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高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 1.理解青春的价值,激发青春的热情。2.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单元任务解读一 梳理、探究诗歌中的青春内涵和表达特点活动1 体味青春情怀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年代和当时的年龄,结合时代背景,完成下面表格。篇名 写作时间 艺术形象(年龄) 作品反映的 社会历史背景 青春情怀《沁园春·长沙》 1925年秋 ① 诗人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时所写 ②“我”32岁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1919年秋 ③ 新文化运动的个性解放精神 ④《红烛》 1923年 ⑤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奉献、牺牲精神 ⑥《峨日朵雪峰之侧》 1962年 ⑦ 20岁赴青海参加大西北开发,22岁被划为“右派” ⑧“我”27岁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我”24岁爱国奉献与赤诚“我”26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致云雀》 1820年 ⑨ 将自然人格化,寄托光明和自由 ⑩“我”28岁对自由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活动2 分析、探究诗歌的表达特点3.意象是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诗歌一般通过意象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欣赏这些诗作,理清作品的情感脉络,理解它们是如何借助丰富的意象得以表现的,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篇名 主要意象 主要思想感情《沁园春·长沙》 ① ②寒秋、湘江、万山、层林、江、舸、鹰、鱼、同学少年对寒秋季节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改造旧中国的革命豪情《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③ ④《红烛》 ⑤ ⑥《峨日朵雪峰之侧》 ⑦ ⑧《致云雀》 ⑨ ⑩白云、北冰洋、太平洋、地球、洪涛对创造力、改天换地的乐观进取精神的赞美红烛对牺牲和奉献精神的歌颂雪峰、太阳、岩壁、蜘蛛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昂扬向上的激情云雀歌颂生命,追求光明,蔑视现实世界,向往理想的世界4.本单元第2课四首诗歌同属现代诗作,在结构、韵律方面各有何特点?与其抒发的情感有何关系?答案 本单元第2课四首诗歌虽同属现代诗作,但在结构、韵律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别的。其中,《致云雀》格律较为严格,可划入现代格律诗的范畴。其他三首则可称为自由体诗。(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几乎不讲究诗歌的“形式”,完全不考虑诗句的“咏唱动听”,一任感情的宣泄。全诗共七行,每行长短不一,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读者低吟浅唱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戛然而止!这种句式,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贯性,粗犷豪放的语言强化,凸显了诗的力度,径直坦陈的赤裸情感,更易于与读者交流,产生共鸣。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2)《红烛》不是闻一多严格意义上的现代格律诗,整首诗诗行长短自由不齐,诗节大小不一,字数也不相同,但整体格局仍然大致是匀整均齐的,九小节中,每节都以“红烛啊!”为开端,复沓式的反复吟咏,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思想情感的不断变化,行节之间层次鲜明,逻辑关系清晰可循,全诗构成一种“冷静—热烈—冷静”的圈形发展轨道,诗歌的情感结构由此得以完美构建。这样一个完满的情感过程,其情感结构体现出了闻一多诗学观念里的“建筑美”,直线的发展线索中不乏跌宕起伏,情感变化更具有和谐对称之美。(3)《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看作一首较典范的自由体诗。它不受格律的限制,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4)《致云雀》极富音乐美感。全诗由二十一个诗节构成,每节五行,前四行较短,最后一行较长,收到了先急后缓的效果,与云雀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构成一致。全诗节奏流畅激昂;诗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韵脚排列整齐,一般是隔行押韵,最后一行重复押韵,给人一种回旋往复的音乐之美。二 梳理、探究小说中的青春内涵和表达特点活动1 体味青春情怀1.《百合花》刻画了革命战争时代年轻人的形象,《哦,香雪》描写了改革开放之初山村青年的形象。结合小说中的时代背景等完成下面表格。篇名 写作时间 艺术形象 (年龄) 作品反映的 社会历史背景 青春情怀《百合花》 1958年 ① 解放战争中个人生命19岁的真实表达 ②通讯员19岁为正义事业献身,真诚、善良 《哦,香雪》 1982年 ③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④香雪17岁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活动2 分析、探究表达特点2.《百合花》与《哦,香雪》在叙述视角上有何不同?分别有怎样的效果?答案 (1)《百合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方式,即整个故事是由参与到情节中的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作为故事人物讲述出来的。如在“护送”这一情节中,叙述者“我”作为一个临时被派到前沿包扎所去的女文工团员,性格开朗,落落大方,而刚参军的通讯员正好相反,叫他护送一个女同志到包扎所,似乎比接受一次战斗任务艰巨多了。由于叙述者“我”参与到事件中,在与人物的交往过程中对人物的行为进行了叙述,并使叙述者“我”的思想感情与隐含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一致,因而,读者能透过作品感受到带有浓重的感彩的人物——一个外表朴素整洁、充满青春活力、纯真可爱的小通讯员形象。综观全文,叙述者“我”无疑是“可信的叙述者”,作品较为明显地传达着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及其信念,即军民鱼水情如百合花般纯洁。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众多庄严的战争题材中,《百合花》通过特定的叙事途径,更多地展示了人情美、人性美,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氛围,进而烘托出作品的深层含意。(2)《哦,香雪》则采用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角度,既居高临下俯瞰远观,又探幽入微细品细察,一切景象都自然顺畅而灵巧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叙述方式既表现出自由性,又表现出精致性。这就是所谓的“扇面展开”情节,先整体扫描,后集中叙述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一些远离叙述主体目标的东西粗略叙述,有如远景,可远观而不可细察;一些与叙述主体目标相关的东西正面叙述,有如中景,描写在精与粗之间;而叙述的主要目标或对象(香雪其人形象和她的铅笔盒故事)则精描细绘,有如近景,必须以特写手段处理。因此,小说不断地调整观察和描写的焦距,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地表现台儿沟山村、台儿沟姑娘、台儿沟的香雪和香雪的铅笔盒的既多重又单一的形象。这样的叙述角度从另一方面拆分又可一分为二:一是从外人的眼光看台儿沟,二是从台儿沟人的眼光来看外面的世界。开篇从大环境写起,逐渐缩小描写的范围,从写大山转到写山村里的姑娘们,再从姑娘们中分辨出特异的香雪,仿佛对台儿沟、对山民、对姑娘们和对香雪从陌生到认知、到亲近,这就是从外人的眼光来看台儿沟。再有,写台儿沟人忽然迎来“那绿色的长龙”,初见不识,惊惧恐慌,好像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扇观看外面世界的明亮窗户,搅起心中一片波澜,生发出对外界的好奇、对未来的向往,这就是从台儿沟人的眼光看外面的世界。这两种视界或两重叙述角度,给小说增添了意趣,给读者创造了情境感。3.像诗歌一样,《百合花》与《哦,香雪》两篇小说也善于设置意象,请思考其中的百合花、铅笔盒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 (1)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小说《百合花》中,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以及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性格美、人情美。(2)《哦,香雪》用大量笔墨写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跟火车一样,它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铅笔盒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2.请结合表格内容分析以上作者(或作品主人公)的青春特点与时代有怎样的关系?答案:他们的青春特点都打着典型的时代烙印。毛泽东、郭沫若和闻一多所处的时代,中国积贫积弱,他们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所以他们才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自己的赤子之情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昌耀在“文革”前夕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没有消沉,所以他表达的是对生命的热爱。雪莱生活在英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群文教学探讨一、《红烛》《致云雀》解读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比兴寄托、托物言志柳宗元《登柳州城楼》: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辛弃疾《菩萨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01.象征与“比兴寄托”“托物言志”的比较象征首先,“比兴寄托”内涵要比“象征”广泛。“比兴寄托”可以是借景借事借物抒情说理,而“象征”只是说理。“比兴寄托”的寄托可以是情,也可以是思。其次,“托物言志”与“象征”也有很大差异。第一,象征可以是托物,也可以是借事、借景,甚至议论。第二,“托物”言的是“志”,是情操或者说思想的正能量,象征却不管这些。举例象征《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辛弃疾《鹧鸪天》“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闻一多《死水》)象征、托物言志象征象征02.象征手法的具体表现象征象征体与象征义之间具有相同点。一、《红烛》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02.象征手法的具体表现象征象征体与象征义之间具有相同点。二、《致云雀》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向上,再向高处飞翔,从地面你一跃而上,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倦怠永不会出现,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的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02.象征手法的具体表现象征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悠远的情思。一、《红烛》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02.象征手法的具体表现象征深入浅出地表明精深的意蕴,激发悠远的情思。二、《致云雀》有你明澈强烈的欢快,倦怠永不会出现,烦恼的阴影从来近不得你的身边,你爱,却从不知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样才能接近于你的欢愉。象征定风波·红梅(苏轼)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北宋词人石延年。本词作于词人被贬黄州期间。试从象征的角度分析本词。拓展训练作品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是词人身处穷厄不苟于世、洁身自守的人生态度的写照。二、《百合花》《哦,香雪》解读人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01.人性的根本一、《百合花》“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的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二、《哦,香雪》旅客们爱买她的货,因为她是那么信任地瞧着你,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子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她还不知道怎么讲价钱,只说:“你看着给吧。”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人性本善人性人之性恶,其善伪也。(荀子)01.人性的根本一、《百合花》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二、《哦,香雪》公社中学可就没那么多姐妹了,虽然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一个眼神,一声轻轻的笑,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 ”她不明白她们的用意,每次都认真地回答:“两顿。”然后又友好地瞧着她们反问道:“你们呢 ”“三顿!”她们每次都理直气壮地回答。之后,又对香雪在这方面的迟钝感到说不出的怜悯和气恼。人性本恶人性人性的单一容易造就扁平人物。扁形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这种人物的某一种性格特征被突出地强调出来,其他性格侧面则往往被压倒、吸收,似乎仅仅成了表现这一种性格特征的方式。试着从《西游记》中找几位扁平人物。人性人性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现。 (马斯洛)02.人性的复杂一、《百合花》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了帽子,偷偷的在用毛巾拭汗。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没出一滴汗,为了我跟他说话,却害他出了这一头大汗,这都怪我了。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的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的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的、密密的缝着那个破洞。二、《哦,香雪》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人性性相近,习相远。 (孔子)02.人性的复杂人性会因价值观、利益、生活经历、环境等发生变化。一、《百合花》新媳妇又短促的“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的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二、《哦,香雪》香雪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们对于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 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同学们才敢一遍又一遍地盘问她。人性多样的人性塑造出圆形人物。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这类人物在小说中往往都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这类人物的特点是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试着从《西游记》中找几位圆形人物。圆形人物的刻画,一定要体现出主次关系。人性03.人物的刻画一、正面描写肖像(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二、侧面烘托情节、环境、人物(对比或类比)、评价三、细节展现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阿Q正传》)试着找出《百合花》《哦,香雪》中刻画人物的不同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