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2 凝聚价值追求(47张PPT+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2 凝聚价值追求(47张PPT+教学设计+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第三单元 · 第五课 · 守望精神家园
2023年10月 修订版
第一部分
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
鲁迅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 令你印象深刻的能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
孔子
屈原
杜甫
李时珍
郑和
詹天佑
秋瑾
孙中山
毛泽东
雷锋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2. 当今时代有“中国脊梁”吗?他们是哪些人?
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
2020年印度在我边界越线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战士英勇栖牲
2020年12月,禁毒民警张子权因公牺牲。26年前,他父亲张从顺被毒贩杀害。父子两人都为禁毒事业献出生命
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
2023年9月5日,在福州市暴雨抢险行动中,消防员陈祖严和胡旭东、派出所所长柯佳勇冲在最前线。
危急时刻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队友,将其他人推向安全地方,不幸被洪流冲走,英勇牺牲。
2023年9月5日,陈祖严、胡旭东、柯佳勇在抗灾抢险中牺牲
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
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后来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创立了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他不仅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也为社会献出了大爱
40年前高中毕业的徐淙祥回到家乡。“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进行高产试验时,他从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镜观察小麦长势和虫情,用笔记本记录风速雨量……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还将几十年种地经验分享给村民
民族精神——“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
为保卫祖国安全,守卫在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的民警和消防队员,是民族的脊梁
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踏实工作的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大众,是民族的脊梁
………………
观看视频《央视网:民族的脊梁》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中华一家亲
港澳回归
中华民族共同体
郑成功收复台湾
民族精神
讲信修睦
郑和下西洋
礼之用,和为贵
张骞出使西域
民族精神
克勤于邦
两弹元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子弹研发成功
民族精神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屈原被放逐赋《离骚》
左丘明失明著《国语》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
愚公移山
民族精神的内涵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的本质
当代
中国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精神
的具体体现
井冈山精神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密切联系人民群众
一切从实际出发
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
不怕苦
不怕死
延安精神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西柏坡精神
敢于斗争
团结统一
大庆精神
科学
创业
求实
奉献
雷锋精神
向上向善
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精神
亲民爱民
科学求实
无私奉献
两弹一星精神
爱国
奉献
自力更生
勇于攀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精神
的具体体现
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
以人为本
抗洪精神
众志成城
顽强拼搏
载人航天精神
勇于攻坚
开拓创新
女排精神
团结协作
自强不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精神
的具体体现
探月精神
追逐梦想
勇于探索
协同攻坚
合作共赢
脱贫攻坚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伟大抗疫精神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
舍生忘死、尊重科学
命运与共
北京冬奥精神
胸怀大局、自信开放
迎难而上、追求卓越
共创未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精神
的具体体现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
(2012年)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
与时俱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坚持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
高度统一
爱国主义的本质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与时俱进
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
认识中华民族精神
重点知识
重点知识
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01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02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03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观看视频《女排精神》
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现代社会,有人用实用主义的态度看待精神,认为某一种精神一定是有实用的价值,一定会带来成功的结果。“成功了,就说明精神存在。失败了,就说明精神不存在,或者没发挥精神。”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实际上是对精神内涵的误解。
精神与成功不是直接意义上的对应关系,精神彰显的是一种力量。成绩的取得是主客观条件决定的,有时候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成绩就不一定理想,但是只要有一种精神在,精神总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第二部分
观看视频《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沈忠芳》
重点知识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01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2023年9月19日晚上,一辆车被追尾后瞬间失控,撞断桥上的护栏后坠河,小车在河中四轮朝天,车内人员情况危急。路过的张含看见后,将手机往岸上一扔,顾不上脱鞋,立即跳入河中救人。河里有半米多深的淤泥,让他陷在其中行动困难。车内已经进水,车门无法打开,找不到能破窗的石头,伤者非常危险!
他急中生智,铆足劲抡起拳头,砸向留有一点缝的车窗边缘。车窗被砸开了,张含顾不上疼,将驾驶员拉了出来。接着他又抡起拳头砸开后座车窗拉出乘客,手早已被玻璃划伤,鲜血直流。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先将伤者送往医院,才去找医生进行包扎。他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重点知识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01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02
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2023年9月24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枚金牌诞生!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邹佳琪,和邱秀萍夺得冠军。对职业选手来说,几秒钟的差距,就可能输掉比赛。为此她们付出了远超他人的努力。由于赛艇项目不允许戴手套,她们的双手长时间与桨摩擦,起泡、流血不可避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茧。 “有时候手上出了茧子,第二天还没好就要继续练。”
她们在每一次训练和每一场比赛中都倾尽全力,“要坚强,流血流汗不流泪”。为国争光,为自己的梦想发光,为了让更多人能关注赛艇项目而不懈奋斗。
重点知识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01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02
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03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重点知识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01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02
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03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04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第三部分
人类的活动总是在努力争取好的结果、避免不好的结果,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即“趋利避害”。某事、某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没有价值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等等。
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
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中国价值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和公民层面价值追求的根本保障。富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民主提供根本政治条件,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和谐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安居乐业。
同时,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
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融为一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知识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部分
观看视频《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奋斗中爱国》
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知识
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自觉做到:
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知识小结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 5.2 凝聚价值共识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本框所属课程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教材分析 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主要是从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出发,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进而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本框按照“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民族精神的力量与作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展开。本框第一目首先阐述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以及民族精神的力量,指出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本目重点落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第二目侧重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重点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课程标准要求 1.理解中华民族孝梯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2.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知识目标 1.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 2.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2.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难点 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学情依据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师准备 教师要阅读相关书籍,提前了解教材中出现的与文化有关的知识。例如,了解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知道我国的文化遗产和理论界关于中华文化的主要观点,等等。除此之外,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做到心中有底。其次,拓展教材内容。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深刻、生动的主观体验,必须借助有代表性的实例,如人物、故事等。教师需要收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关的知识和典型材料;需要对社会生活中涌现出的一些先进模范人物有及时全面的了解;需要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对教材内容加以丰富和完善,使之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最后,教师要注意不断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授课形式,准备一些有针对性的课题实例,以图片、影像的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准备 做好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案完成课前预习和活动准备,了解本课框架,进行初步思考;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现问题并向教师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师生共同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 教学过程 ↓
教学 过程 展示第一节标题:中华民族精神
展示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讨论: 1. 令你印象深刻的能体现“中国脊梁”的人物或故事有哪些? 2. 当今时代有“中国脊梁”吗?他们是哪些人? 展示图片:这些是历史上堪称“民族脊梁”的一些例子 引发学生对什么是“中国的脊梁”的思考,由此引导学生聚焦民族精神。 “脊梁”一词如同一个生动形象的符号,为本框“凝聚价值追求”的逻辑展开铺设了情感主线,奠定了感性认知的基础。
大家知道现在我们国家有哪些人堪称“民族脊梁”吗?请你分享你所知道的伟大人物。 展示图片和说明文字: 2020年印度在我边界越线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等战士英勇牺牲。 2020年12月,禁毒民警张子权因公牺牲。26年前,他父亲张从顺被毒贩杀害。父子两人都为禁毒事业献出生命。 张桂梅,她胸怀梦想、矢志不渝,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推动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她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三尺讲台,建校12年来帮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2023年9月5日,在福州市暴雨抢险行动中,消防员陈祖严和胡旭东、派出所所长柯佳勇冲在最前线。危急时刻他们把救生衣让给了队友,将其他人推向安全地方,不幸被洪流冲走,英勇牺牲。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开始摆摊、开店、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后来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创立了远近闻名的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他不仅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也为社会献出了大爱。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40年前高中毕业的徐淙祥回到家乡。“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进行高产试验时,他从早到晚蹲在田里,用放大镜观察小麦长势和虫情,用笔记本记录风速雨量……就这样,他的农田平均亩产1000斤,还将几十年种地经验分享给村民。 教师总结: 为保卫祖国安全,守卫在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战士,是民族的脊梁 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挺身而出的民警和消防队员,是民族的脊梁 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是民族的脊梁 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踏实工作的工人,是民族的脊梁 千千万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大众,是民族的脊梁 ……………… 教师要紧扣材料中鲁迅所提出的“中国的脊梁”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从“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不同角度去理解“脊梁”一词的含义,并向学生展示具体人物和事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中国的脊梁”。 在分析事例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点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归纳,引向一个共同的主题——民族精神。
观看视频《央视网:民族的脊梁》
展示图片:中国共产党创始时的人物合集 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 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重点知识】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团结统一:中华一家亲、中华民族共同体 展示图片:郑成功收复台湾、港澳回归 爱好和平:讲信修睦、礼之用,和为贵 展示图片: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勤劳勇敢:克勤于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展示图片:原子弹研发成功、两弹元勋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展示图片:愚公移山 屈原被放逐赋《离骚》 左丘明失明著《国语》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 具体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
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今日之中国,国家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爱国主义始终围绕着实现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发展,最终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 中国精神是什么?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 展示四张图片: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
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展示多张图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强调:从党的十八大开始,即2012年开始) 操作建议 1.材料呈现。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生动多样的形式,介绍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精神,了解其具体内涵与产生的时代背景。 2.思考交流。教师通过具体事例,通过讲故事、谈感受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精神在当代是否已经过时,进而让学生联系实际,归纳总结这些精神在当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3.引导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精神中寻找共同点,得出“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这一结论。 通过呈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引导学生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师要明确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共产党人爱国奉献、英勇斗争等优良作风与中华民族精神高度契合。如果没有中华民族精神的长久积淀,全国各族人民不可能在国家民族危亡艰险时刻,迅速团结在党的周围,集体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去,也不可能每每在关键时刻,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披荆斩棘地开辟新的伟大征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成果。在革命战争年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迸发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启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不断赋予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生机活力。
从以上各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是与时俱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重点知识小结】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重点知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和作用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观看视频《女排精神》 探究与分享 中国女排是在世界体坛上不断创造奇迹的一支劲旅。20世纪80年代实现“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又以荡气回肠的完美逆袭,为祖国赢得一枚弥足珍贵的金牌。多年来,中国女排以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艺,不断诠释着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女排精神 提问: 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操作建议 1.材料呈现。通过生动多样的手段,向学生展示中国女排这样一个光荣群体的精神风貌。在呈现材料的内容选择上,既要有20世纪80年代实现“五连冠”的中国女排的材料,也要有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夺金的中国女排的材料,更要有中国女排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协作、永不言弃的事迹材料。材料的呈现方式要直观、生动,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女排精神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2.思考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让学生理解,女排精神并不是单纯以成败论英雄,传承和弘扬女排精神也不是只停留在夺取冠军这一层面,而应当有更加深刻的内涵。这样就为后面引出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打下了基础。 3.教师总结提升。现代社会,有人用实用主义的态度看待精神,认为某一种精神一定是有实用的价值,一定会带来成功的结果。“成功了,就说明精神存在。失败了,就说明精神不存在,或者没发挥精神。”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实际上是对精神内涵的误解。精神与成功不是直接意义上的对应关系,精神彰显的是一种力量。成绩的取得是主客观条件决定的,有时候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成绩就不一定理想,但是只要有一种精神在,精神总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的完美逆袭,体现了女排精神的支撑力量。 通过中国女排这样一个人们熟悉而又感到亲切的群体,向学生形象地展示伟大民族精神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从新老女排完成交替,最终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完美逆袭、赢得金牌的角度,引出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话题。
展示第二节标题: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观看视频《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沈忠芳》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①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利用视频、新闻、图片等事例,引导学生学习伟大人物的精神,懂得如何用行动去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是要懂得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让民族精神的生命力更为充沛。
新闻分享 展示图片:2023年9月19日晚上,一辆车被追尾后瞬间失控,撞断桥上的护栏后坠河,小车在河中四轮朝天,车内人员情况危急。路过的张含看见后,将手机往岸上一扔,顾不上脱鞋,立即跳入河中救人。河里有半米多深的淤泥,让他陷在其中行动困难。车内已经进水,车门无法打开,找不到能破窗的石头,伤者非常危险! 他急中生智,铆足劲抡起拳头,砸向留有一点缝的车窗边缘。车窗被砸开了,张含顾不上疼,将驾驶员拉了出来。接着他又抡起拳头砸开后座车窗拉出乘客,手早已被玻璃划伤,鲜血直流。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先将伤者送往医院,才去找医生进行包扎。他说:“当时什么都没想,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② 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新闻分享 展示图片:2023年9月24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枚金牌诞生!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邹佳琪,和邱秀萍夺得冠军。对职业选手来说,几秒钟的差距,就可能输掉比赛。为此她们付出了远超他人的努力。由于赛艇项目不允许戴手套,她们的双手长时间与桨摩擦,起泡、流血不可避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老茧。 “有时候手上出了茧子,第二天还没好就要继续练。” 她们在每一次训练和每一场比赛中都倾尽全力,“要坚强,流血流汗不流泪”。为国争光,为自己的梦想发光,为了让更多人能关注赛艇项目而不懈奋斗。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③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观看视频《我就是中国(我是什么样子,中国就是什么样子) 》 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④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重点知识小结】怎样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展示第三节标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 人类的活动总是在努力争取好的结果、避免不好的结果,以实现自己的目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即“趋利避害”。某事、某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没有价值的。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如“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等等。 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 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生而为中国人,我们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拓展知识: 我们常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为人民的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是好的生产关系,等等,都是属于价值观的范畴。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观不仅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实际关系是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人与世界的关系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前者属于真理观,后者属于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提,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突出世界观中人生观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世界观、人生观中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社会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拥有自己的价值观。无论是个体的价值观,还是群体的价值观,都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人们头脑中主观自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每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都来自于其生活的社会,是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政治法律制度、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潜移默化地濡染、熏陶和塑造的结果。因此,价值观必然有着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任何一个社会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特别是在社会动荡或转型阶段,价值观的多元化则更为明显。但是,在这种多元的价值观格局中,总有一种价值观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这就是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在现代社会,许多国家和政党都认识到价值观在国民精神的锻造、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塑造中的意义和地位,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持和强化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人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活动。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不自觉的,人的活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哲学上讲的价值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意义关系。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一种主体按其需要对客体的属性和功能进行选择、利用和改造的关系,或者说客体以其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目的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价值关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意义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融为一体 国家层面的价值观是实现社会和公民层面价值追求的根本保障。富强提供强大物质基础,民主提供根本政治条件,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和谐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安居乐业。 同时,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实现又依赖于社会和公民个人层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展示第四节标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探究与分享 同学们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的看法 观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存在于观念中、停留在口头上。 观点2: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搞“一阵风” 观点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太宏大了,生活中没法照着做。 观点4:公民只要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就够了。 提问: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你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什么看法 说出来与同学讨论 操作建议 1.展示观点。教师可以请学生以课堂情景小品的形式,现场展示教材中的观点,如果自己有不同的观点,也可以在情景小品中展示,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分享。对于学生展示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要说明理由。 3.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归纳整理,再将归纳整理的内容和教材提出的“怎么做”的具体要求联系起来。 注意事项 一是在设计课堂情景小品的时候,可以适当设计一定的人物角色与情节,这样可以使表演更加生动、真实、有趣。 二是在归纳“怎么做”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要具体务实,这样也便于和教材正文“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形成呼应。 通过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观点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观看视频《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奋斗中爱国》
【重点知识】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知识小结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