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教学素养
三、预习任务
四、作者背景常识
五、鉴赏活动
六、文本研读
七、文本联读
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素养目标
1.把握文章论述的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引用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技巧和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3.赏析文章态度鲜明、准确严谨的语言,把握文章的思辨性。
二、教学素养
有一篇文章瞬间点燃了思想解放热潮,成了撬动改革开放的思想杠杆,也成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以哲学语言展开的政治宣言;它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获得了不仅广泛而且坚实的认同,树立了在未来改革关口破浪前行的思维模式;它使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回归“实践”,开启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改革开放的宣言,能让我们驱散真理头顶的阴霾,挺起真理的脊梁
三、预习任务
(一)给下列加点(红色)的字注音。
舆论(yú) 谬误(miù) 捍卫(hàn)
胡诌(zhōu) 宰割(zǎi) 永葆青春(bǎo)
枷锁(jiā) 禁锢(gù) 蒙昧(mèi) 记载(zǎi)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制定·制订
[辨词]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强调不得变更,必须执行。如:制定纲领、制定宪法。制订:创制拟定,强调经过草拟修订。如:制订《汉语拼音方案》。
[运用] ①人民有了政权以后,就不仅依靠政策,还必须把成熟的政策制定为法律,依法办事。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制订自己的路线时,当然要从现实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情况出发,依据革命理论的指导并且加以论证。
2.鼓吹·鼓动
[辨词]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鼓之使动”的意思。鼓吹:宣传提倡;吹嘘。鼓动: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他们行动起来;扇动。
[运用] ①有的学者不负责任地鼓吹一些稀奇古怪的观点,常使涉世不深的年轻人误入歧途。
②我们应该是拥护真理,从斗争中寻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战士,以文艺作品鼓动人民革命斗争的热情。
3.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辨词] 二者都形容繁多。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
[运用] ①当传统新闻业江河日下之时,五花八门的非营利机构就开始弥补这个缺口了。
②该剧讲述了深圳阳光中信广场客务部的7个女孩,工作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客人的故事。
(三)请在下面括号处填入本课的成语并解释。
1.天文专家明确表示,这和2012年12月21日被说成是“世界末日”一样,都是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纯属(    )。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才做了那么点成绩,就(    ),将来还能干成什么大事。
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无稽之谈 毫无根据的说法。
2.自吹自擂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四)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语病,并改正。
任何思想、理论,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而得到纠正、补充或者丰富。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纠正、补充或者丰富”语序不当,应改为“补充、丰富或者纠正”。
四、作者背景常识
胡福明,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同志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这一时期,中央党校也做出规定,研究党的历史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二是以实践为检验路线是非的标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应运而生。
[情境活动]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请写一段话,结合本课的内容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荀子在《劝学》中有云:“蟹六跪而二螯。”初学者也许没有多大疑惑,但当你真正捉来一只蟹看时,你就会发现,其实蟹是八跪而二螯,而被视为圣人的荀子却说成了“六跪”。可见圣人也会犯错,经典也不一定全部正确。凡事只有自己亲手实践过,才能证明它的对错。孟子也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如果只是一味地信任书本,而不去怀疑,不带有质疑的眼光,还不如没有书。
五、鉴赏活动
1.根据你对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
文章论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① 的观点,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② 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实践第一 ②理论与实践
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社会实践 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③革命导师
六、文本研读
任务一 把握文章的论述内容
[学习情境]
邓小平说:“不要小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争论。这场争议的意义大了,它的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78年5月11日,在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对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时,《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底论述了什么内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由第一部分来看,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③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2.第二部分主要批驳了哪些唯心论的先验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天才论;②文艺、教育等各条战线的“黑线专政论”;③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必然变成走资派;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⑤儒法斗争继续到现在。实践证明,这些理论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
3.第三部分列举了毛主席为重印按语写补充说明一事,主要是为了强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毛主席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他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而是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的正确性。②正是毛主席这种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才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而永葆其青春。
任务二 分析文章的论证特点
[学习情境]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和引发的大讨论极大地推动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为改革开放新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一篇拨乱反正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有斗争性、科学性,又非常讲究斗争的智慧,思路清晰,论述严谨,语言准确。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其论证特点。
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文主要使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较多,马克思、恩格斯、毛主席、列宁、华主席等名人名言俯拾皆是;事例随手拈来,门捷列夫、哥白尼、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党、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等充溢全篇,不胜枚举。②这两种论证方法的使用,使读者感到洋洋洒洒,论据充分,进而赞叹,使议论文达到了“让人信服”的目的。
5.这篇时政评论,破立结合,结合文章内容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总标题和第一个小标题交代了本文的观点,这是“立”。②第二个小标题下有这样的内容:“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相反,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够使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形,从而捍卫真正的科学与理论。”“有的同志说,我们批判修正主义,难道不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去衡量,从而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吗?我们说,是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批判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也是我们论证的根据。”列举有的人的错误认识或者错误观点,提供批驳的靶子,这是“破”。③全文以立论为主,立中有破,破立结合,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6.本文语言通俗、准确、严谨,饱含感情。请赏析下列各句。
(1)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用设问开头,发人深省,自问自答,水到渠成地引出了自己的观点。
(2)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首先是用三个否定句,旗帜鲜明地反对错误的做法;②接着运用类比,“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生动形象,深入浅出;③“必须”语气坚定,气势夺人。
(3)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谬论,根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它们连同“四人帮”另立的“真理标准”,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语言简洁有力,连用“根本”“很快”,表达出谬论经受不起实践的考验的事实;②“像肥皂泡那样”,运用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谬论破灭之惨状。
七、文本联读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后,作者都提出了主张,即“怎么办”。前者专门分章列出,后者附在第四部分结尾,说说它们的区别和产生这种区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区别:《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最后,作者分章罗列,详细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最后,作者简略地提出要认识、研究新问题。
原因:《改造我们的学习》属于行为型论点,落脚点在“改造”这一行为上。论点不仅仅需要分析认识的对象,也要分析需要解决的对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属于认识型论点,落脚点在对“标准”的认识上,论点往往只是作者认识分析的对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