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五章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2.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的关系;3.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导入新课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导入新课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导入新课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虚实有什么规律呢?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与物距有什么关系?1. 实验问题像距与物距有什么关系?2. 实验思路改变物距,观察、记录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以及像距光屏fFO凸透镜物体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 实验器材及准备蜡烛凸透镜 f =10cm光屏光具座物距u像距v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成像在光屏中央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4. 实验表格观察物距在两倍焦距之外、两倍焦距、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一倍焦距之内时,物体成像的情况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5. 实验步骤(f =10cm)①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3.525 倒立 缩小 实像 16.5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5. 实验步骤(f =10cm)②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5. 实验步骤(f =10cm)③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18 倒立 放大 实像 20.415 倒立 放大 实像 21.3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5. 实验步骤(f =10cm)④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10 不成像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5. 实验步骤(f =10cm)⑤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以内,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并记录像距和像的特点。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8.5 正立 放大 虚像 —6.5 正立 放大 虚像 —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正倒 大小 虚实 32 倒立 缩小 实像 13.525 倒立 缩小 实像 16.520 倒立 等大 实像 2018 倒立 放大 实像 20.415 倒立 放大 实像 21.310 不成像 8.5 正立 放大 虚像 —6.5 正立 放大 虚像 —6. 实验数据分析(f =10cm)v>2fu=2fuv=2f2f>v>fv>2f2f>u>fu>2fu=f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7. 评估与交流(1)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便于观察。(2)若遮挡透镜的一部分,成像将如何变化?成完整的像,但成像变暗。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3)若成像在光屏上方,该如何调节?①将光源向上调节;②将透镜向下调节;(4)若在光屏上始终找不到像,原因是什么?①成虚像或不成像;②成放大的实像时,像距大于光具座的长度。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 像与物的位置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u=f 不成像 u<f ——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表格,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呢?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 像与物的位置正倒 大小 虚实 u >2f 2f >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u=f 不成像 u<f u>v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 像与物的位置正倒 大小 虚实 u >2f 2f >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u=f 不成像 u<f u>v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实像倒立异侧,虚像正立异侧。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 像与物的位置正倒 大小 虚实 u >2f 2f >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u=f 不成像 u<f u>v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和像向相同的方向运动。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A′FF2f2fOu>2fABB′u >2f 2f >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OB′A′u=2fAB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OB′A′fAB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Ou=fABu=f 不成像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OA′B′ABu<f ——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u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A′FF2fOu>2fABB′2fB′A′u=2fABB′A′fAB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光路图FF2f2fOA′B′ABuA′B′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v>u讲授新课照相机镜头(凸透镜)(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像。u >2f2f >v>f讲授新课投影仪像距物距物体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2f >u>f讲授新课放大镜FFO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u<fv>u讲授新课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成像特点 像与物的位置 应用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照相机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测焦距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异侧 投影仪u=f 不成像 测焦距u<f u>v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放大镜随堂练习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景物在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实像C.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不一定比物体大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B2.如图所示,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B随堂练习3.小方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 )A.得到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得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随堂练习4.某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f=10cm,小刚用它来给自己的小制作照相,当照相机正对作品从 50cm处向 12cm处移动的过程中( )A.像距变小,像先变小后变大;B.像距变小,像变大;C.像距变大,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距变大,像变大。D随堂练习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一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如图5-3-3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调节光具座上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2)如图乙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3)在(2)的基础上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靠近10.0同一高度放大投影仪课堂小结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