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检测 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锐不可当(dāng) 引吭高歌(háng) 要塞(sè) 由衷(chōng)B.毫无斗志(dòu) 一丝不苟(gǒu) 咆哮(páo) 歼灭(jiān)C.翘首而望(qiào) 屏声敛气(bǐng) 呓语(yì) 刹那(shà)D.溃退(kuì) 渗透(cān) 仲裁(zhōng) 悄然(qiǎo)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督战 由衷 叱咤风云 摧枯拉朽B.边陲 泄气 从容不迫 山呼海啸C.横亘 峰巅 眼花瞭乱 锐不可挡D.潇洒 娴熟 殚精竭虑 一丝不苟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B.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C.当年那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如今也已经垂垂老矣,真是岁月不饶人!D.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4.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B.新闻,从广义来讲,指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讲,专指消息。C.新闻的特点: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形象,详尽生动。D.新闻要及时、准确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和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C.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斩浪向前。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外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族或者这个家族的走向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7.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材料提示,写出人物姓名。(1)他是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呢?(2)他二十六岁就成了广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领袖人物,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做了布留赫尔将军的亲信,布留赫尔将军当时是黄埔军校的第一号俄国顾问,现在是苏联远东红军司令。对当时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来说,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是个克星。但是蒋介石还是个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3)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他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他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二、现代文阅读(42分)(一)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完成问题。火箭军机关举行新晋升一级军士长集中授衔仪式①中国军网北京3月24日电 3月23日上午,火箭军机关举行新晋升一级军士长集中授衔仪式,来自战备训练、国防施工、作战保障等各条战线的51名精兵接过命令状,戴上新军衔。②导弹武器装备精良,技术要求高,士官是操作武器装备的主体。近年来,火箭军通过培养式比武、实战化历练、认证式考评等多种途径,催生新型士官人才方阵迅速崛起,撑起战略导弹部队“半壁江山”。一批精技术、善管理、会指挥、能打仗的士官成为关键岗位的“顶梁柱”,6000余人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并入选火箭军士官尖子人才库,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③授衔仪式上,51名高级士官从将军手中接过军衔命令状,换上一级军士长军衔,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中,既有十余次将导弹送上蓝天的“金手指”,也有20多年扎根深山为导弹“筑巢”的“老工兵”,还有数百次为大国长剑“体检”的“导弹通”。崭新的一级军士长军衔既见证他们昨日的奉献与荣光,更承载着明天的责任与担当。④走出会场,他们还集体参观了火箭军军史馆,重温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发展历史,深刻理解以“三爱”“五讲”为核心的砺剑精神。通过相互交流讨论互学共进,通过经验共享提升带兵打仗的能力。某导弹旅发射技师、一级军士长徐修宇感慨地说:“戴上中国士兵的最高军衔,既是一种崇高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激励我们立足本职,不忘初心,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做出更大成绩。”⑤近年来,火箭军探索创新士官选、训、用、管配套机制,催生新型士官在各条战线上脱颖而出,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士官进入“党委决策席”“技术专家组”。火箭军在为士官培养“加钢淬火”的同时,还注重发挥荣誉激励、典型引领作用,推出“践行强军目标模范士官”王忠心、“忠诚使命的高原火箭兵”盛德华等先进典型,广泛开展评选表彰“十大优秀士官”、组织优秀士官事迹报告会、举行高级士官集中授衔等活动,激发士官队伍活力,催生优秀人才。(有删改)8.第①段电头之后的这段文字是这则消息的什么部分?请简要概括其主要内容。9.第③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10.如何理解“崭新的一级军士长军衔既见证他们昨日的奉献与荣光,更承载着明天的责任与担当”一句的含义?11.阅读这则消息,你有何感悟?(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为梦想拼尽全力骊尘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 已经过了 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 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 运气怎么这么差?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选自《文苑 破茧成蝶》有删改)1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13.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②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14.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B. 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15.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理由。16.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三、作文(50分)17.以“那段______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试卷第4页,共5页试卷第1页,共5页参考答案:1.B【详解】A. 要塞(sè)——sài,由衷(chōng)——zhōng;C. 翘首而望(qiào)——qiáo,刹那(shà)——chà;D. 渗透(cān)——shèn,仲裁(zhōng)——zhòng;故选B。2.C【详解】C.眼花瞭乱——眼花缭乱,锐不可挡——锐不可当。故选C。3.A【详解】A.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褒贬不当;B.梦中呓语:做梦时迷迷糊糊地说话。使用正确;C.叱咤风云: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使用正确;D.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使用正确;故选A。4.C【详解】C.“语言形象,详尽生动”表述错误。应是:简明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明扼要,针对性强。故选C。5.C【详解】A.“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把“航母”比喻成“一片树叶”,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把“她”比喻成“飞天”,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辽宁舰斩浪向前”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D.“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把“她的身体”比喻成“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C。6.C【详解】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⑤句承接语段提出“家风”对家庭的影响这个话题,③进一步说对社会的影响,②句由家风说到“家教”,④句“这”指代前句“家教”,①句最后说明“家教”的作用。故选C。7.(1)毛泽东(2)周恩来(3)贺龙【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1)根据材料“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是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可知,这里的人物即毛泽东。(2)根据材料“被任命为著名的黄埔军校秘书”“现在是苏联远东红军司令”“但是蒋介石还是个不得不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可知,这个人物是周恩来。(3)根据材料“他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他的‘辈分’最高”“他的口才很好”可知,这里的人物是贺龙。8.导语部分。交代了火箭军机关举行新晋升一级军士长集中授衔仪式。 9.授衔仪式上,51名高级士官被授衔。 10.这些一级军士长为火箭军努力奉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今后的道路将更加艰辛,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取得更大的荣光。 11.条条大路通罗马,各行各业出英才。只要端正态度、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就一定会成为行业精英,国家栋梁。【解析】8.本题考查新闻知识的掌握和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1)新闻的五大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①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故第①段电头后的文字是导语部分;(2)概括主要内容可依据“人物(对象)+事件+(结果)”来进行概括,阅读第①段可知主要对象是“火箭军机关”,主要事件是“举行新晋升一级军士长集中授衔仪式”,据此可概括为:火箭军机关举行新晋升一级军士长集中授衔仪式。9.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范围为第③段。仔细阅读本段,第一句“授衔仪式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为中心句,“他们中……‘导弹通’”是对授军衔部分人物的介绍,“崭新的一级军士长军衔既见证他们昨日的奉献与荣光,更承载着明天的责任与担当”点明授军衔的意义。根据中心句可知,事件背景是“授衔仪式”,主要人物是“51名高级士官”,主要事件是“换上一级军士长军衔”,由此可概括为:授衔仪式上,51名高级士官被授衔。10.本题看考查语句的理解与分析。“崭新的一级军士长军衔既见证他们昨日的奉献与荣光,更承载着明天的责任与担当”有两部分含义:一是“昨日的奉献与荣光”,二是“明天的责任与担当”。过去,从第③段中“他们中,既有十余次将导弹送上蓝天的‘金手指’,也有20多年扎根深山为导弹‘筑巢’的‘老工兵’,还有数百次为大国长剑‘体检’的‘导弹通’”可知,军士长们曾经为火箭军无私奉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明天,从第④段中“某导弹旅发射技师、一级军士长徐修宇感慨地说:‘戴上中国士兵的最高军衔,既是一种崇高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担当,激励我们立足本职,不忘初心,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做出更大成绩’”可知,要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为做出更大的成绩而努力。综上分析,答案可概括为:这些军士长为火箭军努力奉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今后的道路将更加艰辛,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取得更大的荣光。11.本题考查阅读感悟。(1)从第②段中“一批精技术、善管理、会指挥、能打仗的士官成为关键岗位的‘顶梁柱’,6000余人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并入选火箭军士官尖子人才库,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可知,在不同的岗位上,人们通过努力都可以成为关键岗位的“顶梁柱”,正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各行各业出英才。(2)从第③段中“他们中,既有十余次将导弹送上蓝天的‘金手指’,也有20多年扎根深山为导弹‘筑巢’的‘老工兵’,还有数百次为大国长剑‘体检’的‘导弹通’”可知,这批军士官之所以能够授军衔,是因为他们在岗位上一直坚守,一直埋头苦干,告诉我们:只要端正态度、埋头苦干、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干一行爱一行,就一定会成为行业精英,国家栋梁。12.写中考失利后,“我”没有放弃,继续为梦想拼尽全力,终获成功的故事。(或:写“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 13.①“偷偷”是瞒着别人的意思。用神态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不能进入实验班的委屈和不甘,同时也写出了“我”对实验班既渴望羡慕又害怕别人知道的复杂心理。②“割开”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经过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后,信心骤增的心理。 14.A.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衬托出“我”中考失利后伤心、失落、沮丧的心境。B.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出“我”高考成功后喜悦、激动、兴奋的心情。 15.不能。因为这一情节运用了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的方法,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刻苦。如果删去,就不能突出“我”为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执着。 16.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做准备的,越是努力,运气越好。【解析】12.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首先通读文本,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人物+事情+结果。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的主人公是“我”,第①段是事件的起因,写“我”中考失利;第③至⑥段是事件的经过,写“我”不甘于现状,奋发图强;第⑦⑧段写事件的结果,写“我”最终稳居年级第一,并赢得高考。据此本文内容可概括为:写 “我”在中考栽过跟头后,重拾信心,继续努力,最终赢得高考的故事。13.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1)“偷偷”是不为别人知道,瞒着别人的意思。写的是“我”从实验班门前经过对实验班的同学流露出羡慕之情,由此可看出“我”对实验班的渴望与羡慕,而“偷偷”以此说明“我”怕这种心情被别人知道。(2)“割开”的意思是用利刀片切开,这里用于形容—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被切开了,“阴云”被笑容代替,这就说明过去的失败经过努力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在的成功,“割开”一词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也验证了“我”的努力,由此增添了“我”的自信心。1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这一句是环境描写,故可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由第①段“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可知,这是“我”中考失利后看到的环境,由“阴郁灰暗”一词可看出“我”当时因中考失利的伤心、失落、沮丧的心情,故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我”伤心、失落、沮丧的心情。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这句话是“我”得知高考取得不错的成绩后的心理,故这是心理描写。结合“透亮”“大声欢叫”“畅快”等词语可看出“我”的激动、喜悦、高兴等心理。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答题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删去”,然后结合具体的句子及侧面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不能删除的原因。结合楼管爷爷和“我”打招呼的内容,第⑤段“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可看出“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学楼,由此可以看出“我”的勤奋,作者意在以楼管爷爷这个每天的“招呼”,来侧面衬托出“我”的勤奋与坚持,由此可知不能删去。16.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该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本篇文章作者通过写自己中考失利之后,在高中为了梦想拼尽全力,最后取得了成功的故事。最后一段“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材最好”,是作者对于自己经历的感悟。如此看来,作者的意思是在说,一个人努力了,付出了,那么他成功的机会也就会多,所谓的“运气”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出来的。所以此句可以理解为:运气往往是为那些努力付出的人准备的,越是努力,越是幸运。17.佳作示例:那段温暖的日子往事浮沉,岁月飘零。脑海中,一艘轮船在记忆的海滩搁浅,流浪的水手在寻找孤独的港湾,等待新的归航。——题记望着纪念册里你娟秀的笔迹,不知不觉中悲伤爬上我的脸庞,脑海中慢慢浮现出你的身影,任思绪飞扬。往事碎了一地,我拾起。记得初来时是四年级,老师领你进班,“她叫萌萌,今天刚转到我们班。”你热情地同大家问好,我们有幸成为同桌,你一直和我说话,而我则羞涩地说我不爱说话。你咧嘴笑了:“没关系,以后我说你听。”小麦色的皮肤,温暖明亮的笑容,新月般弯弯的眼睛,瞬间感化了我。从此,我不再孤单——我们一起上下学、做功课,我总嘲笑你笨,而你总回以一个不屑的眼神“那叫大愚若智”。你总笑话我腿短,不会运球,却总愿充当我的护卫,一直鼓励我,直至我球技娴熟。我们穿“姐妹装”、喝同一种饮料、吃同样的食物,甚至连语气、步调都渐趋于一致。我们彼此“私定终身”,约好去看彼此深爱的大海。我单纯地想:岁月会一直温暖,你会一直伴在我的身旁,不曾离去。可美好总是短暂的,深秋的一天,你没来上学,班里人议论纷纷,各种谣言四起,我惊慌。最后,舆论全部中的。你走了,没有一句留言,我们共同看海的愿望、“私定终身”的誓言,一切的一切全部崩塌于你走的事实。我无法接受却更加无可奈何。你走后的那个冬天,风雪弥漫。直到我收到你寄来的那本纪念册——落满雪痕。我嚎啕大哭。离别,泪水成了留言,你说这泪水会凝结成珍珠成为我们彼此永久的纪念。你劝我要认真学习,并答应我会继续履行诺言。我知道希望在前方,等待与你重逢,共赴约定。有一种信念,不问过程,只求结果。坚持总会得到回报,一直坚持下去,终有成功的那一天。无论如何感谢你,温暖了我的岁月,装点你的枝桠。【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第一,审题。必须紧紧扣住文题中的“那段”、“日子”这两个关键词。“那段”意味着所叙之事是一段往事,并不是现在发生的事,至少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所发生的。这“那段”还含有不容易走过、很值得回味、很值得珍惜之意。题目中的空白处填写的内容是对“日子”的修饰与限定,选择自己最有写作冲动的词语完成补题。“那段日子”里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应是写作的重点。第二,立意。本文可表现的内容很广,题目中的空白处可以理解为自己对那段日子的印象。比如那段温暖的日子,那段忧伤的日子,那段快乐的日子,那段难忘的日子等等。空白处填写的内容应是表现的主旨。本文适合写人记事,从生活中选材,以情动人,写出真情实感。第三,选材。“日子”可供选择的材料很多,可以与具体的人一起走过:与老师一起走过,可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教导;与同学一起走过,可以感受到同学真挚、纯洁的友谊;与长辈一起走过,可以感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以及让人难以忘怀的那份留恋与情愫;与父母一起走过,常常能感受到家的温馨,闻到一股家的气息,听到家庭的欢笑声。当然也可以与书籍一起走过,在与书籍交往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我们一起走过”是在与人或事物合作、帮助、关心、努力、同甘共苦、克服困难以至经受挫折的过程中,才走过来的,在这些日日夜夜中,体会到亲情、友情等所具有的力量和这种力量的可贵。答案第6页,共6页答案第5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