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长春市南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物理试题
一。选择题(1-7单选,8-10多选,单选每题4分,多选每题6分,错选0分,漏选3分,总分46分)
1. 某同学利用手机导航从城港大桥出发步行前往木兰陂进行研学活动,路线如图所示。已知该同学从起点步行到终点的路程为3.2km,用时40min,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为2.6km,则从起点步行到终点的过程中(  )
A. 该同学位移大小为3.2km
B. 该同学的平均速率约为1.3m/s
C. 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3m/s
D. 若以该同学为参考系,木兰陂是静止的
2. 如图所示为智能机器人协助派件员分拣快递的场景,派件员将包裹放在机器人的水平托盘上后,机器人通过扫码读取目的地信息,并生成最优路线,将不同目的地的包裹送至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包裹的分拣功能。关于机器人和包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加速前进则包裹对水平托盘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B. 包裹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包裹发生形变产生的
C. 包裹对机器人的压力和机器人对包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3. 如图所示,餐厅服务员水平托举菜盘给顾客上菜。若服务员托举菜盘先匀速前行,此时手对菜盘的作用力大小为,当服务员加速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手对菜盘的作用力大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4.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制造的“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西郊一间地下储藏室内,其质量受空气污染和氧化等因素影响出现细微变化,已难以适应现代精密测量要求,因此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千克由普朗克常量h及米和秒定义,即1kg。则普朗克常量h的单位可表示为(  )
A. J s B. N m C. W D.
5. 打弹弓是一款传统游戏,射弹花样繁多,燕子钻天是游戏的一种,如图所示,一表演者将弹丸竖直向上射出后,弹丸上升过程中在最初1s内上升的高度与最后1s内上升的高度之比为9:1,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弹丸在上升过程中最初1s内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和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
A 45m/s;125m B. 45m/s;75m C. 36m/s;125m D. 36m/s;75m
6. 滑雪运动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主要的比赛项目。如图所示,水平滑道上运动员A、B间距。运动员A以速度向前匀速运动。同时运动员B以初速度向前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运动员A在运动员B继续运动后追上运动员B,则的大小为(  )
A. 4 m B. 10 m C. 16 m D. 20 m
7. 如图所示,P、Q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二者间用轻弹簧连接,在大小为、的水平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的瞬间,P、Q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 B. 0;
C. ; D. ;
8. 足球比赛中,某队甲、乙队员表演了一次精彩的直塞球传递:在甲、乙相距L时,甲将足球以15m/s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传出,速度方向沿甲、乙连线,在球传出的同时,乙由静止开始沿二者连线向远离甲的方向运动,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当t=3s时乙与球到达同一位置,重力加速度为10m/s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3s内球一直在靠近乙 B. 球所受阻力大小是其重力的
C. 相遇时乙队员的位移为33.75m D. 甲乙相距L为12.5m
9. 工地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带挂钩的重物拉起。不可伸长的轻绳AB两端分别固定于刚性直杆上的A、B两点,轻绳AB长度大于A、B两点间的距离,杆右端用铰链固定在墙壁上。现将挂钩挂在轻绳AB上,工人用另一轻绳连接杆的左端通过滑轮缓慢将杆左端拉起,开始时左端低于右端,不计挂钩与绳之间的摩擦。在工人将杆拉起到左端高于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轻绳AB的张力变大
B. 轻绳AB的张力先变大后变小
C. 轻绳AB对挂钩作用力不变
D. 轻绳AB对挂钩的作用力先变大后变小
10. 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某一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根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壁连接,另一端与物块不栓接。物块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置于传送带最左端无初速度释放,物块向右运动受到的摩擦力f随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x0为已知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件在传送带上先加速,后减速
B. 工件向右运动2x0后与弹簧分离
C 弹簧劲度系数
D. 无初速释放物块瞬间,弹簧压缩量为2x0
二。实验题(18分)
1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等于50Hz,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每5个计时点选为一个计数点。该同学将纸带从每个计数点处截断,得到6条短纸带,再把6条短纸带的下端对齐贴在纸上,以纸带下端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刻尺边缘紧靠纵轴,其示数如图2所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3)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频率大于50Hz,则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真实值(选填“>”“=”“<”)。
12.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将手机悬挂在橡皮绳下,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
a、安装实验器材,橡皮绳分别与手机和铁架台连接,手机重心和橡皮绳在同一竖直线;
b、手掌托着手机,使橡皮绳处于原长状态,打开手机中的位移传感器软件;
c、缓慢释放手机,当手机平衡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高度x0;
d、在手机下方悬挂质量为m=50g等重钩码,缓慢释放,当钩码平衡时记录手机下降的高度x;
e、重复上述第4步操作;
f、作出钩码数量n及对应手机从橡皮绳原长开始下降高度x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n-x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不挂钩码时,橡皮绳的伸长量为x0=______cm;
(2)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______N/m(取g=9.8m/s );
(3)通过分析计算可得到手机的质量为______kg。
三。计算题(36分)
13. 如图所示,半径为r圆柱体B、C固定在两个不计质量、不计厚度的相同水平底座上,且B、C靠在一起,底座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圆柱体A(半径为r)放在圆柱体B、C的上方,三者处于静止状态,质量关系为mA=2mB=2mC=2m,三个圆柱面间均光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求B对A的支持力FN。
(2)要使系统保持静止状态,求μ的最小值。
14.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斜面倾角为37°,斜面BC与水平面AB圆滑连接。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M点,M点距B点之间的距离L=9m,物体与水平面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使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4N作用,运动至B点时撤去该力(sin37°=0.6,cos37°=0.8,取g=10m/s2)。则:
(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15.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木板A静置于水平面上,质量m=1kg的小滑块B静置于A的右端,现给A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m/s,B在相对于A的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滑落,已知AB间、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A刚获得初速度时A、B加速度的大小aA、aB;
(2)A的长度L;
(3)A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x。
长春市南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
物理试题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7单选,8-10多选,单选每题4分,多选每题6分,错选0分,漏选3分,总分46分)
1. 某同学利用手机导航从城港大桥出发步行前往木兰陂进行研学活动,路线如图所示。已知该同学从起点步行到终点的路程为3.2km,用时40min,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为2.6km,则从起点步行到终点的过程中(  )
A. 该同学的位移大小为3.2km
B. 该同学的平均速率约为1.3m/s
C. 该同学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3m/s
D. 若以该同学为参考系,木兰陂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同学的位移大小为2.6km,A错误;
B.该同学的平均速率约为
B正确;
C.该同学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
C错误;
D.该同学为参考系,木兰陂是运动的,D错误。
故选B。
2. 如图所示为智能机器人协助派件员分拣快递的场景,派件员将包裹放在机器人的水平托盘上后,机器人通过扫码读取目的地信息,并生成最优路线,将不同目的地的包裹送至不同的位置,从而实现包裹的分拣功能。关于机器人和包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加速前进则包裹对水平托盘的摩擦力方向向后
B. 包裹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包裹发生形变产生的
C. 包裹对机器人的压力和机器人对包裹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机器人加速前进时,相对包裹机器人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故此时包裹对水平托盘的摩擦力方向向后,A正确;
B.包裹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托盘发生形变产生的,B错误;
C.包裹对机器人的压力和机器人对包裹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错误;
D.包裹随着机器人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包裹加速度为零,故此时不受到摩擦力,D错误。
故选A。
3. 如图所示,餐厅服务员水平托举菜盘给顾客上菜。若服务员托举菜盘先匀速前行,此时手对菜盘的作用力大小为,当服务员加速向前运动的过程中,手对菜盘的作用力大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若服务员托举菜盘先匀速前行,此时手对菜盘的作用力大小为
服务员加速向前运动的过程中,菜盘有沿速度方向的加速度,如下图
则手对菜盘的作用力大小

故选B。
4. 1889年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批准制造的“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西郊一间地下储藏室内,其质量受空气污染和氧化等因素影响出现细微变化,已难以适应现代精密测量要求,因此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千克由普朗克常量h及米和秒定义,即1kg。则普朗克常量h的单位可表示为(  )
A. J s B. N m C. W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普朗克常量
故选A
5. 打弹弓是一款传统游戏,射弹花样繁多,燕子钻天是游戏的一种,如图所示,一表演者将弹丸竖直向上射出后,弹丸上升过程中在最初1s内上升的高度与最后1s内上升的高度之比为9:1,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则弹丸在上升过程中最初1s内中间时刻的速度大小和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  )
A. 45m/s;125m B. 45m/s;75m C. 36m/s;125m D. 36m/s;75m
【答案】A
【解析】
【详解】射出的弹丸做竖直上抛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由运动学公式
弹丸最后内下落的高度
则最初内下落的高度
最初内中间时刻的速度
弹丸自由下落的时间
弹丸下落的总高度
则弹丸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故选A。
6. 滑雪运动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主要的比赛项目。如图所示,水平滑道上运动员A、B间距。运动员A以速度向前匀速运动。同时运动员B以初速度向前匀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运动员A在运动员B继续运动后追上运动员B,则的大小为(  )
A. 4 m B. 10 m C. 16 m D. 20 m
【答案】C
【解析】
【详解】运动员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此时运动员A的位移为
运动员B的位移为
因为
即运动员B速度减少为零时,运动员A还未追上运动员B,则运动员A在运动员B停下来的位置追上运动员B,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 如图所示,P、Q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二者间用轻弹簧连接,在大小为、的水平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撤去的瞬间,P、Q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 B. 0;
C. ; D. ;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水平力F1、F2作用下,两物体沿光滑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解得
对物体P,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弹簧弹力
撤去的瞬间,弹簧弹力不变,对物体P,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撤去的瞬间,对物体Q,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故选D。
8. 足球比赛中,某队甲、乙队员表演了一次精彩的直塞球传递:在甲、乙相距L时,甲将足球以15m/s的初速度沿水平地面传出,速度方向沿甲、乙连线,在球传出的同时,乙由静止开始沿二者连线向远离甲的方向运动,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如图所示,当t=3s时乙与球到达同一位置,重力加速度为10m/s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0~3s内球一直在靠近乙 B. 球所受阻力大小是其重力的
C. 相遇时乙队员的位移为33.75m D. 甲乙相距L为12.5m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球踢出后,0~3s内乙在前,球在后,且球的速度比乙大,因而球一直在靠近乙,A正确;
B.根据v-t图像斜率表示球的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B正确;
C.根据v-t图像面积表示位移可知相遇时乙的位移为
C错误;
D.相遇时甲的位移为
故甲乙相距
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CD。
9. 工地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将带挂钩的重物拉起。不可伸长的轻绳AB两端分别固定于刚性直杆上的A、B两点,轻绳AB长度大于A、B两点间的距离,杆右端用铰链固定在墙壁上。现将挂钩挂在轻绳AB上,工人用另一轻绳连接杆的左端通过滑轮缓慢将杆左端拉起,开始时左端低于右端,不计挂钩与绳之间的摩擦。在工人将杆拉起到左端高于右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轻绳AB的张力变大
B. 轻绳AB张力先变大后变小
C. 轻绳AB对挂钩的作用力不变
D. 轻绳AB对挂钩的作用力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BC
【解析】
【详解】AB.不计挂钩与绳之间摩擦,则挂钩可视为“活结”。挂钩两侧绳上的拉力大小相等。设挂钩两侧轻绳的夹角为θ,设轻绳上的拉力为F,则由共点力的平衡可得

当A点升高时,AB之间的水平距离变大,故轻绳间的夹角θ先变大,先变小,轻绳的张力先变大;当杆水平时轻绳间夹角最大,轻绳的张力最大;当A的高度超过B时,AB之间的水平距离开始变小,故轻绳间的夹角θ变小,变大,轻绳的张力变小;故轻绳的张力先变大后变小,A错误,B正确;
CD.轻绳对挂钩的作用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大小,保持不变,C正确,D错误。
故选BC。
10. 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某一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根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壁连接,另一端与物块不栓接。物块将弹簧压缩一段距离后置于传送带最左端无初速度释放,物块向右运动受到的摩擦力f随位移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x0为已知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件在传送带上先加速,后减速
B. 工件向右运动2x0后与弹簧分离
C. 弹簧劲度系数
D. 无初速释放物块瞬间,弹簧压缩量为2x0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BD.结合图乙分析可知,0~x0过程,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左运动,物块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x0~2x0过程,物体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相对于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与弹簧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直到2x0处弹簧恢复原长后,物块与弹簧分离,不再受到弹力和静摩擦力作用,继续匀速直线运动,故物体先加速后匀速,故A错误,BD正确;
C.在x0处物块与传送带共速,此时物块受力平衡,即
解得
故C正确。
故选BCD。
二。实验题(18分)
11.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等于50Hz,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的一部分如图1所示,每5个计时点选为一个计数点。该同学将纸带从每个计数点处截断,得到6条短纸带,再把6条短纸带的下端对齐贴在纸上,以纸带下端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刻尺边缘紧靠纵轴,其示数如图2所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3)在某次实验中,若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频率大于50Hz,则加速度的测量值______真实值(选填“>”“=”“<”)。
【答案】 ①. 0.68 ②. 0.70 ③. <
【解析】
【详解】(1)[1]打下计数点“5”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2)[2]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3)[3]若该同学所用交流电的频率大于50Hz,则实际周期较小,求得加速度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12.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将手机悬挂在橡皮绳下,手机软件中的“定位”功能可以测量手机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主要的实验步骤
a、安装实验器材,橡皮绳分别与手机和铁架台连接,手机重心和橡皮绳在同一竖直线;
b、手掌托着手机,使橡皮绳处于原长状态,打开手机中的位移传感器软件;
c、缓慢释放手机,当手机平衡时记录下手机下降的高度x0;
d、在手机下方悬挂质量为m=50g等重钩码,缓慢释放,当钩码平衡时记录手机下降的高度x;
e、重复上述第4步操作;
f、作出钩码数量n及对应手机从橡皮绳原长开始下降高度x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根据n-x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不挂钩码时,橡皮绳的伸长量为x0=______cm;
(2)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______N/m(取g=9.8m/s );
(3)通过分析计算可得到手机的质量为______kg。
【答案】 ①. 1.50 ②. 98 ③. 0.15
【解析】
【详解】(1)[1]根据图像可知不挂钩码时,橡皮绳的伸长量为
x0=1.5cm
(2)[2]根据胡克定律F=kx可得
nmg=kx
整理得
由图像可知,图线的斜率为
联立可得劲度系数为
k=98N/m
(3)[3]手机静止时,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手机的重力为
G=kx0=98×0015N=1.47N
手机的质量为
三。计算题(36分)
13. 如图所示,半径为r圆柱体B、C固定在两个不计质量、不计厚度的相同水平底座上,且B、C靠在一起,底座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圆柱体A(半径为r)放在圆柱体B、C的上方,三者处于静止状态,质量关系为mA=2mB=2mC=2m,三个圆柱面间均光滑,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1)求B对A的支持力FN。
(2)要使系统保持静止状态,求μ的最小值。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如图,对A受力分析,由对称性可知C对A的作用力与B对A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设,则
解得求B对A的支持力
(2)对B受力分析,如图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由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
解得
14.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斜面倾角为37°,斜面BC与水平面AB圆滑连接。质量m=2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M点,M点距B点之间的距离L=9m,物体与水平面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现使物体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4N作用,运动至B点时撤去该力(sin37°=0.6,cos37°=0.8,取g=10m/s2)。则:
(1)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是多大?
(2)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2)。
【解析】
【详解】(1)在水平面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到,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
解得

(2)在斜面上向上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代入数据解得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
解得
由得
因,所以物体速度减为零后会继续下滑
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由得
所以物体在斜面上滑行的总时间
15. 如图所示,质量M=2kg的木板A静置于水平面上,质量m=1kg的小滑块B静置于A的右端,现给A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6m/s,B在相对于A的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滑落,已知AB间、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求:
(1)A刚获得初速度时A、B加速度的大小aA、aB;
(2)A的长度L;
(3)A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x。
【答案】(1),;(2)3m;(3)5m
【解析】
【详解】(1)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2)设经过t时间AB共速,有
解得
A的位移
解得
B的位移
解得
B在相对于A的运动过程中恰好没有滑落,则A的长度
解得
(3)A、B共速时有
解得
A、B共速后,一起匀减速滑行,对A、B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此阶段的位移
解得
所以A在地面上滑行的距离
代入数值解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