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古诗词诵读《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燕歌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者,渤海蓨人也。……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 干:要求
B.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 幸:侥幸
C.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寻:不久
D.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 短:诋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高适“负气敢言”的一项是
①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 ②因陈潼关败亡之势
③谠言义色,实谓忠臣 ④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⑤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⑥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适擅长写诗,又有过人的才识,因而受到赏识,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来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唯一一位诗人。
B.高适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招致李辅国等权贵的忌恨,故由谏议大夫一职降为太子少詹事职务。
C.高适有政治远见,曾判断永王叛乱必定失败,肃宗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
D.高适为人喜欢谈王霸之道的大方略,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又讲究节义,但是他的言谈超过了他的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右。
(2)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
隋·薛道衡
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征兵。
少昊①腾金气,文昌动将星。
长驱鞮汗北,直指夫人城。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
寒夜哀笳曲,霜天断雁声。
连旗下鹿塞,叠鼓向龙庭。
妖云坠虏阵,晕月绕胡营。
左贤皆顿颡②,单于已系缨。
绁马③登玄阙,钩鲲临北溟。
当知霍骠骑④,高第起西京⑤。
【注】①少昊:上古帝王名,主兵戈事。②顿颡:叩头。③绁马:拴马。④霍骠骑: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天子让人为他修建宅院,他却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⑤西京:指长安。
燕歌行
唐·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筛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5.下列对《出塞》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以烽火陡燃、夜间征兵起笔,突出军情紧迫,继写将士出征,长驱敌境。
B.“绝漠”四句写暮秋大漠寒夜笳声、孤雁哀鸣,烘托出战士悲凉的思乡之情。
C.“连旗”四句展现双方交战的情形,出塞将士所向披靡,敌军已现溃败迹象。
D.“左贤”六句写隋军将士势不可挡,大破敌军,擒获敌首,立下了赫赫战功。
6.这两首边塞诗结尾处都运用了典故。请根据诗歌内容,分析其所用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7.薛道衡的边塞诗雄壮刚健,请结合《出塞》诗中的相关意象赏析这一风格。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并序)(节选)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搬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指陈时事,有感而发。在写法上,与《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有相似之处。
B.诗歌三、四句貌似赞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之意。“横行”一词有恃勇轻敌之意,“颜色”此处指天子的恩遇。
C.第五句写我军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第六句写敌军绵延行进、来势汹汹的情景,两相对照,渲染出战前的紧张气氛。
D.这是一首古体诗。这八句诗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势畅达,笔力矫健。
9.诗歌的七、八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中精妙之处。
阅读唐代高适的《燕歌行》,完成各题。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下列对全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残贼”意为残留的贼兵,既表达了对敌军的愤恨之情,也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轻视,为后面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B.“羽书”即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上鸟羽以表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指当时靠近我国东北沿海一带的地区。
C.“塞草”“落日”等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又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被围兵败的原因。
D.本诗题材、体裁为作者首创,全诗叙写边关战事,格调雄健激越,慷慨悲壮,节奏起伏跌宕,张弛有度,堪称边塞诗代表作。
11.请简要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
1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适
古镇青山口,寒风落日时。
岩峦鸟不过,冰雪马堪迟。
出塞应无策,还家赖有期。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注释】①青夷军,唐戍边军队。此诗歌是四十七岁的高适送兵往青夷军,归途入居庸关时所作,他曾到边塞寻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②东晋谢安在时局混乱时退居东山,相机而作。
(1)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高三十五①书记
杜甫
叹惜高生老,新诗日又多。
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
主将②收才子,崆峒足凯歌。
闻君已朱绂③,且得慰蹉跎。
【注】 ①高三十五,高适,在族中同辈排第三十五。②主将,哥舒翰。高适在天宝十一年(752)秋冬之际,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③朱绂(fú),指做官。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高适的年龄和创作,一“老”一“新”,体现了高适的老有所为。
B.诗歌颈联中的“才子”写高适文物兼备的才华,“凯歌”指杜甫写作此诗以示祝贺。
C.诗的尾联写诗人听闻高适已经做官,感到欣慰,“蹉跎”与首联的“老”相对应。
D.诗作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有对事实的追记和感慨,又有对所想象场景的描述。
14.诗的颔联写到“美名”和“佳句”,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使青夷军①入居庸(其一)
高适
匹马行将久,征途去转难。
不知边地别,只讶客衣单。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
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
【注】①青夷军:唐代戍边军队名称。天宝九载春,四十七岁的高适以封丘尉的身份送兵往青夷军。此诗是当年冬天返回途中入居庸关时所作。
15.结合诗句,理解首联中“难”字含义。
16.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颈联和尾联做赏析。
三、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描写汉军被围后长期征战的士兵想象家中妻子悲苦断肠,自己徒然回首的句子是: , 。
(2)《燕歌行》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汉将的诗句是: , 。
(3)《锦瑟》中“ , ”两句,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传说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18.燕歌行
(1)《燕歌行》开头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的两句:“ , 。”
(2)《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的句子:“ , 。”
(3)《燕歌行》中用“飞”字警告军情危急,气氛紧张的两句:“ , 。”
(4)高适的《燕歌行》中揭露“汉军”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暗示了必败原因的句子:“ , !”
(5)高适的《燕歌行》最末两句,诗人想起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将军李广而发出感慨:“ ,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4)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描写出了边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
(5)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一句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一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6)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乐音效果。箜篌声使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月光变得温煦,高高在上的天神也被打动。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揭露了军中将军和士兵苦乐不均、生死迥异的地位和待遇。
(2)高适《燕歌行》中,“ , ”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3)高适《燕歌行》中,描写前线军情紧急,敌军侵略的战火已经点燃的两句是“ , ”。
四、选择题
21.下列词语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的别名还有菡萏、莲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芙蓉。
B.“大漠穷秋塞草腓”中的“穷秋”和“辞根散作九秋蓬”中的“九秋”,都指深秋。
C.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谷神的节日,分春社和秋社。“燕子来时新社”中“新社”即春社。
D.彩云,古代常用以比喻美丽而薄命的女子。《红楼梦》中晴雯的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就隐含此意。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合称“高岑”,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其诗歌具有雄壮而浑厚古朴的特点,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代的许多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歌有一种慷慨悲壮之美。( )。在50岁之前,他穷困潦倒,甚至沦落到乞食度日的地步;后来他毅然投笔从戎,十余年间就从舞文弄墨的诗人一跃而成纵马疆场的将军。《旧唐书》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之一。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高岑”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B.校园里不时传来“我们毕业啦!”的兴奋欢呼声。
C.这里所说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2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用现在的话来说,他的人生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
B.而他的人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场华丽的逆袭”
C.华丽的“逆袭”完美地概括了他的人生经历
D.他的诗歌包含着诗人的主观意念,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A.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
B.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成为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之一。
C.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成为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
D.广德二年,高适被封为渤海县侯,是唐代历史上唯一一个因军功而被封侯的诗人之一。
六、小阅读-课外
25.阅读高适的《蓟中作》,完成后面的题。
蓟中作
高 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2.B 3.C 4.(1)他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做的是汴州封丘县尉,这个官不是他乐于做的,于是辞去职位,客游于河西地区。
(2)高适就在蜀中练兵,军临吐蕃南境,来牵制其进逼京郊的兵力,但师出无功,而松州、维州等地不久被吐蕃所攻陷。
5.B 6.薛诗结尾处用骠骑将军霍去病抗击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并受到嘉奖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出征大军歼灭敌人、取得卓著战功的赞颂之情。高诗结尾处用痛击匈奴、有勇有谋、爱兵如子 的李将军,比讽刺了那些骄傲轻敌、只顾寻欢作乐、不顾士卒生死的将领,也表达了诗人对 饱受征战之苦的士卒们的同情。
7.诗歌通过描写指挥出塞大军直取敌营的如云战旗,直捣龙庭的叠起的声声进攻的战鼓,衬托 出隋军将士英勇作战,大军所向披靡的雄壮、刚健气势;还通过写左贤王顿颡、单于系缨,反映出敌军叩首臣服、束手就擒的惨败之象,反衬出隋军的英勇强大、战果辉煌。诗人借助 以上意象,表现了出征大军威武、雄壮的特点及将士们的英勇、豪迈之情,从而体现了诗歌 雄壮刚健的风格。
8.C 9.①炼字精准,生动传神。“飞”写出军情紧急 “照”写出残贼威势之大。②两句上句写我军,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下句写敌军,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两相对照,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10.C 11.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沉厚深切的感情。战士们在拼命作战、流血牺牲,而将军却纵情声色,欣赏美人歌舞,揭露了军队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批判了将军的失职),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12.(1)描绘了冬日傍晚的居庸关寒风呼啸、峰峦高耸、冰雪凄迷、路途艰险的景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渲染了荒寂 、凄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心境。
(2)①对此次出塞找不到安边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②归家有望的喜悦。③暂且归隐,等待时机报效朝廷的愿望。
13.B 14.(1)对高适年高却获得无人能及的美名的赞美和羡慕;(2)对高适诗歌非常有章法的欣赏和赞美;(3)表达了诗人对年高而能成就功名的渴望;(4)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认可。
15.①孤独之难(或“孤独”)。诗人去、回边塞,匹马独行了很长时间,孤单寂寞,前路漫漫,孤单寂寞。②行路之难(或“旅途艰难”)。景象荒寒,关塞高险,大雪纷飞,行路艰难,一路行来艰苦困乏。 16.颈联运用拟人(或:烘托、衬托、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渲染等)手法,从听觉和视觉(视听结合)两方面写了寒泉水声冷涩、悲苦,山间树叶凋零、干枯的景象,生动形象地描摹出边塞的寒冷、空旷,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旅途的艰苦和心境的冷寂。
尾联照应首联,“莫言关塞极”直写观点态度,“云雪尚漫漫” 是对过关以后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写,以景作结,蕴涵着征路漫长之意,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17.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18.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19.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20.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21.C
22.D 23.B 24.C
25.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衬托出诗人壮烈的情怀;议论抒情,透射出诗人强烈的愤懑和不愿同流合污的凛凛风仪;语言质朴富有真情实感,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