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1.小明和同学一起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他们记录了各种环境中发现的鼠妇的数量(见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鼠妇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32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0
干草地中 4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以下几组对照,符合该实验要求的是(  )
A.阴暗潮湿与阴暗干燥
B.明亮潮湿与明亮干燥
C.阴暗干燥与明亮干燥
D.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
3.某班同学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探究因素除了光外,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
B.每组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
C.设置重复组,计算全班平均值
D.做完实验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
4.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鼠妇数量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中所设置的变量是_________。
(2)装置A与装置B组成_________实验,其中实验组是装置_________。
(3)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装置B中的鼠妇计数。经10分钟的计数后,分别统计出装置A和装置B中第________次的数据作为实验结果。
(4)根据该实验装置进行的探究实验,依据装置A与装置B中统计得出的鼠妇数量,进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准确?__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
(5)根据实验装置图中所选用的鼠妇情况,指出其中的一处错误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夏天到了,晓明观察到鱼缸里金鱼的呼吸频率发生了变化,于是他探究了金鱼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的呼吸情况,记录数据如图所示。下列与探究无关的问题是(  )
A.温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吗?
B.金鱼的呼吸频率与水温有关系吗?
C.金鱼对不同的水温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吗?
D.金鱼的呼吸频率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吗?
2.如表是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设计,选项正确的是(  )
位置 黄粉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明亮 25 ℃ 适宜
纸盒右半侧 20只 黑暗 25 ℃ 干燥
A.左右两侧的温度可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设置为黑暗环境
C.左右两侧的湿度都应适宜
D.左右两侧黄粉虫数量可以不同
3.水仙又称“凌波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开花时间的影响”,选取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组别 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培养条件
甲 21 光照充足 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水仙生长发育的需要
乙 10 光照充足
丙 21 光照不足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若要通过一次实验就能获取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温度对水仙开花时间的影响”,则应选择甲组和__________组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如果甲组先开花,那么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表中的设计方案,你认为该探究小组还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有四名学生各提出了一条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A.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遮住 B.纸盒上面全部用玻璃板盖住
C.纸盒底部全部铺上细湿土 D.10只鼠妇太多,用2只就行
2.阅读材料,分析评价下列实验,并回答问题。
  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是花的世界,其中有很多菊花。自然条件下,菊花多是秋季开花,花期通常在十月下旬。怎么样让菊花提前到“十一”开花呢?
  园林科研人员知道植物的开花和果实的成熟受日照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再查阅当地气象资料得知,9月份平均日照时间约为12小时,10月份平均日照时间约为10小时。
由此推测是不是日照时间长短对菊花开花有影响呢?
提出问题:日照时间长短能提前或延迟菊花开花吗?
作出假设:缩短日照时间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实验方案:
(1)实验准备:在国庆节前50天准备大小相近、生长状况良好的20盆菊花苗,置于暗室中备用。
(2)实验步骤:①将20盆菊花苗平均分成A、B两组。
②A组给以每天10小时光照,半月后给以每天8~9小时的光照;B组给以每天12小时光照。施肥、浇水、温度等其他条件两组保持一致。
③每天光照后,将菊花放到暗室进行避光处理,持续50天。
④每天同一时间记录菊花开花的数量和开花时间。
(3)预期结果与预测结论:
预测1:若A组菊花和B组菊花大多数没有在“十一”前开花,则说明____________。
预测2:若A组菊花大多数在“十一”前开花,而B组中大多数没有提前开花,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讨论:
①这个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为什么两组菊花各要10盆而不是1盆?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际上影响菊花开花的因素还有温度、湿度、施肥等,实验小组想要探究温度对菊花开花时间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几组实验(时间持续50天):
组别 甲组 乙组
方案一 温度为10 ℃;每天光照8小时 温度为20 ℃;每天光照8小时
方案二 温度为10 ℃;每天光照12小时 温度为20 ℃;每天光照12小时
方案三 温度为10 ℃;每天光照12小时 温度为20 ℃;每天光照8小时
回答下列问题。
三个方案中,哪个方案不合理?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从表格中看出,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的鼠妇数量多,而水泥路上没有,干草地上只有4只。因此,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合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B项符合题意。
2.【答案】D
【解析】对照实验的设置要保持单一变量。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的唯一变
量是光,除光(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该实验应设置阴暗潮湿与明亮潮湿两种环境进行对照,D项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应相同且适宜。因此,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探究因素除了光外,其他如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应该相同且适宜,A项的内容正确;每组用1只鼠妇做实验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B项的内容错误;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数据的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准确,C项的内容正确;做完实验后,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D项的内容正确。
4.(1)【答案】光
【解析】因为该实验探究的是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所以实验的变量是光。
(2)【答案】对照  A
【解析】装置A与装置B除了有光、无光的差别以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使二者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中装置A是接受变量处理的一组,为实验组;装置B为常态下的一组,为对照组。
(3)【答案】10
【解析】鼠妇在统计过程中会不停地运动,应该看鼠妇最终选择了哪种环境。
(4)【答案】不准确
【解析】实验次数太少,结果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因此,
要多重复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5)【答案】鼠妇都放入了装置A中,应该在装置A和装置B的中央各放入相同数量
的鼠妇。或鼠妇个体大小不一样,应该选择大小一样的鼠妇、实验中用6只鼠妇太少,应该用10只。
【解析】在进行实验时,除探究因素光照外,其他如温度、湿度、鼠妇的数量等因素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因此实验装置A和装置B中应放入等量的鼠妇。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受到其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也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选用鼠妇的数量要尽量多,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1.【答案】C
【解析】由图示可以看出,金鱼的呼吸频率随水温的升高不断加快,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温度对金鱼的呼吸有影响吗?”“金鱼的呼吸频率与水温有关系吗?”“金鱼的呼吸频率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吗?”等,C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分布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他条件(如黄粉虫的数量、湿度、温度等)都应相同且适宜,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左右两侧的湿度都应适宜,C项符合题意。
3.(1)【答案】温度  光照条件
【解析】根据表中的实验方案可以看出,该实验可形成2组对照实验:甲和乙、甲和丙;甲和乙是以温度为变量来探究温度对水仙开花时间的影响,甲和丙是以光照为变量来探究光照对水仙开花时间的影响。
(2)【答案】增加各组中水仙鳞茎的数量
【解析】本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水仙鳞茎的数量太少,这样实验结果会具有偶然性,不能令人信服。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时应增加各组中水仙鳞茎的数量。
(3)【答案】乙  温度对水仙开花的时间有影响
【解析】若要探究“温度对水仙开花的时间是否有影响”,则应选择甲组和乙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如果甲组先开花,那么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温度对水仙开花的时间有影响。
(4)【答案】光照条件对水仙开花的时间有影响吗
【解析】根据实验设计的表格,还可以提出的探究问题是:光照条件对水仙开花的时间有影响吗?
1.【答案】A
【解析】该实验中湿度不同(左半侧干土、右半侧湿土),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否则有2个变量,A项符合题意;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因此不能全部用玻璃板盖住,B项不符合题意;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土壤的湿度,而纸盒底部全部铺上细湿土则未设置实验变量,C项不符合题意;实验中选用2只鼠妇,数量过少,会导致实验的偶然性,D项不符合题意。
2.(3)【答案】缩短日照时间不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缩短日照时间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解析】分析题干资料可知,A组菊花与B组相比,进行了缩短光照的实验处理。若A组菊花和B组菊花大多数没有在“十一”前开花,则说明缩短日照时间不能使菊花提前开花;若A组菊花大多在“十一”前开花,而B组中花大多数没有提前开花,则说明缩短日照时间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4)【答案】①日照时间长短
②如果只选了1盆菊花,就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没有说服力
③方案三  甲、乙两组中有温度和光照时间两个变量
【解析】①根据提出的问题“日照时间长短能提前或延迟菊花开花吗?”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变量是日照时间长短。
②该实验如果只选了1盆菊花,就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没有说服力。
③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方案三中甲、乙两组有温度和光照时间两个变量,不合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