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常考易错检测卷(二)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间隔(jiàn) 铿锵有力(jiāng) B.百宝匣(xiá) 大臣(chéng)
C.削弱(xiāo) 玲珑剔透(tī) D.树冠(guān) 潜水(q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崩塌 解决 汛期 商量 不计奇数
B.拒决 繁值 俯冲 恩惠 美中不足
C.修筑 轻易 潮湿 消毁 同心协力
D.平稳 播种 酬谢 召集 难以置信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鸿遮野(规模大,数量多) B.死去元知万事空(同“原”,本来)
C.干将发硎(磨刀石) D.九州生气恃风雷(依靠)
4.下面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书是知识的__________,智慧的__________,生活的__________。
A.海洋 方向盘 翅膀 B.方向盘 翅膀 海洋
C.海洋 翅膀 方向盘 D.翅膀 海洋 方向盘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五道题他花了10分钟才做完,真是小题大做。
B.刘明周末完成的这幅画怎么看都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C.开会了,代表们前赴后继地走进会场。
D.如今正值多事之秋,老百姓常常夜不闭户。
6.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看上去大概十六、七岁。
B.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在本次诵读比赛中表现最为突出。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我在朦胧的月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边,默默地倾吐着心声。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凭借zhì huì( )和精湛的技术,建造出了hóng wěi( )壮丽的长城、jīn bì huī huǎng( )的gōng diàn( )、líng lóng tī tòu( )的亭台楼阁……zhì shēn( )其中,你就能lǐng lüè( )到艺术的迷人shén yùn( )。
8.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威风( )( ) 气势( )( ) ( )山野岭 ( )水( )石
官( )民( ) ( )来( )受 哀( )遍野 奔( )不( )
(1)比喻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 )
(2)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
(3)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并完成练习。
(1)《搭石》的作者是 借 、 、 表现家乡人民之间美好的情感,赞扬了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2)《将相和》一文通过对 、 、 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由 到 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 精神。也赞扬了廉颇 的精神。
(3)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 、 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 和 。冀中人民想出了许多妙法,利用地道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请你简单概述一下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词曲鉴赏
阅读。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0.找出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给下列字注音。
恃( ) 喑( ) 擞( )
1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马齐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 年写的一组诗。
14.翻译最后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将相和》选段,完成习题。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6.“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我们可用成语“ ”来概括秦王喜欢和氏壁的程度。
17.“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蔺相如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蔺相如这样要求的原因是( )。
A.和氏壁是无价之宝,必须举行隆重典礼。
B.想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19.这段话是对蔺相如 、 (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个 的人。
课外阅读。
叶片上的农场主
①在路边的野草野花上,一群群的蚂蚁聚集在叶片或者茎干上,来回爬动,它们在搬运着白白的小颗粒,仔细凑近一看,你八成会头皮发麻。密密麻麻的蚂蚁群之中,掺杂着白色或者绿色的蚧壳虫或是蚜虫不断地爬上爬下,两者既不像打架争夺地盘,也不像互相竞争抢食花蜜,那么它们到底是在忙碌什么呢?
②答案可能会让你目瞪口呆:蚂蚁这是在放牧蚧壳虫。
③没错,蚂蚁的这种做法和人类放牧牛羊差不多。事实上,这种状态的蚂蚁和蚧壳虫,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生现象。蚧壳虫和蚜虫这类昆虫,由于它们体积小,代谢快,吸取植物汁液的同时也会快速排除多余的汁液,这些汁液经过昆虫的消化,大多数都富舍糖类、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这些汁液我们称之为“蜜露”。干蜜露中,最大比例(90%——95%)的就是糖,是很多蚂蚁的食物来源之一,可以说,蜜露就是蚂蚁的“可乐”。千万年来的自然选择,让聪明的蚂蚁学会如何利用这种昆虫。蚂蚁们会用它们的触角或者前足摩擦拍打这些昆虫的腹部,让昆虫排泄出蜜露,然后便可痛饮一番了。
④不同种类的蚂蚁和不同种类的昆虫共生关系不相同。有些蚂蚁占有欲比较强,如甜菜蚜在接受黑毛蚁的“照顾”时,生殖腺发育缓慢,生长率下降,下一代数量减少,也就是说,每一只被“照顾”的甜菜蚜,都主动或是被迫延长了给蚂蚁们“打工”的时间;和黑毛蚁压榨工人不同,有些蚂蚁如印度的蚂蚁则凶悍很多,不仅对蚜虫天敌攻击程度最高,而且有些情况下还会捕食自己放牧的蚜虫来补充蛋白质。而有些蚂蚁则温顺偎多,阿根廷的蚂蚁,在没有蜜露可以吃的情况下,甚至会举家搬迁,出门寻找蜜露资源。但是总体上,蚂蚁也不会让蜜露昆虫繁殖的数量太多,在一定数量平衡上,它们的共生关系才会最优。
20.快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
(1)短文中蚂蚁的“可乐”指的是 ,放牧者是 ,被放牧者是 。
(2)短文的第③自然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第④自然段,完成填空。
共生关系不同 占有欲强
捕食自己放牧的蚜虫
22.蚂蚁们用触角或者前足摩擦拍打这些昆虫的腹部,是为了( )
A.延长昆虫的“工作”时间。
B.加快蜜露的排泄。
C.提高吸取植物汁液的速度。
23.对短文第①自然段描写作用的分析,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总领全文,升华主题。
B.说明蚂蚁很忙碌。
C.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话题。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
生活中总有些人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先想想他(她)在外貌、性格、喜好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再选择一两件最能突出其特点的事情来写。450左右。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易误读字,解答此题,可结合平时积累,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似,而读音不同的字。
A.“铿锵有力”的“锵”读音为qiāng
B.“大臣”的“臣”读音为chén
C.“削弱”的“削弱”读音为xuē
D.读音正确。
2.D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形易错字,注意平时对字形易错字的积累和识记。本题中没有错别字的是D项。
A项:不计奇数——不计其数
B项:拒决——拒绝 繁值——繁殖
C项:消毁——销毁
3.A
【详解】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
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本题中A有误,哀鸿遍野:指哀鸣的大雁到处都是。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的灾民。鸿:大雁。B、C、D正确。
4.C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要仔细分析选项与题干信息之间的联系,分析清楚词语的特征和涵义。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海洋的特点也是无边无际,容量巨大。书是知识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因此,书是知识的海洋。
智慧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增长。翅膀是用于飞翔的工具,飞翔时可以去往更高远的地方。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因此,书是智慧的翅膀。
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选择。方向盘的作用是操控行驶方向。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因此,书是生活的方向盘。
根据以上分析,正确答案为C。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项,小题大做:比喻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态的意思。“五道题他花了10分钟”不能算“小题大做”;
B项,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用在本句正确。
C项,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形容“开会”不合适。
D项,夜不闭户:夜里睡觉不关门,也没有人来偷盗。形容社会治安良好。前文说“多事之秋”,与语境不符合。
6.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
首先要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再理解句子分析顿号使用的是否得当。
顿号的作用: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A项中,有误。概数并列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改为:他看上去大概十六七岁。
B项中,正确。这里是表示三年级四班和五班,不是概数,用顿号。
C项中,正确。“桃树、杏树、梨树”是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D项中,正确。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短语之间只能用逗号,不能用顿号,用逗号。
7. 智慧 宏伟 金碧辉煌 宫殿 玲珑剔透 置身 领略 神韵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慧、碧、辉、煌、殿、剔、置、韵”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凛 凛 宏 伟 荒 滴 穿 逼 反 逆 顺 鸿 腾 息 滴水穿石 逆来顺受 官逼民反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选词填空。
威风凛凛: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气派。凛凛:气势逼人的样子。形容气势逼人,令人敬畏。
气势宏伟:形容人或建筑物的来势猛大,有所壮山河之感。
荒山野岭: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很少有人去居住的地方 。
滴水穿石: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官逼民反:逼:逼迫。当官的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
逆来顺受:逆:不顺。对外来的压迫或不公正的待遇采取顺从忍受的态度。
哀鸿遍野:比喻到处是背井离乡、呻吟呼叫的灾民。
奔腾不息:江水波浪滔滔,急速流淌。
(1)根据词义,比喻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的词语是“滴水穿石”。
(2)根据词义,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态度的词语是“逆来顺受”。
(3)根据词义,指当官的压迫人民,迫使人民起来反抗的词语是“官逼民反”。
9. 刘章 摆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 不和 和好 顾大局识大体,以国家利益为重 知错能改 产生 作用 顽强意志 无穷无尽的智慧 准备土和沙 放吊板挡住 连通枯井暗沟 地道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设计精巧,易守难攻;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斗争中表现出的保家卫国的勇气、力量和智慧。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作者的识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搭石》的作者是刘章,主要写了作者家乡的人在每年汛期,会根据水的深浅找来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排成一排。若是哪块搭石不平稳,过路的人一定会重新找石头搭上。一行人走搭石的声音悦耳动听,以及家乡的人在过搭石时会互相帮助。主要借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来表现家乡人民之间美好的情感,赞扬了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2)《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反映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神,同时还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
蔺相如:冷静,机智灵活,心思缜密不畏强权,豁达能容物,从他直面反驳秦王就能看出他冷静的分析判断力,从他不计较廉颇的小气和计较就能看出他的豁达。
廉颇:他首先是一个爱国的人,有才能的人,他打仗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他又有些小心眼,妒忌蔺相如的职位高,但当他明白事情真相后,他又能知错就改,所以说他是一个岁有缺点但瑕不掩瑜,仍不失可爱的人物。
(3)《冀中的地道战》主要讲了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这篇课文可分三个部分,前面一部分说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和作用,后一部分对其作出高度评价,中间的重点部分则主要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按由总到分的顺序和空间转换的顺序,先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再分别介绍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抗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敌情信息的功用。
10.万马齐喑 不拘一格 11. shì yīn sǒu 12. 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13.己亥 14.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15.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解析】10.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学生仔细阅读诗歌,从诗歌中找出成语即可。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11. 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恃:shì,1.依赖;倚仗。2.指母亲。
喑:yīn,1.哑。2.沉默不语。      
擞:sǒu,1.[抖擞]振奋;振作。
1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1)生气: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2)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1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本诗的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1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全诗的解释是: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是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15.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荐,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心系着国家命运的爱国的思想感情。
16.爱不释手 17.把和氏壁要回来 18.B 19. 语言 动作 机智、勇敢
【分析】16.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意思的理解。
爱不释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根据语句“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与成语爱不释手的解释相符。
17.本题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和下文蔺相如说的话可知,蔺相如这样说的目的是巧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
18.本题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当蔺相如与秦王约定好典礼的时间后,就偷偷地带着璧逃回赵国了。所以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是: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选择B。
19.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辨析。在描写人物时常用的描写手法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根据“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是语言描写,根据文中词语“上前一步、指给您看、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举起和氏璧”可知是动作描写。
通过语段阅读可知,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后,就以命相搏,迫使秦王约定时间举行典礼,从而赢得逃走的时间。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勇敢无畏,机智勇敢能随机应变的人。
20. 蜜露 蚂蚁 蚧壳虫 蚂蚁和蚧壳虫或蚜虫的共生现象 21. 延长甜菜蚜“打工”的时间 凶悍、温顺 举家搬迁 寻找蜜露资源 22.B 23.C
【分析】20.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可知,蜜露就是蚂蚁的“可乐”,由此可知“可乐”指的是蜜露:由第②自然段“蚂蚁这是在放牧蚧壳虫”可知放牧者是蚂蚁,结合第①自然段的描述可知,被放牧者是蚧壳虫或蚜虫:由文章题目“叶片上的农场主”以及文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农场主指的是蚂蚁。
(2)蚂蚁和蚧壳虫或者蚜虫的共生现象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第③自然段主要讲了蚂蚁和蚧壳虫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生现象。
21.本题考查分析文段的能力。
第④自然段主要讲了不同种类的蚂蚁和不同种类的昆虫共生关系也不相同。列举了三个例子来证明,认真读选段,从原文中“有些蚂蚁占有欲比较强,如甜菜蚜在接受黑毛蚁的“照顾”时,生殖腺发育缓慢,生长率下降,下一代数量减少,也就是说,每一只被“照顾”的甜菜蚜,都主动或是被迫延长了给蚂蚁们“打工”的时间;和黑毛蚁压榨工人不同,有些蚂蚁如印度的蚂蚁则凶悍很多,不仅对蚜虫天敌攻击程度最高,而且有些情况下还会捕食自己放牧的蚜虫来补充蛋白质。而有些蚂蚁则温顺偎多,阿根廷的蚂蚁,在没有蜜露可以吃的情况下,甚至会举家搬迁,出门寻找蜜露资源。”进行填空,可以得出答案。
22.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读文章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蚂蚁们会用它们的触角或者前足摩擦拍打这些昆虫的腹部让昆虫排泄出蜜露,然后便可痛饮一番了”,我们可以知道它们的目的是“加速蜜露的排泄”。
23.本题考查文段作用。
第①自然段的描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出本篇文章的主题。分析文段作用的时候结合文段的位置进行分析,一段话位于文段的开头,作用是引出下文,总领全文等。一段话位于文段的中间,作用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一段话位于文段的结尾,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即可。
24.范文:
我们班的艺术小能人
她,长着一头齐耳的短发,有神的眼睛上带着一副眼镜。她的笑容即灿烂又有点俏皮。她,就是我身边的小能人 宣言。 宣言是大家公认的艺术能手。每次出黑板报,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少不了她的绘画和排版。劳技课上,她的作品总是十分精美,真是心灵手巧!
一次劳技课上,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四张纸条,让我们学编小鹿。我本来想自己编小鹿,但是刚把小鹿的身子编完,我发现剩下的纸条不够编小鹿的角了。编吧,小鹿的角太短了,又难看。我只好拿着没编完的小鹿去请教宣言。到了宣言那边,等着让宣言编小鹿的人已经排成了队。终于轮到我了,我告诉宣言剩下的纸条不够编小鹿的角,宣言想了一会儿,说:“那我帮你编一个回头的小鹿吧。”说完,她娴熟地将纸条折上折下,不一会儿,一只可爱的小鹿便完成了:小鹿的角不长不短,和小鹿的头十分相配。小鹿的头往后转,好像在留恋什么东西。小鹿那修长的腿衬着它的身体,显得越发灵气,越发活灵活现。
还有一次,学校让我们作关于奥运的小报。我画画不好,就请宣言帮忙。宣言帮我画了一个福娃妮妮。福娃被宣言画活了。就连妮妮头上的头饰 燕子,也是惟妙惟肖。再看宣言做的小报:小报的两边是两个祥云火炬,小报的中间有中缝。小报的字上,画着一个大大的中国印,既没有盖住字迹,也没有失去它鲜艳的色彩。无论是排版还是布局,都恰到好处,连杨老师看了都啧啧赞叹。这时,我不得不佩服宣言的那双巧手。
宣言被称为“艺术小能人”是当之无愧的!
【详解】本次习作为自命题的写人作文。
要求写一个特点鲜明,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回顾自己生活,想想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写作时可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然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提纲:开头开门见山,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主题,交代出习作要写的是谁。然后描绘一下他(她)的外貌、性格、喜好等,接着写与之相关的一两件典型事例,结尾表达对他(她)的感情,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