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5课 少年闰土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查找资料,初识鲁迅(1)自主查找资料,交流鲁迅。(2)认真观察单元篇章页,仔细读页面文字,看看你还知道了什么。学习任务二: 初读感知, 把握内容(1)同桌互读下面的词语,互相纠正。家景 郑重 供品 祭器 讲究 盼望 厨房毡帽 项圈 刺猬 伶俐 经历 潮汛 一望无际(2)默读课文,按照课文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进行排列。相处 离别 回忆 相识( )→( )→( )→( )学习任务三:品读课文,感受形象1.回忆:品读“月下刺猹的闰土”。请轻声朗读第1自然段。(1)①指名读第一句话,圈出句子中描写的景物。②想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请你来读出那些美丽的色彩。你觉得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句子旁边。2.相识:品读“初次相识的闰土”。(1)圈画:快速浏览第2~5自然段,把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画出来,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闰土?(2)从作者对闰土的外貌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对于鲁迅这位城里的少爷来说,与他年龄相仿的闰土,最大的特点不是他的眼睛、鼻子、嘴巴,闰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习任务四 回顾瞬间,读写结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5自然段。2.练笔: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请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的写法,先描写照片中的场景,再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再现照片中的人物形象。3.全班交流评价。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一1.略2.①了解本单元的主题:走近鲁迅,体会鲁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受其高尚品质。②明确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③了解习作要求: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节奏: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学习任务二(1)略(2)(回忆)→(相识)→(相处)→(离别)学习任务三:1.①略②学生交流(2)机智 勇敢2.(1)(纯朴)(2)作者没有描写闰土的五官 银项圈、小毡帽学习任务四:略 学生交流第25课 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五:回顾复习,导入新课1. 听写词语;2.同桌互判,纠错。学习任务六:感知形象,体会内心1.相处:品读“讲新鲜事的闰土”。(1)请同学们仔细读第6~18自然段,想一想闰土跟“我”讲了哪几件有趣的事。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来。(2)请浏览课文中的四件事,从篇幅上你发现了什么?在写法上叫什么?(3)思考:为什么把“看瓜刺猹”写得那么详细?(4)在作者的笔下,少年闰土是个怎样的人?2.语段对比,体会“我”的内心世界。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①读读上面两段话,“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什么?这是谁看到的?②这说明了什么?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3.作者不满的是什么?他遗憾的是什么?他向往的又是什么?学习任务七:绵延离别,深化主题1.默读鲁迅的《故乡》,交流自己的感受。2.深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描写少年闰土?参考答案:第二课时学习任务五:1.(1)郑重 供品 祭器 厨房 项圈 刺猬 伶俐 潮汛(2)略学习任务六:1.(1)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2)详略结合(3)正是因为这件事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想到闰土,“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4)①聪明能干。②见多识广。(语句略)2.①这是“我”和“我”的朋友们看到的 指“我”和朋友们生活空间的有限②体会:这说明“我”和“我”往常的朋友每天都在家里,与外面的世界很少接触,生活范围很狭窄。(井底之蛙、坐井观天)3.“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羡慕。学习任务七:1.略2.补充小说《故乡》的写作背景作者如此描写少年闰土,就是为了与成年闰土进行对比,从而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