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设计【单元教学知识结构】《小溪流水响叮咚》这一课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本课的四首作品表现了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本课以“自然风景”为题,选编了以欣赏为主的一首器乐曲、一首独唱歌曲以及两首以演唱为主的歌曲作为学习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通过唱、赏、奏、律来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能发现进而树立关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付诸行动【课标表述】*具有丰富的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具有乐观的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中的音乐现象,对音乐与自然、生活的联系有初步了解。*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探究其变化原因。*能感知、辨别旋律的进行方式,认识不同的节奏型。*随音乐哼唱,区分乐句和乐段。*结合演唱认识音名、唱名、音符和常见音乐记号,了解常用音乐术语及其作用,识读简单乐谱;能跟随音乐时长简单旋律。*能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自然的声音,自信、有感情地齐唱。*演唱时能根据音乐术语或记号,适切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根据音乐的情绪、特点创编律动或舞蹈动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有规律或有特点的声音。*观察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现象和活动,养成在生活中与音乐为伴的习惯。【学习目标】1.审美感知:聆听《小溪流水响叮咚》,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能节奏准确地演唱切分音、附点节奏型及一音多字;跟随音乐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走向、进行方式,并且能划分乐句,初步根据乐句、旋律、情绪等音乐要素来分辨歌曲乐段,从而能音高准确、节奏正确地演唱歌曲。2.艺术表现:能用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用适合的舞蹈律动动作表现歌曲。3.创意实践:能根据音乐及音乐所描绘的画面,创编歌词;根据歌曲所演唱的内容,编创合适的舞蹈律动动作。4.文化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许多美妙的景象,通过学习《小溪流水响叮咚》这首歌曲,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大自然中的美,这种美不仅是用眼睛欣赏,更是需要用耳朵聆听、用心感受。【教学重点】通过演唱歌曲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对生活充满热爱。【教学难点】能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休止符、附点节奏型;能从音乐要素中为歌曲划分乐段;创编合适的歌词和舞蹈动作。【评价方案】(评价单见附件一)1.通过歌唱时的情绪、感染力落实学习目标1的达成。2.通过随堂提问或根据评价单中同桌互评落实学习目标2的达成。(随堂提问包括但不限于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旋律线是什么形的?)3.通过跟伴奏表演歌曲落实学习目标3的达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1.观看视频。感受音乐与画面是否相吻合。(《小溪流水响叮咚》的画面,配上《二泉映月》的音乐)2.观看视频。与上一段音乐相比,哪个更适合视频中的画面。(《小溪流水响叮咚》的画面,配上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的伴奏音乐)3.钢片琴演奏。提问:加入你是作词家,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视频的音画效果呢?【设计意图】同样的画面,搭配不同的音乐,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音乐的情绪,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聆听欣赏创编歌词,不仅是对学生自主性、创编能力的提升,更是音乐与其他学科(语文)的融合,促进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三、新授(一)聆听1.初听:作词家写的与你想象中的一样吗,你最喜欢哪一句?(播放音乐)(预设:小溪:开心的唱起了歌;太阳:一年之计在于晨,珍惜早上的时光;月亮和星星:夜晚的山里特别的安静和凉爽;农民:农民伯伯非常的辛苦、热情朴实;洗衣姑娘:勤劳,你肯定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啦啦啦:唱的太美了,无法用语言形容了;镜子:小溪清澈;山野绿荫:山里密密麻麻的树,把房子都遮挡住了;江河祖国:小溪最后都汇入了河流然后汇入大海)2.复听:小声哼唱,感受“啦啦啦”。(播放音乐)(1)分析尾句的旋律走向;(2)感受休止符的作用;(3)感受尾句的情绪。3.三听:小声跟唱,将最后一句大声唱来。【设计意图】在聆听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乐句,将歌曲中有特点的乐句摘出来单独分析。“啦啦啦”这一句将歌词所表达的内容与旋律线下行、八分休止符相联系,增添了歌曲的趣味性,每次唱到这一句都能联想到小溪从山上欢快地流下最终汇入大江大河当中。(二)学唱歌谱1.单手弹随时纠错。(附点节奏型、休止符)2.画旋律线唱谱。3.跟伴奏,边画旋律线边唱谱。4.分析旋律走向,引出波浪形旋律线。(1)复习旋律上行、下行(2)说出波浪形旋律线特点。(起伏比较大,像小溪围绕着山涧流淌一样弯弯绕绕的)【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视谱能力,通过一遍模唱熟悉旋律后,可以直接开始视谱,根据不同班学生的情况,在基本熟悉歌谱后,加入图形谱帮助学生感知音高,辅助学生唱准每个音的音准。在2-3遍视谱之后,就可以跟伴奏带唱谱了,这就为之后的完整演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学唱歌词1.跟琴唱歌词,随时纠错。(预设:一字多音、弱起小节)2.跟着琴完整唱。3.师范唱。(1)比较师生演唱的不同;(2)根据师范唱的情绪,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前两个乐句都是描绘了小溪遇到的美丽风景,情绪是愉悦、悠然的;后两个乐句呢,小溪带着祖国的骄傲,蹦蹦跳跳的最终流向的大海,情绪是自豪骄傲的。)4.跟录音伴奏演唱,有感情地演唱。5.创编舞蹈动作;跟音乐伴奏边唱边表演。【设计意图】从跟琴唱,加入老师范唱,到唱准确后跟伴奏表演,步步渗透,从唱下来到有感情的表演,学生学的很扎实。舞蹈动作由学生自主创编,提高学生自主创编能力的同时,将音乐与舞蹈相融合。四、拓展延伸1.琵琶演奏《春雨》。小溪在汇入大海之前,除了有大江大河的帮助,还少不了雨水的滋润,老师今天用琵琶来表现出大自然中春雨的生机勃勃。2.师生合作共同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生演唱加舞蹈律动,师用琵琶伴奏。【设计意图】《小溪流水响叮咚》这首歌曲是一首描绘山涧中美景的歌曲,在拓展欣赏环节我选择了一首也是描绘大自然中自然现象的乐曲——《春雨》,《春雨》这首曲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这个单元《风景如画》的主题相吻合,描绘了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最终回归到本课所学的歌曲,与学生一起用不同的形式来表演《小溪流水响叮咚》。五、小结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发现,让我们一起用眼睛去欣赏,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受吧!【教学反思】《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歌曲情绪从欢快转为热情而舒展。这首歌曲旋律朗朗上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聆听时,我将衬词“啦”一句挑出来,与学生一起以小溪活泼的性格和流向为主线,探讨旋律走向、节奏,充满趣味性,学生们积极思考,参与程度很高。学生们对歌曲掌握的较好,但在过程中我也有些不足之处。教歌过程略微冗长,缺乏趣味性,下次讲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哪些地方演唱有难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堂课我的上课状态略微平静,缺乏一点活泼。针对不足的地方我将调整改善,在课下我也会照着镜子多加练习,改善我的上课状态,尽量更充分的调动学生们的情绪。除此之外,我也会多听老教师的课,多听优课,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丰富上课时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变得更加活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