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致云雀》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①,簪缨②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③。【注】①中原乱:指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②簪缨:官僚贵族的冠饰。③扬州:当时抗金的前线重镇。1.下列对该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该词上片前两句写景,既交代了地点、时间,也写出了诗人在冷落萧条的消秋时节倚楼远眺万里景色的活动。B.上片后两句有双重意味:一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暮色苍茫的万里清秋之景;另一方面也暗喻国家的衰落。C.下片前两句写金人入侵中原带来的浩劫,世家贵族四处逃散,自然也就可以想见北方失地的百姓流离失所。D.在该词最后两句中,作者希望悲风吹起自己的眼泪飘到扬州。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的悲。E.该词表现手法富有变化。词的上片侧重写景抒情,比如三、四句寓情于景、由实及虚;下片则重在直抒胸臆。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3.阅读《红烛》全诗,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想想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二、选择题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我小心地探出前额”突出了“我”面对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时的惊讶与敬畏之情。B.《峨日朵雪峰之侧》写小蜘蛛时用“可怜”与“默享”两个词,将前面的辉煌壮丽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C.《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萤火虫、玫瑰,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D.《致云雀》中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洒落的声息、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进行对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5.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于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B.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立在地球边上放号》)C.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锲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峨日朵雪峰之侧》)D.淡淡的紫色黄昏/在你航程周围消溶。/像昼空里的星星。(《致云雀》)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全国食品安全整顿活动自全面展开以来,各部门深入系统地分析典型案例和当前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加大了对各类案件的查处力度。B.泰戈尔不仅是这样告诫人们如何对待人生,而且也通过对一些无名小卒、无名花朵的礼赞,来倡导一种为创造美好生活而默默献身的人生精神。C.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为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D.国际社会多次表达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意愿,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仍不断发生,这些损人不利己的短视行为,最终只会延缓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三、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的明珠。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并开始使用。代表新诗创始期最高成就的是创造社的主将、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五四”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面对__________的现实,在__________中因不满现状而陷入苦闷的广大青年,迫切寻找激情喷发的方式表达个性解放的要求。他们在理想的憧憬中揭露封建黑暗,作为旧秩序的叛逆者而忠于自己的热情和理想的一代人,很自然地从思想上接受浪漫主义,并用以作为艺术原则,指导自己的创作。这就是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创造社诗人崇奉浪漫主义的动因。针对当时诗坛__________的现状,他们冲破世俗的束缚,创作出大量__________的诗作,令沉闷许久的诗苑清风骤起,形成独有的浪漫主义诗风。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B.它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是适应时代的要求C.它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是适应时代的要求D.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思想,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B.“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提出确立的。C.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现代诗”名称。D.“现代诗”名称是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提出的。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风雨交加 峥嵘岁月 抱残守缺 惊世骇俗B.风雨如晦 蹉跎岁月 墨守成规 愤世嫉俗C.风雨交加 蹉跎岁月 抱残守缺 愤世嫉俗D.风雨如晦 峥嵘岁月 墨守成规 惊世骇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五四运动前后,西方的文艺思潮已经历了由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___________。不过,这三大文艺思潮对中国新诗人的影响却不可___________。从新诗诞生的情况来看,创始者们更多的是借鉴了西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郭沫若从歌德、雪莱那里___________营养,那一泻千里的气势、天狗吞月式的自我扩张,使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然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有时难免导致艺术上的不精致;一些如实描绘社会弊病的诗篇,又由于写得太“实”而失去了诗味。五四运动落潮和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诞生了我国的象征诗派。应该指出的是,在新诗现代化的浪潮之中,诗人对西方诗歌的借鉴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结合中国诗歌的固有特色,对西方诗歌既有吸收,又有舍弃。一些有重要影响的诗人,如卞之琳、徐志摩等,无不是从取法于西方开始的,但没有___________,而是把西方的东西与本民族的特点融合起来,所以(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演变 一视同仁 汲取 人云亦云B.演化 相提并论 汲引 人云亦云C.演化 一视同仁 汲引 亦步亦趋D.演变 相提并论 汲取 亦步亦趋11.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刘半农、艾青等人的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B.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刘半农、艾青等人诗作的主要特点他们的作品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但决非西方诗的翻版C.刘半农、艾青等人的诗作则大多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他们的作品决非西方诗的翻版,但又带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D.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则是刘半农、艾青等人诗作的主要特点他们的作品决非西方诗的翻版,但又带有西方诗歌的某些特征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诞生了我国的象征诗派B.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创立了我国的象征诗派C.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把眼光开始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这就使我国的象征诗派得以诞生D.中国的知识分子陷于苦闷、彷徨之中,开始把眼光转向西方的现代主义,于是李金发、戴望舒等诗人借鉴西方的象征主义,创立了我国的象征诗派。四、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经过五四运动的 ,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历史深刻表明,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潮流就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①),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中国人民的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 来实现,没有人会 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历史深刻表明,只要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勇于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奋斗牺牲,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走向富强,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复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复兴路上风华正茂。10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示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百舸争流中劈波斩浪,在千帆竞发中勇立潮头,我们一定能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在新时代开创出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 我们这个伟大时代。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沉淀 义无反顾 赏赐 亏欠B.洗礼 勇往直前 恩赐 辜负C.洗礼 义无反顾 赏赐 辜负D.沉淀 勇往直前 恩赐 亏欠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10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示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B.10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C.10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D.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揭示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15.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致云雀》鉴赏点一:分析诗歌的形象、16.阅读全诗,完成下表。【明确】相似点 不同处云雀 ①追求光明,蔑视______,都向往__________ ②诗人鉴赏点二: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17.诗篇运用一连串美丽工巧、精心选择的比喻来描绘云雀,使读者与诗人一样获得感性形象。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的作用。五、语言表达18.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不超过25字。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不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要产生新种,须经突变。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接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核心观点是:19.下面图表是某校高一学生周末学习生活情况调查结果。请仔细阅读图表,根据图表反映的信息,写出你得到的结论,并据结论为高一学生提一条建议。 20.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将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需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六、小阅读-课外21.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竹(之一)每攀登一步都作一次小结竹(之二)青翠是你的本色坚韧是你的意志竹(之三)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你空空如也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这三首诗的立意各是什么。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七、小阅读-课内22.《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和《致云雀》中的云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说诗中描写这两个形象时使用的不同方法。23.《致云雀》中,诗歌中的云雀是怎样的形象?八、填空题24.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①他这个人心直口快,刚才的话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言不由衷,你可千万不要介意。( )②学生的主要压力来自考试,每次公布成绩,教室里就会出现哀鸿遍野的状况。( )③眼看自己一手建立的企业,已呈现日薄西山的暮气,他内心真有说不出的感慨!( )④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砾石流金的力量。( )九、现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风颂(节选)雪莱把我当作你的竖琴,当作那树丛:尽管我的叶落了,那有什么关系!你那非凡和谐的慷慨激越之情定能从森林和我同奏出深沉的秋韵,甜美而带苍凉。给我你迅猛的劲头狂暴的精灵!化成我吧,借你的锋芒!请把我尘封的思想散落在宇宙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就把我的心声,像是灰烬和火星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巴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致云雀(节选)雪莱飞禽或是精灵,有什么甜美的思绪在你心头?我从来还没有听到过爱情或是醇酒的颂歌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是赞婚的合唱也罢,是凯旋的欢歌也罢,和你的乐声相比,不过是空洞的浮夸,人们可以觉察到,其中总有着贫乏。什么样的物象或事件,是你欢乐乐曲的源泉?什么田野、波涛、山峦?什么空中陆上的形态?是你对同类的爱,还是对痛苦的绝缘?……我们瞻前顾后,为了不存在的事物自扰,我们最真挚的欢笑,也交织着某种苦恼,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可是,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即使我们生来不会抛洒任何一滴眼泪,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25.简述雪莱的《致云雀》和《西风颂》中“云雀”和“西风”的象征意义。26.诗史上一个传统观念是“最伤悲的歌是最美妙的歌”,而雪莱在《致云雀》中的观点是什么?请用原诗回答。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雪莱观点的看法。27.郭沫若说雪莱是“自然的宠子,泛神论的信者,革命思想的健儿”。请在《致云雀》和《西风颂》(节选)中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歌内容,谈谈雪莱在诗歌中所透露的“革命思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惠安女子舒 婷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28.《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景。意象:情景:29.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参考答案:1.AE 2.①“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暗寓国家衰落的沉重叹惋。②“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表现作者渴望早日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几时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极大愤慨。④“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表达对扬州前线战事的关心(或心系国事)。3.不管个人能否看到胜利的到来,都要为理想进行脚踏实地的奋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4.D5.B6.B7.A 8.B 9.B10.D 11.A 12.D13.B 14.C 15.①通过五四运动 ②继续发扬五四精神16.①地面 理想的世界 ②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来说是不存在的 17.诗歌第二节“像一片烈火的轻云,/掠过蔚蓝的天心,/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把自由飞翔的云雀比作轻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第八节,直接把云雀比作诗人,说云雀“像一位诗人,隐身/在思想的明辉之中,/吟诵着即兴的诗韵,/直到普天下的同情/都被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唤醒”,他以“即兴”再次强调好的艺术品应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又以“思想的明辉”突出思想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18.社会提升依靠胆识非凡、人格卓越的少数人。19.(1)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周末,大多数高一年级学生选择回家休息,一小部分继续在校学习,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户外运动。(2)周末增加户外运动,合理放松才能更有效率地学习。20.(示例一)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团圆甜美的元宵,还是圆如明月的月饼,都无法化解游子的羁旅愁绪。重温了李明介绍的“元宵节”,下面再由韩梅引领我们去回味那寄予了无限思念之情的“中秋节”。(示例二)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意蕴丰富。李明介绍的“元宵节”寄予了人们对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期盼,下面再由韩梅同学为我们展示“中秋节”中蕴涵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意。21.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22.《峨日朵雷峰之侧》是短诗,描写蜘蛛的形象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蜘蛛的出现很突然,正当“我”在那个历尽艰辛才攀登到的高度上满心渴望一只威武的雄鹰或者矫健的雪豹来相伴的时候,现实是只有一只毫不起眼的“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里,“我”想要的威武雄壮的生命与现实中出现的柔弱渺小但坚毅无比的生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小的蜘蛛承受着作者对坚强不屈的生命的热爱和赞美。没有虚饰浮娇,对比手法的使用了无痕迹,篇幅虽小却笔力独到。《致云雀》是雪莱的抒情长诗,云雀是贯穿全诗被诗人赞美的对象,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热情赞颂云雀。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多种手法对云雀进行描绘,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少女,比作金色的萤火虫,美不胜收;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霖、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等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在诗人笔下,云雀成了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23.云雀是“欢乐的精灵”。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的象征。24. ①× ②× ③√ ④×25.“云雀”是欢乐、光明、爱、美丽的象征,也是诗人理想自我形象的象征。“西风”象征革命力量(或推翻暴政的革命者)。 26.原诗: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雪莱认为:①谱曲者多为不存在的事物自忧、苦恼,本身不具有不凡的品质,而难以接近云雀那种极乐音流;②只有甜美欢快的思绪才能够“迸涌出这样神圣的极乐音流”,使得歌声更甜蜜美妙、丰盛富饶;③只有饱含“和谐、炽热的激情”的歌声才更能令人倾心,最欢乐的歌才是最美的歌。从雪莱的《致云雀》中看到的是最为纯粹的欢乐。 27.《致云雀》中的革命思想:“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的空洞浮夸、略带贫乏,是诗人对传统婚姻制度对人的压迫和凯歌背后所折射的战争和暴力的讽刺;而无与伦比的云雀之歌欢乐纯净,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云雀的鄙弃尘土、振翅高歌体现着诗人的挣脱束缚、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革命态度。《西风颂》中的革命思想:“秋天”“枯叶”“灰烬”并没有浇灭诗人的内心之火,希望的“炉火”诞生其间;这时的西风代表着扫除腐朽,鼓舞新生的绝对力量;忧伤死寂的悲秋世界反衬了诗人愈挫愈勇,革命不息、斗争不止的顽强精神。最后的反问更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坚持正义的乐观精神。28. 意象:银饰、腰肢、海面、浪花、洞箫和琵琶、头巾。 情景:夕阳的余晖投射到海面,海面的浪花仍旧无止息地飞扬,系着古老银饰的惠安女站在岸边,眺望海的另一边。不知什么地方传来隐隐的洞箫声,在幽怨的洞箫声中,惠安女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29.这个评价是片面的。诗的最后一节虽写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但诗人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只注意到惠安女子立于海天之间,上了封面,成了插图,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而忽略了她的“裸足”和她“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在这里,诗人对那些把“苦难”作为对象来欣赏的人进行了淡淡的却又是极为有力的反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