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综合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话说《诗经》之“风”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就是“风气”!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由此也形象地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他书籍了吗?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B.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D.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所有人约定俗成的规范。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有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其目的是更好地生存。B.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C.《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而非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D.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记者:祝晓宏:语言景观是由语言形成的、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实物性景观。Landry最先提出并使用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景观有了更新的语言介质,也包括涂鸦、电子广告牌、移动广告牌、网络视频广告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生态、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的关系往往是很复杂的。我们可以借由语言标牌中目标语言的各种信息来描写公共场所的语言使用情况,从而揭示这种关系。同时,语言景观打破了语言的口语和书面二维对立关系,提醒人们注意语言的多维存在形式。语言景观研究唤醒了我们对视觉化语言符号资源的重视,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范围。记者:祝晓宏:短短几年,语言景观研究迅速崛起,这些研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应用倾向,有助于弥合社会语言学领域内语言使用和宏观语言政策研究脱节的情况。当然,目前对于拍摄到的语言标牌还没有达成标准化的标注意见,因为缺乏一致的编码框架,资源库搭建的基础工作也只能各自为政,这也限制了大规模比较研究的开展。另外,当前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小城市极少,农村地区尚属空白。记者:祝晓宏:语言景观研究还在升温,可以预见更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将会关注这一领域。为凸显语言景观的应用品味和交叉属性,研究视角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例如思考语言景观与母语教育、外语学习的关系,语言景观与语言经济的关系等。(选自《语言景观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拓展——访暨南大学祝晓宏教授》,有删改)材料二:近年来,语言景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语言标牌可以为当地居民或来访者提供诸如位置、方向、店铺的经营业务等最基本的信息,并反映某种语言的使用状况及该地区的语言生态。此外,语言标牌上某种语言使用的普遍性、语言呈现的先后顺序、双语或多语的使用等都具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公共空间话语建构背后的权势关系、意识形态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进程。语言政策是政府、机构或个人对语言及其社会功能的管理行为。语言景观有时跟语言政策并不一致,这是因为语言景观作为一种语言实践,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体现出复杂的语言使用现实和社区语言权势博弈。此外,语言景观还能体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隐性语言政策。在人文交流比较深入的地区,语言景观能够反映出语言政策的包容性和价值取向,人文交流影响力越大,语言政策和语言景观越有可能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征。经济因素也会对语言景观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发展经济,往往会考虑将语言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工具。“一带一路”沿线绝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议题。一些国家的私人商铺为招揽来自世界各地的顾客,对其招牌、广告牌上的语言加以设计,使用游客熟悉的一种或多种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也会给当地居民留下新奇的印象,从而引发潜在的消费行为。同时,各国在文学、艺术、教育、科技、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将对各自的语言景观产生影响。定期举办的文化博览会、文化交流论坛、艺术节等活动甚至会长期使用语言标牌,从而对公众的文化认知产生长远影响。此外,各种中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层出不穷,加深了中外文化间的理解、欣赏和融合。中外文化的共生共荣、互学互鉴对各自的社会语言生态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会从语言景观中直观体现出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及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汉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反映了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沿线国家语言景观中使用汉语的场所增多,汉语出现频次更高,汉语放置顺序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彰显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文化在当地影响力的提升。语言景观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沿线各国的语言景观共同构成“一带一路”语言景观的全貌,也成为各国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纽带和重要标志。(选自王辉《民心相通、人文交流与语言景观》,有删改)材料三:(一)研究对象:人民路百货大楼周围、山河路中段、复兴路万达广场附近。这几条街道比较繁华,集中了我市比较有名的一些商铺和公司,涉及的行业也较为全面,包括饮食、服饰、娱乐、教育等诸多行业。(二)研究方法:采取拍照法获取资料,对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进行拍照,共搜集到308张照片。其中,官方标牌98张,私人标牌210张,包括路牌、传单、菜单、海报、广告、通知等。(三)研究结论:从用字情况来看,语符类型多样化且纯汉字语符数量最多;音节个数符合认知规律; 简体字的使用占主导地位。从命名要素来看,商铺命名要素的格式呈现多样化趋势。从审美功能方面来看,大部分的店铺名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良好的广告宣传效果。但是,本地区自下而上的语言景观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为拼写错误、选字庸俗、繁体字使用不当。(选自某市《语言景观调查研究》,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景观是指公共领域中可见的用以展示语言文字的各类标牌,如路牌等。B.语言景观研究拓展了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使其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征。C.语言景观的功能具有多重性,既有隐性的信息功能,又有显性的象征功能。D.语言景观承载着文化信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体现出文化交流的功能。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景观选择使用何种语言,主要受语言政策、经济发展、人文交流等因素的影响。B.语言景观是具有灵活性和能动性的语言实践,并非完全受语言政策的管理和约束。C.经济因素会影响着语言景观的形成,语言景观也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D.“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可通过沿线国家的语言景观体现出来。6.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马来西亚政府规定,公共场所标牌上必须使用马来语,若需写有英语、华语,必须将马来语列在第一排。B.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举办“我眼中的中国”摄影展,设有“山水风景”“文化遗产”“中国艺术”等主题。C.埃及政府并没有规定英语在公共空间的使用,但开罗的街道路牌上一般都使用阿拉伯语和英语两种语言。D.每逢春节,迪拜哈利法塔会有大型灯光秀,呈现“恭贺新禧”等新年祝福语及龙、长城等中国文化元素。7.根据材料一中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8.如果学校组织一场“家乡语言景观研究活动”,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开展这一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镐,字从周,博州人。仪状瑰伟,有大志,视经史犹渔猎,然好王霸大略。少事吴兢,兢器之。游京师,未知名,率嗜酒鼓琴自娱。人或邀之,杖策往,醉即返,不及世务。天宝末,杨国忠执政,求天下士为己重,闻镐才,荐之。释褐衣,拜左拾遗,历侍御史。玄宗西狩,镐徒步扈从。俄遣诣肃宗所。数论事,擢谏议大夫,寻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时引内浮屠数百居禁中,号“内道场”,讽呗外闻,镐谏曰:“天子之福要在养人以一函宇美风化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愿陛下以无为为心不以小乘桡圣虑”帝然之。寻诏兼河南节度使,都统淮南诸军事。贼围宋州,张巡告急,镐倍道进,檄濠州刺史闾丘晓趣救。晓愎挠,逗留不肯进,比镐至淮口,而巡已陷。镐怒,杖杀晓。帝还京师,封南阳郡公,诏以本军镇汴州,捕平残寇。史思明提范阳献顺款,镐揣其伪,密奏曰:“思明势穷而服,包藏不测,可以计取,难以义招,不宜以威权假之。”又言:“滑州防御使许叔冀狡狯,临难必变,宜追还宿卫。”书入不省。时宦官络绎出镐境,未尝降情结纳。自范阳、滑州使还者,皆盛言思明、叔冀忠,而毁镐无经略才。帝以镐不切事机,遂罢宰相,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思明、叔冀后果叛,如镐言。召拜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坐市嗣岐王珍第,贬辰州司户参军。代宗初,起为抚州刺史,迁洪州观察使,更封平原郡公。袁晁寇东境,江介震骚,镐遣兵屯上饶,斩首二千级。又袭舒城贼杨昭,枭之。沈千载者,新安大豪,连结椎剽,州县不能禽,镐遣别将尽殄其众。改江南西道观察使,卒。镐起布衣,二期至宰相。居身廉,不殖赀产。善待士,性简重,论议有体。在位虽浅,而天下之人推为旧德云。(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四》)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之福/要在养人以一/函宇美风化/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愿陛下以无为为心/不以小乘桡圣虑/B.天子之福要/在养人/以一函宇/美风化/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愿陛下以无为为心/不以小乘桡圣虑/C.天子之福/要在养人/以一函宇/美风化/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愿陛下以无为为心/不以小乘桡圣虑/D.天子之福要/在养人以一/函宇美风化/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愿陛下以无为为心/不以小乘桡圣虑/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霸:王,春秋时周天子为各诸侯国之共主,称“王”;霸,诸侯国中的盟主,称“霸”。王霸之道,指用正义的武力来统治的道理。B.褐衣:粗布衣服,古代指贫贱者所穿的衣服,也用以借指贫贱的人。释褐衣,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意指开始担任官职。C.浮屠:也作浮图,意为佛陀,原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后代指和尚,佛塔。“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中的“浮屠”则指佛塔。D.禁中:指帝王所居的宫内,也作“禁内”。“禁”专属于帝王,如“禁宫”“禁闼”“禁省”均借指皇宫。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镐率性自由。他游学京城以应科考时,名声还不大,常随意率性地喝酒弹琴自娱,人们有时邀请他,他便策马前往,往往大醉之后才回来。B.张镐被荐入仕。天宝末年,杨国忠任宰相,为博得知人善任的名声,他搜求天下有才之士,张镐就是因他向朝廷推荐而得以步入仕途的。C.张镐长于识人。他曾秘密上奏说许叔冀很狡诈,遇到祸难必定会叛变,应该调回京城,但是皇上没有接受他的建议。D.张镐勇猛决断。叛军包围宋州时,张巡请求支援,张镐兼程前进,并传令闾丘晓快速出兵救援,但是闾丘晓任性软弱,逗留不肯前去,被张镐杖杀。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思明势穷而服,包藏不测,可以计取,难以义招,不宜以威权假之。(2)沈千载者,新安大豪,连结椎剽,州县不能禽,镐遣别将尽殄其众。13.张镐被罢相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陶渊明的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14.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B.“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C.“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里。D.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15.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说说诗中写了哪些乐趣?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五、选择题16.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朝如青丝暮成雪 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 D.与尔同销万古愁17.下列诗句所描写的景色依时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②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③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18.下列词语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开国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B.扪参历井仰胁息(屏住呼吸)C.凋朱颜(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②青泥何盘盘 ③但见悲鸟号古木 ④但悲不见九州同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相同。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不同。20.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 ,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 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 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 的工具。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D.边缘化 焕发 约束 修身养性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七、语言表达24.请根据诗歌内容,完成下面的结构导图。2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最美的水在《诗经》,因为水畔那轻盈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6.请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并阐明理由。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C.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D.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为: 。理由如下: 。八、小阅读-课内27.请赏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九、选择类28.下列诗句中与所描绘的古代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②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③数尺丝纶垂水中,银钩一甩荡无踪。④眼中何有百步的,彊干惯使千年柘。A.①钓鱼 ②射箭 ③织布 ④划船 B.①织布 ②射箭 ③钓鱼 ④划船C.①钓鱼 ②划船 ③织布 ④射箭 D.①织布 ②划船 ③钓鱼 ④射箭十、非选择类29.按要求完成下面各小题。请把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翻译成现代汉语。十一、材料作文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丰富,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用于本校学生大会上发言的驳论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10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A 2.B 3.D4.D 5.C 6.B 7.①应该如何界定语言景观这一概念?语言景观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②如何评价近年来的语言景观研究?(或“请谈谈语言景观研究的成绩和不足。”)③未来如何推进语言景观研究? 8.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地点。②广泛搜集资料,针对不同类别做好信息标注。③拓宽研究视角,挖掘象征意义,不能仅局限在语言使用规范等方面。9.C 10.A 11.A 12.(1)史思明因势力穷尽而屈服,他包藏不测之心,只可以用计谋取得,很难以大义招降,不应当将大权交付给他。(2)沈千载,是新安大豪强,结伙杀人劫财,州县不能擒捉他,张镐派遣别将把他们全部消灭。 13.张镐不屑与经过他辖境的宦官结交,得罪了他们;那些宦官诋毁张镐没有才能,难当大任;唐肃宗听信谗言,将其罢相。14.D 15.第一问:描写了诗人登高赋诗、斟酒品尝、躬耕农田、披衣相访、自力更生的农村生活乐趣。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厌恶,和自己永远躬耕田亩的决心。16.C17.D18.D19.C20.B21.D 22.D 23.C24.①月悬之理 ②宇宙永恒 ③思妇怀远25.最美的山在《九歌》,因为山边那绰约的仙子——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最美的酒在唐诗中,因为垆边那静美的女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26. B 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通过“少壮”和“老大”之间的对比,想表达的道理就是“惜时”,而正是因为“不努力”才“伤悲”的,这里通过反面论证来体现出了“奋斗”的必要性。另外,“少壮不努力”导致“老大徒伤悲”,二者之间也隐含着因果关系。B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必有用”体现出了“自信”的心态,“千金散尽”则不在乎钱财,自然有“豁达”之意;另外,正因为“天生我材”,才有资格“千金散尽”,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27.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优美画面:江水连海,月潮共生。一轮明月随着潮水涌生而出,景象壮观。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28.D29.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30.例文:生活富裕了,还要节俭了吗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畅谈心声,交流思想。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关于“节俭”的问题。一提节俭,有些同学就不屑一顾了:现在都21世纪了,都进入“小康水平”了,还提什么节俭?也不怕人家笑话!的确,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原来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爷爷奶奶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我们早已不必担心挨冻受饿乃至四处流浪了。可是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生活的改善,同学们是否也看到一些这样的现象: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一掷千金的奢靡消费;过度包装、极度美化的蓄意浪费;“长明灯”、“长流水”的随意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人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可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就不该提倡节俭了吗?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响亮地做出回答:提倡节俭,拒绝奢侈!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物质生活还未极度丰富,特别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即使是在发达国家,浪费也同样被看作是可耻的行为。在餐馆里,他们常常将没吃完的饭菜带回家;他们的孩子也很少乱用零花钱,而且这些钱大多是孩子们自己靠劳动挣来的;著名的柯达公司的胶卷盒是用再生纸造的;而财大气粗的东芝公司的信封竟然是用旧信封翻过来再使用的……我们的祖国刚刚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满足于现状,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穷奢极欲导致身死国灭的教训亦是数见不鲜。夏桀、商纣亡于奢靡无度,荒淫暴虐;秦始皇兴建阿房宫豪华盖世,终为楚人一炬;隋炀帝沉迷于灯红酒绿,不理朝政,落的个身首异地;唐明皇沉醉于享受美色,而至安史之乱,是盛唐趋衰。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就逐渐抛弃了勤俭的秉性。那么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家产又能经得住多长时间的折腾呢?况且我们的先辈也曾告诫道:“治国之道,节用为先。灭国之祸,起于奢侈。历朝兴废,无有出于此道之度限尔!”所以,为了国家的繁荣,我们应该节俭。我们说的节俭其实还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社会文明。节俭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一件大事。也许有的同学会说,这可太耸人听闻了。但这决不耸人听闻,而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就能源而言,地下储藏的煤、石油只供人类数百年;森林资源呢?人类无节制的采伐已给人类的生存敲响了警钟;沙漠化加剧、水中泥沙含量增加、水灾频繁……所以,节俭不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节俭的背后更是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同学们,你还觉得说节俭是笑话吗?还觉得奢侈浪费理所应当吗?其实,节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最实在的话题。现今社会,节俭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生产、流通、消费各个领域都在提倡节俭。各种家电商品,包括轿车都打上了 “节能” 的口号,“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的标语四处可见,“节约型社会”更成为人们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节俭不是一句口号、一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细节。节俭,不是奢侈的行为,同时,它也不是守财奴的吝啬,而是要求我们合理使用资源和财物,做到 “当省则省,当用则用”。即使是将来国强了,家富了,节俭朴素的优良传统也仍然不能丢!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