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陈情表》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陈情表》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一、背景
(一)政失其本
(二)门阀士族占统治地位
1.生活上,追求享乐;
2.创作上,注重表现内心体验,趋于典雅绮靡,失去刚健之气:
○感时叹逝、表现内心矛盾、描写归隐和闲居生活;
○思亲、念友、悼亡、哀诔等题材的增多。
一、背景
(三)代表作家
晋初:傅玄和张华
西晋文学 太康年间: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两晋之际:刘琨和郭璞
两晋文学
东晋文学:孙绰、许询、王羲之
陶渊明
一、晋代文学
《陈 情 表》
李密
闻之不哭者不孝
最难写的辞职信
《陈情表》
《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VS
晋武帝(236年—290年)
羊车望幸
儿子司马衷
《陈情表》
-1岁:刘备白帝托孤
1岁:诸葛亮平定南方
3岁:诸葛亮上《出师表》,首次北伐
10岁: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求学、仕宦于蜀汉
39岁:刘禅出降,蜀汉覆亡
43岁:李密上《陈情表》,拒官
……
仕宦西晋
63岁:李密辞世
《陈情表》
假设你是李密,你会怎么推辞?
《陈情表》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第一部志人小说
《陈情表》第一段
臣密言:臣以( )险衅,夙( )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 )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 )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 )鲜( )兄弟,门衰祚( )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 )功强近( )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 )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因为
命运凶险多艰

通“悯”,忧伤
不幸
生下六个月刚会笑的时候
背离我,
指死去
宾前
经历的岁月
怜悯
亲自
不会
走路
成人自立



家门衰微,福分浅薄
儿子

勉强
接近
通“童”童仆
安慰
被缠绕,
被动句
通“褥”草席
废止而离开
叙身世
国学网 ()
《陈情表》重点
见背
背:违背,指离去
A.*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渔父》)
* 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韩非子·说难》)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论语》
* 吾长见笑於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B. * 少加孤露,母兄见骄。(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 后(吕)布诣允,陈(董)卓几见杀状。(《后汉书·吕布传》)
*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倒装,宾前句
见谅、见笑
《陈情表》重点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终:就是既的意思。
鲜:少。
《诗经·郑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终鲜兄弟,维予与女。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终鲜兄弟,维予二人。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
风销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周邦彦)
黄庭坚:“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自然真淳
富艳精工
《陈情表》重点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期:满一年
功:服丧九个月叫大功;
五个月叫小功。
《陈情表》重点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终:就是既的意思。
鲜:少。
《诗经·小雅·正月》:忧心茕茕,念我无禄。
《古艳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形影相吊,五情愧赧。(曹植)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
《陈情表》重点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晋书·李密传》:五十八
《陈情表》第二段
逮( )奉( ) 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臣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 )蒙国恩,除( )臣洗马。猥( )以( )微( )贱( ),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 )报。臣具()以( )表闻( ),辞不就( )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bū)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欲苟( )顺( )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侍奉
蒙受了清明的教化


孝顺父母,品行廉洁
举荐
优秀的人才
因为
供养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
不久
拜授官职
辱,自谦之词
凭借
卑微
低贱
担当
杀身
名作状,
向上

使动,
使…知道
担任


急切严厉
逃避,
怠慢
赴京
就职
沉重
姑且


被动句
困顿窘迫的样子
谢恩情
《陈情表》重点
告诉不许
告诉:陈述缘由、诉说苦衷。(向上申述)
不许:得不到许可。
被动句,告诉不被允许。
《陈情表》第三段
 伏惟( )圣朝以( )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 ),历职( )郎署,本图宦( )达( ),不矜( )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 )刘日薄( )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 )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伏在地
上想

年老而德高的旧臣
怜悯
抚育

蜀汉
连续任职
做官
显贵
顾惜
十分卑鄙浅陋
提拔
恩惠
优厚
徘徊不前的样子
非分的企求


迫近
不长
生命垂危
轮流
更替
(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找理由
(废弃而远离)
《陈情表》第四段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 )愍愚诚,听( )臣微志,庶( )刘侥幸,保( )卒( )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闻( )。
通“又”
判断句
乌鸦反哺之情
养老
之终
辛酸苦楚
指天地神明
明察
怜悯
听凭
允许
或许



使动
使知道

乞怜悯
益州、梁州
《陈情表》重点
《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武子有宠妾,无子。魏武子生病时,嘱咐儿子魏颗说,将来让她改嫁;及至病危,又说,将来让她给我殉葬。魏武子死了,魏颗说,人到病危,思维就会混乱,我应该听从父亲清醒时的命令,于是让这个妾改嫁了。后魏颗与敌将杜回交战,看到一老人在结草绊住杜回,因而使他获胜。夜间魏颗梦见老人对他说,我是你让她改嫁的那女子的父亲,感谢你的恩德,所以来报答你。
结草
《陈情表》
不当官是赡养祖母
的必要条件吗?
李密不接受征召的真正原因
孝?
忠?
要赡祖母
《世说新语》:
祖光禄(祖纳)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闻其佳名,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有人戏之者曰:“奴价倍婢。”祖云:“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为故国(蜀汉)尽忠
《晋书·李密传》: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出为温令,……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陈 情 表》
表:古代臣子给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章:用来表示对天子赐恩的感谢。
奏:用来弹劾罪状。
表:用来陈述事理,其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议:用来发表不同的意见。
此表以奉养祖母为理由,辞不应征,武帝未再勉强。
情意恳切,婉曲动人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一)潘岳
《秋兴赋》、《怀旧赋》、《寡妇赋》均为其佳作。《闲居赋》尤为著名。赋中写自己仕途坎坷,拙于仕宦,决计归隐,然后描写了想象中的田园生活。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二)陆机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出身江南士族,是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
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等职。附赵王伦,伦被杀,受牵下狱。得成都王颖救护,荐为平原内史。后为成都王颖后将军,河北大都督,讨长沙王乂。兵败,被杀。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二)陆机
陆机今存诗一百一十多首。他对前代诗歌的各种体裁几乎都有拟作。
贺贻孙《诗筏》称:“拟古诗须彷佛古人神思所在,庶几近之。陆士衡拟古,将古人机轴语意,自起至迄,句句蹈袭,然去古人神思远矣。”
《赴洛道中作》、《猛虎行》、《门有车马客行》等作品成就较高。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二)陆机
《招隐诗》其一:
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踯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泠泠,飞泉漱鸣玉。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富贵苟难图,税驾从所欲。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二)陆机
陆机文与赋的成就高于他的诗。
文:《吊魏武帝文》、《辨亡论》等;
赋:《感时赋》、《思亲赋》、《怀土赋》、《思归赋》、《别赋》、《叹逝赋》、《豪士赋》、《文赋》等。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三)左思
左思(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出身微贱。其妹左棻被选入宫,徙家京师,官乞讨书郎。为贾谧“文章二十四友”之一。
左思初以《三都赋》闻名,但最有成就的是《咏史》诗八首。
何焯《义门读书记》:“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概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抒胸臆,乃又其变。”
沈德潜《古诗源》:“太冲《咏史》,不必专咏一人,专咏一事,咏古人而己之性情俱见。此千秋绝唱也。”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三)左思
《咏史》其一:
弱冠弄柔翰,卓辉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若鸣镝。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削,梦想骋良图。左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禄,长揖归田庐。
钟嵘《诗品》:“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沈德潜《古诗源》:“胸次高旷,而笔力又复雄迈,陶冶汉魏,自制伟词,故是一代作手。”
三、潘岳、陆机和左思
(三)左思
《咏史》其二: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四、两晋之际的诗人
(一)刘琨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东北)人。早年为浮华公子,曾预“二十四友”之列。
有《抚风歌》、四言诗《答卢谌》、五言诗《重赠卢谌》及《答卢谌书》等。
钟嵘《诗品》:“善为凄戾之词,自有清拔之气。”
四、两晋之际的诗人
(一)刘琨
《重赠卢谌》:
握中有悬璧,本是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损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輈。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四、两晋之际的诗人
(二)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博学多识,曾为《楚辞》、《山海经》、《穆天子传》等作注,其《江赋》与木华《海赋》齐名。代表作为《游仙诗》十四首。
《游仙诗》其一:
京华游侠窟,山林隐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灵溪可潜盘,安事登云梯?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进则保龙见,退为触藩羝。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诗品》:“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
五、东晋玄言诗人
(一)玄言诗的产生
士人仍醉心于空谈而鄙弃实务,关心家族利益而不问国家安危,导致文学创作远离实际。
《世说新语·文学》:“旧云:王丞相过江,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祸邪?’”
五、东晋玄言诗人
(一)玄言诗的产生
士人仍醉心于空谈而鄙弃实务,关心家族利益而不问国家安危,导致文学创作远离实际。
《世说新语·文学》:“旧云:王丞相过江,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世说新语·言语》:“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祸邪?’”
五、东晋玄言诗人
(一)玄言诗的产生
玄言诗即以诗讲论玄理,或以玄理入诗。正始时嵇、阮已开先声,至东晋而大兴。
《文心雕龙·时序》:“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迍邅,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旨归,辞乃漆园之义疏。”
《宋书·谢灵运传论》:“在晋中兴,玄风独秀。为学穷于柱下,博物只乎七篇;驰骋文词,义殚乎此。自建武暨于义熙,历将百载,虽比响联词,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词,无闻焉耳。”
五、东晋玄言诗人
(二)孙绰
孙绰(314—371),字兴公,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附近)人。
《答许询诗》其一:
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指。智以利昏,识由情屈。野有寒枯,朝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其三:
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贤。散以玄风,涤以清川。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匈怀,神栖浩然。
五、东晋玄言诗人
(二)孙绰
《秋日诗》:
萧瑟仲秋月,飂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长风,虚岫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野,交情远世朝。澹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五、东晋玄言诗人
(二)许询
许询(生卒年不详),字玄度,高阳新城(今属河北)人。好游山水,体便登陟。
《世说新语·品藻》云:“孙兴公、许玄度皆一时名流。或重许高情,则鄙孙秽行;或爱孙才藻,而无取于许。”其诗仅存残句。但简文帝司马昱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
六、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出身琅邪临沂王氏,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
擅书法,其简帖短小隽永,堪称散文小品。代表作有《兰亭序》《兰亭诗》等。
六、王羲之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部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时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六、王羲之
《兰亭诗》: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