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课件(30张幻灯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法不可违 课件(30张幻灯片)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法不可违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学生自主学习
1.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
2.会分清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
3.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的表现。
4.掌握遵章守法的要求。
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
(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违法无小事

(1)因为在工地上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行为。
(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
新课讲解
探究分享P46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
行为规范
法律
纪律
道德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法律有什么不同?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具有强制性)

违法无小事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换货。
2.《义务教育法》: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3.《义务教育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从以上法律内容可知,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法律法规知多少
一、违法无小事
▲《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税,如个人所得税等。
▲《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当再追究刑责。
讨论并回答:法律为什么要做出上述规定?结合图片说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不一样的星
周永康
开除党籍,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故意泄露国家秘密一案被判无期。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政法委原书记。
范冰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需要补齐的税款和罚金约为 8.84 亿元。
大陆知名演员、歌手。
柯震东
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罚金2000元。
中国歌手、演员。
(评价作用)
刚性
底线
(强制作用)
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1.法律的作用?
一、违法无小事
笔记区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P48-1-2
(1)含义:
法律、法
规的规定
法律要求做的
法律禁止做的
没做
做了
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行为的分类:
(3)分类
P47探究与分享:
上述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六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①含义: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如:《民法典》
②承担法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
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P48相关链接)
镜头二
在公众场所打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扰乱社会治安。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
行政违法
镜头三
生活中的持刀抢夺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镜头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刑事违法
类别 含义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举例 社会的危害程度
民事违法行为 如欠债不还
行政违法行为 如扰乱社会治安
刑事违法行为 如故意杀人
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民法
行政法
刑法
民事责任
行政制裁
刑罚处罚(不要写成刑法)
较轻
较轻
严重
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三类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区别P48:
课堂小结
不同点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共同点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性 法律责任 实例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共同点
民事法律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欠债不还;
捡到他人物品据为己有;
泄露他人隐私;
没依法履行合同义务
相对轻微
(一般违法)
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闯红灯、谎报险情、偷税漏税欠税等
最严重
(严重违法或犯罪)
故意杀人、抢劫、放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
行政法律
刑事法律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结: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
行政制裁: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罚处罚: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
思考:一般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启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 ,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① 民事违法行为
② 行政违法行为
③ 刑事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又叫犯罪
一般违法行为
根据所违反的法律不同
根据危害程度不同
分类:
3.违法行为的分类?(重点)
法不可违
第二部分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学习法律知识 树立法律意识
—— 让法律精神扎根于我们心中
(1)以上的违法行为是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2)你身边还有哪些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探究与分享P49
※4.行政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


5、我们要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P49
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我们要警惕身边的哪些违法行为P49
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相关链接:民事权利包括什么:
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他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
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各种交易活动。交易活动顺利进行需要合同法律的保障。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P49) )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这些民事活动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
5.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探索新知
依法从事民事活动,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责任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法律规定
行政违法行为:行政制裁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刑罚处罚
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知法 尊法 守法
探究活动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7.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如何远离一般违法行为)
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
规范自己行为
预防行政违法行为
预防民事违法行为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法不可违
本课小结
如何理解法律
违法行为的含义
遵章守法
违法行为的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的典型表现
民事活动——最普遍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牛刀小试
1.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将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检测
B.①②④
2、 “厌学 逃学 辍学 流失社会 劣迹行为 违法犯罪”,这是多数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这警示我们( )
①要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②要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③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④要重视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