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贵州省普通中学八年级(上)质量测评生物试卷(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24.0分)1.蛇和蜜蜂主要的运动方式分别是( )A. 爬行和飞行 B. 行走和飞行 C. 行走和跳跃 D. 爬行和跳跃2.下列关于动物身体结构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实例,叙述错误的是( )A. 带鱼有鳍,适于游泳 B. 青蛙趾间有蹼,适于跳跃C. 家鸽前肢为翼,适于飞行 D. 雪豹四肢发达,适于奔跑3.请根据如图推测,哪种足与野鸭在水中游泳相适应( )A. B.C. D.4.运动员在参加110米栏比赛中,从走到起跑点到跨栏,依次运用了哪些运动方式( )A. 行走、奔跑、跳跃 B. 奔跑、行走、跳跃 C. 奔跑、跳跃、行走 D. 行走、跳跃、奔跑5.下列哪项不是鸟类具有的运动形式?( )A. 滑翔 B. 鼓翼飞行 C. 爬行 D. 行走6.向朋友挥动手臂打招呼时,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A. ③④①② B. ④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①③④7.一只幼蛛从出生之日起就会自行结网,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该行为属于( )A. 社会行为 B. 学习行为 C. 先天性行为 D. 取食行为8.在公共汽车上,年轻人应主动给老年人让座,这是关爱老人的一种美德。这样做可以防止老年人跌倒骨折,因为老年人骨的成分时( )A. 有机物占,无机物占 B. 无机物占,有机物占C. 有机物多于,无机物少于 D. 有机物少于,无机物多于9.某运动员在滑雪中发生意外导致肘关节脱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脱臼是关节窝从关节头中脱出 B. 关节是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C. 脱臼不会影响其它肌肉的功能 D. 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10.构建模型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木板、松紧带、螺丝等材料制作的一个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的结构是( )A. 骨、关节、肌肉 B. 骨、肌肉、关节 C. 肌肉、关节、骨 D. 骨、神经、关节11.当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处于舒张状态时,手臂处于下列哪种姿势?( )A. 提桶水 B. 投篮球 C. 举杠铃 D. 自然下垂12.张强在篮球比赛中不慎摔倒,发生骨折。骨愈合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 骨松质 B. 骨髓 C. 骨膜 D. 骨密质13.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黄牛耕地 B. 小狗算数 C. 鹦鹉学舌 D. 蜘蛛结网14.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A. 大山雀 B. 蚯蚓 C. 山羊 D. 黑猩猩15.滇金丝猴群体内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猴王负责带领猴群活动。滇金丝猴的这种行为是( )A. 迁徙行为 B. 社会行为 C. 防御行为 D. 觅食行为16.雄性孔雀会通过开屏跳舞来吸引雌性孔雀,这属于( )A. 取食行为 B. 繁殖行为 C. 攻击行为 D. 防御行为17.有句俗语说“捅了马蜂窝,必定挨蜂蜇”,马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A. 攻击行为 B. 取食行为 C. 防御行为 D. 繁殖行为18.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实验用的滤纸和叶片的大小、颜色应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 )A. 为了使菜青虫不食用滤纸 B. 为了减少菜青虫取食的困难C. 便于观察 D. 为了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19.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的是( )A. 法布尔 B. 弗里施 C. 廷伯根 D. 劳伦兹20.研究动物行为的常用方法是( )A. 观察法和实验法 B. 分析法 C. 随机取样法 D. 调查法21.某实验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走迷宫的学习行为,发现甲、乙、丙三种动物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分别为:31次、9次、73次,据此判断,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可能是(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22.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其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孔雀开屏”属于取食行为B. 学习行为可以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以便动物更适应环境C. 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像树枝,这也是一种动物行为D. 动物的行为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23.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要让动物所处的状态是( )A. 野外自然状态 B. 实验室里 C. 家养状态 D. 人的控制状态24.研究黑猩猩的群体行为并取得突出成就的英国科学家是( )A. 戴安 福塞 B. 珍妮 古多尔 C. 卡尔 洪 佛烈希 D. 罗伯特 胡克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5.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育行政部门将中长跑、引体向上等作为中考测试题目,测试中,我们需要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才能完成一系列的运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1中a ______ ,d ______ 。(名称)(2)图1为关节结构模式图,关节外面有[b] ______ 包裹,所以关节很牢固。关节面表面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可缓冲运动时两骨间的撞击。(3)伸肘时,图2中肱二头肌处于 ______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骨骼肌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4)图3中A、B表示一块肌肉两端的 ______ (填“肌腹”或“肌腿”),则B应该连在 ______ (填“1”或“2”)上。26.如图是与运动有关的形态结构图,请分析回答:([]填序号,横线填文字)(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如①鱼类可依靠躯干部与尾部的摆动进行 ______ ;②昆虫多依靠翅飞行,有的还能 ______ ;③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 ______ ] ______ ,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2)动物的运动器官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如:①多具有发达的肌肉,能为运动提供 ______ ;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外骨骼、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 ______ ;③多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支和节点,如蝗虫的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 ______ ] ______ 。(3)动物的运动器官与生存环境形成了很好地适应,如大多数鱼类的[ ______ ] ______ ,鸟类的翼等都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划水游泳或扇动空气飞行。27.资料分析资料1:把一只刚出生的狗仔放在同时产仔的另一只母狗的窝中,被寄放的狗仔会立即被母狗认出。常被咬死或弃于窝外。资料2: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由于身体患病,母亲抱着他到医院治疗,当护士把针扎在他的身上的时候,孩子哭了起来;当第二次到医院去的时候,当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了起来;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生病后听到妈妈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哭了起来。(1)资料1中母狗对自己狗仔的识别,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通过学习得到的行为? ______ ,该种行为是由 ______ 决定的。(2)根据资料1,请你想个办法,不让母狗伤害这只狗仔并给予正常的哺育 ______ 。(3)分析资料2中孩子这三次哭泣,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______ ;属于后天性行为的是 ______ 。(4)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系吗? ______ ,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8.随着“双减”和“五项管理”政策的推广和落实,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为了探究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的影响,衡阳市某中学生物教师团队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20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第二步: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甲组小白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小时,持续24天。乙组小白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与甲组相同。第三步:在实验的第6天、第12天、第18天、第24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白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 ?(2)在该探究实验中,设置乙组的作用是 ______ 。(3)实验中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且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 ______ 。(4)分析如图可知,随着每组小白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白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 ______ 。从获得途径来看,小白鼠走迷宫的行为属于 ______ 行为。(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请给你的同学提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A 【解析】解:蛇是爬行动物,运动方式为爬行,蜜蜂属于昆虫,主要运动方式为飞行,可见A正确。故选:A。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相适应的,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都是相适应的。动物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是相适应的。2.【答案】B 【解析】解:A、带鱼生活在水中,有鳍,适于游泳,正确。B、青蛙的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后肢发达,适于跳跃,错误。C、家鸽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飞行,正确。D、雪豹生活在陆地上,四肢发达,适于奔跑,正确。故选: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可从生物的器官特征去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运动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3.【答案】C 【解析】解:野鸭在水中游泳,就有与游泳相适应的结构,其足趾间有蹼,适于划水游泳。故选:C。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理解掌握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是解题的关键。4.【答案】A 【解析】解:跳跃是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的运动方式。运动员在110米栏比赛中,走到起跑点是行走,在跑时的运动方式是奔跑,跨栏时是跳跃,因此,其运动方式有行走、奔跑和跳跃。故选:A。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行走、奔跑、爬行、跳跃、蠕动等方式。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不同。5.【答案】C 【解析】解:尽管各种鸟的飞行姿势千差万别,但就飞行形式而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鸟类飞行时基本是鼓翼、滑翔和翱翔三种方式交替使用,因翼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种类常以某一两种方式为主。一般小型鸟类以鼓翼和滑翔为主,大型鸟类多具有较好的翱翔能力。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靠双翼快速有力地扇击获得较大的升力和冲力;鼓翼飞行此种飞行类型为鸟类中最为常见,有时在陆地上行走。因此,一般情况下,鸟类在飞行时交替使用鼓翼飞行、滑翔等方式,在陆地上时也能行走。而爬行不是鸟类具有的运动形式。故选:C。此题考查了鸟类空中飞行的特点,结合鸟类的飞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熟知鸟类的飞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6.【答案】A 【解析】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因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故选:A。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7.【答案】C 【解析】解:蜘蛛结网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故选:C。(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蜘蛛织网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后天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如蚯蚓走迷宫、猕猴做花样表演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属于后天性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8.【答案】D 【解析】解:少年儿童的骨成分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中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综上所述,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骨有机物不到1/3,可见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骨的成分的应用解析知识。骨的成分随不同年龄阶段而发生变化,同时骨的物理特性也发生改变。有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得柔韧,无机物的作用是使骨变的脆、硬,记住两类物质的物理特性有利于我们识记这部分知识。9.【答案】D 【解析】解:A、脱臼主要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出,此时关节无法正常活动,称之为脱臼,错误。B、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错误。C、脱臼会影响其它肌肉的功能,错误。D、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骨起到杠杆的作用,骨骼肌起到动力的作用,D正确。故选: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明确运动系统的组成,关节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0.【答案】B 【解析】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故木板、松紧带、螺丝分别代表的结构是骨、肌肉、关节,B符合题意。故选:B。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熟记骨、关节、骨骼肌的协调配合与运动的产生及其之间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1.【答案】D 【解析】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故选:D。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掌握运动的产生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2.【答案】C 【解析】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可见C正确。故选:C。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把握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13.【答案】D 【解析】解:黄牛耕地、小狗算数、鹦鹉学舌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蜘蛛织网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D正确。故选:D。(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14.【答案】D 【解析】解: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越复杂。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大山雀属于鸟类、山羊属于哺乳动物,黑猩猩属于哺乳动物的灵长目,这些动物中黑猩猩最高等,学习行为最强。故选:D。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不同.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15.【答案】B 【解析】解:猴王负责带领猴群活动,说明滇金丝猴群体内有明确分工,群体中形成了等级,这种行为是社会行为,故B符合题意。故选:B。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6.【答案】B 【解析】解: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雄性孔雀会通过开屏跳舞来吸引雌性孔雀,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行为。故选:B。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繁殖行为。解答时可以从繁殖行为的概念、方式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的繁殖行为的概念。17.【答案】C 【解析】解:一旦被一只蜂蜇了,就会很快遭到成群的马蜂围攻。是马蜂为了保护巢穴,防御敌害保护自己的一种防御行为。故选:C。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18.【答案】D 【解析】解:“十字花科植物”与“非十字花科植物”为实验的唯一变量,而环境中的其他所有因素实验组与对照组都要尽量相同,如实验的材料、时间和地点。因此实验用的滤纸和叶片的大小、颜色应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其他因素对探究的干扰,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故选:D。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除实验变量外,其它条件均相同而且适宜.19.【答案】D 【解析】解:奥地利学者康勒德 罗伦兹(也称为劳伦斯)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他是动物行为学界的怪杰。罗伦兹是一位对一切生物普具仁爱的科学家,他从来不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动物。他深信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身体构造的适应作用一样,乃是它求取生存的凭借,同样正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之果。根据这一信念,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调查研究学派。他经常和蛙、鸭、鹅、猴、狗等动物为伍,甚至还学会了几种动物的“语言“,使自己能以同等的身份去接近它们。故选:D。奥地利学者康勒德 罗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据此解答。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20.【答案】A 【解析】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视觉有时会出现误差,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实验法的一般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实施实验中运用调查法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统计法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法分析实验现象。并不是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干扰法和刺激法不符合题意。故选:A。此题考查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即: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了有影响的因素;观察法对研究对象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21.【答案】D 【解析】解: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9次,最少,所以乙最高等;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是73次,最多,所以丙最低等。因此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丙、甲、乙,D符合题意。故选: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重就越大。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大脑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22.【答案】C 【解析】解:A、从行为的功能来看,“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A错误。B、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B错误。C、尺蠖静止不动时,它的形状像树枝,这是动物的拟态,也是一种动物行为,属于防御行为,C正确。D、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动物的行为不都是从亲代继承获得的,D错误。故选:C。动物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熟记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3.【答案】A 【解析】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故选:A。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和观察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探究实验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探究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观察法的概念。24.【答案】B 【解析】解:A、戴安 福塞公元 1932~1985年美国动物学家,为世界上研究山地大猩猩的主要权威。起先为职业治疗师, 1963年到东非旅行,遇到人类学家利基一家人,而且平生第一次见到山地大猩猩。旅行后她回到美国,但1966年凯莉 斯图尔特说服她回到非洲,在大猩猩的自然生态环境中长期研究这种动物。故不符合题意;B、珍妮 古多尔,英国动物学家。中学毕业后只身进入非洲丛林与野生黑猩猩伍,在动物研究史上第一次揭开了野生黑猩猩行为的奥秘。珍妮 古多尔的发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故符合题意;C、卡尔 洪 佛烈希教授是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和养蜂人。40多年前,他用涂蜜的纸做蜜蜂训练实验时发现,只要有一只蜜蜂发现了这个蜜源,很快就会有许多、甚至几百只蜜蜂。故不符合题意D、罗伯特 胡克又译罗伯特 虎克(Robert Hooke,1635年7月28日,儒历7月18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且提出了万有引力的平方反比关系。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行为学家.可以福塞、古多尔、佛烈希、胡克的研究贡献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学历史.25.【答案】关节头 关节窝 关节囊 舒张 肌腱 2 【解析】解:(1)结合分析可知,a是关节头,d是关节窝。(2)图1中,b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及囊内外的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3)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伸肘时,图2中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4)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所以,图3中A、B表示肌肉两端的肌腱,B应该跨过关节附着在骨2上。故答案为:(1)关节头;关节窝.(2)关节囊。(3)舒张。(4)肌腱;2。1.图1中:a是关节头,b是关节囊,c是关节腔,d是关节窝,e是关节软骨。2.图2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图3中AB表示肌腱,1和2表示是的骨3.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明确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与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6.【答案】游泳 跳跃 5 翼 动力 骨骼 8 关节 3 鳍 【解析】解:(1)动物的运动方式包括:奔跑、爬行、蠕动、游泳、跳跃、飞翔等。①鱼类可依靠尾部的摆动和[3]鳍的协调作用游泳;②昆虫能足依靠爬行、跳跃,有的还能依靠翅飞行;③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5]翼,可自由飞行,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2)动物的运动器官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如:①多具有发达的肌肉,能为运动提供动力;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外骨骼,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骨骼;③多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支和节点,如蝗虫的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4关节。(3)动物的运动器官的特点总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如如大多数鱼类的3鳍、鸟类的翼、昆虫的翅,都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有利于划水游泳或扇动空气飞行。故答案为:(1)①游泳;②跳跃;③5翼;(2)①动力;骨骼;8关节;(3)3鳍。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总起来说都与其结构特点相适应,运动方式有游泳、飞行、行走等。动物的运动一般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利于捕捉食物、躲避敌害等。图中1口,2鳃,3鳍,4后足,5翼,6胸肌,7肱二头肌,8关节。解答此题熟练掌握有关动物运动方面的基础知识,综合题意灵活解答。27.【答案】先天性行为 遗传物质 将母狗的尿液涂抹在小狗仔的身上 第一次哭泣 第二次、第三次哭泣 有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先天性行为就很难形成学习行为 【解析】解:(1)母狗对自己狗仔的识别,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先天性行为。(2)根据资料1,母狗与小狗之间是通过嗅觉闻到小狗的气味,辨别小狗是否是自己的孩子。因此,可以将母狗的尿液涂抹在小狗仔的身上,这样母狗在闻气味时闻到的是自己的尿液味,就以为是自己的孩子,母狗就不会伤害这只狗仔并给予正常的哺育。(3)分析资料2中孩子这三次哭泣,当护士把针扎在他的身上的时候,孩子哭了起来,属于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当第二次到医院去的时候,当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了起来;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生病后听到妈妈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哭了起来。后两次哭泣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学习行为。(4)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生活的基础,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先天性行为就很难形成学习行为,因此,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关系。故答案为:(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2)将母狗的尿液涂抹在小狗仔的身上(合理即可法(3)第一次哭泣;第二次、第三次哭泣。(4)有;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先天性行为就很难形成学习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和目的。28.【答案】睡眠不足会不会影响学习能力 对照 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 减少 学习 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解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睡眠不足会不会对学习能力的影响?(2)限制甲组小白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小时,持续24天。乙组小白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与甲组相同,甲组和乙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每日睡眠时长,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因此设置乙组的作用是对照。(3)实验中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白鼠,且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4)分析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经过训练,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5)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学习的能力提高,睡眠不足使学习能力减弱,建议同学们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故答案为:(1)睡眠不足会不会影响学习能力;(2)对照;(3)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4)减少;学习;(5)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1)实验过程要遵循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2)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3)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解答此题要掌握对照实验的原则。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