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3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雨的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人教2011版(2016年起始)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以“雨的四季”为题,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本学段,新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的作者刘湛秋是名诗人,他的语言极富美感与激情,可以进一步强化朗读教学。文章内容浅显,可以引导学生在归结本单元《春》《济南的冬天》两篇美文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要继续培养学生圈点勾画批注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诗化的语言的魅力,产生写作欲望,并且能够体会到大自然之美,从而产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七年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根据文章内容、思想感情来朗读课文”的能力。但是囿于环境的压力,他们朗读的兴趣逐渐减弱。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还要结合文意,指导学生圈画出关键性词语,深入体会其表达
效果,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让“读”贯穿全课,以“读”代“教”、用“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素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强化朗读,感知文意,概括四季的“雨”的特点;
2、揣摩品味诗化的语言,进一步提高鉴赏能力。
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回顾——品味——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品味诗化的语言,提高鉴赏能力。
难点:关键语句的赏析,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朗读品析法 合作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飞花令”游戏,感受生活中的“诗意”。与作者一同走进“雨的四季”,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作者介结
请同学根据课前预习所搜集到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3、积累字词
把生字词置于具体的语境中来认知字词,通过“读”从音、形、义等多方面把握词语,通过“讲”强化对词语的记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4、说雨解题
结合学生的预习所得,引导其概括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进而体会到标题与内容、主题之间原关系,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明确“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5、读雨知意
“新课标”指出:七年级学生要具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本课为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知识,但是“重音”“停连”等方面仍有待提高。所以,设计了师生共读的方式,既有引领、示范的作用,又使每名学生都可以大声朗读、感受气氛,还不过多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同时,要求学生听读时,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概括出四季雨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提取信息、概括文章的能力。
6、品雨析句
学期初,新教材培训中,专家老师曾经指出:单元教学应是一个整体。本环节中,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春》《济南的冬天》两篇美文,再次明确了“抓修辞、析内容、扣主题”的鉴赏语言的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此方法,继续口味本文诗化的语言。
从课文中精心选取了四个语句,分“师生共赏、生生合作、独立品味”三个层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
每一组语句均使用“读——赏——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以“读”代“讲”的学习方法。
7、悟雨究法
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8、检测与拓展
通过扩写“菊花开放”,既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精妙,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9、结束语
板书设计:
二、教学过程实录
【活动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有人说:人应该诗意的栖息。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上课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玩一段“飞花令”,让我们一同感受“生活中的诗意”。由老师出示主题,同学们分为男女两队,轮流吟诵诗句,音乐来时,比比哪队吟诵的多。(出示主题:雨)
生:轮流吟诵有关“雨”的诗句。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的确,从古至今,每当文人墨客信步于细雨之中,定会感慨万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刘湛秋,走进“雨的四季”,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活动二】作者介绍
师:请同学根据课前预习所搜集到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生:刘湛秋,……
师:***同学的介绍得非常全面。请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活动三】积累字词
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首先扫清阅读障碍,读准下列句中词语。每一位同学读一句。生:(读句子、读准词语)
师:同学们的字音读的非常准确。下面我们一起齐读生字词,每个词读两遍。边读边思考,你觉得本课的字词的字音字形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
生:齐读生词。个别生提示讲解
师: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什么呢?生:结合课下注释回答。
师:希望同学们做好积累,并在实际运用中正确使用这些词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活动四】说雨释题
师:我们一同来看本文的课题。通过预习,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描写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四季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师:说得真好。本文的内容浅显、结构清晰。我们在阅读一篇记叙文时,首先要关注它的标题。因为它不仅可以提示文章内容,而且还可以暗示主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明确“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五】读雨知意
师: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是一位诗人,他将诗化的语言透露散文之中,非常适合朗读。通过课前预习,你认为我们应该使用怎样的语速、语调、语气来读呢?
生:中速,感情深切而真挚。
师:师生共读。提出要求:边圈点勾画课文,完成任务1、划分课文层次2、思考四季的雨各自具有什么特点?(方法提示;勾画各段中体现雨的特点的关键词,没有具体词语的根据文意概括。)
生:边听读课文,勾画,完成任务。
师:课文读完了,感谢同学们的配合。这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概括四季雨的特点。师: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强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取信息及概括文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活动六】品雨析句
师:优美的写景散文常常以丰富的感情、细腻的语言,把景物描写得分外美丽。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许多精彩语句值得细细地揣摩。
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写景抒情散文名篇《春》《济南的冬天》,学习了赏析语言的方法。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谁来说说这些语句的表达效果。
生:读语句、说作用
师小结:赏析语句首先要抓修辞。这单元我们重点研究的是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其次,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说明语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最后,紧扣文章的主题,分析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板书)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鉴赏语句的方法,借助圈点勾画批注的方式,来品味本文诗一般语言。
师生合作 共赏语句1、2
师:出示语句1. 生:齐读。
师:首先确定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比喻的修辞,将“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叶子长势的茂盛、色泽的碧绿、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雨和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赞美。
师:小结。应该怎样读这句话?谁来试试?
生:美读语句。
师:出示语句2 (略)
生生合作 共赏语句3
师:出示语句3 ,请同学同桌之间合作完成赏析任务,并有感情的朗读。
生:讨论赏析,练读语句
生: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独立学习 共赏语句4
师:出示语句4,独立完成语句赏析、批注,并练习朗读。
生:汇报独立学习结果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鉴赏、朗读语言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独立解决问的能力]
【活动七】悟雨究法
师:作者将四季之雨,写的栩栩如生,富有诗情画意。是如何将四季的景色描绘的多姿多彩的呢?我们一同小结写作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完成:
(1)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融情于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八】课堂测评及拓展延伸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组练习。出示题目:
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花苞 粗犷 斗笠 彩棱镜
B、静密 干燥 高邈 争先恐后
C、造访 莅临 吝啬 咄咄逼人
D、菜畦 迫切 冷冽 淅淅沥沥
2、扩写句子:
原句:菊花开放。
改句:____________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使句子生动鲜活。)
生1:到了金色的深秋,美丽的菊花像一个活泼的小姑娘,在风中摇摆着,又翩翩起舞。在秋风的吹拂下,有时跳向这边,有时又跑向那边,既活泼又美丽。它们散发着清香,淡淡的,很清新。
生2:秋天来了,树叶落了,可菊花却开得正艳。天空很高很蓝,飘着白云,菊花昂首挺胸,花瓣像一个一个小绒球;也像一个班级的学生,围在一起讨论问题。
生3:菊花开放在秋天,漫山遍野的黄色煞是好看。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却也是枯萎的季节。夏天里争奇斗艳的花朵已经凋谢,可菊花却生机勃勃地开放了。没有蜂围蝶陈,没有姹紫嫣红。只是默默的,无私的奉献自己。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
师:点评(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字词积累的能力及抓特点、用修辞来写作的能力]
【活动九】结束语
同学们,古人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之景美不胜收。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心,就一定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好。希望每位同学都可以成为了一名亲近自然、热爱生活,拥有诗和远方的人。
下课!
教学反思
(一)授课心得
1、课前导入我采用了“飞花令”,从学生的旧知入手,既使学生对“雨”这一司空见惯的景物,在头脑中重新有了较感性、丰富的认识,同时也给课堂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2、“朗读——回顾——品味——运用”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简洁明快,深入文本,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注重了知识的巩固,也鼓励学生的大胆创新。
(二)存在问题
1、教师的激励、评价性语言单一,随机应便的能力有待提高。
2、小组合作学习不够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