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1.B2.C3.C4.A5.B6.B7.B8.B9.B10.B11.B12.B13.C14.B15.D16.D17.A18.A二、19.(1)《汉谟拉比法班》。奴隶主阶级的利益。(2)佛教。宜扬“忍耐顺从”。有助于统治者的统治,得列风王和一此富人的支持。20.(1)古代印度的法仆条文。(2)反映了种姓制度。说明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3)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4)由神决定。21.(1)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位于今埃及首都开罗的西南方。(2)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巨型陵墓。它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那时,劳动人民生活处境非常悲惨,数以万计的埃及人被迫做苦工。(3)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世界的奇迹,因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2.(1)A.金字塔B.两河流域C.古印度D.公元前2070年(2)A(3)D2023-2024题号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40分)1.关于古埃及文明的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B.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统C.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很高,其中天文学、数学、医学成就最为突出D.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2.金字塔之谜从本质上反映了A.当代学者对金字塔的研究严重滞后B.当今科学界缺乏对金字塔应有的童视C.古埃及人民高超的智慧D.当代科技与学术研究的落后3.公元前525年,吞并古埃及的是A.古巴比伦王国B.罗马帝国C.波斯帝国D.雅利安人4.建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时期的重要文明遗存是A.空中花园B.金字塔C.克尔白神庙D.巴黎圣母院5.《圣经》称两河流域为“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文明古国是A古代埃及B.古巴比伦C.古代印度D.古代罗马6.“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但在公元前1500多年的古代印度、却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当时的四个等级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7.“婆罗门在印度人数很少,但在当今印度是最尊贵的人。一个印度人可能会在办公室热情地欢迎某位‘表列种姓’(贱民或‘不可接触者')做他的下属…在京中却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非婆罗门。”这种现象主要说明A.非婆罗门地位高B.印度社会的种姓观念根深蒂固C.现代印度需要佛教D.印度人的女婿都应该是婆罗门8.有一种文字是用削成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版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创造这种文字的苏美尔人生活在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9.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人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在印度北部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A.日耳曼人B.雅利安人C.印第安人D.苏美尔人10.早期佛教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对此A.宣传种姓制度B.宣传“众生平等”C.倡导刻苦修行D.号石削弱君主主权11.一支考古队从非洲出发,自西向东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其考察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②黄河流域③两河流域④印度河流域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12.下列有关“金字塔”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侧面形似汉字“金”而得名B.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大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D.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13.古巴比伦国王汉漠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其主要目的是A.保障公民利益B.发展社会经济C.维护奴隶主利益D.健全民主制度14.《汉谟拉比法典》第14~20条的内容大都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盗卖奴隶,藏匿奴隶者将被处以极刑;第65条还规定,佃户不得以收成不好为借口而少缴地租。这些条文反映了古巴比伦A.社会经济得到发展B.奴隶主私有财产受到保护C.奴隶逃亡现象普遍D.封建地租剥削沉重15.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的首都在A.哈拉帕B.古巴比伦C.摩亨佐·达罗D.华氏城16.印度种姓制度中,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的属于哪个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17.关于古巴比伦王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底格里斯河中游的一个小国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C.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度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D.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18.参观法国卢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块黑色石柱(见右图)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该石柱上部的浮雕表达的政治观念是A.王权神授B.民主共和C.主权在民D.天赋人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驻马店西平县出山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九月历史.pdf 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