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会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3、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学习重难点:会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学习过程:一、自主复习旧知:1、速度的计算公式: 。2、学过的两种基本的运动是: 和 。3、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二、合作探究新知:1、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 小车、斜面、停表、小木块、金属挡板4、实验装置:例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A、图中AB段的路程为 50 cmB、若不计摩擦阻力,则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为了测量小车在 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 B点静止释放D、不计空气阻力,小车 AB段的平均速度小于 BC段的平均速度例2、在用斜面和正方体木块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长木板一端垫高做成斜面,小明用频闪速照相机记录了木块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 0.5 s拍一张照片,照片记录的木块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已知木块的边长是 5 cm ,由图可估算该木块从位置A到位置B的过程中木块的平均速度最接近于( )。A、2.6cm/sB、13cm/sC、16cm/sD、19cm/s三、当堂巩固新知:1、运动会上100米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2、如图所示,小海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运动时间,可以减小倾斜程度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上半段平均速度偏小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 A点运动到C点用时 0. 3 sC、小球从 A点运动到 C点通过路程 15 cmD、小球从 A点运动到 D点的平均速度为 1m/s4、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1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8m/sB、15m/sC、13.3m/sD、12m/s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在 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小车的平均速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测得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t= s,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2)在测量小车到达 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 AB段的平均速度会 (填选“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例1、D;例2、C;当堂巩固新知:1、C;2、B;3、C;4、C;5、(1)3;0.3;(2)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