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查尔斯·狄更斯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内容,积累文学常识。
2.通过鉴赏小说语言,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3.了解阅读小说的方法,了解知人论世、叙事特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鉴赏小说语言,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了解阅读小说的方法,了解知人论世、叙事特征。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把一本书和《圣经》并列,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能得托翁如此称赞的书便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大卫·科波菲尔》。的确如他所说,《大卫·科波菲尔》是世界文学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我们品味、鉴赏。我甚至认为,谁若有幸在少年时代就阅读这本书,必将有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闲话少叙,让我们就此打住,一起来欣赏这部能净化我们灵魂的经典吧。
在我们阅读小说时,还应注意两点。1.了解作者身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会让我们更能理解作品的主题。2.小说是叙事的艺术,了解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小说。
二、 知人论世
查尔斯·狄更斯,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主要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艰难时世》等。一百多年来他的代表作《双城记》在全世界盛行不衰,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大卫·科波菲尔》是自传体小说。何为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是传记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需要注意的是,自传体小说不等同于自传。
叙事特征:
三、初读文本
前情回顾:
本文节选的是第十一章。小说前面的情节是:大卫·科波菲尔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大卫从小和母亲克莱拉、善良的女仆佩格蒂相依为命。天真无知、不知人世险恶的克莱拉被冷酷阴险的谋得斯通先生哄骗,改嫁给他。大卫遭到谋得斯通的虐待,被送进寄宿学校,他在学校里结识了斯蒂福斯、特雷德尔等人。母亲去世后,谋得斯通霸占了科波菲尔家的财产,把大卫送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明确人物,梳理情节
序幕(1-5段):“我”来到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童工
开端(6-23段): 米考伯先生邀请“我”做他的房客
发展(24-44段):米考伯一家被人催债,靠典当度日
高潮(45-51段):米考伯一家入住监狱
结局(52-54段):“我”有了新的住所, 米考伯先生度过最危急的关头
学习任务一:生动的形象,精湛的描写
仔细阅读课文有关米考伯夫妇的精湛描写,完成下面表格,体会人物形象特点和刻画方法。
人物 标配的肖像语言动作或事件 人物形象 刻画方法
米考伯先生 1. 脑袋光秃大脸盘,神气的衬衣硬领,气派手杖,单片眼镜(6段) 2.“简而言之”(10-16段“有朝一日,时来运转”(34段) 3.对大卫“亲密”为他带路 4.变卖家产,四处举债:“用一把剃刀抹脖子” A债主叫骂P59 32段 B被捕入狱P61 45段 C牢房劝告P61 47段 1.长相滑稽/爱慕虚荣、喜欢讲排场 生活贫困却装出体面 2.故作文雅高贵 3.有爱心,热心善良 4.喜欢享受,挥霍无度,得乐且乐,盲目乐观 肖像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前后对比 讽刺夸张的漫画式手法/喜剧色彩
米考伯太太 1.面目消瘦、憔悴;总是带着双胞胎“吃奶”(24段) 2.回忆娘家辉煌:“我结婚以前,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26.28,38,43,52,53段) 3.极度担忧丈夫“困难”处境(26,30,32,43,50段)把大卫当成倾诉者和知己(31,34,36,43段) 4.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32) 5.支使“我”典当生活用具,大吃大喝 (32) 1.家庭困难,生活不如意,心理压力大; 2.深爱丈夫,待人真诚; 3.能力低下和不务实 4.不懂得持家之道 外貌语言动作以及侧面的描写
探究“米考伯主义”
“债多不愁,乐知天命”的米考伯夫妇已经成为文学中的经典,他们的性格被称作“米考伯”主义。“米考伯”一词被收入英语词典,意思是“没有远虑,幻想走运的乐天派。”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小说面面观》称 “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述人物特性,具有十分明显的类型化特点,有利于读者认出他们,记住他们,适合扮演喜剧角色。
如何理解大卫和米考伯夫妇之间“奇特而平等的友谊”?结识米考伯夫妇给“成长中的大卫”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大卫此时处在人生的寒冬(失去母亲又被继父赶出家门独自谋生)米考伯夫妇此时深陷经济债务不能自拔。他们“患难与共”彼此取暖,让这个已经够冷的世界充满着作者向往赞美的“善与爱”。
学习任务二:脏乱的环境,浓缩的时代
文中主要展现了“货行环境”“米考伯家庭环境”“监狱环境”这几个社会场景,选择其中一个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货行环境:第二段童工工作的环境
①交代了“我”当时工作的地方环境恶劣:外部狭窄、泥泞;内部破败不堪,腐臭难闻。
②衬托了人物当时灰暗的心境。收入有限,生活困顿;内心孤独,充满痛苦
③体现了作者对英国童工制度的指责。资本家一味追逐私利而不顾道德底线大量使用童工,许多童工贫病交加甚至夭折,侵犯了儿童的人权,表现了作者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
对米考伯住宅的描写
环境上,“破破烂烂”、“全部空空”突出了米考伯先生一家生活艰难的窘境。
情节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米考伯先生被追债与入狱做铺垫。
人物上,侧面突出了米考伯夫妇二人爱慕虚荣不切实际的底层负债者形象,从而升华了文章主题。
对监狱的描写
环境上,突出了监狱的简陋
人物上,米考伯先生入狱,“我”前去探监,突出了“我”的善良和对友情的珍惜。
主旨上,讴歌和赞扬了建立在善良正直的人性光辉之上的人道主义,强调“仁爱”的复归,大卫便是作者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社会风貌:
十九世纪中叶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正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呈现出一幅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景象。但社会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贫富悬殊等很多社会问题。
社会底层 遭遇凄惨 小人物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暗示社会环境。
(2)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3)突出……环境特点,营造……意境。
(4)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交代了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6)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揭示、暗示或升华文章的主题。
学习任务三:独特的视角,深刻的主题
1.分析本文选取独特的第一人称叙述角度的作用。
2.谈谈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形象,他对待人生困境的态度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1.(1)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方式叙述,即有限视角。
(2)特点:①“我”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个孩子,第一人称;
②“我”的叙述中主人公体验视角、回顾性视角和作为见证人的旁观视角三种视角反复叠加,综合使用。课文开头写道:“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如今的“我”,是指成年后的大卫,故事在“我”的回顾中缓缓展开,是“我”的回顾性视角。第二个“我”是童年时的大卫,是主人公体验视角。而课文结尾写道:“当我重返旧地时,我好像看到一个在我面前走着,让我同情的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孩子,他凭着那些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创造出了自己的想象世界”,则把回顾性视角与作为见证人的旁观者视角两种视角叠加在一起。
(3)好处:①以孩子的视角展现社会环境。如:独自生活的大卫在旧货行里做童工,工作的房子里老鼠横行,就连地板和楼梯都已潮湿至腐烂,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童工工作环境之恶劣。还有对粉白·土豆的叙述,童言的背后展现出的是真实的残酷,是社会底层的孩子的悲惨生活。可见,本文用孩子的眼睛展现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反而更加真实,更加具有震撼力。
②以孩子的视角透视人心。课文节选部分多次写到米考伯夫妇面对生活的打击,先是痛苦不堪,继而继续“享受生活”的戏剧化场景。孩子的眼睛带着不解,将成人一望即知的虚荣以荒谬的形式展现出来,折射出物质享受对人心的侵蚀,暴露出物欲的罪恶。可见,本文用孩子纯真的眼光透视扭曲的人心,巧妙地映照出丑恶。
③几种视角叠加在一起,让读者既能够了解到成年后的大卫的成熟与智慧,又能够感知童年大卫的形象,体会他的内心情感,并在他的发展变化中看到其“心灵成长”。
2.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积极向上的形象。他在货行做童工,自食其力,尽管拿着微薄的薪水,但是他能够尽力把事情做好。在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中,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米考伯的债务忧心,主动把剩下的两三先令送给米考伯夫人,并能帮助米考伯夫人去典当餐具,到监狱里去探望米考伯先生。
学习启示
我们要学习大卫这种坚持、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的精神,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要拥有乐观的心态,不逃避,勇敢坚强的去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那逆风飞翔的蝶,其实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坚持追求,总能将他捉住,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一定要以大卫为榜样,做一株看似柔弱,但历经风雨永不弯曲的青竹。
主题:
本文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眼睛写出了十九世纪英国底层的社会生活,写出了周围的人和事对他成长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宽厚、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小说还触及了社会上很多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批判。比如腐朽落后的教育制度和司法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万能而又万恶的金钱、财产所引起的婚姻问题,妇女问题,失业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