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二十一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知识归纳一、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2)等比中项:如果,,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即是与的等比中项 ,,成等比数列 . 二、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则它的通项公式.推广形式:(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和为注①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在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是否为1,再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求和公式,当不能判断公比是否为1时,要分与两种情况讨论求解.②已知(项数),则利用求解;已知,则利用求解.③,为关于的指数型函数,且系数与常数互为相反数.三、等比数列的性质(1)等比中项的推广.若时,则,特别地,当时,.(2)①设为等比数列,则(为非零常数),,仍为等比数列.②设与为等比数列,则也为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由首项与公比决定).当或时,为递增数列;当或时,为递减数列.(4)其他衍生等比数列.若已知等比数列,公比为,前项和为,则:①等间距抽取为等比数列,公比为.②等长度截取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当时,不为偶数).方法技巧与总结1、若,则.2、若,(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仍是等比数列.3、在等比数列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为等比数列,公比为.4、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5、为等比数列,若,则成等比数列.6、当,时,是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此时.7、有穷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积相等.特别地,若项数为奇数时,还等于中间项的平方.8、若为正项等比数列,则为等差数列.9、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比数列.10、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是非零常数列.典例分析题型一、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例1-1】等比数列中,,.则的公比q为( )A.2 B.2或 C. D.3【例1-2】设等比数列满足,则___________.【例1-3】等比数列的n前项和为,若,则( )A.3 B.6 C.12 D.14【例1-4】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通项( )A. B. C. D.【例1-5】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A.2 B.3 C.4 D.5【例1-6】在3和9之间插入两个正数后,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这两个正数之和为( )A. B. C. D.10【例1-7】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则的值是( )A. B.1 C.2 D.4【例1-8】已知正项等比数列满足,若存在、,使得,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例1-9】在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中,成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 )A.14 B.34 C.41 D.86【例1-10】已知为等比数列,,则_________.【例1-11】在数列中,若,,则( )A. B.C. D.【方法技巧与总结】等比数列基本量运算的解题策略(1)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的一类基本问题,等比数列中有五个量,,,,,一般可以“知三求二”,通过列方程(组)便可迎刃而解.(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涉及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当时,;当时,.题型二、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2-1】在数列中,,,则( )A.是等比数列 B.是等比数列C.是等比数列 D.是等比数列【例2-2】已知数列满足,且,则( )A. B. C. D.【例2-3】已知数列和满足,,,.(1)证明: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的前n项和.【例2-4】已知数列和满足.(1)证明:是等比数列,是等差数列;(2)求的通项公式以及的前项和.【例2-5】已知在数列中,.(1)令,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2),证明:.【例2-6】已知数列满足,.(1)证明:是等比数列;(2)设,证明.【例2-7】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方法技巧与总结】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 若(为非零常数,或(为非零常数且,),则是等比数列中项公式法 若数列中,且,则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法 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写成(均为非零常数,),则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法 若数列的前项和(为非零常数,),则是等比数列【注意】 (1)前两种方法是判定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常用于证明;后两种方法常用于选择、填空题中的判定.(2)若要判定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需判定存在连续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可.题型三、等比数列项的性质应用【例3-1】在等比数列中,为方程的两根,则的值为( )A. B. C. D.【例3-2】在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 中,若 , 的为A. B. C. D.【例3-3】在等比数列中,,函数,则__________.【例3-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的值为( )A.30 B.10 C.9 D.6【例3-5】在等比数列中,公比,且,则( )A.3 B.12 C.18 D.24【例3-6】在正项等比数列中,,,记数列的前n项积为,,则n的最小值为______【例3-7】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已知,其前n项之积为,且,则取最小值时,n的值是___________.【方法技巧与总结】(1)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特别是性质“若,则.”,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2)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题型四、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例4-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________.【例4-2】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 )A. B. C. D.【例4-3】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且,则___________.【例4-4】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若,则______.【例4-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A.60 B.70 C.80 D.150【例4-6】已知数列、均为正项等比数列,、分别为数列、的前项积,且,则的值为___________.【例4-7】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A. B. C. D.【例4-8】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方法技巧与总结】(1)等比数列中,所有奇数项之和与所有偶数项之和具有的性质,设公比为.①若共有项,则;②若共有项,.(2)等比数列中,表示它的前项和.当时,有也成等比数列,公比为.题型五、等比数列的简单应用【例5-1】古希腊大哲学家芝诺提出一个有名的悖论,其大意是:“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乌龟的赛跑中,他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乌龟在他前面100米爬行,他在后而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原因是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喀琉斯追了100米时,乌龟已在他前面爬行了10米,而当他追到乌龟爬行的10米时,乌龟又向前爬行了1米,就这样,乌龟会制造出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只要乌龟不停地向前爬行,阿喀琉斯就永远追不上乌龟.“试问在阿喀琉斯与乌龟的竞赛中,当阿喀斯与乌龟相距0.01米时,乌龟共爬行了( )A.11.1米 B.10.1米 C.11.11米 D.11米【例5-2】在适宜的环境中,一种细菌的一部分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菌,另一部分则死亡.为研究这种细菌的分裂情况,在培养皿中放入m个细菌,在1小时内,有的细菌分裂为原来的2倍,的细菌死亡,此时记为第一小时的记录数据.若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细菌个数,则细菌数超过原来的10倍的记录时间为第( )A.6小时末 B.7小时末 C.8小时末 D.9小时末【例5-3】1883年,德国数学家康托提出了三分康托集,亦称康托尔集.下图是其构造过程的图示,其详细构造过程可用文字描述为:第一步,把闭区间平均分成三段,去掉中间的一段,剩下两个闭区间和;第二步,将剩下的两个闭区间分别平均分为三段,各自去掉中间的一段,剩下四段闭区间:,,,;如此不断的构造下去,最后剩下的各个区间段就构成了三分康托集.若经历步构造后,所有去掉的区间长度和为( ) (注: 或或或的区间长度均为)A. B. C. D.【例5-4】为响应国家加快芯片生产制造进程的号召,某芯片生产公司于2020年初购买了一套芯片制造设备,该设备第1年的维修费用为20万元,从第2年到第6年每年维修费用增加4万元,从第7年开始每年维修费用较上一年上涨25%.设为第n年的维修费用,为前n年的平均维修费用,若万元,则该设备继续使用,否则从第n年起需对设备进行更新,该设备需更新的年份为( )A.2026 B.2027 C.2028 D.2029【例5-5】小明的父母在他入读初中一年级起的9月1日向银行教育储蓄账户存入1000元,并且每年在9月1日当天都存入一笔钱,每年比上年多存1000元,即第二年存入2000元,第三年存入3000元,……,连续存6年,每年到期利息连同本金自动转存,在小明高中毕业的当年9月1日当天一次性取出,假设教育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p,不考虑利率的变化.在小明高中毕业的当年9月1日当天,一次性取出的金额总数(单位:千元)为( ).A. B.C. D.【例5-6】十九世纪下半叶,集合论的创立莫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著名的“康托三分集”是数学理性思维的构造产物,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仿照“康托三分集”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四分集”,其操作过程如下:将闭区间均分为四段,去掉其中的区间段记为第一次操作;再将剩下的三个间分别均分为四段,并各自去掉第二个区间段,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这样,每次在上一次操作的基础上,将剩下的各个区间分别均分为四段,同样各自去掉第二个区间段.操作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以至无穷,剩下的区间集合即是“四分集”.第三次操作去掉的区间长度和为________;若使去掉的各区间长度之和不小于,则需要操作的次数n的最小值为________(参考数据:)【例5-7】已知数列为1,1,2,1,2,4,1,2,4,8,1,2,4,8,16,…,其中第一项是,接下来的两项是,,再接下来的三项是,,,依此规律类推.若其前n项和,则称k为的一个理想数.将的理想数从小到大依次排成一列,则第二个理想数是______;当的项数时,其所有理想数的和为______.【例5-8】雪花曲线是瑞典数学家科赫在1904年研究的一种分形曲线.如图是“雪花曲线”的一种形成过程:从图①的正三角形开始,把每条边分成三等份,然后以各边的中间一段为底边分别向外作正三角形,再去掉底边得到图②,重复进行这一过程可依次得到图③、图④等一系列“雪花曲线”.① ② ③ ④若第①个图中的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第②个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第n个图中“雪花曲线”的周长Cn为___________.【例5-9】治理垃圾是S市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去年S市产生的垃圾量为200万吨,通过扩大宣传、环保处理等一系列措施,预计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的垃圾排放量比上一年减少20万吨,从第6年开始,每年的垃圾排放量为上一年的.(1)写出S市从今年开始的年垃圾排放量与治理年数的表达式;(2)设为从今年开始n年内的年平均垃圾排放量.如果年平均垃圾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则认为现有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否则,认为无效,试判断现有的治理措施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例5-10】数学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正是基于线性代数、群论等数学知识的极化码原理的应用,华为的5G技术领先世界.目前某区域市场中5G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由A公司及B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据市场调研预测,5G商用初期,该区域市场中采用A公司与B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分别占比及,假设两家公司的技术更新周期一致,且随着技术优势的体现每次技术更新后,上一周期采用B公司技术的产品中有20%转而采用A公司技术,采用A公司技术的仅有5%转而采用B公司技术,设第n次技术更新后,该区域市场中采用A公司与B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占比分别为及,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1)用表示,并求实数,使是等比数列;(2)经过若干次技术更新后,该区域市场采用A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占比能否达到75%以上?若能,至少需要经过几次技术更新;若不能,说明理由?(参考数据:)题型六、奇偶项求和问题的讨论【例6-1】已知数列中,,,则的前200项和_________.【例6-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数列的前10项中所有奇数项之和与所有偶数项之和的比为( )A. B.2 C. D.【例6-3】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为,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A. B. C. D.【例6-4】已知数列中,,,令.(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23项和.【例6-5】已知数列,,已知对于任意,都有,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记.(ⅰ)求;(ⅱ)求.【方法技巧与总结】求解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要准确地记住求和公式,并合理选取公式,尤其是要注意其项数的值;对于奇偶项通项不统一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主要是从为奇数、偶数进行分类.题型七、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例7-1】已知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则( )A. B. C. D.【例7-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且,且、、成等比数列,若,为数列的前项和.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例7-3】已知为一等差数列,为一等比数列,且这6个数都为实数.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与可能同时成立 ②与可能同时成立③若,则 ④若,则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例7-4】已知为等差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1)证明:;(2)求集合中元素个数.【例7-5】已知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与的等差中项为,且.(1)求的通项公式;(2)从中依次取出第项、第项、第项、…、第项,按照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例7-6】已知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数列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设数列满足,其中,其前n项和为.(1)求的值.(2)若,求证:.【方法技巧与总结】(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相互转化:等差数列通过指数运算转化为正项等比数列,正项等比数列通过对数运算转化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交汇,若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该数列为非零常数数列.题型八、等比数列的范围与最值问题【例8-1】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公比,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列的最大项为 B.数列的最小项为C.数列为严格递增数列 D.数列为严格递增数列【例8-2】已知等比数列,对任意,,是数列的前项和,若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是递减数列 B.是递增数列C. D.一定存在,当时,【例8-3】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公比大于1,前n项积为,且,则使得的n的最小值为( )A.5 B.6 C.7 D.8【例8-4】已知是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最小值为______.【例8-5】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是( )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例8-6】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和为,前项积为,并满足条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C.数列存在最大值 D.是数列中的最大值【例8-7】已知数列满足,且是数列的前n项和,则( )A.数列单调递增 B.C. D.【例8-8】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列的公比为 B.C.存在最大值,但无最小值 D.【例8-9】(多选题)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公比,且,,则( )A. B.当时,最小C.当时,最小 D.存在,使得【例8-10】(多选题)设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q是其公比,是其前n项的积,且,则下列选项中成立的是( )A. B. C. D.与均为的最大值【例8-1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例8-12】正项数列中,(k为常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3,9] C. D.[3,15]【例8-1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记的前项和为,则数列中的最大项的值为( )A. B. C. 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二十一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知识归纳一、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常数(不为零),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通常用字母表示,定义的表达式为.(2)等比中项:如果,,成等比数列,那么叫做与的等比中项.即是与的等比中项 ,,成等比数列 . 二、等比数列的有关公式(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则它的通项公式.推广形式:(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和为注①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在求等比数列的前项和时,首先要判断公比是否为1,再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求和公式,当不能判断公比是否为1时,要分与两种情况讨论求解.②已知(项数),则利用求解;已知,则利用求解.③,为关于的指数型函数,且系数与常数互为相反数.三、等比数列的性质(1)等比中项的推广.若时,则,特别地,当时,.(2)①设为等比数列,则(为非零常数),,仍为等比数列.②设与为等比数列,则也为等比数列.(3)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由首项与公比决定).当或时,为递增数列;当或时,为递减数列.(4)其他衍生等比数列.若已知等比数列,公比为,前项和为,则:①等间距抽取为等比数列,公比为.②等长度截取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当时,不为偶数).方法技巧与总结1、若,则.2、若,(项数相同)是等比数列,则,,,,仍是等比数列.3、在等比数列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即为等比数列,公比为.4、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仍成等比数列,其公比为.5、为等比数列,若,则成等比数列.6、当,时,是成等比数列的充要条件,此时.7、有穷等比数列中,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的积相等.特别地,若项数为奇数时,还等于中间项的平方.8、若为正项等比数列,则为等差数列.9、若为等差数列,则为等比数列.10、若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是非零常数列.典例分析题型一、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例1-1】等比数列中,,.则的公比q为( )A.2 B.2或 C. D.3【答案】B【解析】由题意,故选:B【例1-2】设等比数列满足,则__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等比数列满足,所以,又,解得,故,,所以.故答案为:【例1-3】等比数列的n前项和为,若,则( )A.3 B.6 C.12 D.14【答案】A【解析】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且,若,则,与题设矛盾,所以,由,解得,所以,故选:A.【例1-4】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通项( )A. B. C. D.【答案】D【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且不为1又由已知可得,解得,所以.故选:D.【例1-5】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A.2 B.3 C.4 D.5【答案】B【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即,因为,所以,则,即,解得【例1-6】在3和9之间插入两个正数后,使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则这两个正数之和为( )A. B. C. D.10【答案】B【解析】不妨设插入两个正数为,即∵成等比数列,则,成等差数列,则即,解得或(舍去)则【例1-7】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则的值是( )A. B.1 C.2 D.4【答案】B【解析】由等差中项的性质可得,由等比中项的性质可得,因此,.【例1-8】已知正项等比数列满足,若存在、,使得,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答案】D【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由可得,解得,因为,则,,可得,由已知、,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因此,的最小值为.【例1-9】在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中,成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 )A.14 B.34 C.41 D.86【答案】C【解析】因为成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可得,所以又因为数列为等差数列,所以公差,所以,所以,解得.故选:C.【例1-10】已知为等比数列,,则_________.【答案】【解析】设公比为,由题意知:,又,解得或,若,则,,则;若,则,,则.故答案为:.【例1-11】在数列中,若,,则( )A. B.C. D.【答案】C【解析】令,则,又,所以是以3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得.【方法技巧与总结】等比数列基本量运算的解题策略(1)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是等比数列中的一类基本问题,等比数列中有五个量,,,,,一般可以“知三求二”,通过列方程(组)便可迎刃而解.(2)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涉及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当时,;当时,.题型二、等比数列的判定与证明【例2-1】在数列中,,,则( )A.是等比数列 B.是等比数列C.是等比数列 D.是等比数列【答案】B【解析】由题知,所以,又因为,所以是等比数列,且首项为4,公比为2.故选:B【例2-2】已知数列满足,且,则( )A. B. C. D.【答案】C【解析】因为,由递推知,,所以,则,有,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所以则,所以.故选:C.【例2-3】已知数列和满足,,,.(1)证明: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析】(1)由,,两式相减得:,,则,所以是等比数列.(2)由,,两式相加得:,即,因为,所以,由(1)知,所以,所以的前项和.【例2-4】已知数列和满足.(1)证明:是等比数列,是等差数列;(2)求的通项公式以及的前项和.【解析】(1)证明:因为,所以,即,所以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将方程左右两边分别相减,得,化简得,所以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2)由(1)知,,上式两边相加并化简,得,所以.【例2-5】已知在数列中,.(1)令,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2),证明:.【解析】(1)证明:,又,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证明:法一:,①,②①+②得所以.法二:由(1)知,所以,所以,所以,又,所以.【例2-6】已知数列满足,.(1)证明:是等比数列;(2)设,证明.【解析】(1)证明:因为,,则,,,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由已知得,即,所以,,且,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2)证明:由(1)知,,,,.【例2-7】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已知,,.(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记,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详解】(1)因为,所以,即所以(为常数),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2)由(1)知,即.所以,所以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又,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数列的前项和为:.【方法技巧与总结】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定义法 若(为非零常数,或(为非零常数且,),则是等比数列中项公式法 若数列中,且,则是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法 若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写成(均为非零常数,),则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法 若数列的前项和(为非零常数,),则是等比数列【注意】 (1)前两种方法是判定等比数列的常用方法,常用于证明;后两种方法常用于选择、填空题中的判定.(2)若要判定一个数列不是等比数列,则只需判定存在连续三项不成等比数列即可.题型三、等比数列项的性质应用【例3-1】在等比数列中,为方程的两根,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C【解析】解:在等比数列中,因为为方程的两根,所以,所以,所以.【例3-2】在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 中,若 , 的为A. B. C. D.【答案】A【详解】在等比数列{an}中,由,得则【例3-3】在等比数列中,,函数,则__________.【答案】【详解】因为,所以.因为数列为等比数列,所以,于是.【例3-4】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的值为( )A.30 B.10 C.9 D.6【答案】B【解析】为正数的等比数列,则,可得,∵, ∴,又∵,则,可得,∴,解得,故.故选:B.【例3-5】在等比数列中,公比,且,则( )A.3 B.12 C.18 D.24【答案】B【详解】,.【例3-6】在正项等比数列中,,,记数列的前n项积为,,则n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5【解析】设正项等比数列公比为q,由得,于是得,而,解得,因此,,,由得:,从而得:,而 ,解得,又,则n的最小值为5【例3-7】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已知,其前n项之积为,且,则取最小值时,n的值是___________.【答案】9【详解】由得,即故因为,则,由于,得所以等比数列是递增数列,故 ,则取最小值时,【方法技巧与总结】(1)在解决等比数列的有关问题时,要注意挖掘隐含条件、利用性质,特别是性质“若,则.”,可以减少运算量,提高解题速度.(2)在应用相应性质解题时,要注意性质成立的前提条件,有时需要进行适当变形.此外,解题时注意设而不求思想的运用.题型四、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例4-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________.【答案】2【解析】由题设,,若时,,故与矛盾,∴,即,显然成立.【例4-2】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 )A. B. C. D.【答案】A【解析】当时,,当时,,因为数列为等比数列,所以,得,所以,【例4-3】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且,则___________.【答案】120【详解】因为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为,则,所以.【例4-4】等比数列前n项和为,若,则______.【答案】【解析】因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成等比,且,所以,又因为,即,所以,整理得.【例4-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A.60 B.70 C.80 D.150【答案】D【解析】因为是等比数列,所以成等比数列,又因为,,,则,,所以,.【例4-6】已知数列、均为正项等比数列,、分别为数列、的前项积,且,则的值为___________.【答案】【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常数),所以,数列为等差数列,同理可知,数列也为等差数列,因为,同理可得,因此,.【例4-7】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 )A. B. C. D.【答案】C【详解】因为,所以,即,所以,因为数列的各项都是正项,即,所以,即,所以当时,,所以数列从第二项起,构成以为首项,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例4-8】已知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答案】B【解析】因为是正项等比数列,所以,,仍然构成等比数列,所以.又,,成等差数列,所以,,所以.又是正项等比数列,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方法技巧与总结】(1)等比数列中,所有奇数项之和与所有偶数项之和具有的性质,设公比为.①若共有项,则;②若共有项,.(2)等比数列中,表示它的前项和.当时,有也成等比数列,公比为.题型五、等比数列的简单应用【例5-1】古希腊大哲学家芝诺提出一个有名的悖论,其大意是:“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在他和乌龟的赛跑中,他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乌龟在他前面100米爬行,他在后而追,但他不可能追上乌龟,原因是在竞赛中,追者首先必须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当阿喀琉斯追了100米时,乌龟已在他前面爬行了10米,而当他追到乌龟爬行的10米时,乌龟又向前爬行了1米,就这样,乌龟会制造出无穷个起点,它总能在起点与自己之间制造出一个距离,不管这个距离有多小,只要乌龟不停地向前爬行,阿喀琉斯就永远追不上乌龟.“试问在阿喀琉斯与乌龟的竞赛中,当阿喀斯与乌龟相距0.01米时,乌龟共爬行了( )A.11.1米 B.10.1米 C.11.11米 D.11米【答案】C【解析】依题意,乌龟爬行的距离依次排成一列构成等比数列,,公比,,所以当阿喀斯与乌龟相距0.01米时,乌龟共爬行的距离.故选:C【例5-2】在适宜的环境中,一种细菌的一部分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菌,另一部分则死亡.为研究这种细菌的分裂情况,在培养皿中放入m个细菌,在1小时内,有的细菌分裂为原来的2倍,的细菌死亡,此时记为第一小时的记录数据.若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细菌个数,则细菌数超过原来的10倍的记录时间为第( )A.6小时末 B.7小时末 C.8小时末 D.9小时末【答案】A【解析】设表示第n小时末的细菌数,依题意有,,则是等比数列,首项为,公比,所以.依题意,,即,所以,由于,又,所以,所以第6小时末记录的细菌数超过原来的10倍,【例5-3】1883年,德国数学家康托提出了三分康托集,亦称康托尔集.下图是其构造过程的图示,其详细构造过程可用文字描述为:第一步,把闭区间平均分成三段,去掉中间的一段,剩下两个闭区间和;第二步,将剩下的两个闭区间分别平均分为三段,各自去掉中间的一段,剩下四段闭区间:,,,;如此不断的构造下去,最后剩下的各个区间段就构成了三分康托集.若经历步构造后,所有去掉的区间长度和为( ) (注: 或或或的区间长度均为)A. B. C. D.【答案】B【解析】将定义的区间长度为,根据“康托尔三分集”的定义可得:每次去掉的区间长组成的数为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第1次操作去掉的区间长为,剩余区间的长度和为,第2次操作去掉两个区间长为的区间,剩余区间的长度和为,第3次操作去掉四个区间长为的区间,剩余区间的长度和为,第4次操作去掉8个区间长为,剩余区间的长度和为,第次操作去掉个区间长为,剩余区间的长度和为,所以;设定义区间为,则区间长度为1,所以第次操作剩余区间的长度和为,则去掉的区间长度和为.故选:B【例5-4】为响应国家加快芯片生产制造进程的号召,某芯片生产公司于2020年初购买了一套芯片制造设备,该设备第1年的维修费用为20万元,从第2年到第6年每年维修费用增加4万元,从第7年开始每年维修费用较上一年上涨25%.设为第n年的维修费用,为前n年的平均维修费用,若万元,则该设备继续使用,否则从第n年起需对设备进行更新,该设备需更新的年份为( )A.2026 B.2027 C.2028 D.2029【答案】C【解析】设前n年的总维修费用为,,,则,,即前6年可继续使用.当时,所以,则计算得,故从第9年起需对设备进行更新,更新的年份为.故选:C.【例5-5】小明的父母在他入读初中一年级起的9月1日向银行教育储蓄账户存入1000元,并且每年在9月1日当天都存入一笔钱,每年比上年多存1000元,即第二年存入2000元,第三年存入3000元,……,连续存6年,每年到期利息连同本金自动转存,在小明高中毕业的当年9月1日当天一次性取出,假设教育储蓄存款的年利率为p,不考虑利率的变化.在小明高中毕业的当年9月1日当天,一次性取出的金额总数(单位:千元)为( ).A. B.C. D.【答案】D【详解】设第年的存款到取出时的本息和为(千元),,则,,,,,,所以小明高中毕业的当年9月1日当天,一次性取出的金额总数为:所以,所以,所以,所以,【例5-6】十九世纪下半叶,集合论的创立莫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著名的“康托三分集”是数学理性思维的构造产物,具有典型的分形特征.仿照“康托三分集”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四分集”,其操作过程如下:将闭区间均分为四段,去掉其中的区间段记为第一次操作;再将剩下的三个间分别均分为四段,并各自去掉第二个区间段,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这样,每次在上一次操作的基础上,将剩下的各个区间分别均分为四段,同样各自去掉第二个区间段.操作过程不断地进行下去,以至无穷,剩下的区间集合即是“四分集”.第三次操作去掉的区间长度和为________;若使去掉的各区间长度之和不小于,则需要操作的次数n的最小值为________(参考数据:)【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每次操作,去掉的区间长度和为上一次去掉的区间长度之和的,设去掉的区间长度之和为,则为等比数列,其中,公比,所以,故,其中,令,解得:,所以需要操作的次数n的最小值为11.【例5-7】已知数列为1,1,2,1,2,4,1,2,4,8,1,2,4,8,16,…,其中第一项是,接下来的两项是,,再接下来的三项是,,,依此规律类推.若其前n项和,则称k为的一个理想数.将的理想数从小到大依次排成一列,则第二个理想数是______;当的项数时,其所有理想数的和为______.【答案】 2 115【解析】由题意可知 ,故第一个理想数为1,第二个理想数为2,当时,数列可分为:第1组1个数:1,其和为,第2组2个数:,,其和为,第3组3个数:,,,其和为,……,第N组N个数:,,,…,,其和为,于是,前N组共个数,其和为,当时,不可能是2的整数幂,设第组还有t个数(),这t个数的和为,所以项数,其前n项和,当时,若,则是的一个理想数.由项数,即得,由,因此.当时,,理想数为6;当时,,理想数为14;当时,,理想数为30;当时,,理想数为62;所以当项数时,所有理想数的和为.【例5-8】雪花曲线是瑞典数学家科赫在1904年研究的一种分形曲线.如图是“雪花曲线”的一种形成过程:从图①的正三角形开始,把每条边分成三等份,然后以各边的中间一段为底边分别向外作正三角形,再去掉底边得到图②,重复进行这一过程可依次得到图③、图④等一系列“雪花曲线”.① ② ③ ④若第①个图中的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第②个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第n个图中“雪花曲线”的周长Cn为___________.【答案】 【解析】第一个三角形面积,第二个图形在第一个基础上多了三个小正三角形,故.记第n个图形为,三角形边长为,边数,周长,有条边,边长;有条边,边长;有条边,边长,即,,周长.【例5-9】治理垃圾是S市改善环境的重要举措.去年S市产生的垃圾量为200万吨,通过扩大宣传、环保处理等一系列措施,预计从今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的垃圾排放量比上一年减少20万吨,从第6年开始,每年的垃圾排放量为上一年的.(1)写出S市从今年开始的年垃圾排放量与治理年数的表达式;(2)设为从今年开始n年内的年平均垃圾排放量.如果年平均垃圾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则认为现有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否则,认为无效,试判断现有的治理措施是否有效,并说明理由.【解析】(1)设治理年后,S市的年垃圾排放量构成数列.当时,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当时,数列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所以,治理年后,S市的年垃圾排放量的表达式为(2)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则.由于由(1)知,时,,所以为递减数列,时,,所以为递减数列,且,所以为递减数列,于是因此,所以数列为递减数列,即年平均垃圾排放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故认为现有的治理措施是有效的【例5-10】数学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正是基于线性代数、群论等数学知识的极化码原理的应用,华为的5G技术领先世界.目前某区域市场中5G智能终端产品的制造由A公司及B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据市场调研预测,5G商用初期,该区域市场中采用A公司与B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分别占比及,假设两家公司的技术更新周期一致,且随着技术优势的体现每次技术更新后,上一周期采用B公司技术的产品中有20%转而采用A公司技术,采用A公司技术的仅有5%转而采用B公司技术,设第n次技术更新后,该区域市场中采用A公司与B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占比分别为及,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1)用表示,并求实数,使是等比数列;(2)经过若干次技术更新后,该区域市场采用A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占比能否达到75%以上?若能,至少需要经过几次技术更新;若不能,说明理由?(参考数据:)【详解】(1)由题意,可设5G商用初期,该区域市场中采用A公司与B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占比分别为.易知经过次技术更新后,则,即,由题意,可设,∴,又,从而当时,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可知,,又,则,∴经过次技术更新后,该区域市场采用A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占比.由题意,令,得,则,故,即至少经过6次技术更新,该区域市场采用A公司技术的智能终端产品占比能达到75%以上.题型六、奇偶项求和问题的讨论【例6-1】已知数列中,,,则的前200项和_________.【答案】【详解】由,,得.当时,,所以,即,所以的奇数项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偶数项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例6-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数列的前10项中所有奇数项之和与所有偶数项之和的比为( )A. B.2 C. D.【答案】C【解析】当时,,又,即前10项分别为,所以数列的前10项中,,所以,【例6-3】已知一个等比数列首项为,项数是偶数,其奇数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为,则这个数列的项数为( )A. B. C. D.【答案】C【解析】设这个等比数列共有项,公比为,则奇数项之和为,偶数项之和为,,等比数列的所有项之和为,则,解得,因此,这个等比数列的项数为.【例6-4】已知数列中,,,令.(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23项和.【解析】(1)解:当n=1时,a1a2=2,又a1=1,得a2=2,由,①,得,②,①②两式相除可得,则,且b1=a2=2,所以数列{bn}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故;(2)当n为偶数时,;当n为奇数时,,,所以数列的前23项和为,==.【例6-5】已知数列,,已知对于任意,都有,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2)记.(ⅰ)求;(ⅱ)求.【解析】(1)设数列的公差为d,∵,,成等比数列,且,∴,即,解得,则,即,(2)(ⅰ)由(1)可知,,则;(ⅱ)由题意,对,,设的前n项为,所以,则,则,所以,即.【方法技巧与总结】求解等比数列的前项和,要准确地记住求和公式,并合理选取公式,尤其是要注意其项数的值;对于奇偶项通项不统一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主要是从为奇数、偶数进行分类.题型七、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应用【例7-1】已知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则( )A. B. C. D.【答案】A【详解】因为是等差数列,所以,故,则,因为是等比数列,所以,故,则,所以.故选:A【例7-2】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且,且、、成等比数列,若,为数列的前项和.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答案】D【详解】由已知可得,即,可得,,解得,,所以,,,令,则,当时,,即,当时,,即,所以,数列中,最小,故的最小值为.【例7-3】已知为一等差数列,为一等比数列,且这6个数都为实数.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与可能同时成立 ②与可能同时成立③若,则 ④若,则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解:由等差数列知:,为公差),故①③均不正确,由等比数列为公比)知:,知④正确,当,时,②正确,【例7-4】已知为等差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1)证明:;(2)求集合中元素个数.【解析】(1)设数列的公差为,所以,,即可解得,,所以原命题得证.(2)由(1)知,,所以,即,亦即,解得,所以满足等式的解,故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例7-5】已知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与的等差中项为,且.(1)求的通项公式;(2)从中依次取出第项、第项、第项、…、第项,按照原来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解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与的等差中项为,,解得:;,,;(2)由(1)得:,即,.【例7-6】已知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数列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设数列满足,其中,其前n项和为.(1)求的值.(2)若,求证:.【解析】(1)解:因为,所以,解得,所以,所以;(2).当时,,当时,,则,所以.【方法技巧与总结】(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相互转化:等差数列通过指数运算转化为正项等比数列,正项等比数列通过对数运算转化为等差数列.(2)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交汇,若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该数列为非零常数数列.题型八、等比数列的范围与最值问题【例8-1】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公比,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数列的最大项为 B.数列的最小项为C.数列为严格递增数列 D.数列为严格递增数列【答案】D【详解】对于A,由题意知: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最大;综上所述:数列的最大项为,A正确;对于B,当为偶数时,,,最小;当为奇数时,;综上所述:数列的最小项为,B正确;对于C,,,,,,,数列为递增数列,C正确;对于D,,,;,,,又,,数列为递减数列,D错误.【例8-2】已知等比数列,对任意,,是数列的前项和,若存在一个常数,使得,;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是递减数列 B.是递增数列C. D.一定存在,当时,【答案】D【详解】对于A,若 符合,此时,故存在,对,,但此时是递增数列,故A错误,对于B,若 ,符合,此时,故存在,对,,但此时是递减数列,,故BC错误,对于D,存在,当时,,则 ,当时,,这与,使得,矛盾,故存在,当时,,故D正确,【例8-3】已知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公比大于1,前n项积为,且,则使得的n的最小值为( )A.5 B.6 C.7 D.8【答案】D【解析】设公比为,则,由,得,因为,所以为递增数列,所以,所以,,,,,,,,所以n的最小为8.【例8-4】已知是正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解析】设公比为.当时,,则,此时有;当时,因为,,,所以,,所以,,所以,当时,有最小值为.综上所述,的最小值为.【例8-5】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下列判断一定正确是A.若,则 B.若,则C.若,则 D.若,则【答案】D【解析】利用排除法:考查等比数列:,,,,满足,但是,选项A错误;考查等比数列:,,,,满足,但是,选项B错误;该数列满足,但是,选项C错误;【例8-6】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和为,前项积为,并满足条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C.数列存在最大值 D.是数列中的最大值【答案】D【解析】因为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且,,,所以,,所以,所以在等比数列中,从到的每一项都大于,从开始后面所有的项的值都小于且大于.对于A:因为,所以,故A不正确;对于B:,故B不正确;对于C:根据上面的分析,等比数列中每一项都为正值,所以无最大值,所以数列无最大值,故C不正确;对于D:因为在等比数列中,从到的每一项都大于,从开始后面所有的项的值都小于且大于,所以是数列中的最大值,故D正确.【例8-7】已知数列满足,且是数列的前n项和,则( )A.数列单调递增 B.C. D.【答案】D【解析】对于A, 因为,所以,设,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所以所以所以当时,;当时,,因为,所以这种情况不存在.所以,所以数列单调递减. 所以选项A错误..所以A错误.对于B:由前面得.下面证明.只需证明,令,,令,则,∴成立.所以,所以,所以选项B错误;对于C:,设,设,则.所以函数单调递减,所以随着减小,从而增大.所以,即.所以C错误.对于D:一般地,证明:,只需证明..令,则,∴成立.所以,所以.所以D正确.【例8-8】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数列的公比为 B.C.存在最大值,但无最小值 D.【答案】C【解析】因为,,所以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满足,且,所以,故A错误;由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得,,因为,所以,故B错误;因为,所以,易知,由指数函数单调性可知,所以存在最大值,但无最小值,故C正确;,故D错误;【例8-9】(多选题)已知等比数列满足,公比,且,,则( )A. B.当时,最小C.当时,最小 D.存在,使得【答案】AC【解析】对A,∵,,∴,又,,∴,故A正确;对B,C,由等比数列的性质,,故,,,∴,∵,,,∴,,∴,故当时,最小,B错误,C正确;对D,当时,,故,故D错误.【例8-10】(多选题)设是各项为正数的等比数列,q是其公比,是其前n项的积,且,则下列选项中成立的是( )A. B. C. D.与均为的最大值【答案】ABD【解析】由已知数列各项均为正,因此乘积也为正,公比,又,,,B正确;,,即,A正确;由得,,所以,而,,因此,C错;由上知,先增后减,与均为的最大值,D正确.【例8-11】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且,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答案】D【解析】解: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因为,,所以,解得,所以,所以当时,取得最大值,当时,取得最小值,所以,解得,【例8-12】正项数列中,(k为常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3,9] C. D.[3,15]【答案】A【解析】因为,所以,所以,令,化简可得,令,所以.故选:A.【例8-1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记的前项和为,则数列中的最大项的值为( )A. B. C. D.【答案】A【详解】因为数列的前项和所以,当时,,解得,当时,,即,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首项为,所以,,所以,由等比数列性质,也为等比数列,公比为,首项为,所以,的前项和,所以,当为奇数时,随着的增大而增大,故,因为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为增数列,所以,当为偶数时,随着的增大而增小,故,因为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为增数列,所以,综上,对于,,即数列中的最大项的值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21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原卷版).doc 专题21 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