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那次会议证明,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一道,是不能解决任何有利于人民的任务的。即使勉强地做了决议也是无益的,一待时机成熟他们就要撕毁一切决议,并以残酷的战争反对人民。那次会议的唯一收获是给了人民以深刻的教育,使人民懂得: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决无妥协的余地,或者是推翻这些敌人,或者是为这些敌人所屠杀和压迫,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没有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很快地觉悟起来,并且把自己组织起来,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集中的代表者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一战线,援助人民解放战争,基本上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恢复了政治协商会议。
(节选自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45个单位及特邀人士的代表(包括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大会上所致开幕词中,坚定地说出了那一句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名言:“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相对于1946年1月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所达成的改组政府和国民大会等和平建国、民主建国意向,很快就被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我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的炮火无情摧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胜利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史称“新政协会议”),意在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民主联合政府”,进而建立起有助于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的一种全新的民主政治制度。
事关国家性质的这个开会共识,早在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过程当中,就由中国共产党召集的会议筹备会多次组织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学习讨论、民主协商、达成一致。正如在新政协会议上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所记载和昭示的:各党派和各界人士“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政治基础”。“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
毛泽东在为1949年元旦而撰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就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后,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再上溯至1940年1月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1945年4月发表的《论联合政府》,再到1949年6月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而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开启了建国大业的理论思考,并逐步为迎接新中国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些长篇著述,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明确提出唤起民众,结成国内的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结论,从建国意义上延续着为历史所证明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思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既顺应了时势,也是在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下的制度性安排,是一个历史必然。
(节选自逄立左《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述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政协会议是在国共重庆谈判基础上召开的,形成了改组政府和召开国民大会等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旧政协会议给人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因为会议的结果证明了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的反人民属性。
C.新政协会议虽然沿用了“政治协商会议”的名称,但和旧政协会议在建国理念和目标上截然不同。
D.新政协会议召开的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民主联合政府”,并最终形成新中国国体和政体。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同志在开幕词中阐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了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也紧扣了“政治协商”这一主题。
B.“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是毛泽东同志所作开幕词中最激动人心的语句,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关于新中国的国家性质,是在新政协会议的筹备过程中,由各党派负责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共同提出、讨论、协商并达成共识的。
D.毛泽东同志在《将革命进行到底》《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著述中的理论,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做好了思想准备。
3.下列关于政治协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政治协商”一词过去曾得到过包括共产党与国民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的攒同。
B.1946年的政治协商会议让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国出现了难得的一次民主化进程。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初步建立。
D.协商民主制度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是我国独有的政治民主形式。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思路。
5.两则材料都提及了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其表达意图分别是什么?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怨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决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B.不管你的生存环境如何,学会种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C.不管是种地还是干别的事,“我”不喜欢让别人帮忙。
D.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只能自己努力,没有精力帮助别人。
7.下列对文段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联想 B.象征 C.衬托 D.对比
8.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像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一样期待着自己的种子早日开花结果。
B.作者把自己藏匿在一个虚拟的农夫形象的背后,用农民式的劳作叙写人生的春天。
C.作者认为人生的“春季”会面临许多困难。
D.作者认为人应在春天规划未来,播种下谦卑的希望。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本词作于1929年10月。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毛泽东的意见不被多数同志所接受,也未能当选为前委委员,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毛泽东先后到上杭等地指导地方工作。直到11月26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当时的心情在这首词里也有所反映。
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一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带有大彻大悟的意味,可以想像这是词人登高望远所见。
B.“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表明了“人生易老”,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之情。
C.“黄花”即菊花,写菊只用一“香”字点出,显得明快利落。
D.全词仅“战地”二字透露出当时一点环境气息,不用笔墨渲染,这基于作者宽广阔大的胸襟。
10.自古吟秋之诗词多抒发凄凉、寂寞之情,毛泽东的这首词是否也是如此?试简要说明。
四、选择题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称谓语用得准确恰当,不但会影响交际的顺利与否,也反映一个人的文化修养。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2018年,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
D.从现在起到明年五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1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君子要讲和谐,但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同流合污。《中庸》所谓“君子和而不流,”就是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有丝毫含糊。
B.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
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徒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妥协(tuǒ) 撕毁(sī) 铁栅栏(zhà) 不屈不挠(ráo)
B.侵略(lüè) 剥削(xuē) 和稀泥(huò) 步履蹒跚(pán)
C.松懈(xiè) 挑剔(tì) 露马脚(lòu) 阴谋诡计(móu)
D.复辟(pì) 倔强(jiàng) 蒸馏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越来越多的________女性开始认为掌握“金钱游戏”规则和追求时尚生活同样重要。
②随着高考日益________,各学校纷纷把备考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心态调整上,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考试,树立高考必胜的信念。
③旧法当废,新法如何?我们期待新拆迁条例能走得更远,希望其能在________公民私人财产权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约束权力的努力。
A.独力 临近 保证 B.独力 邻近 保障
C.独立 邻近 保证 D.独立 临近 保障
1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发展成就
③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④推动伟大祖国实现了史诗般的进步
⑤新中国七十年,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奋斗
⑥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A.⑤⑥②④③① B.①⑤②④③⑥ C.⑤②④③①⑥ D.①⑥⑤②④③
五、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极端利己主义暗流涌动。对于今天的中国而言,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是面对国际上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疯狂封锁、极限施压,还是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抑或是与“台独”等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都需要砥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民族风骨,汇聚万众一心、戮力同心的民族力量,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我们要以行动告诉那些国家、那些势力,“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要让世界知道,“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的旋律犹然在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多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保持“雄赳赳,气昂昂”的精气神,我们坚信: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16.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一段“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
B.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至今天已有二千年了。
17.文中划线句子“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两句歌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请分析这两句歌词的音韵和谐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中华民族自抗美援朝胜利以后迎来了由贫弱到富强的伟大飞跃。”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但见浓重的、土黄色的排浪,就像成群结队的士兵一样,一排紧接着一排,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排涌涌,密密匝匝,脚尖踢着脚后跟,急急忙忙地向前滚动着,一个劲儿地往前抢,向前冲,仿佛去抢占生命攸关的阵地。有时候不小心跌倒了,打一个旋儿,抹一把血,随即立刻急骤快跑跟上队伍,继续怒吼,继续咆哮,继续冲锋,奔腾着向前,向前! ① ,“哗”地炸起一大瀑浪花,发出一声撕天裂地的吼叫,然后顾不上回头看一眼,就又边打边冲,向前,向前!不由人不联想起草原上掠过的马队,踢踢腾腾,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黄河完全是野马脱缰,而且是一群、又一群,那疯狂劲道,真让人目瞪口呆。我曾在被誉为“高原明珠”的刘家峡,看过清澈翠玉、湜湜静水的黄河;在万家灯火的兰州城里,看过宽阔雄壮的大场面黄河;在天设地造的壶口,看过慷慨激昂的瀑布黄河……但近多年来,一直有声音在嚷嚷:“黄河断流了”“黄河没水了”,所以给我的印象, ② ,没有了精气神儿,行路已踽踽,全然失去了出发时那冲天烈火般的激情。特别是行将入海的黄河,应该更是温厚,从容,恬淡,怡然,心态平和,步履缓慢……然而,然而,真是万万没想到,依然是大河东去,壮怀激烈的奔马群!
19.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 比拟 排比 B.比喻 比拟 借代
C.对偶 排比 回环 D.对偶 借代 回环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曾看过刘家峡湜湜静水的黄河,看过兰州城宽阔雄壮的的黄河,看过壶口慷慨激昂的黄河……”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 A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导致的。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 B 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 C 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 D 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22.依次填入文中ABCD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表明 坚韧不拔 因此 姿态
B.标明 不屈不挠 因此 姿式
C.标明 坚韧不拔 从此 姿式
D.表明 不屈不挠 从此 姿态
2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虽然在近代落伍了,但他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B.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
C.虽然中国在近代落伍了,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
D.中国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他在近代落伍了。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种落伍,完全是受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导致的。
B.这种落伍,完全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C.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D.这种落伍,完全是由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25.请品味文段结尾处“我们的革命已经获得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同情和欢呼,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这句话。
六、语言表达
26.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组句子。要求:与例句句式一致,表达一定的观点,要体现正能量。
例句:只要我们仍然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我们就能在经济战线上迅速地获得胜利。
27.某中学将为高三学子举办主题为“青春、成长、感恩、责任”的“成人礼”活动,活动最后环节为“跨越成人门,开启新征程”,请你为这一环节写一段主持词。要求:语言优美,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
2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①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不能 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保障/保证)
②她忍着被 的心情,一个一个地打量着这些人。(凌辱/侮辱)
③这本侦探小说,构思新颖 ,值得一看。(不落窠臼/标新立异)
七、填空题
2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剥( )削( ) 挣( )扎( ) 复辟( ) 勉强( )企( )图 警惕( )
侮( )辱 不屈不挠( ) 辛亥( )革命 大肆( )屠杀
30.易混字形
①阋墙御(w )( ) 韬光养(huì)( )
(huì)( )人不倦 亢龙有(hu )( )
②余音(liáo)( )绕 声音(liáo)( )亮
(liáo)( )原烈火 穷困(liáo)( )倒
③(mí)( )天席地 朝秦(mù)( )楚
(mù)( )木已拱 (mù)( )古薄今
④(huī)( )墨 具体而(wēi)( ) 采(wēi)( )
参考答案:
1.A 2.C 3.D 4.第一:先提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奠基的观点;第二:然后从新政协会议的目标和共识,以及毛泽东同志之前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最后总结其制度性安排的特点。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 5.①材料一是回潮历史,交代此次新政协会议召开的历史渊源;②材料二中是将两次政协会议进行比较,论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历史地位。
6.A 7.B 8.D
9.B 10.不是。这首词虽然写的也是萧杀的秋景,但表现的是乐观豪放之情,是对革命充满必胜信念之情。
11.C
12.C
13.B
14.D
15.C
16.D 17.①叠词,“雄赳赳”和“气昂昂”两个叠词的使用,产生了音韵和谐的效果。②押韵,两句的尾字“江”和“乡”韵母相同,响亮而奔放,听起来格外和谐悦耳。③结构一致。“雄赳赳”与“气昂昂”结构一致,“保和平”与“卫祖国”结构一致,这种一致的结构,读起来给人以节奏和谐之感,富有旋律美。(答出两点即可) 18.①原句语意更准确,清晰地表述了“伟大飞跃”的三个阶段,而改句不够具体。②原句更连贯顺畅,比改句的衔接更自然。③原句运用了排比短语,表达更有气势,改句只是陈述句,缺少气势。(答出两点即可)
19.A 20.①原文中,看黄河的地点以及黄河的特点单独成句,有强调的作用;②突出了黄河所处的环境,给人们营造了符合黄河特点的情景,感情更加饱满;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更加工整有气势。 21.①有时候碰到了障碍物 ②黄河已是极度衰弱了
22.D 23.B 24.C 25.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将“全世界”“我们”这些最能表现革命自豪感的词语进行高频率的运用,使听众心中的革命胜利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26.示例:只要我们坚守共同富裕的信念,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只要我们心系人民和勤政为民,我们就能在脱贫攻坚的战线上获得最终胜利。
27.同学们,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我们翻开了人生全新的一页。告别浮躁、懵懂,迎来沉稳、睿智:告别空想、迷茫,迎来充实、坚定。让我们铭记师长恩,跨过成人门,肩负天下任,开启远航梦。
28. 保障 侮辱 不落窠臼
29. bō xuē zhēng zhá bì qiǎng qǐ tì wǔ náo hài sì
30. 侮 晦 诲 悔 缭 嘹 燎 潦 幕 暮 墓 慕 徽 微 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