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03课 飞天凌空 讲义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征,理解新闻特写的语言特点。2.体会新闻特写的写法特点。 1.把握文章内容,欣赏作者描绘的画面。2.体会本文四字短语节奏感、美感和概括力强的特点,品味新闻语言客观、准确、简洁的特点。 3.欣赏新闻特写中典型且有表现力的片段,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知识点01 新闻特写1.概念及特点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形成强烈视觉效果,以增强艺术表现力。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即学即练1】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知识点02 背景、文题、主旨1、背景链接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女子十米跳台跳水比赛冠军。吕伟16岁拿下亚运会金牌,许多专业媒体称她为“跳水皇后”。在当时有关吕伟的众多新闻报道中,本文是很有特色的一篇。2、文题解读“飞天”是佛教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此处比喻年轻的女跳水运动员吕伟起跳时优美的身姿;“凌空”本指高高地在空中或高升到空中,此处指吕伟从腾空到入水的优雅美丽的画面。标题形象新颖,极具吸引力。“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副标题,概括了新闻特写的主要事实。3、主旨点睛这篇新闻以特写镜头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姑娘吕伟在1.7秒的时间跨度中优美的跳水动作,展现了其精湛的技术,赞扬了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品质。【即学即练2】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这句话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托”字夸张地写出吕伟起跳后身体犹如定格在空气中一般的姿态,用“飞天”比喻吕伟起跳时美妙的身姿,生动地描绘出她轻盈的姿态与动作,突出了她高超的技术,言语中饱含赞美之情。【答题技巧】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类试题的答题思路:(1)找出修辞手法,概括出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分析其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知识点03 内容与写法本文是如何突出运动员的形象和文章的中心的?文章开头描写“白云”“飞鸟”,以宁静美丽的环境背景衬托运动员的沉着冷静、从容镇定。中间部分,以“准备一起跳一腾空一入水”的顺序,直接定格运动员的动作,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描摹,突出了运动员高超的技术水平。结尾部分,通过描写观众的反应,如外国记者的赞叹,现场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位印度观众的惊讶和称赞,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侧面衬托了运动员的精彩表现,突出其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与骄傲之情。本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全面展示了运动员高超的跳水技术,表现了运动员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崇高精神,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微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是对想要描写的对象本身而不是与之相关的其他事物进行的描写。侧面描写,就是不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直接地描写,而是描写受到描写对象影响的其他事物,借此来表现描写对象的手法。也称间接描写,与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相对。【即学即练3】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队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惊讶不已”“了不起”“太多”,通过描写印度观众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中国运动员跳水技术的高超,赞美了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知识点04 字词积累1.字音:凌空(líng) 掠过(lüè) 敛声(liǎn) 潇洒(xiāo) 轻盈(yíng) 翘首(qiáo) 刹那(chà) 敦煌(dūn) 绷直(bēng) 沸腾(fèi) 屏息(bǐng) 瞬间(shùn) 旋 (xuàn) 慷慨(kāng kǎi) 哧(chī) 悄然(qiǎo) 气氛(fēn)2.词义:沉静自若:在情况紧急时不慌不乱,当作没什么事儿似的。翘首:抬起头来。 屏息:暂时抑止呼吸。酷似:极像。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慷慨:大方;不吝啬。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悄然:形容寂静无声。如梦初醒:像刚从梦中醒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对比分析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分析上面一篇新闻报道,结合课文说说新闻特写与新闻报道之间有何区别。明确:(1)上述新闻报道满足一切新闻要素,但课文对“何人”“何地”等新闻要素一笔带过,而将笔力集中在一个瞬间,以表现“如何”为主。(2)新闻报道强调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准确性,不宜过多加入作者的主观情感,但新闻特写则允许用语有一定的文学性,如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性描写来描绘精彩的跳水瞬间,十分具有表现力。此外,课文的情感表现得十分突出。题组A 基础过关练1.下列每组词语注音都正确的是( )A.自若(ruò) 由衷(zhōng) 气氛(fèn) 屏息敛声(bǐng)B.慷慨(kǎi) 敦煌(dūn) 飘浮(piāo) 翘首而望(qiào)C.掠过(lüè) 酷似(kù) 绷直(bēng) 凌空翔舞(líng)D.刹那(chà) 旋风(xuàn) 轻盈(yíng) 悄然不惊(qiā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瞬间 酷似 沸腾 精采B.裁叛 气氛 赞赏 轻盈C.集训 敦煌 凌空 翻腾D.由衷 慷概 潇洒 延续3.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1)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3)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4)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B.“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C.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D.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C.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B.文章中作者很注意描写观众的反应,借以形成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同时衬托吕伟跳水动作的精彩。C.新闻特写在报道人物和事件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臆想。D.文章最后借印度观众的话,表现出极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题组B 能力提升练7.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1)第一段中对白云、飞鸟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最后一段对印度观众的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3)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15米泳池里的梦想新华社记者 赵悦 杨媛媛一个长宽仅15米、水深只有1.5米的室内游泳池,是加沙地带最好的泳池,也是这里唯一一个游泳运动员的训练场地。七八个不到20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正在教练的指导下刻苦训练,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从被封锁的加沙地带走出去,在标准的游泳场地参加一场国际比赛,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18岁的巴勒斯坦小伙子杰哈德·萨利赫就是这些追梦青年中的一个。他浓眉大眼、身材修长,是天生练游泳的好苗子,曾获得过巴勒斯坦青年自由泳比赛冠军。但由于从年少时起就经历过太多苦难,杰哈德身上鲜有年轻人的活泼气息,说话时眼神总是很忧郁。他告诉记者:想在加沙练好游泳实在是太难了。杰哈德训练的地点在纳玛体育俱乐部,位于加沙地带最北部的杰巴利耶地区。这里靠近以色列边界,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以色列士兵与巴武装人员交火事件时有发生,这里不仅处于以方的机枪和坦克炮火射程之内,飞机和导弹袭击也是常事。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纳玛体育俱乐部场地有限,仅包括一个类似“蘑菇池”的室内游泳场及非常简陋的附属设施,但仍属于当地最“豪华”的建筑之一,完全依靠阿拉伯其他国家的资助建成。杰哈德的教练马尔旺说,虽然杰哈德的成绩不错,但他的技能训练只能依靠这个15米长、15米宽的游泳池,力量训练则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简易健身房的一些设施,再加上没有资助,每个运动员都是自费参加训练,他们每个月能够承担的费用大约只能够满足每周12小时的训练时间。杰哈德的家在纳玛俱乐部以北,距离边界更近一些。他家的外墙上至今仍遍布着以色列机枪射击后留下的弹孔。推开房门,杰哈德的家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几张低矮的木板床和一个用木板钉成的简易衣柜是他家里仅有的家具,不大的房屋空空荡荡,说话时都有回声。灰黄的墙壁上,一幅杰哈德哥哥艾哈迈德的照片高高悬挂,特别醒目。艾哈迈德也曾是个游泳爱好者,和弟弟相比,他就没那么幸运了。2006年,年仅18岁的艾哈迈德被以色列士兵开枪打死,永别了喜好的游泳运动。家里的兄弟并不都像杰哈德一样,都能够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体育爱好,杰哈德的另外一个弟弟在艾哈迈德被打死后,一气之下放弃了任何运动,参加了哈马斯的警察部队。杰哈德说:“我不想放弃我的梦想,我就是想参加游泳比赛,不管是简陋的泳池还是以色列的封锁,都阻止不了我的梦想。尽管走出去的可能性很小,但不管怎么样,我都盼望能够走出加沙,让巴勒斯坦国旗出现在赛场上。”目前,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分别控制着约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游泳队也同样分散成两部分,加沙地带将有4名男选手的参赛名额,约旦河西岸地区有2名女选手的参赛名额。加沙地带由于封锁与外界沟通不畅,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巴民族权力机构只告诉他们选拔选手参赛,但未说明参赛的具体情况。到目前为止,加沙地带的教练和受训者都只听说比赛将在中国举行,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比赛。记者经过查询得知,将在中国举办的有关游泳的国际赛事有今年的广州亚运会和明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但加沙地带的这些选手能否如期参赛还是个未知数。加沙地带当前受到严密封锁,其南部与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是他们能够出去的唯一通道,但这个口岸只在“特殊情况”下不定期开放,要从这里出去必须与巴民族权力机构、哈马斯和埃及方面频繁协调。“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杰哈德说。对于加沙人来说,也许比赛结果远远不及能够参赛重要,他们的梦想就是能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这个看似近在眼前的梦想,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8.下列对这则新闻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开头先进行了一个场面的展现,整体上展现了巴勒斯坦人为追逐梦想而在艰苦条件下训练的情况,给人以深深的震撼。B.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因为“敢于冒着‘枪林弹雨’坚持锻炼的人,确实需要些胆量”。C.对于杰哈德,本篇新闻不仅仅展现了他游泳方面的事情,还介绍了他的家庭情况,这使得新闻的信息容量更加丰富,新闻人物的形象也更加丰富。D.本篇新闻不仅展现了杰哈德等青年人的游泳梦想,还隐含着“巴勒斯坦人渴望和平、渴望走向外面世界”的梦想。9.从新闻特写的角度谈谈作者为什么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10.“我能出现在赛场上就是一种胜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11.本文塑造了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的形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现实意义。题组C 培优拔尖练12.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针对校园“毒跑道”事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学校老师对标准不清楚”等因素是近年来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陈宝生表示,教育部与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合作,就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等方面分别制定了标准,该标准已经经过充分论证,在大范围的适应性调查后将对外公布、实施。同时,要改变“价低者得”的招投标制度,要按照标准、质量要求来办。此外教育部门还将逐步和更多的省份签订备忘录,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13.你班的运动健儿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班级的运动员小明在校园运动会夺得了跳远冠军,请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新闻特写,要有典型人物、事件、场景,100字左右。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问题。走进丹寨小院,体验非遗文化人民日报记者 程焕①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丹寨县,聚居着苗族、水族、侗族等20余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和交流融合过程中,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丹寨也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集地,这里汇集了23个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②“非遗”文化资源相对抽象,怎样才能使人摸得到、带得走呢?出县城老城区1.5公里,在清波荡漾的东湖湖畔,一座主打丹寨历史文化的旅游小镇想出了妙招——将丹寨最具典型性的“编、制、染”传统工艺,分别搬进三座精致的小院落,让游客在小院漫步,观赏、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编个鸟笼带回家③自古以来,丹寨苗族人民对鸟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个叫卡拉村的苗寨里,捕鸟、养鸟、斗鸟的习俗源远流长。久而久之,大家对鸟笼的兴趣也日益浓厚,家家户户练就了一手编制精美鸟笼的绝活。这里的鸟笼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贵州省“非遗”项目。④走进丹寨小镇,首先便来到鸟笼小院。院门前的灯杆上和矮墙上,一个个如灯笼般的鸟笼随风摇曳,抢眼却与环境浑然一体。走进厅堂,如同进入一片鸟笼森林,天花板、四周墙壁挂满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笼子,大者能达1米高,小者能把玩于手掌之间,圆柱状、球状、半球状,让人眼花缭乱。⑤“这些都是我们当地老百姓以楠竹、金竹为原料,手工精心编制而成,再刷上一层桐油,既能保持色泽光亮还能防虫避潮。”小院店员杨正敏介绍,如今鸟笼已演变为一种工艺品,不仅漂亮,还有一股别具匠心的文化气息。⑥游客可以现学现用,编一个简版鸟笼带回家。店家早已做好了备料、打孔等工作,但要将一根根弹性十足的竹签精准地拼装起来并非易事,力道不够笼丝难以固定,用力过猛又常常发生断裂。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有所收获。________________⑦从鸟笼小院出门继续前行数百米,一处颇具古韵的庭院让人眼前一亮。小石板垒砌而成的矮墙,院子门拱上的茅草盖顶,增添了几分乡情野趣。⑧院内角落里,一位中年男人正在反复舀动方形木桶内的白色浆液,只见他从水中捞出一块竹帘,沥干水后将浓浆平铺到身旁的木板上,层层叠加,如同一块块白嫩的豆腐……上千年的石桥古法造纸技艺,从石桥村的山洞来到了丹寨小镇的庭院里。⑨想亲手体验一把古法造纸的乐趣,那就径直到后院的小作坊。小院提供了配制好的纸浆,游客在半小时内就能收获成果。⑩石桥古法造纸制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类型,其中彩色纸可分六大系列,在小院最受追捧的当数花草琥珀纸。先将纸浆铺入一个方形木框内,然后取新鲜花草随意搭配,在纸浆上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纸浆,一幅精美的花草画卷便跃然而出。最后把作品框搬到后院进行晾晒,3个小时后,花草琥珀纸就大功告成了。斗转星移,花草的自然形态和本真色彩将与纸张融为一体,原本短暂的绚烂得以长久保存。________________ 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水平制约,丹寨老百姓曾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当地苗族群众通过栽靛植棉、纺纱织布、画蜡挑秀、浸染剪裁,将山林里花鸟鱼虫的形象,以夸张流畅的手法再现到服装、床单、被面等生活用品上,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蜡染工艺。2006年,丹寨蜡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在丹寨小镇的街道上,几条高高挂起的蓝白相间布帘,让一座并不雄伟的院落显得格外亮眼。穿过前院踏入正厅,会有一种进入青花瓷画境的错觉。木架上挂满了一件件蜡染加工后的旗袍、围巾、手提包等物件,淡蓝色基调上闪现着白色的精美图案和纹样,典雅中散发出自然灵动的美感。这些服饰的材质选定和款式设计都是由专业设计师操刀,具体的印染加工则由当地技艺精湛的匠人完成。 与其他两个小院一样,蜡染小院也设置了体验作坊。首先需要点火将蜡熔化,再以铜刀作画笔,蘸上蜡液在白棉布上勾画图案。初学者很难一步到位,可以先勾勒出图案轮廓,然后用蜡液填充。后院的三个大木桶里面装满了蓝靛染料。将绘好图的棉布放入木桶里充分浸染,棉布的作图区域由于有蜡液包裹,不会染上蓝色。最后,把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锅中脱蜡,漂洗后晾干水分,一幅蓝白相间的蜡染作品即大功告成。(1)请你给后面两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2)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古法造纸。(3)丹寨小院的特色是什么?(4)赏析下面句子。只见他从水中捞出一块竹帘,沥干水后将浓浆平铺到身旁的木板上,层层叠加,如同一块块白嫩的豆腐……试卷第8页,共9页试卷第9页,共9页参考答案:1.C【详解】A.气氛(fèn)——fēn;B. 翘首而望(qiào)——qiáo;D.悄然不惊(qiāo)——qiǎo;故选C。2.C【详解】A“精采”应写作“精彩”;B“裁叛”应写作“裁判”;D“慷概”应写作“慷慨”。3. (1)(从容不迫) (2)眼花缭乱) (3)如梦初醒) (4)(震耳欲聋)【详解】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结合所给意思写出对应的成语。4.B【详解】B.因为是完全引用,所以引号外的“!”应该放在引号内,选项使用有误;故选B。5.A【详解】A.“似”是“似乎”的意思,不是比喻词,可见该选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她”站的高;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犹如”“似”都是喻词,将“她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是喻词,将动作比作流星;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是喻词,将“她”比作“箭”;故选A。6.C【详解】C.“新闻特写”只是允许用语有一定的文学性,内容也要客观真实。不能夸张和臆想。故选C。7.(1)用“白云”“飞鸟”的“动”衬托出吕伟站在十米高台时的沉静。(2)不多余。这是侧面描写,用印度观众对选手们的称赞,突出了跳水选手们高超的技艺,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3)示例: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中衬托手法特点的把握能力。这里的“白云“飞鸟”属于侧面描写,以“动”衬静,用头顶似有白云飘浮,身旁似有飞鸟掠过的动作来衬托吕伟的沉静、优雅。(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侧面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解题时,可先概括语段内容,再分析它与文章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而突出人物的感情。需明确,“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使其形象鲜明突出。阅读文本可知,最后一段引用印度观众的话,属于侧面描写,用“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烘托出中国跳水选手们水平之高,表达了作者的自豪之情。(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写作手法的理解。可先找出相关句子再分析其中的“动”“静”的内容,突出人物形象。示例一: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漂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作用:以白云和飞鸟的动,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吕伟的沉静自若,风度高雅。示例二:轻舒双臂,向上高举,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有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飞舞的飞天。作用:“高举”“舒”等词语写出了吕伟的动作娴熟,“托”静静停留在空中,形成强烈反差。用静反衬动,动静结合,增强作品的文学性。示例三: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作用:“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8.B 9.新闻特写就是通过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来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本文作者选取15米泳池作为报道的对象,富有典型意义、增强现场感,体现了游泳训练条件的简陋,突出了巴勒斯坦人对游泳梦的追求。 10.这句话表明了加沙人冲出封锁参加比赛甚至比比赛结果更重要,突出了参赛的艰难,从而表明了加沙人对参加国际比赛的强烈渴望之情。 11.以杰哈德为代表的加沙地带一群游泳追梦者,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一直坚持训练,渴望有朝一日能走出被封锁的加沙地带,为巴勒斯坦人圆一个游泳梦。作者塑造这一形象,表面上是写巴勒斯坦人对体育梦的追求,实际上表现了巴勒斯坦人对和平梦的追求,表现了人类渴望和平的主题。【解析】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作答时要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中“安全问题是杰哈德训练的最大困难”有误,因为原文还写了“场地有限,训练设施简陋”“经费紧张”等困难,并且文中并未说“最大困难”是什么。9.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使其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15米泳池非常有代表性,能很好地体现巴勒斯坦人的顽强意志和对梦想的追求。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意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句话非常精练,突出了加沙人来到赛场的艰辛与不易,与之相比,比赛结果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走出封锁,出现在国际赛场上”成了加沙人的最大梦想。11.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理解。这类自主探究的题目,是中考的主流题型,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做这类试题,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作者塑造了一群追梦者的形象,他们的顽强与勇敢深深地震撼了读者;同时表达了渴望和平的主题,立意深远。12.多种因素导致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对于此类考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新闻内容,确定文段中的陈述对象是人、事还是物,可以用的答题模式是:人+所做的事;事(物)+结果。另外我们可以注意一下第一句,通常情况下第一句就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再从中找出关键词,组织成句。通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新闻主要阐述的问题时是“校园‘毒跑道’事件”,新闻分析了事件发生的原因是“跑道建设从材料到工程、设计等,没有标准或者标准非常陈旧”“招投标都喜欢低价竞标”“学校老师对标准不清楚”等因素,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为:多种因素导致校园“毒跑道”事件发生。13.示例:他举手向裁判员示意,然后有弹性地快速助跑,接着用左脚全脚掌有力踏跳,同时两手把身体带起,腾空很高,在空中走了三个太空步,身影划过了一道完美的弧线,最后收腹举腿,双手后摆,脚后跟先着地,上体前压,跳出了本赛季最佳成绩!【详解】本题考查对新闻特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时,需明确“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示例:他先往后踏一步,猛吸一口气,然后果断地助跑,开始时,步子轻巧、均匀,渐渐地加快了速度,飞快地猛冲。眨眼间就到了起跳线,他的身体在空中像小燕子一般轻盈,眼神里透出一股“杀气”,使出全身的力气,向前一纵,定睛再看,他已稳当地立在沙坑的尽头,跳出了本赛季最佳成绩!14.(1)花草融在纸张上 棉布上画出“青花瓷”(2)铺纸浆于方框——取花草搭配图案——覆盖纸浆——晾晒。(3)将丹寨最具典型性的“编、制、染”传统工艺,分别搬进三座精致的小院落,让游客在小院漫步,观赏、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4)词语“捞”“平铺”“层层叠加”生动传神,给人们展示了古法造纸的步骤,让人过目难忘;运用比喻把铺好的纸浆比作“一块块白嫩的豆腐”,形象贴切,突出白和方正的形态,有趣可爱。【解析】(1)考查拟写标题。根据第⑩段中的“斗转星移,花草的自然形态和本真色彩将与纸张融为一体,原本短暂的绚烂得以长久保存”可拟写标题为:花草融在纸张上。根据第 段中的“会有一种进入青花瓷画境的错觉”和末段中的“棉布的作图区域由于有蜡液包裹,不会染上蓝色……一幅蓝白相间的蜡染作品即大功告成”可拟写标题为:棉布上画出“青花瓷”。(2)考查概括文本内容。根据第⑩段中的“将纸浆铺入一个方形木框内”可得:铺纸浆于方框。根据“然后取新鲜花草随意搭配,在纸浆上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可得:取花草搭配图案。根据“再在上面覆盖一层纸浆”可得:覆盖纸浆。根据“最后把作品框搬到后院进行晾晒”可得:晾晒。(3)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②段中的“将丹寨最具典型性的‘编、制、染’传统工艺,分别搬进三座精致的小院落,让游客在小院漫步,观赏、体验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直接提炼可得。(4)考查赏析句子。“捞”“平铺”“层层叠加”是对“他”的动作描写,准确地再现了古法造纸的过程,让人印象深刻。“如同一块块白嫩的豆腐”把铺好的纸浆比作“一块块白嫩的豆腐”,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突出了铺好的纸浆的形体方正,颜色纯白。以生活中常见的豆腐作比,生动有趣。答案第2页,共4页答案第3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