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曹操
秦汉时期
前221年----220年
特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20年----589年
社会特点: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
温故知新
第16课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标要求: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官渡之战前的北方形势
袁 绍
曹 操
PK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曹操像








鸿

白马
黎阳
(浚县东)
(滑县东南)
白马津
延津
(延津北)
阳武
(原阳东南)
乌巢
(延津东南)
官渡
(中牟东北)
袁军进攻路线
曹军进攻路线
曹军撤退路线
曹军偷袭路线
袁军追击路线
袁军败退路线
袁军十万
曹军三四万
官 渡 之 战
一、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胜利
结果:
交战双方:
时间:
袁绍和曹操
意义:
以少胜多
特点:
袁绍
曹操
曹操
官渡之战意义: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说一说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
1、政治:
3、军事: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战术得当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2、经济: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龟虽寿
想一想:曹操这时的壮心是什么?
统一天下
曹操统一北方后天下形势
三顾茅庐
二、赤壁之战
曹操
孙权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刘备
刘备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5万军队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曹操
20多万大军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2、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3、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1、三国建立的背景:
三、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胡南、湖北。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2、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220年
洛阳
曹丕
221年
成都
刘备
222年
建业
孙权称王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3、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景象
(1)魏国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吴国船只
(2)吴国经济发展
吴国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吴国的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说明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蜀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的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判断标准:
1、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2、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刘备
孙权
联合抗曹
赤壁之战 ( 208年)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