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人类活动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生物风化风化作用: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温差风化冰冻风化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逐步发育成土壤,故称风化物为成土母质。1.成土母质:是 ,是土壤发育的 ;决定土壤矿物质的 和 ;影响土壤 。岩石的风化物物质基础成分养分质地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1.成土母质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土壤也呈紫色。课本P92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岩石成土母质继续发育风化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质地性状。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生物循环2、生物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即决定性因素。生物使“死”的母质成为“活”的土壤,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3、气候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水热状况,直接或间接影响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02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湿热: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重,有机质积累少。冷湿: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我国东北黑土分布区。干冷:土壤形成速度较慢。干热: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贫瘠。如撒哈拉沙漠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低】来源:动植物残体流失:①微生物分解作用、②淋溶作用、③植物吸收〇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①北方夏季温暖湿润,植物生长茂盛;冬季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有机物分解慢;所以有机物积累多。②南方气候湿热,微生物活动较强,有机质分解快;且夏季多雨,淋溶作用强烈;所以有机质积累少。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〇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思考:比较热带雨林和温带草原土壤肥力?热带雨林 温带草原①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②多雨,淋溶作用强 ③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 ①草类生命周期短提供有机质多②微生物分解速度慢③气候干旱淋溶作用微弱④所以,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高。a.热带雨林 b.用于耕作的自然土壤图5.13 亚马孙河流域的土壤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4、地貌①山顶气温低,水分条件差,风化作用弱;且细小风化产物易被搬运流失,所以土壤颗粒较粗;②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强;且易接收细小风化产物,所以土壤颗粒较细。活动 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〇 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故事四:随着时问的推移,你的兄弟姐妹们越来越多,咱家的家底也越来越深厚。以后的我们会深埋地底,在不同的位置承担不同的分工,甘当你们的垫脚石。而你们则要虔心积淀、无私奉献,未来定会由你们去创造!思考:上述故事提到了土壤的形成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在坚硬岩石形成的成土母质上,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形成土壤。要合理利用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成土母质 生物 气候 地貌 时间 人类活动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农田,由于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及气候原因,导致土壤出现盐碱化加重的情况。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当地农民长期耕作下,土壤被改良成水肥条件良好的水稻土。人类活动不合理合理森林土壤Vs草原土壤Vs荒漠土壤(有机质差异)有机质含量:草原>森林>荒漠原因:草类生命周期短,每年提供大量腐殖化的有机质,森林生命周期长,每年的残落物归还量不大。O:有机层A:腐殖质层B:淋溶层和淀积层C:母质层和母岩层双成P83素养应用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的关系,降水越多,淋溶层越厚。图a是不同气候条件下(湿润、半干旱、干旱)的土壤剖面发育示意图,图 b 是不同植被(森林、草原)作用下土壤剖面深度与有机质的质量百分比关系示意图。(1)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生物 B.地形C.降水 D.成土母质(2)能代表草原地区土壤发育情况的组合是A.甲与Ⅰ B.甲与ⅡC.乙与Ⅱ D.丙与Ⅰ双成P83②曲线: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一般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在森林植被下,土壤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的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③曲线:草原土壤指的是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一般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大陆的内部,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1.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2.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因素 作用 备注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生物 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提供有机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气候 ①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②影响土壤的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 ③气候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土壤分布规律因素 作用 备注地貌 通过影响水热条件和成土母质颗粒粗细来影响土壤发育 —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人类 活动 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可以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 水稻土就是人类生产活动形成的土壤土壤的功能和养护三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图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1.土壤的功能①图中涉及哪些圈层?②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分别属于/来自哪一圈层?思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矿物质-岩石圈;有机质-生物圈;水-水圈;空气-大气圈各圈层对土壤形成有直接影响!!!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图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1.土壤的功能功能1: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四大圈层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1.土壤的功能植物与土壤示意图食草动物进食示意图土居动物巢穴示意图土壤微生物示意图功能2: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地球面貌,是万物之本植物:扎根立足动物、微生物:栖息、 营养动物:食物来源和生活场所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图 水循环示意图蓄水能力强的土壤:蓄洪1.土壤的功能功能3:土壤有蓄水和保水功能保水能力强的土壤:抗旱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1.土壤的功能功能4:土壤是人类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物质基础。农业活动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2.土壤的养护对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盐碱地中国主要现有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图源:中国国家地理)土壤改良案例2——红壤“改良记”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于南方低山丘陵,主要覆盖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季雨林农业生态区。平均温度在17~22°C,降雨量1600~1900mm。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土性较粘,肥力较低。红壤分布区水热资源丰富,土地利用潜力大。结合材料,请提出红壤的改良措施。红壤酸瘦黏用熟石灰中和,合理使用碱性肥料增施有机肥、生物炭,种植绿肥,秸秆还田掺砂从盐碱化的概念析成因自然原因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文:地下水位高(埋藏浅)、含盐量高(矿化度大)地形:地势低平或低洼地带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过度开采地下水(沿海地区)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季节 水盐运动 气候变化及形成原因春季 (旱季) 返盐 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夏季 (雨季) 淋盐 降水量大,土壤表层盐分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秋季 (旱季) 返盐 蒸发强烈,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冬季 (旱季) 盐分 稳定 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盐分稳定春秋季节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种养结合,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2.土壤的养护红花草绿肥作物适量施用农家肥休耕休耕地休耕——不是让“土地荒芜”而是让其“休养生息”,期间同样要注意耕地管理与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破坏现象。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有些田地肥力较弱,以前到了冬季,这些田地不再种植越冬作物,而用水淹没田地表层,成为“浪田”。以恢复土壤的肥力,待来年再种植水稻。5.2土壤全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