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40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40张)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
(1)概念: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
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
2.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人口总量大、城市建设用地等占用耕地和退耕还林还草
可开垦的耕地已基本开垦殆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偏远地区,数量有限且生产力水平低,开发利用难度大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季风区气象
灾害频发
复习回顾:请回答我国粮食生产的资源特点有哪些?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数量少,中、低产田比例高
长期耕作造成耕地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等;为了保肥增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导致耕地污染、土壤板结、地力衰减;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造成耕地污染;畜禽养殖业主产区的畜禽粪便及废弃物产生量远远超出当地农田安全承载量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季风区气象
灾害频发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2.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南方地区耕地质量高,水热资源充足,但是耕地数量不足,同时面临城镇化、工业化对耕地的侵占和耕地的污染问题;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大,但是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较多,同时水热资源有限;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绿洲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季风区气象
灾害频发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2.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季风气候不稳定,农业气象灾害频发,多旱涝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严重,使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大
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
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季风区气象
灾害频发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2.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安全的关系
在谷物基本自给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我国的粮食安全主要决定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生产总量取决于耕地数量和单产水平,这是理解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关系的基础。在单产水平一定的情况下,粮食安全与否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耕地数量;如果单产水平提高,维持粮食安全所需的耕地面积(数量)就会减少。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进出口环节
储备环节
流通环节
生产环节
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增加粮食总产量,基本途径是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建立粮食储备,其具有救荒、调节国内外粮食市场秩序、应对突发事件等功能
2.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及途径
(1)粮食生产安全
①保障粮食数量
措施 途径
保障粮食数量 确保耕 地数量 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提高耕 地质量 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加强低产坡耕地的改造;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耕层结构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保障粮食数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单产 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发展农业机械化
2.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及途径
(1)粮食生产安全
①保障粮食数量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②保障粮食质量
措施 途径
提高耕地质量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工业、生活污染土壤,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增施有机肥,加强生物防治病虫害
保障耕地生态安全 推广绿色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发展智慧农业;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安全
2.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及途径
(1)粮食生产安全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2)其他途径
途径 作用
跨区域调剂 我国的“南粮北调”和“北粮南调”,主要是调节生产和消费的区域间不平衡
粮食进口 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购粮,可增加总供应量或调节结构性不平衡
粮食储备 调节年际间粮食产量的波动、应对突发事件
2.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及途径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3)不同措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措施 可能的风险
提高单产 通过育种技术、栽培技术、化肥技术、水利技术等可以提高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但过度消耗地力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可能引发土壤结构破坏、理化性质破坏等土壤退化问题
2.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及途径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粮食跨区调剂 粮食输出省区的大范围减产风险: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空间区位相近, 容易同时遭受大范围气象灾害影响,导致粮食输出省区普遍减产,威胁粮食供给。
给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带来潜在风险:我国“南水北调”和“北粮南运”并存,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过程都消耗水资源,“北粮南运”的同时,也是虚拟水向南方输送并且损耗的过程,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国际粮食贸易 对外依存度过高会使粮食安全受制于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3)不同措施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某国家粮食安全状况的分析方法
粮食安全不仅是粮食生产安全,还与粮食储备、流通和进出口等诸多方面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第一,从生产方面看,是否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产量丰歉的年际波动是否会导致某些年份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粮食生产与消费在区域上是否均衡。
第二,在总量充足的情况下,是否有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丰歉波动和区域供需不均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第三,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能否从国际市场稳定地进口粮食作为补充。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的难度加大
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2.保障措施
01
①保护耕地数量: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工业化、城镇化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要做到占补平衡。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2.保障措施
02
②提高耕地质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以实现高产田的稳产保育和中、低产田的地力提升。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耕地资源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1)基于“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第一要义就是保护耕地资源。
(2)保护耕地资源即保护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对确定的粮食生产需求来说,耕地质量越高,所需耕地数量越少。
(3)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我国保障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必须对现有耕地进行保护。
判断
1.我国自然条件越好的地方,人均耕地越多 (  )
2.我国耕地中,中高产田达2/3以上。 (  )
3.提高土地利用率就是要大规模开发利用荒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  )
4.随着大量荒地被开发,我国人均耕地将大大增加。 (  )
×
×
×
×
探究点一 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材料一 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即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材料二 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600多万公顷。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
材料三 右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素养培优
问题2: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人口不断膨胀;城镇化进程加快,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土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土地减少等。引起耕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可从材料二得出,但引起土地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的不断膨胀。
问题1:描述一下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
提示:耕地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我国耕地面积比重小。原因可从我国的土地构成方面寻找答案。
问题3:对于我国耕地资源短缺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提示:退耕还草,有利于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退耕还林,有利于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退耕还湖、还沼泽,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时空分布不均 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等造成耕地减少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增大 人均耕地减少
土壤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工业“三废”造成土壤污染,使我国耕地的质量和数量呈下降趋势
土地退化 不合理利用导致的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沼泽化等问题
原因 表现
人为原因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城市、能源、交通、水利、工矿建设用地等均不断增加
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措施的实施
浪费现象严重 闲置抛荒、占而不用
农业结构调整 生产条件较差的耕地转变为草场,发展畜牧业;山地丘陵区耕地转变为林果用地;地势低洼区耕地转变为鱼塘
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探究点二 耕地保护与我国的粮食安全
2020年2月14日电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2019年耕地保护督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多方面压力,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的关系,耕地保护责任未有效落实、占补平衡制度执行不到位、突破用途管制审批和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据介绍,2019年自然资源部对省级政府开展了耕地保护督察。本次督查发现补充耕地数量不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圈占及闲置浪费耕地、违法违规审批建设占用耕地等情况比较普遍。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将严肃追责。
素养培优
问题2:我国在城市周边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对该城市建设的影响是什么?
提示:城市周边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里面的耕地是绝对不能占用的。这样就限制了城市建设中无限扩大城市面积的行为,可以促进城市建设中土地利用率的提高。
问题1:我国为什么要划定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提示:我国人多地少,可以耕种的土地更少,所以国家明确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奉行,为保证十几亿人能有饭吃,更是划定了18亿亩耕地,以最严格的方式加以保护。
问题3: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提示: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
(2022·湖南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右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4分)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6分)
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本大题答案仅供参考)
(2023·山西运城模拟)青藏高原是我国粮食
短缺地区之一,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
衡,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分布广泛,其中
包括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1985~2015年
间,西藏自治区耕地呈减少态势。1990年,西
藏自治区耕地面积为22.25千公顷,青海省耕地面积为79.586千公顷。上图为“1985~2015年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1~2题。
1.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是
A.粮食需求量大 B.水源不足 C.饲料消耗量大 D.热量不足
2.青藏高原粮食生产重心在2000年以后向东北部移动的原因是西南部区域
A.人口外流 B.耕地抛荒 C.生态退耕 D.气候恶化


中国大豆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主要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下表为“美国和巴西大豆生长周期表”。完成3~4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国 种植期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巴西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种植期
3.中国同时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
A.进口渠道单一化,利于保证供应链安全
B.不便价格谈判,获得质优而价廉的大豆
C.美国和巴西分属不同半球,利于平衡季节需求
D.便于我国学习他国的先进大豆种植技术

4.为避免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确保粮食安全,中国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应该
A.扩大种植面积 B.增加劳动力投入
C.增加科技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美国 种植期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巴西 开花期 灌浆期 收获期 种植期
(2023·四川泸州模拟)在我国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土地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政府出台相应的处罚政策,明令凡耕地无故抛荒两年以上者,政府可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利的农户予以罚款或者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罚。于是,多地出现“土地白送,倒贴工钱”雇佣劳力种田的奇怪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偏远山区农村土地抛荒严重的根本原因是
A.农村劳动力不足 B.农业产量不稳定
C.城乡经济差距大 D.土地退化严重
2.可有效解决山区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措施有
①实行土地分散承包 ②推广精耕细作 ③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 ④流转土地承包使用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我国粮食主产区1985年和2015年粮食产量(亿吨)变化表”,完成3~5题。
3.表中数据反映出,1985~2015年间
A.黄淮海区产量增幅最大
B.粮食生产重心向北迁移
C.各主产区粮食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均增加
D.我国粮食产量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东北地区 黄淮海区 长江中下游区 江南区和华南区 全国
1985年 0.36 0.82 0.77 0.93 3.79
2015年 1.20 1.44 0.99 0.96 6.21
5.这种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带来的显著影响是
A.加剧水土资源不匹配 B.减少粮食的运输
C.提高农业土地利用率 D.提高机械化生产率

4.相较于南方地区,东北地区粮食生产最大的优势是
A.病虫害少 B.土壤肥沃
C.技术先进 D.地广人稀

下图为黄河流域粮食贸易输入和输出格局变化趋势(正值表示往外区域输送,负值表示从外区域购买)。完成6~7题。
6.黄河流域
A.稻米贸易增幅大
B.其他粮食增产少
C.是粮食净输出区
D.是稻米净输入区
7.黄河流域的粮食贸易变化趋势产生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 ②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③加剧流域内水资源紧张状况 ④造成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3·辽宁丹东模拟)马达加斯加适宜耕种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1.2%,实际耕种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9%。水稻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但单产低,时常面临饥荒的风险。2007年以来,中国专家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了多个优良稻种,使其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下图为“马达加斯加水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中国专家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多个优良稻种
的原因是
A.中国农业技术水平高
B.马达加斯加居民饮食习惯不同
C.中国消费市场广阔
D.马达加斯加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2023·辽宁丹东模拟)马达加斯加适宜耕种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71.2%,实际耕种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6.9%。水稻是该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但单产低,时常面临饥荒的风险。2007年以来,中国专家在马达加斯加培育出了多个优良稻种,使其水稻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下图为
“马达加斯加水稻分布示意图”。据此完
成8~9题。
9.马达加斯加目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应
A.立足国内,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B.加强储备,依赖国际市场进口粮食
C.提高单产,全面推进机械化耕作
D.开垦耕地,大面积增加西南部水稻种植

10.东北黑土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被誉为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融雪侵蚀是该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冻融如果反复出现,融雪侵蚀会增强。春季融雪期一般为3~4月份,升温较快,白天最高气温在3~11 ℃,夜间气温在-6~0 ℃,昼夜温差较大。
(1)从气温角度,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4分)
答案 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速度快且融雪量大,侵蚀力强;昼夜温差大,冻融交替出现,使表层土壤可蚀性增强。
土地流转是农户将闲置或分散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新模式。近年来,东北地区积极推进乡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2)说明土地流转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积极作用。(6分)
答案 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土地流转使得闲置或分散土地得以再次种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稳定粮食的产量;土地流转,使土地统一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数量进一步减少,土地流转可提高农业的集约化、高效化水平,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专家指出,采取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的农耕方式(下图),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
(3)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和横坡垄作三种耕作方式任选其一,阐述其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6分)
答案 留茬耕作: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地表径流流速,固定和拦蓄泥土,防止黑土流失;耕地留茬,增加土壤有机质。
垄沟秸秆覆盖:减弱蒸发,增加土壤湿度;增加下渗量,减小、减缓地表径流流速;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
横坡垄作:拦蓄径流,增加下渗量,减小、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弱对黑土的冲刷;减少养分流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