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植被 课件(24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植被 课件(24张)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白山黑水多故事,探寻长白山生命的故事
神秘之美
植被与自然环境
第一部分 第五章 第1讲
考情分析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023山东卷,1-2题,6分 2023全国甲卷,10-11题,8分 2023浙江1月,17-18题,4分 2022湖南卷,11-13题,9分 2022辽宁卷,12-13题,6分 2022全国甲卷,9-11题,12分 2022全国甲卷,14题,4分 2022山东卷,3-4题,6分 2022山东卷,8-9题,6分 2022海南卷,3和13题,8分 2022湖北卷,3题,4分 以区域图、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植被类型图等相关资料,识别主要植被并掌握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形态特征。
2、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的图文资料,分析植被形态特征及与环境的关系。
3、人地协调观: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植被发展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Part 1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Part 2
目 录
CONTENTS
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
海洋性气候
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
季风气候
温带
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
大陆性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热带
季雨林带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极地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
温带
荒漠带
基础回顾--世界自然带分布(北半球)
气候与自然带的分布是相互对应的。
资料一:长白山脉(图一)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海拔2700米,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图二)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长白山山麓植被类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对植被类型的影响
温带落叶阔叶林
气候
核心突破
HEXINTUOPO
资料二: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cm土壤剖面。
2.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C
自然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
资料三: 在长白山北坡,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火山锥下部,森林似乎放慢了脚步,大部分树木似乎都没有胆量穿越。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一般的树种都不能适应,即便是素有傲风斗雪之称的青松,也对这里望而却步。然而岳桦却以其勇敢和坚毅不屈的精神,顽强地再这里扎下了根。岳桦非常独特,它根系发达,矮小弯曲,呈匍匐状生长,成年的岳桦不过数寸粗但却坚如磐石,入水即沉、其超乎寻常的硬度常常令初识者瞠目结舌。
3、结合材料,分析长白山生长独特岳桦的环境条件。(6分)
核心突破
HEXINTUPO
干旱土贫风强
风强
生长缓慢
低温
土贫
低温、风强
低温、土贫
思维过程
审设问
找信息(图文)
建联系(地理要素)
写答案(条理逻辑)
自然环境对植被形态的影响
资料三: 在长白山北坡,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火山锥下部,森林似乎放慢了脚步,大部分树木似乎都没有胆量穿越。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一般的树种都不能适应,即便是素有傲风斗雪之称的青松,也对这里望而却步。然而岳桦却以其勇敢和坚毅不屈的精神,顽强地再这里扎下了根。岳桦非常独特,它根系发达,矮小弯曲,呈匍匐状生长,成年的岳桦不过数寸粗但却坚如磐石,入水即沉、其超乎寻常的硬度常常令初识者瞠目结舌。
3、结合材料,分析长白山生长独特岳桦的环境条件。(6分)
核心突破
HEXINTUPO
位于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严寒,树木生长缓慢;
位于火山锥下部,地势较高,土壤发育程度较差,土壤贫瘠,树木矮小;
位于长白山北坡,西北风风力强劲,树木弯曲;
思维过程
审设问
找信息(图文)
建联系(地理要素)
写答案(条理逻辑)
叶茎:肥厚多汁储藏大量水分
叶子:细小呈针形,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
知识拓展--植被适应环境
旗形树 生长在高山的山坡、山顶或海岸边等吹强定向风的地方
马刀树 在我国南方一些山区斜坡上,马刀树林所在斜坡发生滑坡向下运动,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以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形态的树木。马刀树,滑坡的判识标识之一。
知识拓展--植被适应环境
根系:发达能从很深很广的地下吸取水分
花朵:大而鲜艳可以吸引动物传播花粉
知识拓展--植被适应环境
植 被 形 态





适应
影响
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颜色鲜艳,吸引动物传播花粉
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
抵御强风
粗壮,储水量大
倾斜,当地风力大
叶片厚,有蜡质光泽,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
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
光照影响果实着色,品质,产量
自 然 环 境











植 被 类 型
大尺度下
地带性规律
自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小尺度下
非地带性规律
地形
局地环流
土壤
洋流
影响
(2021·河北卷)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图2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思维过程
【高考链接】
审设问
找信息(图文)
建联系(地理要素)
写答案(条理逻辑)
(2021·河北卷)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图2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6分)
思维过程
【高考链接】
审设问
找信息(图文)
建联系(地理要素)
写答案(条理逻辑)
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地势起伏大,水热变化大;
①谷底:海拔低,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高,水热相对丰富,故适合落叶林的生长(2分)
②坡面:坡度大,土壤含水量低,加之蒸发量大,森林减少,草地增加(2分)
③坡顶:海拔高,水热条件差,植被以低矮的灌木草原为主。(2分)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材料四: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喜湿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根系少而耐旱的草本,根系多,数量很少。一般情况下,低海拔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随着气候变化,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小灌木开始萎缩,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4)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苔原带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4分)
核心突破
HEXINTUPO
冬季的小灌木
入侵的草本植物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材料四:位于长白山西坡海拔2000~2500m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植被以喜湿多年生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小灌木植株矮小,根系少而耐旱的草本,根系多,数量很少。一般情况下,低海拔热量需求越高的植被,吸收养分的能力越强。随着气候变化,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小灌木开始萎缩,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4)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苔原带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4分)
核心突破
HEXINTUPO
冬季的小灌木
入侵的草本植物
与灌木相比,草本根系多,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强,土壤水分增加
草本入侵导致灌木萎缩,耗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增加;
植 被
地形
气候
土壤
水文
防风固沙、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
增加湿度、降低温差、调节大气成分
提供枯枝落叶、 保持水土、 根系疏松土壤
涵养水源、下渗、调节径流、含沙量
归纳总结--植被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
自 然 环 境
植被与自然环境
植被种类、垂直分布、坡向(阴阳坡,迎风背风坡)
热量(决定植被类型)、光照、降水
水源充足、植被丰富
酸碱性影响植被类型、肥力影响生长
吃盐植物---盐地碱蓬
对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条件;
对生物:提供繁衍生息的场所;
对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吸收盐分,改善土壤盐碱化;
对地貌:减少风力及流水的侵蚀,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
盐地碱蓬茎枝纤细,能够有效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保水;
叶片肉质化,储水能力强,能够稀释进入植株内的盐分。
 在利津沿海滩涂,一簇簇盐地碱蓬创造出一片片火红的海滩奇观。盐地碱蓬一年生草本,茎枝纤细,叶片呈肉质化,生长于海滨、荒地等含盐碱的土壤上,耐盐、耐湿、耐贫瘠。盐地碱蓬是有名的吃盐植物,这种盐生植物最大的特点是肉质化,只要盐的含量高,它就想办法吸水长茎,并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体内单位体积的盐分浓度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2、简述盐地碱蓬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6分)
1、分析盐地碱蓬形态特征的环境适应性。(4分)
学以致用
B
(2023·山东卷)在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北部,有一条横贯东西、面积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因其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而被称为“绿色荒漠”,但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是全球重要的生物碳库之一。
1.导致亚寒带针叶林带成为“绿色荒漠”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课后提升】
(2021·高考全国卷乙9~11)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其后,随着气温升高,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
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
3.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
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
4.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B.目前基带气温高
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 D.冰期基带气温高
D
B
D
【模拟试题在应用实践】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和党河是我国甘肃省重要的内河水系,河流发源于祁连山。流域内大陆性气候明显,降水稀少,区域内大风天数多,在山地北坡的山麓地带有断断续续分布的戈壁。疏勒在蒙语里是“水草丰美”的意思,疏勒河下游平原地区河床宽阔,两岸的植被较为稀疏,但上游河谷沿岸植被较为茂密。
(2)分析疏勒河上游河谷与下游平原沿岸植被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疏勒河上游河谷植被较为茂密,下游平原地区植被较为稀疏。分析其成因主要从植被的生长条件角度,植被的生长主要考虑水热条件,同一地区热量条件相当,所以重点考虑水分条件。
疏勒河主要补给水源为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一般是上游地区径流量大于下游地区,上游土壤中的含水量较大,利于植物生长,因此植被茂密。
上游流往下游的过程中蒸散量不断增加,导致中下游径流量减少,下游甚至断流;下游多为平原地区,河床宽阔,摩擦力小,气候干旱多大风,蒸发量大,下游绿洲边缘地区植被退化,植被较为稀疏。下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模拟试题在应用实践】
2023,宁德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和党河是我国甘肃省重要的内河水系,河流发源于祁连山。流域内大陆性气候明显,降水稀少,区域内大风天数多,在山地北坡的山麓地带有断断续续分布的戈壁。疏勒在蒙语里是“水草丰美”的意思,疏勒河下游平原地区河床宽阔,两岸的植被较为稀疏,但上游河谷沿岸植被较为茂密。
(2)分析疏勒河上游河谷与下游平原沿岸植被特征差异形成的原因。
疏勒河主要为祁连山的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上游地区径流量大于下游地区,土壤中的含水量较大,植被茂密。
上游流往下游的过程中蒸散量不断增加,导致中下游径流量减少,甚至断流,下游平原地区河床宽阔,气候干旱多大风,蒸发量大,下游绿洲边缘地区植被退化,植被较为稀疏。
下游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阴湿环境
酸性土壤
植被对自然环境的指示作用
当地风向
碱性土壤
水湿环境
干旱环境
地衣苔藓
芦苇
铁芒萁
碱蓬
仙人掌
旗形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