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同步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黑死病、霍乱、疟疾、流感、登革热、非典、埃博拉……在漫长而悲壮的缠斗中,多少生灵惨遭涂炭,多少文明因此毁灭。“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送葬的钟声几乎没有停止过衣鸣”……不同时空中,人类的悲伤与呐喊从未停息。学者卡尔·齐默在《病毒星球》一书中写下这样的感悟: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病毒史。
疫病,一次次重创人类,也磨砺了人类向死而生的韧劲。对抗疫魔,人类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
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等防疫做法,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突出。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认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非常时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及时解疑释惑,拨开团团迷雾,向社会注入正能量。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选自《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材料二:
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
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
——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必须下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功夫,依靠改革解决问题、推动进步。“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既应痛定思痛,更应举一反三,聚焦公共卫生、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通过深化改革啃下“硬骨头”,锻造应对风险挑战的“铁肩膀”。把灾难当作“磨刀石”,把教训当作“铺路石”,方能筑就发展进步的坚实阶梯。
——必须涵养“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的务实作风,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疫情防控涉及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落实,充分证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同样需要始终保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舍得下“绣花”功夫,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认认真真抓好落实。
——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2020年即将过半,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时间紧、难度大、责任重。做好疫情“加试题”,答好发展“必答题”,唯有绷紧弦、加把劲、同心干,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才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答卷。
——选自《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疫病的抗争贯穿着人类文明进程,我们生活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兴衰史,也是一部漫长而悲壮的病毒史。
B.从疫情防控的实践来看,只要坚持科学防治,就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C.疫情像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
D.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洞察潜在的危机和不寻常事件,把防疫工作做在实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证明,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唯一路子。
B.中医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突出。因此,应该从中医药方面寻求研制抗疫药剂的突破。
C.材料一最后举爱因斯坦的例子,意在说明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是我们应对严峻的病毒侵袭形势的“压舱石”。
D.面对这场疫情大考,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但我们在增强民族自信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反思和忧患意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刀伤药再好,不如不拉口子”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疫情后,各地政府依据本地区特点,制定了应对疫情的措施,以防疫情再次发生。
B.某地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出台相关政策予以解决。
C.今年夏天,北方某地因防洪防灾方案不全面,后突降大暴雨造成当地受灾严重。
D.某地黑恶势力严重,当地政府重拳出击取得了重大成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
5.“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依据文本,概括我们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二、选择题
6.下列选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冬奥会最大的现场就在北京,置身其中的每个市民,他们的嘉言懿行都会生动诠释着付出的朴素含义。
B.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全力以赴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娓娓动听的故事出现。
C.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医护人员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他们是天使,更是火线上的中流砥柱。
D.在TikTok首席执行官凯文突然辞职后,瓦纳萨临危受命,带领着这款流行且充满争议的应用走向未知的未来。
三、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白衣天使,欢迎回‘珈’”“春暖花开,英雄归来”。武汉大学举办抗疫医护人员赏樱,邀请来自全国各地支援湖北抗疫医护人员及家属近1.2万余人赴约赏樱。
回想去年,面对疫情,多少医务人员怀揣“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坚定信念,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多少白衣天使立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铿锵誓言,请战出征、星夜驰援;多少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胸怀“不负生命之托”的医者仁心,全力救治、奋战到底。正是他们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换来了今天城市车流如织、校园书声琅琅、工厂机器轰鸣的安定与活力。(  )从这个角度而言,赏樱活动致敬的是抗疫英雄,凝聚的是前行力量。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礼遇值得给予,他们的事迹值得被铭记。
B.他们值得受到这样的礼遇,铭记他们的事迹。
C.他们的礼遇值得给予,他们的事迹值得铭记。
D.他们值得受到这样的礼遇,他们的事迹值得被铭记。
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9.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月20日至12月30日,“见证·造像”抗击疫情影像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这次展览视野广阔,触角细腻,从纪实的视角出发,真实再现这场聚焦武汉、辐射全国的战“疫”的景象。影像题材从病区到社区,从医疗工作者到志愿者,从封闭管控到复工复产,从严冬寒雪到春意盎然……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很有代表性。其中特别设置的“为天使造像”单元,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带领观众走近那些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去看,去听,去感受他们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力量。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大战中,摄影人没有缺席。他们不惧风险,深入一线,用无数细节还原出一段不可磨灭的中国战“疫”记忆。
10.请对这则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
11.下图是“为天使造像”单元中的一张照片。请为这张照片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感受。
要求:紧扣照片内容,使用排比、比喻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两名白衣天使在高强度的工作后,背靠背稍作休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38年抗战期间,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武汉街头拍下一张照片——民众纷纷举起旗帜,其中一面醒目地写着:“不死!”
2020年,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 的呼喊:“武汉加油!”
不管是抗击外敌,还是抗击疫病,不同历史时空的“武汉保卫战”,都挺立着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传承着 的精神力量。美国作家赛珍珠曾感慨:“没有任何事任何人可以摧毁中国人,他们是善于从苦难中生存的坚韧之人。”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这股劲,就是中国人的精气神,就是永恒不灭的民族魂。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 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 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起彼伏 生生不息 积淀 诠释 B.振聋发聩 绵延不绝 沉淀 解释
C.此起彼伏 绵延不绝 沉淀 解释 D.振聋发聩 生生不息 积淀 诠释
13.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第一段“拍下一张照片——”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终于考上大学啦!我终于考上啦——!”金石开简直兴奋得快要晕过去了。
B.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C.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D.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1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四、语言表达
15.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兵贵神速,武汉火神山医院塑造了速度的奇迹。②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也令人惊叹:③5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不到24小时绘出设计图,④最高峰时工地上达7000多名工人,⑤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和各种设备同时作业。⑥透过这场速度的接力赛,⑦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建筑能力的高水平、高质量,⑧更看到了为了防控疫情,与死神竞速,中国人以“拼”的速度迅速搭建起一座抗击疫情的“安全岛屿”。
16.批注式阅读是开展语言学习的有效方式。下面这段文字是《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一文的一段话,请你读后赏析,说明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写一段批注。限90个字内。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17.疫情爆发后,全国多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被赞为“最美逆行者”,许多文学爱好者也写了大量文章、诗歌、对联等予以称颂,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白衣天使,妙手仁心赴荆楚;
下联: 。
五、填空题
18.解释词语。
①高瞻远瞩:
②坚如磐石:
③审时度势:
④屹立不倒:
⑤披荆斩棘:
⑥谆谆告诫:
⑦沉疴积弊:
⑧休戚相关:
19.明确字音。
巍巍( ) 庚子( ) 荆楚( ) 肆虐( ) 坚如磐石( )
遏制( ) 铆足( ) 夯实( ) 凛冽( ) 屹立不倒( )
脊梁( ) 淬炼( ) 诠释( ) 罹难( ) 疟疾( )
溯源( ) 谆谆( ) 沉疴( ) 不骛( ) 挑衅( )
参考答案:
1.B 2.D 3.A 4.首先,指出人类对抗疫情的最有效的武器是科学;然后,具体分析中国抗疫实践中科学防治的成功经验;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再次强调科学的重要性。 5.经验:科学防治;中药防疫;全民动员;专业理性。(答出三点即可)
教训:重大疫情防控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不完善;一些领导干部仍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养成不够。(答出三点即可)
6.B
7.D 8.C 9.前一句“赏樱”后加“活动”,后一句去掉“近”或“余”。
10.①12月下旬,②抗击疫情影像展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③用影像再现全国战“疫”景象,(或:用影像还原中国战“疫”记忆)④“为天使造像”单元⑤展现白衣战士的风采。 11.白衣天使们,你们全副武装,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搏斗,与死神决战。即使再疲倦也决不肯倒下,你们背靠着背,组成了大写的“人”字,树起一座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丰碑!
12.A 13.C 14.构成特点:本体是灾难,喻体是镜子;
表达效果:把灾难比喻成镜子,灾难面前,人们会暴露自己的品性,一个民族也是如此。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坚毅勇敢、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
15.(1)句①,“塑造”改为“创造”。
(2)句④,“达”改为“有”。
(3)句⑤,“和各种设备”改为“等各种设备”。
(4)句⑧,“‘安全岛屿’”改为“‘安全岛屿’的非凡成就”。
16.批注:采用大量诗句诠释抗疫期间中国人民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诗句使用丰富、充实了文章内容,使得文章更具内涵;一连串的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给人荡气回肠之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17.碧血丹心,杏林良医暖中华
18. 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形容不能动摇。 研究时机,估量形势。 指像山峰一样高耸挺立。比喻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恳切耐心地劝告。 拖延长久的重病;难治的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19. wēi gēng jīng sì pán è mǎo hāng lǐn yì jǐ cuì quán lí nüè sù zhūn kē wù xì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