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蜀相》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经: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诏: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翰林: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翰林”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②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5.“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杜甫的《赠李白》“飞扬跋扈”在此处的意思是“不守常规,狂放不羁”。试结合文章分析李白的狂放不羁之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唐崇徽公主①手痕②
欧阳修
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
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
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②手痕:指崇徽公主手痕碑,在今山西灵石县。相传公主嫁回纥时,道经灵石,以手掌托石壁,遂留下手迹。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崇徽公主远嫁时鸟儿欢快鸣叫的场景,以乐景衬哀情,表现了公主远嫁时的伤感。
B.“青冢”一句写公主出嫁后埋骨他乡,“翠崖”一句问而不答,以问为答,诗意凄婉,十分动人。
C.颈联中“玉颜”反为“身累”,“肉食”不与“国谋”,对仗工整,诘问尖锐犀利,议论深切痛快。
D.诗歌借古抒怀,借用历史事实,表达了对历史上曾有的和亲政策的深沉追问与思考。
7.本诗尾联中的“空”与《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用词精妙,请比较分析其寄寓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8.下列对《蜀道难》一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袭用乐府旧题,并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奇丽惊险的景色。
B.诗人大致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蜀道所在之地的山水进行描写,以展现蜀道之难。
C.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崎岖的面貌,艺术地感叹自己仕途的艰难。
D.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五丁开山等传说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诗歌三段写蜀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其中“柏森森”三个字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
B.颔联两句“景语含情,情语寓景”,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寄托着诗人对诸葛武侯身后凄凉的哀惋。
C.颈联两句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生动地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D.尾联两句承接着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里的“英雄”不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1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⑴
丞相祠堂何处寻⑵?锦官城外柏森森⑶。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⑷。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⑸。
⑴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⑵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今成都市武侯区。⑶锦官城:成都的别名。⑷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开创。济:扶助。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军中。
13.这两首诗的体裁是 。
14.下列关于陆游《书愤》一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全诗紧扣住一“愤”字抒发情怀,整首诗意境开阔,感情沉郁,气韵浑厚。
15.两首诗的尾联都使用了诸葛亮的典故,请问所表达的对于诸葛亮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此诗便是那时所作。②桤林:桤木林。桤,桤木,一种落叶乔木。③扬雄宅、《解嘲》:扬雄,西汉文学家、学者,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写《解嘲》剖白心迹。
16.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写出了草堂的环境背景:背向城郭,邻近江水,坐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
B.三、四两句写草堂自身景色,桤林茂密,风吹树叶,露水滴树梢。生机勃勃,意境开阔。
C.乌飞燕语,景语皆情语,诗人以他自己的心情,来体会禽鸟的动态,似乎禽鸟也与诗人同感。
D.全诗从草堂营成说起,最后仍然回到草堂结束。“堂”“宅”呼应,关合之妙,不见痕迹。
17.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情景默写
18.蜀相
(1)《蜀相》中“ ? ”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追思缅怀,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2)《蜀相》中描写祠堂内幽静的春景的诗句:“ , 。”
(3)《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 ,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诗句是“ , ”。
(2)李白《蜀道难》中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缘,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是“ , ”。
(3)李白《蜀道难》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诗句是“ , ”。
(4)杜甫《蜀相》中“ , ”两句,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武侯祠庄严肃穆的气氛,抒发凭吊情怀。
(5)杜甫《蜀相》中“ , ”两句,以高度精练的语言高度评价了诸葛亮的贤能和忠诚。
(6)杜甫《蜀相》中,诗人以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 ”。
20.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两句是“ , ”。
(2)《蜀相》中的“ , ”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四、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杜甫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______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字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______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结交了一些风雅人士。他有一个邻居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______,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也花团锦簇、蝶舞莺歌,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洁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从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______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磊磊 悬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B.赫赫 悬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C.磊磊 匡时济世 五光十色 芸芸众生
D.赫赫 匡时济世 万紫千红 茫茫人世
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故人供禄米”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障壁”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五、语言表达
2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要求:写一个主题论证段,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200字。
25.李明同学为绵阳市“李白文化旅游节”赋诗一首,这首诗在内容、对仗、押韵、得体等方面存在五处错误,请指出(写序号)并加以改正。
①人杰地灵毓神秀,②一代诗圣出青莲。
③斗酒赋诗李太白,④把酒问天酒中仙。
⑤传统文化越千古,⑥绵州今日展新颜。
⑦宾朋不请自会来,⑧蜀道如今变通途。
六、小阅读-课内
2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一问一答,点出祠堂所在,“森森”形容柏树茂盛繁密,展现它柏树伟岸、质朴特征,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形象。
B.颔联“自”和“空”两字是全诗的诗眼,用得极为传神,诗人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景物传达诗人内心淡然宁静。
C.颈联将读者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历史背景下,刻画一位济世扶危贤相形象,寄托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憧憬。
D.尾联咏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使他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暗含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参考答案:
1.D 2.C 3.C 4.(1)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
(2)李白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救过郭子仪,让他免于死罪。 5.①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②李白去游华山时,醉酒骑驴过县衙,县令阻拦,供词不留姓名。
③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
6.A 7.相同:两首诗中的“空”都是“空自、白白地”的意思;都妙用“空”字,形象传神,寄寓了诗人无奈怅然之情。
不同:①“隔叶黄鹂空好音”用“空”写出了绿叶丛中的黄鹂鸣声美妙却无人欣赏,营造了寂寥冷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武侯祠无人凭吊的慨叹;②本诗中“行路至今空叹息”,用“空”写出了行路的人到这里只能白白叹息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崇徽公主悲剧命运的怜惜、同情,对统治者忍辱求和的愤慨。(答出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8.C 9.(1)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使滚滚波涛倒流的回旋急流。
(2)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仰着头,屏住呼吸,用手摸着胸口徒然长长叹息。
(3)剑阁峥嵘而且高大,易守难攻。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 10.一段叹蜀道之高峻,突出其难行;
二段叹蜀道之惊险,突出其景物凄清;
三段叹蜀中战祸之烈,剑阁险要,隐含着对友人的申诫。
11.D 12.“自”“空”两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空自,独自;空,徒然。阶前青草独自呈现出一片盎然春色,可惜无人光顾,无人欣赏;隔着树叶,黄鹂徒然传出动听的歌声,可惜无人倾听。营造了丞相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蕴含了诗人瞻仰祠堂时无比感伤之情。
13.律诗 14.C 15.《书愤》陆游通过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典故,赞美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蜀相》杜甫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历史不幸,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
16.B 17.①新居初定,景物怡人,心情宁静喜悦。②“暂止飞乌”的“暂”写出草堂是歇息之地,而不是终老之乡。流露出作者的彷徨忧伤之感。
18.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19.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20.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21.D 22.C 23.修改为: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在农家茅含里出乎意料地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
2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身着戎装的当代英雄,传承的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火种,是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聚起磅礴力量。
25.②“诗圣”改为“诗仙”;④“把酒问天”改为“举杯邀月”;⑥“绵州今日”改为“今日绵州”;⑦“宾朋不请自会来”改为“欢迎宾朋四方来”;③“变通途”改为“不再难”。
2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