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夏石嘴山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石嘴山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0分)
1. 2019年1月3日10:26,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100米处稍稍悬停,接着竖直缓缓降落,约10分钟后,嫦娥四号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9年1月3日10:26”和“约10分钟”指的都是时间
B. 从悬停到着陆,探测器通过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100米
C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看做质点
D. 在降落过程中,以嫦娥四号探测器为参考系,月球静止不动
2.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位移和路程及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位移大小和路程均相等
B. 位移大小相等,路程
C.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D.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3.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3 s初是指时间轴上的D点
B. 第5 s内是指时间轴上FG段
C. 前4 s内是指时间轴上AE段
D. 第2 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C点
4. 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加速度就为零
B.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
C.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 物体速度在逐渐减小,加速度一定也逐渐减小
5.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0~ta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大于ta~tb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b时间内火箭是上升的,在tb~tc时间内火箭是下落的
C. 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c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
6. 四个质点均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分别如下列四幅图所示,其中x、v、a分别表示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则在4s末一定能回到初位置(t=0时刻的位置)的是( )
A. B.
C. D.
7.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如图所示,发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火箭速度的变化规律为v=(2t+4)m/s,由此可知这段时间内(  )
A. 火箭的初速度为4m/s B. 火箭的加速度为4m/s2
C. 在3s末,火箭的瞬时速度为12m/s D. 火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8.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s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9.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低,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假设“奋斗者”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开始计时,此后“奋斗者”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0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奋斗者”号在t(tA. B. C. D.
11.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由A点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然后从B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C点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tAB=2tBC,那么在AB段和BC段(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12.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零时刻开始,连续通过三段位移时间分别为1秒、2秒、3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段位移之比为1:9:36;
B. 三段位移的末速度之比为1:2:3;
C. 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
D. 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4:9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0分。选对得3分,少选得1.5分,选错或多选得0分)
13. 有关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知,a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B. 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C. 只要,物体就做加速运动
D. a的方向与该段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14. 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  )
A.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停在空中
B.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上升
C.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D.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15. 甲、乙两质点在相邻平行直线轨道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是直线,乙的图线是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12 s内,乙做曲线运动
B. 在0~12 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 在0~6 s内的任意时刻,甲、乙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D. 甲的速度为4 m/s
16.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8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等于5m/s
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等于13m/s
C.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5m/s2
D.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8m/s2
17.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A. B.
C. D.
18.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 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9.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的遮光条。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光电门的时间记为,通过第二个光 码电门的时间记为,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记为。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________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__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________。
20. (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
(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
(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___________ 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________________ 。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______ 。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21. 一个人晨练,按如图所示做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运动,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求:
(1)他从A点第一次走到O点时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他从A点第一次走到D点时的位移和路程。
22. 如图所示,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中国球员朱婷跳起将速度为20m/s水平飞来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30m/s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朱婷对排球的击打时间0.25s。求:
(1)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速度变化△v;
(2)排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a。
23. 如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则:
(1)物体在0~4s内速度是多大?
(2)物体在6~10s内做何种运动?
(3)物体在第11s内的速度是多大?
(4)画出物体在0~11s内的v-t图像。
24. 冰壶比赛是冬奥会的重要项目。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的初速度大小为3.6m/s,其加速度大小为0.2m/s2,求:
(1)冰壶整个过程平均速度大小;
(2)冰壶10s末的速度大小;
(3)冰壶在20s内的位移大小。
25. 有一架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m/s2,楼高52m.
(1)求电梯启动后加速到6m/ s时的位移及所需时间分别是多大?
(2)若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石嘴山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物理试题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3分,共36.0分)
1. 2019年1月3日10:26,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距离月面100米处稍稍悬停,接着竖直缓缓降落,约10分钟后,嫦娥四号自主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19年1月3日10:26”和“约10分钟”指的都是时间
B. 从悬停到着陆,探测器通过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100米
C.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看做质点
D. 在降落过程中,以嫦娥四号探测器为参考系,月球静止不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2019年1月3日10:26”对应时间轴上的点,为时刻;“约10分钟”对应时间轴上的线段,指的是时间,A错误;
B.由题意知探测器的运动是相对于月球的,以月球为参考系,探测器竖直缓缓降落,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所以从悬停到着陆探测器通过的位移大小和路程都是100米,B正确;
C.当研究嫦娥四号探测器的姿态、转动等情况时,不能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看作质点,C错误;
D.在降落过程中,以嫦娥四号探测器为参考系,月球做直线运动,D错误。
故选B。
2.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它们的位移和路程及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位移大小和路程均相等
B. 位移大小相等,路程
C.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D.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甲物体做直线往复运动,乙、丙两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在20s时,三个物体都到达同一位置,所以三者的位移相同,平均速度相同,但甲的路程比乙和丙的大,所以甲的平均速率最大,乙和丙的路程相等,所以乙和丙的速率相等,故选C。
3. 仔细观察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3 s初是指时间轴上的D点
B. 第5 s内是指时间轴上FG段
C. 前4 s内是指时间轴上AE段
D. 第2 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C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3s初是指第3s内的起点,故为时间轴上的C点;故A错误;第5s内是指第5个1s的时间,故为时间轴上EF段,故B错误;前4s内是指4s的时间;故为时间轴上AE段;故C正确;第2s内是指时间轴上的BC段;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时间与时刻的理解和判断能力.也可抓住在时间轴上,时间用一段线段表示,时刻用一个点表示来理解.
4. 下列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则加速度就为零
B.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
C. 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就大
D. 物体速度在逐渐减小,加速度一定也逐渐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可能也不为零,速度的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故A错误;
B.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物理量,只要物体的速度变化快,加速度就大,故B正确;
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大,加速度不一定就大,还和变化时间有关,故C错误;
D.物体速度和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减小,加速度也可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5.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0~ta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大于ta~tb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
B. 在0~tb时间内火箭是上升的,在tb~tc时间内火箭是下落的
C. tb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
D. tc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0~ta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小于ta~tb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则0~ta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a~tb时间内火箭的加速度,故A错误;
BCD.0~tc时间内速度都为正值,速度方向并未改变,说明火箭一直处于上升过程,在tc时刻火箭到达最高点,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 四个质点均做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分别如下列四幅图所示,其中x、v、a分别表示质点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则在4s末一定能回到初位置(t=0时刻的位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如图所示,在4s末质点与初始位置位置不同,故A错误;
B.根据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图像可知,质点4s内位移为零,即回到初位置,故B正确;
C.根据v-t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结合图像可知,质点4s内位移大于零,没有回到初位置,故C错误;
D.不知道质点的初速度,仅根据a-t图像无法判断是否回到初位置,故D错误。
故选B。
7.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建设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卫星组网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如图所示,发射过程中某段时间内火箭速度的变化规律为v=(2t+4)m/s,由此可知这段时间内(  )
A. 火箭的初速度为4m/s B. 火箭的加速度为4m/s2
C. 在3s末,火箭瞬时速度为12m/s D. 火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BD.由速度的表达式v=(2t+4)m/s可知,在这段时间内火箭的初速度
v0=4m/s
加速度
a=2m/s2
火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D错误;
C.将时间t=3s代入v=(2t+4)m/s得
v=10m/s
故C错误。
故选A。
8.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
A. 第1s内的位移是5m B. 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的1s 内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答案】D
【解析】
【详解】第1s内的位移只需将t=1代入即可求出x=6m,A错误;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B错;由题给解析式可以求得加速度为a=2m/s2,C错;由加速的定义可知D选项正确
9.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丙先减速后加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比甲小,所以在相等位移内它的时间比甲多;乙先加速后减速,所以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比甲大,经过相同的位移,它的时间肯定比匀速运动的甲少;由此可知,乙将最先到达下一个路标,丙最后一个到达下一个路标。
故选B。
10.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载人深潜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低,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假设“奋斗者”号完成海底任务后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开始计时,此后“奋斗者”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0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奋斗者”号在t(t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奋斗者”号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0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可求得加速度为
则可得“奋斗者”号在t时刻的速度为
在t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h,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得在t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解得
故选B。
11.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由A点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B点,然后从B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C点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tAB=2tBC,那么在AB段和BC段(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答案】D
【解析】
【详解】设到达B点的速度为v,tAB=2tBC=2t,则AB段的加速度 ,BC段的加速度,则在AB段和BC段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选项A错误;两段的平均速度均为: ,选项D正确,C错误;; ,则位移大小之比为2∶1,选项B错误;故选D.
12.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零时刻开始,连续通过三段位移时间分别为1秒、2秒、3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段位移之比为1:9:36;
B. 三段位移的末速度之比为1:2:3;
C. 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
D. 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4:9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x=at2得,质点在1s内、3s内、6s内的位移之比为1:9:16,则连续通过三段位移之比为1:(9-1):(36-9)=1:8:27.故A错误;根据v=x/t可知,三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之比为;选项C错误,D正确;根据v=at可知,三段位移的末速度之比为1:3:6,选项B错误;故选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等时间的规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0分。选对得3分,少选得1.5分,选错或多选得0分)
13. 有关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知,a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
B. 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C. 只要,物体就做加速运动
D. a的方向与该段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
【答案】BC
【解析】
【详解】A.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有
该方程为矢量方程,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即的方向相同,A正确;
BD.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即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相反,B错误,D正确;
C.当加速度,但速度 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C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C。
14. 如图所示,甲、乙、丙3人乘不同的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可能是(  )
A.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停在空中
B.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上升
C.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D. 甲、乙匀速下降,且,丙匀速下降且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 B.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说明甲相对于地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匀速上升,说明乙匀速下降,而且 ,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故AB正确;
CD.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匀速下降,且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15. 甲、乙两质点在相邻平行直线轨道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x-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是直线,乙的图线是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0~12 s内,乙做曲线运动
B. 在0~12 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 在0~6 s内的任意时刻,甲、乙的速度不可能相同
D. 甲的速度为4 m/s
【答案】BC
【解析】
【详解】A.x-t图像中的图线并非运动轨迹,乙的图线是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
可知,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错误;
BD.在0~12 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而该时间内乙的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零, D错误B正确;
C.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在0~6 s内,甲沿负方向运动,乙沿正方向运动,甲、乙的速度不可能相同,C正确。
故选BC。
16.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5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8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等于5m/s
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等于13m/s
C.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5m/s2
D.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可能等于8m/s2
【答案】BC
【解析】
【详解】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v0=5m/s,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v=8m/s,速度变化量大小为
则平均加速度大小为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v′=-8m/s,速度变化量为
即速度变化量大小为13m/s,则平均加速度为
即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13m/s2。
故选BC。
17.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a-t图像可知图像在,时间段内物体做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段内物体加速度为0,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间段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至0,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查考a-t图像与v-t图像之间的转化,需要明确图像中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与意义。
18. 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D. 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根据平均速度的推论知,物体在A点的速度
A正确;
BC.根据位移差公式
解得
B错误C正确;
D.物体在B点的速度
D正确。
故选ACD。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
19.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的遮光条。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光电门的时间记为,通过第二个光 码电门的时间记为,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记为。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________m/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__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________。
【答案】 ①. 0.1 ②. 0.4 ③. 0.12
【解析】
【分析】
【详解】[1] 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2]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3] 滑块的加速度,根据
20. (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
(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
(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①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依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
让纸带穿过限位孔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字母填写)
②图(b)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___________ s
③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计算式为v5= ________________ 。
④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计算式应为a= 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 DCBA ②. 0.10s ③. ④.
【解析】
【详解】①[1]按常规实验步骤,先安装再操作后整理,再根据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可知正确步骤为DCBA;
②[2] 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5×0.02s=0.10s
③[3]由

④[4]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应采用逐差法
a=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21. 一个人晨练,按如图所示做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运动,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求:
(1)他从A点第一次走到O点时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他从A点第一次走到D点时的位移和路程。
【答案】(1)R,由北指向南;(2) R,方向为东偏南45°;2.5πR
【解析】
【详解】(1)从A点第一次走到O点时的位移的大小等于线段AO的长度,即
x1=R
位移的方向为由北指向南。
(2)从A点第一次走到D点时的位移的大小等于线段AD的长度,即
位移的方向为东偏南45°。从A点第一次走到D点时的路程等于整个运动轨迹的长度,即
s=×2πR+2π×=2.5πR
22. 如图所示,在世界女排大奖赛中,中国球员朱婷跳起将速度为20m/s水平飞来的排球迎面击出,排球以30m/s的速率水平返回。假设朱婷对排球的击打时间0.25s。求:
(1)排球被击打过程中的速度变化△v;
(2)排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a。
【答案】(1) 50 m/s,方向与飞来的方向相反;(2) 200m/s2
【解析】
【详解】取排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
(1)排球的末速度根据
解得
速度变化的大小为 50 m/s,方向与飞来的方向相反。
(2)根据
解得
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
23. 如图为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图像,则:
(1)物体在0~4s内速度是多大?
(2)物体在6~10s内做何种运动?
(3)物体在第11s内的速度是多大?
(4)画出物体在0~11s内的v-t图像。
【答案】(1)15m/s;(2)静止;(3)4m/s;(4)
【解析】
【详解】(1)在x-t图像中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像可得物体在0~4s内的速度为
v1=m/s=1.5m/s
(2)物体在6~10s内静止不动
(3)物体在第11s内的速度为
v2=m/s=-4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4)由图像可得物体在4~6s内速度为
v3=m/s=-1m/s
负号表示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根据各时间段速度值作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
24. 冰壶比赛是冬奥会的重要项目。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一冰壶被运动员推出的初速度大小为3.6m/s,其加速度大小为0.2m/s2,求:
(1)冰壶整个过程平均速度的大小;
(2)冰壶10s末的速度大小;
(3)冰壶在20s内的位移大小。
【答案】(1)1.8m/s;(2)1.6m/s;(3)32.4m
【解析】
【分析】
【详解】(1)冰壶平均速度
(2)冰壶运动的总时间
时冰壶未停止运动,故末的速度大小
(3)冰壶时已停下,所以内位移等于前内位移
25. 有一架电梯,启动时匀加速上升,加速度为2m/s2,制动时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1m/s2,楼高52m.
(1)求电梯启动后加速到6m/ s时的位移及所需时间分别是多大?
(2)若上升的最大速度为6m/s,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如果电梯先加速上升,然后匀速上升,最后减速上升,全程共用时间为16s,上升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答案】(1)9m,3s (2)13.2s (3)4m/s
【解析】
【详解】(1)电梯启动后加速到6m/s时的位移是;
匀加速上升的时间为:;
(2)匀减速上升的高度为:,
匀减速上升的时间
匀速运动的位移x2=h-x1-x3=52-9-18=25m
匀速运动的时间
则电梯升到楼顶的最短时间是t=t1+t2+t3=13.2s;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1′=,
匀加速上升的高度为:h1=,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t′3=,
匀减速上升的高度为:h3=,
则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2=16-t1′-t3′
匀速的高度h2=h-h1-h3=vmt′2
解得vm=4m/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