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扬州慢》同步练习(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所以大都是先有了歌谱然后才能填作歌词。作谱与填词的人都应该深谙乐理。在宋代,不少词人同时又是音乐家,他们能够创调制谱,往往自己作谱,自己填词。如姜夔的自度曲十七首,歌谱与歌词皆出自他一人之手。但并不是每个词人都能作曲,一人独自作谱作词的究属少数。大多数词人只是根据前代或当代现成流行的乐谱填词,或者是一人作谱,一人填词,进行合作。如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说:“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又如《碧鸡漫志·卷二》说:“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曲),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柳永和周邦彦都是懂得音律的大词人,他们都同教坊乐工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制词以填新腔。像这样歌谱与歌词分出于二人之手的,在宋词中不在少数。如《玉梅令》,姜夔《玉梅令》词序说:“石湖(范成大的号)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又如《明月逐人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说:“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但是也有先作了词然后再配以乐谱的。如姜夔《长亭怨慢》词序说:“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他的自度曲可能好些是先作词后谱曲的。又如《鱼游春水》一词,《能改斋漫录》说:“政和中,一中贵人使越州回,得词于古碑阴,无名无谱,不知何人作也。录以进御,命大晟府撰腔,因词中语,赐名《鱼游春水》。”不过这种先作词后作谱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按谱填词,往往会为了迁就曲谱,在文字语句方面受到一些句法和声调上的限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容易充分、圆满地表达出来。所以《碧鸡漫志·卷一》说:“今先定音节,乃制词从之,倒置甚矣。”先作词后配谱就可以不受拘束,如意表达。但这必须是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才能使所作的词适宜于配上谐美的歌谱。杨守斋《作词五要》说:“第三要填词按谱。自古作词,能依句者已少,依谱用字者,百无一二。词若歌韵不协,奚取焉?”张炎在《词源》中也感叹道:“今词人才说音律,便以为难,正合前说,所以望望然而去之。”因为宋代词人并不都是通晓音律的,能够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的并不多。一般词人作词,本来并不要求合乐歌唱,所以往往不协律腔。他们大都只是选取前人的作品为范例,依其字句声韵填之。他们把词诗律化了,只按照词的诗律而不按照曲的音律来填词,这已不是原来按谱填词的意义了。(摘自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按照乐谱填作的,一般是先有乐谱再填作歌词,不过也有先作了歌词再配上乐谱的情况。B.更多的词人因为音乐知识贫乏,只能根据现成的乐谱填词,或找能作谱的人合作,自己填词。C.能够独自作谱作词的词人并不多,因为这既要求词人通晓音乐,能独自创调制谱,还要会填词。D.按谱填词,因在语言上受句法和声调的限制,不如先作词后作谱更便于如意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柳永与教坊乐工的合作,一词一谱,相得益彰,使其作品盛传于世,这也是柳永名声大噪的缘由之一。B.周邦彦与江南某氏“有瓜葛”,周邦彦常常能近水楼台先得月,频频为新谱作新词,因而词集中新调新谱更多。C.范成大自创新曲《玉梅令》,但苦于自己没有词人的文学素养,只好请姜夔出手相助,为其新谱填词。D.吴曾所记《明月逐人来》词由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也是宋词中歌谱与歌词分别出于二人之手的范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作词者同时又能作曲,或者和作曲家密切配合,就可以先作词,再配上谐美的歌谱。B.填词讲究歌韵和谐,即曲谱与文字语句协调,但真正能做到乐谱与词句合拍的少,能依谱用字的更是少之又少。C.好多词人谈及音律望而却步。若不能通晓音律,文学功底再好,完全依照音谱拍眼作词,也是难于登天的事。D.一般词人作词,并不要求合乐歌唱,往往不协律腔,仅依前人作品的字句声韵仿作,事实上已经把词诗律化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列小题。扬州慢 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马窥江”二句写金兵的劫掠虽然成为过去,而“废池乔木”犹以谈论战事为厌,可知当年带来的战祸兵燹有多么酷烈。B.“年年知为谁生”,作者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C.全词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实笔,为下文对比铺垫;写扬州的今日,只用虚笔勾勒。留下开阔空间让读者去想象。D.全词抒情写景,都不执着于具体细致的刻划描绘,写得空灵、疏淡,这样更能激起读者联想创造,更具有艺术感染力。5.这首词是怎样体现“黍离之悲”呢?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6.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B.“烟柳”后三句从多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人口的繁庶。C.“云树”三句由郊外说到市内,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D.这首词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运,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7.谈谈“绕”“怒涛”的艺术表现力。“珠玑”“罗绮”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展现杭州的哪方面特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选篇理由:《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画”“绕”“卷”等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杭州的美好景致。柳永词注重炼字,炼字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本词也是精于炼字的典范,将之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对比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字”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③,不似少年时。【注】①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②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③萧索:零散,稀少。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9.“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江梅引①姜夔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花绽放,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11.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3.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14.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三、情景默写15.扬州慢(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 ”,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 。”(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 , , 。”(3)《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 , , 。”(4)《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 , 。”(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 , , ”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6)《扬州慢》中“ , ”两句,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之中。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 , , ”三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都市户口的繁庶,表现了杭州繁华热闹的景象。(2)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郁郁苍苍,钱塘江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 , , ”。(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词人描写钱塘街市与人家繁华富丽景象的两句是“ , ”。(4)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两句是“ , ”(5)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运用虚实对比,虚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凄凉情形的词句是“ , ”。(6)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波荡月冷的夜景、抒发繁华不再的悲凉之情的句子是“ , , ”。(7)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描写芍药自生自灭无人欣赏的情形的句子是“ , ”。四、选择题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B.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C.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D.昨天上午,无动力伞飞跃长江挑战赛本应顺利进行,他经过数次努力,最终夺冠,铩羽而归。18.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B.波心荡,冷月无声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五、选择题组20.按要求选择。(1)下列编号填入的横线处适合的一项是( )。物变成人通常叫做“拟人”,例如:甲________。人变成物通常叫做“拟物”,例如:乙________。①废池乔木,尤厌言兵。(姜夔《扬州慢》)②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汉乐府《孔雀东南飞》)③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A.甲①②;乙③④ B.甲①④;乙②③ C.甲①③;乙②④ D.甲②④;乙①③(2)根据前后文的语境适合填入横线的一项是( )。真理的认识是同表达方式密切相连的,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这也说明了________。对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希腊人来说,在他们那个时代以及他们之后的两千年里,科学事实都是通过对一系列不言自明的前提进行推理而发现和表述出来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亚里士多德会相信女人的牙齿比男人少,以及刮北风时怀孕的小孩儿更健康。(节选自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A.“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B.“真理”是个人的认识C.“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D.“真理”是暂时的,局限的六、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寒冬刚过,清明已至。清明,这个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节日,我们缅怀先人、哀悼亡者,也致敬烈士、感恩英雄;我们铭记苦痛、护佑历史,也珍惜当下、憧憬明天。可以说,清明是一个抚慰心灵的机会,是一个静心思考的契机,是一个联通家国的通道,安放着不同人的真情实感,塑造着时代的文化景观。( ① )2020年开始的这场疫情,很多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去年的春天。更多活着的人重整行装,擦掉泪痕,坚强前行。从寄托哀思到走向新生,我们不只有肝肠寸断的忧伤,还有高风亮节的精神,更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武汉的樱花又如约向游人露出了笑脸,全国各地的工厂企业也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大街小巷氤氳着令人怀念的“烟火气”。这些看似日常的生活细节,正在一点一点重新“载入”。这是一群人用莫大的牺牲换来的,我们必须学会珍惜。取得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清明是承载情感的节日,春天是孕育万物的季节。不忘却过往,让逝者安息;努力寻找确幸,愿生者安康。21.在①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清明是对过往的回眸追思,也是希冀未来的遥望。B.我们可以在清明时节追思过往,亦可以希冀未来。C.我们可以在清明时节希冀未来,亦可以追思过往。D.清明是追思过往的回眸,也是希冀未来的遥望。22.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C.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23.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七、语言表达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国度”里,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好像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人,舞动着身体;她又像是跳跃着千啼百啭音符的乐章;她也像是记录世间万物悲欢的巨著。这些足以使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八、小阅读-课内2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下列对这首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风十里”指昔日扬州的繁华街道,用以反衬今日荒凉的景象——尽荠麦青青。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声衬静,突出扬州的空寂凄凉。C.下阕写杜牧俊赏,才华横溢,旨在表达作者对杜牧由衷的敬佩。D.本词虚实结合,虚写扬州过去的盛况,实写扬州今日的萧条。参考答案:1.B 2.C 3.A4.C 5.(1)今昔对比,昔盛今衰,体现“黍离之悲”;(2)运用典故,寄托悲叹,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渲染烘托“黍离之悲”。6.C 7.“绕”字,写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和浩荡。作者抓住 “珠玑”“罗绮”两个细节描写,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生活的殷实反映出来,以小见大。8.C 9.①“蝉嘶”之前加一“乱”字,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纷乱。②这纷乱的蝉嘶,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③蝉声的“乱”更引出词人内心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10.A 11.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词人的伤感和相思之情。②虚写(想象)。词中写了梦境和回忆的内容。“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抒发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等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12.D 13.A 14.呼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为此“和缓”。15.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重到须惊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16.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17.B18.B19.C20.(1)B(2)A21.D 22.C 23.2020年开始的这场疫情,让很多人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去年的春天,也让更多活着的人擦掉泪痕,重整行装,坚强前行。24.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是一位美人,舞动若着千娇百媚的身体;她是一篇乐章,跳跃着千啼百啭的音符;她是一部巨著,记录着世间万物的悲欢。25.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