字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变化最繁妙、样式最灵活的风景。把握好语言文字运用题,对于高考整体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从近几年高考语文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来看,试题内容稳中有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如何应对这类综合性极强的试题,需要从历年的考题中窥探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
考 情 纵 览
年份 卷别 题材 选择题 主观题 词语 辨析 句子 复位 语病 修改 标点 符号 修 辞 人称 用法 成语 填空 语病 修改 句子 补写 词语运用 标点表现力 赏析 修辞 效果 人称 转换 效果 推

2023 新高考 Ⅰ卷 超强记忆力 √ √
《骆驼祥子》 √ √ √
(续表)
考 情 纵 览
年份 卷别 题材 选择题 主观题 词语 辨析 句子 复位 语病 修改 标点 符号 修 辞 人称 用法 成语 填空 语病 修改 句子 补写 词语运用 标点表现力 赏析 修辞 效果 人称 转换 效果 推

2023 新高考 Ⅱ卷 皮影戏 √ √
噪音、安静 √ √ √
(续表)
考 情 纵 览
年份 卷别 题材 选择题 主观题 词语 辨析 句子 复位 语病 修改 标点 符号 修 辞 人称 用法 成语 填空 语病 修改 句子 补写 词语运用 标点表现力 赏析 修辞 效果 句式 转换 效果 推

2023 全国乙卷 “俩老头” √ √ √
噪音、安静 √ √ √
考 情 纵 览
年份 卷别 题材 选择题 主观题 词语 辨析 句子 复位 语病 修改 标点 符号 修 辞 人称 用法 成语 填空 语病 修改 句子 补写 语段 压缩 句式 运用、 变换 赏析 修辞 效果 人称 转换 效果 推

2022 新高考 全国Ⅰ卷 科学家栾恩杰 √ √ √
肥胖 √ √
新高考 全国Ⅱ卷 天宫课堂 √ √
呼兰河传 √ √ √
全国乙卷 照相馆 √ √
眼中风 √ √ √
(续表)
考 情 纵 览
年份 卷别 题材 选择题 主观题 词语 辨析 句子 复位 语病 修改 标点 符号 修 辞 人称 用法 成语 填空 语病 修改 句子 补写 语段 压缩 句式 运用、 变换 赏析 修辞 效果 人称 转换 效果 推

2021 新高考 全国Ⅰ卷 闹元宵,学“四史” √ √ √
雪衣藻 √ √
新高考 全国Ⅱ卷 太空餐 √ √ √
中国画 √ √
(续表)
考 情 纵 览
年份 卷别 题材 选择题 主观题 词语 辨析 句子 复位 语病 修改 标点 符号 修 辞 人称 用法 成语 填空 语病 修改 句子 补写 语段 压缩 句式 运用、 变换 赏析 修辞 效果 人称 转换 效果 推

2021 全国甲卷 通识课“家常菜” √ √ √
新疆棉 √ √
全国乙卷 “虚拟”与“现实” √ √ √
水果的含糖量 √ √ √
一、语段题材
2021年、2022年不论是新高考卷还是全国卷都是两个语段,每个语段设置两到三个题目。可见,语用题的情境性增强了。体裁上,以议论为主,间以说明文、散文语段,2023年出现了《骆驼祥子》小说节选。题材上,从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闹元宵,学‘四史’”、 新高考全国Ⅱ卷的“太空餐”“中国画”,到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的“肥胖”、新高考全国Ⅱ卷的“天宫课堂”,再到2023年新高考Ⅰ卷的“超强记忆”、《骆驼祥子》节选,选材上更加广泛,内容上更加关注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教材中名著阅读。
规律探究
二、题型考点
2021年全国卷第一个语段下设的三个题目都采用了“词语辨析+语病修改+句子复位/标点符号(以句子复位为主)”组合,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新高考卷则出现了选择题+主观题的变化。2022年再次变化,将词语运用的选择题变为填空题,增大了难度,更为有效地考查词语运用的能力。同时还出现了人称运用的主观分析和推理式扩写的新考点。2021年全国卷语段二都以主观题形式出现,具体考点是“句子补写+语段压缩/句式运用/赏析修辞效果”,其中,2021年全国乙卷,将语段压缩和句式运用综合考查;新高考卷则主观题、选择题并重,考点是“句子补写+句子复位/句式变换”。2023年新高考1卷和全国乙卷没有了成语填空,四套卷均保留了句子补写和病句修改,且病句修改都是主观题,真正体现了考场语言运用的宗旨。
三、备考方向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考卷中最不稳定的版块,题型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历年来常考常新。
1.素养立意更明显
新高考试题“素养先导”的命题原则更加明显。近3年选材均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确的育人功能。启示:训练题多选此类材料进行命题设计。
2.语言基础是重点
尽管命题形式不断变化,但词语、病句、语言表达的连贯可谓语文试卷中永久飘扬的“旗帜”。很明显知识点是更换着考。语句的补写是近年来的常考热点,2023年这个题型依然没变。
3.情境命题全覆盖
“无情境不命题”在新高考卷和全国卷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新高考Ⅰ卷还是新高考Ⅱ卷,乃至全国甲卷和乙卷,均因文设题,不拘一格。
4.命题形式求创新
近3年语用题从词语,成语,病句,修辞、句式、标点符号,人称代词等均有设题,命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句式考查上,2021年新高考Ⅰ卷考查了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2022年新高考Ⅱ卷则考查了长句变短句的句式变换。2023年多套试卷都考查了句式运用的效果。启示:复习要全面覆盖,不漏任何一个知识点,注重主观表达的训练,答案简洁规范。
(2022年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简、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四 真题试做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8.不解之缘秘而不宣(或守口如瓶,秘而不露) 屡见不鲜(或司空见惯)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根据上下语言环境来选择恰当的成语。第1处填不解之缘,体现科学家与航天事业密不可分的关系。第2处用秘而不宣,来描述在欧美国家潜地导弹技术的秘密性和独占性。第3处填司空见惯或屡见不鲜,突出在航天研发过程中失败是常见的,来反面突出科学家从不惧失败的顽强精神。
19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导弹,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分析:本题属于长句变短句的表达能力考查,“长句变短句”,就是把一个结构复杂或修饰成分较多的句子,转换成几个结构简单的句子,可以是独立的句子,也可以是几个相互联系的分句。转换的方法是:①把主干主谓宾提取出来单独成句,②把句中的修饰语成分抽出来,把它变成分句,注意补充适当的主语和谓语。
20.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
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但是都无法摧毁奕恩杰百折不挠的科研决心,反而使他更充满了斗志,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C 此题考查人称代词的作用,近年来练习模拟时关注度不高,好在本题并不难。题干和选项C 中的“你”都是泛指,没有指具体,而 A 、 B 、 D 三项都是特指。
22①主更看体质指数②还会损害健康③体重不仅会反弹
①处,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需要填写判断身体是否肥胖的标准,下文提到新概念体质指数解说。该空应填写“主要看体质指数”;
②处,逻辑关系明显需要填写“而且,还”递进关系;根据上下文,坏的行为,造成结果,不能坚持,最严总的是严重胃病,中间状态应该是填“还会损害健康”合适;
③处,逻辑关系明显需要填写“不仅”和后文的甚至形成递进关系,根据上下文 ,后文出现“体重反弹”,此处可以填写为“不仅体重会反弹”合适。体重不要放在最前面,因为无法做“更胖”的主语。
这是一道经典考试题型,因为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比直接选项要加深难度,对上下文逻辑的分析,词汇的呼应选取都有很高要求。这题对学生的写作有要求也有促进。这也是这道题一直长考不衰的原因。
(2023年新高考Ⅱ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次云南之行,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看到了腾冲皮影戏。
那天晚上,到一家古色古香具有民族特色的饭店用餐,饭吃到一半,服务员来通知,皮影戏开始了。我放下饭碗,下了楼。《龟与鹤》正在上演,水塘边,一只仙鹤优雅地舞着,踱着,鸣着,顾盼着,寻觅着;另有一只乌龟,爬上了水塘的土墩,舒四肢,伸头颈,享受着宁静,享受着美景。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8. ①奈何不得 ②如醉如痴
19. 画线句采用“……着”的相同句式,形成排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生动形象活泼。而改句仅表明仙鹤的动作,句子韵律感不强,也不如原句生动形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 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 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 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0.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C. 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D.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 B
21. ①你只需要一副耳机 ②有什么限度 ③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
22. 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导致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