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描述月球的概貌,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科学思维目标: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探究实践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了解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态度责任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探究月球活动的浓厚兴趣;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学习。2.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登月历程的影响;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重难点】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铁球、彩沙、直尺【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前几课中我们的朋友“时空小精灵”先是探究了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之后又走向太空了解了太阳,你们猜第三站它准备去哪儿?(生猜测)让我们听听它的答案。(播放时空小精灵音频)师:想去么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时空小精灵”一起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板贴并课件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月球的概况1)月球跟地球一样吗?它有哪些特点呢?为做好出发前的准备,“时空小精灵”决定发起一场“月球情报分享会”。课前大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下面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一会儿进行分享。2)小组组内交流3)全班分享交流:哪位同学代表你们组结合记录单分享一下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月球的信息 生汇报: ......4)师:同学们,课前时空小精灵也搜集了一段关于月球概况的视频资料,看一看和你了解到的信息一样吗 (播放视频)5)师: 结合这段视频和之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一起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一下月球的基本概况(板贴课件出示并讲解)6)总结:(出示评价表)同学们通过搜集了解到这么多有关月球的知识,你们真厉害,时光小精灵决定给完成资料搜集任务的小组奖励一颗星,给进行全班分享的小组也奖励一颗星,由各小组组长在评价单上做好标记。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能把这种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科学知识做法作为一种习惯一直坚持下去.(二) 环形山的形成1)提出问题并作出猜想师:在刚才同学们的汇报中(或视频中)还提到了月球上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就是环形山。猜想一下,这些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预设生:陨石砸的2)引导学生发现环形山的大小和深浅都不同,并对影响因素做出猜想。3)师:大家的猜想对吗?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一下。(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想一想: 沙子模拟的是什么 (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石子以及铁球模拟的又是什么 (大小不同的陨石)4)讨论实验方案师:如何利用这些材料验证我们的猜想,也就是:环形山大小和陨石大小有关,环形山深浅和陨石下落高度有关系,该怎么做?接下来给大家一点时间,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生小组讨论5)汇报实验方案(师引导学生说出对比实验中的不同条件)6)梳理实验方案师:好,梳理下我们的做法,(出示实验步骤并读出)7)温馨提示8)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9)生汇报发现10)师生总结:(课件出示总结)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石子与铁球砸出的坑与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十分相似,由此我们推测出:陨石等撞击是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之一。并且陨石等撞击物的大小影响环形山的大小。陨石等撞击物的下落高度影响环形山的深浅。关于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还有学者认为和月球上的火山活动有关,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去了解一下。(三)认识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1)谈话:同学们这几课我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对月球有了那么多的了解。但是你们知道吗,这些知识的获取是来之不易的。2)(课件展示播放有关人类认识月球历程的图片)师:来听听时空小精灵是怎样说的(播放时空小精灵音频)3)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程中,人类对月球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那么我们中国在探月方面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让我们通过科普中国和央视新闻一起来了解下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及其最新进展。4)看完这段视频,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什么感受?(自豪)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又该怎样做?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为航天事业做贡献。师:九天揽月星河阔,月球探测只是我国探索深空的第一步,遥望星河远处,那是方向也是未来。老师希望你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将来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移民计划早一天变为现实。三、拓展活动同学们,这几节课我们跟随“时空小精灵”一起探秘了地球、遨游了太空了解了太阳、月球。“时光小精灵”发现对它对月球情有独钟,还想进一步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请同学们下课后借助这张记录单(出示月相记录单)每天晚上观察月相,看看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板书设计:登上月球月球概况环形山的形成原因人类探月历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