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深情的朗读这篇文章直至背诵(2)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3)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2.方法与途径:(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文的语感(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3)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文言课文的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二)、教学重点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三)、教学难点: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四)、教学准备借助多媒体、PPT(五)、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诵读法课时:一课时一、课堂导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会令人神往,孤高的情怀也令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跟随张岱,去西湖看雪。二、美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标记字词读音,做好停顿处理)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处理好停顿)3、学生个别朗读 (要求其他学生对其朗读进行评价)4、齐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停顿)5、译读文章(要求根据课文底下注释,翻译文章。学生交流,提出疑问,讨论解决)6、配乐朗读(美景再现 找出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心情)三、赏析句子天与云与山与水天云山水加上“与”,天与地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景物浑然一体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己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己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己”没有加任何修饰词,十分简练,好像作者要把自己融合进苍茫的宇宙一般,这种不加任何渲染的写作手法叫做“白描”:相对于渲染而言,寥寥数语,状物传神。四、理解作者的“痴”1、“痴”行 :余独往湖心亭看雪2、“痴”景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辽远空寂)五、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遇到知音开怀畅饮,人之常情。酒逢知己千杯少,张岱不能饮酒也就罢了,总该促膝长谈吧。而张岱却“强饮三大白而别”,可见双方性情不同,金陵客热情豪爽,张岱惆怅落寞。张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呢?(提示:结合课后注释讲解背景)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似为野人……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自序》少年时的风花雪月,繁华靡丽。中年后的国破家亡,破床碎几,构筑了他生命的全部乐章。繁华靡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六 课堂小结当故国已成往事,当故人已四散走远,大雪后的西湖也不能激起他满心的喜悦,所以我们今天读来依然有一些淡淡的忧伤,这就是张岱。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国破家亡的惆怅与落寞。七 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痴”行“痴”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